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问题与对策

2015-03-20吴丽芳

武夷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视觉文化美术教育问题与对策

吴丽芳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系,福建 福州 350007)

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问题与对策

吴丽芳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系,福建 福州 350007)

摘要:视觉文化背景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视觉教育”的缺失、“文化意识”的淡漠、“专业指导”的乏力;视觉文化背景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改革应当以儿童发展为本,美术素养与人文教育并重;以生活美术为源,感受欣赏与表现创造融合;以游戏活动为主,自主体验与个性表达联通;以师资培训为要,专业成长与改革发展同步。

关键词:美术教育;视觉文化;学前教育;问题与对策

当今社会进入视觉文化的时代。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认为,视觉文化最主要的特征即是本身非视觉性的东西视像化[1],不论视觉形象或非视觉形象,都能被高科技手段以影像的方式呈现出来,成为我们的视觉经验,例如音乐电视。米尔佐夫还进一步指出,视觉化和生活化就是视觉文化的基本特征,没有哪个时代能像现在一样充斥在图像的包围之中,无处不在的广告海报、橱窗展示、形象设计、文艺演出、体育竞技、电影电视等图像景观环绕着每个人的生活,视觉文化已经成为大众文化的主导力量,同时也成为青少年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视觉文化的到来,不但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形成,即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让位于以视觉为中心的文化,也意味着人类思维方式从文字思维到视觉思维的转换。视觉文化的来临和上述特征必将影响到以 “视觉”、“审美”、“文化理解”、“生活准备”为中心的普通美术教育的方方面面,[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也不例外,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必然引来新的挑战与改革。

一、视觉文化背景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问题

视觉文化的兴起将“视觉教育”、“文化教育”以及教师的文化解读能力、视觉分析能力、教学引导能力、媒体应用能力和跨领域学习能力等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一)“视觉教育”的缺失

“视觉文化以脱离语言为主导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的形态。”[3]所以,视觉文化背景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首先面临的是“视觉教育”,或者简言之“看的教育”。“看”不仅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感知方式,更是一种取决于观看者个人生活经验、审美取向、情感折射、价值判断的主动选择和意义解读。尼古拉·米尔佐夫认为视觉文化中的观者和被观者之间的互动模式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4]澳门学者陈美玉也指出,我们对图像的读解在于我们怎样观看,是否有能力去观看,我们怎样看待可见和不可见以及我们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和采用什么方法、从什么角度去观看,这些都主宰着我们可看到的是什么和可见到的程度。[5]遗憾的是,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并不关心学前儿童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幼儿园教师常常以自己的视角和经验决定学前儿童的美术表现对象、内容、形式和方法,在视觉文化背景下,面对海量的视觉形象,学前儿童常常是“被观看”、“被审美”的,因此,亟待教师关注学前儿童“看的教育”,引领学前儿童对量贩式的视觉形象进行审美阅读、价值判断、意义界定,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正确的运用已有的审美经验与视觉文化知识,才是对于视觉文化最积极的回应。[6]

(二)“文化意识”的淡漠

视觉文化中的视觉形象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符号,体现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底蕴,具有显著的文化差异性和文化适应性。视觉文化注重文化的视觉化研究,关注视觉形象的译码和解码,关注文化的视觉化对人们构建、交流文化的意义和影响,因此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视觉教育,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教育,但是,许多幼儿园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时,仍旧停留在传统精致艺术的技能训练上,更关注画面形式、色彩、肌理等视觉形式的训练,较少考虑图像与儿童认知在文化层面的联系[7],没有意识到各种视觉形象背后的文化意蕴,以及各种社会文化意识对学前儿童的深远影响。我们常常看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和多元文化的隔离现象,也常常看到幼儿园教师片面关注技艺学习的过度指导,教师仔细讲解、具体演示、忙碌穿行、强调规则,导致美术活动的自主性、创造性和人文性消失殆尽。视觉文化背景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更需文化的浸润与牵引,地域文化的滋养和多元文化的熏陶才能赋予形式化的美术知识技能完整的意义和鲜活的生命力。学前儿童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视觉教育与文化教育并举的美术教育有助于学前儿童领略世界多元文化的无穷魅力,也有助于学前儿童感受人类文化的共生性与差异性,涵养人文精神,从而帮助学前儿童更好地理解视觉文化下的各种图像,有效激发富有个性的感受欣赏能力与表现创造能力。

