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现代教学模式思考

2015-03-20邹克瑾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8期
关键词:学工艺术设计应用型

邹克瑾



高校教学

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现代教学模式思考

邹克瑾

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是最需要现代思想和创新意识的,对艺术设计专业现代教学模式的探索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了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的弊端,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即“两个转变”:“学历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 “理论至上型” 教学模式向“学工并举型”教学模式转变。

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现代教学模式

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的提出在西方国家始于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始于90年代末期。新型的教育形式一经确定,打破了传统封闭高深学府的象牙塔式教育,极大地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人才培养方向的确立极大地满足了社会人才需求。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模式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社会适用化、大众化的步伐。艺术设计专业知识更新快,市场灵活性强,是最具前卫思想和创新意识的基础本科专业之一。在全国千余所本科院校中,有80%的学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招生规模巨大,其教学模式的改革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与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动态变化的,紧跟社会、企业的经济发展及人才需求,主要培养面向社会一线生产实践的高级应用人才。 在教师,教法两个方面,艺术设计专业都具有独特性。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师理论授课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实践教学比重已成为必然要求。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学历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

要培养具有良好创造力的应用型艺术专业人才,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走在前面。目前由于高校教师管理思想以及艺术教育的传统影响,使得很多学校艺术专业教师的教学交流活动开展得很不够;部分青年教师继续深造的动力不足,教学热情有余能力不足,照本宣科,毫无声色,效果不佳;部分中年骨干教师往往忙于校外兼职,精力投入不足,备课授课潦草,实践辅导课程甚至难见踪影;部分老教师常常会墨守成规,讲法陈旧,加之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较弱,辅导学生时困难不少。这些情况,是导致专业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因素。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依然是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学历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

1.加强完善评聘制度,改革规范评价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评聘教师的方法,尤其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不应只把学历、学位、教学工作量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还应把是否具有实践经验,动手能力作为有效评价依据。例如把“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服装设计打版师”等社会认证加入到评聘制度中,做到学历学位与资格认证兼顾,教育教学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并重。

2.有效保护教师利益,促进教师继续学习。制订教师各类培训计划,提供教师发展空间,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队伍培训制度。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特点,鼓励教师积极进修及培训,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邀请知名艺术家、设计师及公司高管来校学术报告,开拓教师视野,紧跟社会需求,提升设计素养。支持教师进行项目设计创意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与社会企业交流切磋共惠共赢的实战平台。

3.成立课程教学团队,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为解决教师梯队定位不明问题,更应加强团队建设,在每门课程中设置教学组,构成年龄合理的老中青教师结合梯队,即除主讲教师外,还有其他的教师参与进来,共同设计教学大纲,助课答疑等。比如,课程教学中,由包括老教师在内的教学团队共同设计教学大纲及教学理念,中年教师主讲课程内容,青年教师辅助以计算机设计制图及答疑等。努力调动教师能动性,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充分挖掘教师能力,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

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师,应该既具有教育部的各级学历认证,还持有相关部门颁发的各类资格认证,积极与外界交流,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做到能够“放得出企业,拉得进课堂”,既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又有在企业公司工作的丰富经验,只有迅速建立起这样一支“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才能为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强大支撑。

二、加强教学模式改革,推进“理论至上型” 教学模式向“学工并举型” 教学模式转变

知识至上,理论独尊的教学,从表面上看,知识结构完整,条理清晰,但却对知识的主观价值,实际应用价值重视不够,不能有效地唤起学生对艺术人文蕴含、艺术设计本质、设计思维及现代社会健康发展意义的思考与探索。最终,知识永远是知识,却不能有效地转化为创新思想和实践技能。教师能于灌输弱于引导是其主要问题;教学环节模式单一,呆板是其主要呈现形式;重视“教”,而忽略“学”是其主要导向思想。这样的教学必然导致学生在受教的过程中,只关注知识和技术的获得,却不能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更不能对所学知识及应用萌发自我创新意识。

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学的教学模式定位应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扎实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学工并举”的教学思想。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思想中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思想。当代教学更应该关心学生所需,关注学生所想,关护学生所能,加强教学模式改革,推进由“理论至上型” 教学模式向“学工并举型” 教学模式转变。

1.课堂教学是基础,实践教学是关键。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必要场所,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强调,“在实验中检验、论证、修改假设,以致解决疑难问题”,即在“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尤其值得我们艺术设计学教师为之思考。猜想验证是课堂上学生解决问题的核心环节,而后的实践活动将最终敦促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学的理论是基于专业实践的研究,并最终要指导和应用于实践,“教”与“学”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互动性体现非常明显。教师要勇于将教材知识与社会实际问题紧密联系,提出问题,营造互动体验环境,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验证解决实际问题。

2. 遵循教学规律,发挥特色教学。艺术教学遵循其教学规律一直以来是小班授课,虽然此规定予以实行却未很好被利用,学生依然中规中矩坐在横成行竖成列的座位上听讲,而不能做任何事情。艺术设计专业应充分发挥专业特色,灵活施教,不仅仅是单纯的教与学,课堂应该是有生命的,学生是有思维的生命体,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互动体。多数学生把老师讲课内容都详细地记录到笔记本上,目的是熟记和应付考试,他们害怕创新,新的事物是变化和发展的,因而不易识记和控制。要改变学生的这种意识,使学生上课前去思考课程内容与主题,不是被动地听而是积极地学。

3.改革教学模式,倡导“学工并举”。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仍然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学轻操作的特点。应尽快摒弃这一做法,及时转变观念,做到“学工并举”,即同样地重视教学和实习,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工厂、公司、工作室实习的比重,把工作室教学引入到一般教学过程中。工作室教学模式应广泛在本科三、四年级中开展,以工作室为载体,打破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开放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师及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运用专业知识,使学生在踏出校门前已多角度地接触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准则, 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人格修养,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现代教学模式探索的关键,首先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高等教育已不是象牙塔式封闭高深远离生活的学府教育,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注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独立思考和工作实践能力的提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1]杜威.我们怎样思维[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邹克瑾.高校教师怎样带好一支学生创新团队[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9(11).

[3]向梅梅,刘明贵.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研究[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8.

责任编辑:贺 正

G642

A

167-6531(2015)18-0096-02

邹克瑾/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吉林长春130052),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在读博士(吉林长春130024)。

猜你喜欢

学工艺术设计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星.云.海》
《花月夜》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安徽师范大学学工系统战役工作纪实
学工团队自省:解决校园文化冲突的有效途径研究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高校学工事务管理流程标准化及教育路径初探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