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中的“弹性调控”
2015-03-20董遂强孙国强
董遂强,孙国强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中的“弹性调控”
董遂强,孙国强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陷入复杂的心理漩涡,导致对他们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因此,应特别注重弹性调控,要采取一定的灵活策略,在时间、空间、方式、感情上保持一定的弹性,做到柔中有刚,在其行为触及规章制度底线时进行有效矫正。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弹性调控
继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写入“社会责任”后,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社会责任”,并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说明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已成为需要严重关注的问题了。所谓社会责任感,是人们对自身责任的自觉意识、对他人和社会的伦理关怀以及相应的义务履行和责任担当。社会责任感是判断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包括对自身应承担社会责任的认知度、对社会责任是否勇于担当以及这种担当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渗透程度。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和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恰是这一过程的重要节点。鉴于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有必要研究其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问题。
社会责任感既是态度体验,又是行为选择,因而其形成既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客观影响而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性”,又受到人们已有观念的牵制而体现出一定的“保守性”。大学生在短短的四年间,迭次经历了人生的两个急剧转折:[1]一是从受束缚较多的中学阶段到相对自由的大学学习生活环境的转折,这是其普遍乐见的——与中小学生相比,他们“长大了”(在年龄、学识、思想素养、世界观的稳定、责任意识等方面),独立欲望愈发明显并不断增强;二是从相对单一的大学环境到毕业后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的转折,这有可能给他们带来迷茫——和研究生及成年人相比,经济上未独立,思想上未真正成熟,世界观还处于走向稳定的过程之中。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急剧转折是在四年间经历的,这使他们陷入复杂的心理漩涡,面临着人生第一次理想与现实矛盾的集中爆发:始自青春期的日益强化的独立意识与经济上对家长依赖之间的矛盾;网络发展带来的政治上的“成熟”感与面对现实的理论空虚之间的矛盾;自由支配自己时间的自主性与缺乏奋斗目标失落感之间的矛盾;摆脱高考压抑的喜悦与未来就业预期压力之间的矛盾等等。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学生及时走出心理漩涡,但现实情况是,中小学时期需要承担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微乎其微,现今却突然压上了自身、家人和社会的过高期望,期间明显缺乏足够的过渡,所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并不轻松的任务。相对于中小学生和研究生来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更需要特别注重弹性调控,既要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又要使其保有持续的活力。
所谓“弹性调控”,是一种强调调控者在刚性的制度规范和柔性的道德引导之间拿捏分寸、寻求平衡的机制。弹性调控要尊重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独立意识,不能管理过死,要敢于放手,采取一定的灵活性策略,在时间、空间、感情、方式上保持一定的弹性。
时间上的弹性,是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完成任务或纠正错误。社会责任感的形成需经过认知(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认同(盲目认同、诱导认同、强制认同、自觉认同)等自觉履行的过程,这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笔者曾任大学班主任,每学期末都要求学生提交本学期自我总结。第一个学期,有的学生认为只是说说而已并未当真,一直拖到新学期初仍未提交。由于是“初犯”,就给予时间上的宽限,在催交后并未进行相应的“惩罚”,但警告下不为例,以后此类现象就没有出现过。