(三)“专业指导”的乏力

视觉文化是视觉性、文化性和艺术性的综合体,是跨界性的、联动性的、生成性的,充满活力与张力的领域。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亦是如此,它需要教师具备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美术基础以及教育策略等多领域的知识与技巧,因此幼儿园一线教师对于视觉文化背景下的美术教育常常表现出专业指导的不自信与不给力。这一部分是因为教育理念不到位,更多则是因为缺乏必要的视觉文化素养,以及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读的不足和美术学科知识技能的表浅等等问题,无法将科学的教育理念智慧地转化为支持性的教育策略。遗憾的是往常“自上而下”美术教育改革往往更多关注学前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品质的提升,对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关注和支持却远远不够,教师个人的教育经验和实践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个性化的辅导,通识培训强化了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被动执行地位,使一线教师普遍缺乏教育改革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课程研发能力,加剧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专业指导不到位的问题。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改革应当更多思考,如何建构支持性的研究团队,创设互动性的多元平台,打造个性化的师训模式,籍此有效激发幼儿园教师的主动改革意识、培育视觉文化素养、增强视觉感知能力、视觉审美能力、视觉解读能力和视觉表达能力,切实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

二、视觉文化背景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改革

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更加生活化和多元化,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内容建构、策略支持和教师培训。

(一)以儿童发展为本,美术素养与人文教育并重

价值取向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要素,它决定教育改革的方向。长期以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形成了儿童中心论与学科中心论两大价值观点,儿童中心论强调美术的教育价值,主张通过自由自在的美术创作,促进儿童创造能力和人格的健全发展;学科中心论则关注美术文化传承,主张以严谨的美术课程,实现美术自身的审美价值。当今社会,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观己不是单纯的儿童中心论与学科中心论的争论,在探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艺术精神”与“技能表现”、“文化传承”与“审美素质”、“个人发展”与“社会价值”等关系问题时,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关于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明确指出:“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学前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因此,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当充分重视美术教育与学前儿童终身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联,强调美术素养与人文教育并重。

一方面,充分关注学前儿童“美术素养”的培育,“美术素养”是指学习了美术课程及相关知识之后,所形成的美术方面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和参与人际交流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及其所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8]而美术素养的形成需要培养儿童的视觉感知能力、视觉审美能力、视觉解读能力和视觉表达能力。[3]视觉文化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基本特征,美术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学前儿童积累视觉经验,提升审美素质,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表现和交流能力;另一方面,应当充分关注“人文精神”的涵养[1],视觉文化给美术教育提供了一个更具公平性和充满包容性的文化语境,是学前儿童开展跨文化学习和本土文化学习的有效载体,有助于密切美术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学前儿童美术学习的情感体验和文化滋润,引领学前儿童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欣赏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领略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培养学前儿童以开放、尊重的心态对待多元化文化,以自信、悦纳的心态对待本土文化,并在兼容并蓄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有效培养创新能力和审美品位。

(二)以生活美术为源,感受欣赏与表现创造融合

视觉文化将视觉艺术从象牙塔中的精致艺术拓展到日常生活的视觉现象,并且认为日常生活中的视觉现象与精致艺术具有同样的价值,美术素养不再是艺术家的专利,文明社会中的普通民众同样具有美术素养的可塑性,并能进行相关的艺术创作。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生活取向的美术教育,视觉文化为美术教育内容的构建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视觉文化的发展亟待幼儿园教师建立多元开放式的审美观,不仅要引领学前儿童感受艺术的美,更要引领学前儿童感受与喜爱环境和生活中的美。常言道:“艺术源于生活”,教师要立足学前儿童的地域文化和生活经验,在“实施美术课程的时候,必须将美术放在文化和生活的背景中加以观察、感受、理解和创造”,[9]教师更要清晰地意识到美术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10]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前儿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欣赏名胜古迹的人文景观、观看传统民间艺术、参与地方民俗活动、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多种形式丰富学前儿童的视觉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审美体验,与学前儿童共同确定艺术表现的主题,引导学前儿童围绕自己选择的主题展开审美想象,激发艺术创造。

视觉文化的视觉性、生活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决定了视觉文化的美术教育价值,将儿童生活其中的视觉文化纳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解决以往美术教育与生活的隔离问题以及美术感受欣赏与表现创造分裂的问题,也有助于学前儿童领略生活中的艺术,有效提升学前儿童的审美品位与生命品质。当然,将视觉文化纳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体系,还要处理好视觉文化中流行艺术与经典艺术的关系。流行艺术的学习可以体现美术教育的时代性,实现美术教育与学前儿童生活的有效联通,强化学前儿童生活中的审美感受与表现;经典艺术的学习可以体现美术教育的传承性,彰显美术学习必要的审美敏感性和基本的审美判断,提升学前儿童的美术欣赏与创造能力。流行艺术与经典艺术的学习在视觉文化背景下并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教师可以利用流行艺术由近及远地引导学前儿童探究经典艺术。例如,可以设计学前儿童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引导他们欣赏名画;也可以引用经典艺术由表及里地引导他们审视流行艺术,如可以引导学前儿童运用名画展开广告设计等,让学前儿童在感受欣赏与表现创造融合的生活化美术学习过程中体验多元艺术的魅力,有效引领学前儿童健康的审美取向,不断提升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三)以游戏活动为主,自主体验与个性表达联通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天性,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10]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目的在于幼儿园教育的“去小学化”和“去学科化”。[10]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亦是如此,在幼儿园,时常可见以教定学的高控性超越了学前儿童的审美自主性,“艺术规范”的刻板性遮蔽了学前儿童的审美创造性,学前儿童美术作品的成人化和模式化始终是挥之不去的问题。视觉文化的大众性与多元性有助于幼儿园教师走出“纯艺术”教育的严苛模式,加强美术教育的人文关怀和文化滋润,注重学前儿童个人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拓宽视觉表现的范围、降低视觉表达的难度以支持学前儿童富有个性的多元表达。