空间上的弹性,是学生犯了错又要面子,那就允许他们换个环境表示悔意,这样既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又照顾了面子。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体现在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有一次,在假期前进行考研意向调查时,有一个学生迟迟未交调查表,开班会时笔者以玩笑的口吻提出批评,这个学生公开顶撞,说是没有时间填写。我采用冷处理,支开了话题。会后该生诚恳认错,笔者毫不客气地批评了他,并称班会上的事情以后到班会上解决。新学期开第一次班会,我示意他讲几句,认个错,他并未理会。过了几天,他有事请我帮忙,就再三表示认错。考虑到既要帮他认识错误,又要给他台阶,我就提出由班委组织一次班会,该生在会上作深刻检讨,并做好会议记录,所有学生签字,以示郑重。我并未参加那次班会,这也算是空间上的弹性吧:既让他在一定程度上感到“没有面子”,使其认识到表达意见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和正确的程序,又给了他一定的面子,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感情上的弹性,就是要从感情上关心他们,并通过行动落实这种关心,以达到师生双方感情上的互动。在不同场合,我反复强调,爱护班集体,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是大家共同的责任,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不能轻易断言“道不同不相为谋”。在班上首批两名同学成为预备党员时,我找他们谈话,叮嘱他们一定要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不但自己要搞好与其他同学的关系,更要引导关系不和的同学相互之间主动沟通,虽然不求马上改善,但至少要朝改善关系的方向努力。经过磨合,班上学生间的关系顺畅多了。
方式上的弹性,是要换位思考,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把对他们的要求以其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达到有效引导的目的。笔者负责的班级在申报省先进班集体时,要经过两次答辩选拔,具体都是班委操作的。在第一轮选拔前,我跟主要干部沟通,并把他们准备的申报材料和PPT逐字逐句进行推敲,提出了不少的意见。第一轮顺利通过后,我建议召开一次班会进行模拟答辩,专门讨论申报材料报告人的临场发挥情况。这样的班会是一次集体责任感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班委工作的辛苦,同时也实现了他们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班会上,报告人解说后,我从内容、时间把握、PPT的色泽对比、底板和照片的选择、报告人的仪态等方面谈了自己的意见,其他同学也纷纷表达了各自的看法。我告诉他们,这次活动意在苛刻地挑毛病,因为第二轮淘汰更残酷,正式答辩前的任何挑剔都是好事,在模拟答辩时紧张,正式场合就会镇定自若。这样既是对学生工作的高度关心,又充分尊重了他们的意见和创新精神。结果,顺利通过了校级答辩,进而获得省先进班集体称号。
弹性调控,不仅意味着努力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保护,而且还意味着柔中有刚,密切注意他们的思想动向和行为习惯,善于运用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掐住不良行为的“软肋”,当其行为触及制度底线时要强制矫正,通过必要的“逼迫”引导学生的思想及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对错误的思想观念要诚恳地进行批评劝诫。大学生最不能容忍的不良行为要属相当严重的逃课现象,一些逃课的学生在挂科时则百般哀求。对这种现象,笔者的解释是,老师给平时成绩也好,班主任给德育评分也好,都是在给每个学生投票,既然需要老师的重要一票,那就要用良好的行为“拉票”,否则就只有公事公办了。在我负责的班级由大一升入大二时,因学校对大一管理较严而从大二开始管理相对宽松,于是就有一些学生疯狂逃课。发现这个情况后,我召开了长达两个小时的班会,要求全班学生逐个对入学一年来的学习和出勤情况进行深刻反思,并指出,如果不认真改正,以后评优要受到限制。从会后提交的书面材料看,这次班会对学生触动极大,以后没有发生过大面积缺课的情况。
对不良行为尤其是明知故犯行为的调控,除批评警告外还要坚决予以遏制。如,个别学生借口某些课没意思而打算逃课,为复习考研“争取时间”。发现这个苗头,我立刻警告该生,动机虽好,但逃课的方法欠妥,如果一意孤行,我将督促所有任课教师进行“集体封杀”——坚持连续点名,一旦发现累计缺课三次,就严格按学校规定直接重修。此外,我又在课余时间与该生聊天,提醒他多听听家长的意见。经过和该生及家长的沟通,终于说服他正常上课,避免了对班级的恶劣影响。
总之,在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过程中,认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盲目认同放任自流不可取,强制认同令人反感亦非正道,由正确诱导而达到自觉认同才更有利于社会责任的自觉履行。[2]正如物理学上的弹性可以有效减轻撞击力一样,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中的弹性调控能有效避免对学生的心理伤害,给予其反省思过的感情空间,又能对故意破坏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有效矫正,是值得深入探索的工作方法和机制。
[1]张洪林等.广州大学生社会心理安全的分析[J].青年探索,2008(5):81-83.
[2]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3-18.
责任编辑:丁金荣
G44
A
167-6531(2015)18-0004-02
2014年江苏理工学院思政课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社会心理基础研究”(编号kyy14503)
董遂强/江苏理工学院思政部副教授,哲学博士(江苏常州213001);孙国强/江苏理工学院思政部讲师(江苏常州2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