游戏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特质决定了游戏对于学前儿童艺术能力发展的独特价值,“对于儿童来说,游戏交织着艺术,反映着他们的世界和兴趣。游戏和试验艺术材料能给儿童带来非预期的、不寻常的视觉体验。当儿童能在行动与材料之间建立联系时,他们就在工作中形成了流畅性与灵活性。”[11]当幼儿园教师愿意尝试集中教学之外的美术区域游戏时,常常会惊喜地发现,在游戏活动中,学前儿童自由选择,自主体验,像艺术家一样与材料积极互动,激发了学前儿童发挥无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多元材料的提供是教师引发和支持学前儿童游戏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包容儿童不同的兴趣但教师也需要警惕,一次活动提供过多的材料可能会使学前儿童对材料浅尝即止,妨碍学前儿童对材料的深入探究。艺术表现的创造性不只是体现在材料的多元性,更应该呈现在材料使用的个人方式和材料表达的个性意义。对于学前儿童的审美游戏来说,有效的材料是适合学前儿童现阶段表征水平、对于他们目前探究的游戏主题来说富有表现力的材料。当儿童的探索过程中采用非一般的方式来使用艺术材料时,“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10],教师可以用富有耐心的专业观察支持学前儿童的自我探究,用富有挑战性的开放问题激发学前儿童的创新思维,让学前儿童的自主体验孕育出富有个性的创意表达。让美术真正成为学前儿童自由表达认知和情感的一种语言,还孩子一个率真的童年。

(四)以师资培训为要,专业成长与改革发展同步

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改革强调美术教育与儿童生活和其他领域教育的相互渗透,强调美术教育从重技能向重表达转变,从看结果向看过程转变。这些都使幼儿园教师更向着全科教师的方向发展[12],伴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从分科教学向整合课程的推进,对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多的挑战,面对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改革,许多教师面临教育理念不到位、学科知识不完善、教育方法不给力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依靠教师个人的自主学习是无法解决的,应当通过建构多维共研主体,扎根园本教研活动,打造多元互动平台,开展注重实践体验的个性化师资培训来应对。具体地说,首先要建构一个由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教育以及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等专业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共同组成的研究团队与专业发展共同体,实现多学科的联动研究和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其次扎根园本教研活动,将幼儿园教师美术教育的实际问题开发成科研项目,在具体的项目共研过程中实现幼儿园教师的参与式培训;再者基于前期的研究积淀,创立美术教育研究中心、工作室和网站等研究与交流平台,通过研究中心下园指导、举办研讨会,工作室展示成果、现场体验和网站咨询交流、资源共享等形式与教师多元互动,从理论指导的实践操作全方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教育改革的同步发展,优化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改革的支持性环境,有效推动视觉文化背景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视觉文化导论[M].倪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9,15.

[2]袁晓莉.视觉文化背景下的普通美术教育价值转向 [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3,15.

[3]王大根.视觉文化时代与高中美术课程[J].中国美术教育,2005(4):2,3.

[4]刘仲严.艺术教育学新论——后现代艺术教育[M].香港:香港艺术发展局,2004:153.

[5]陈美玉.阅读图像、符号、文本与认同——为什么艺术教育要关切[C].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0.

[6]孟佳.“视觉教育”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7.

[7]刘艳.视觉文化下的儿童绘画表现及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60-61.

[8]钱初熹.视觉文化时代儿童美术心理及能力发展的变化[J].中国美术教育,2005(5):2.

[9]杨力.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3.

[10]李季眉,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25,288,243,325.

[11]安·S.爱泼斯坦、伊莱·特里米斯著,冯婉桢等译.我是儿童艺术家——学前儿童视觉艺术的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11,122,71.

[12]沈娇.上海市幼儿园教师美术领域教学知识现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29.

(责任编辑:刘朝霞)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09(2015)010-0089-05

收稿日期:2015-04-27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13438S)。

作者简介:吴丽芳(1970-),女,汉族,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The Problems of Preschool Art Education under Visual Culture Background and Its Solutions

WU Lifang

(Preschool Education Department,Fujian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Fuzhou,Fujian 350007)

Abstract:On the background of visual culture,the preschool art education has mainly focused on three issues:lacking of visual education,indifference about culture awareness,and inappropriate of professional guidance.Since reform is necessary in preschool art education under visual culture background,the reform should be based on child-development,and concentrate on both art accomplishment and humanities education,child-development-based.The reform might be originated from living art,and integrating from feelings or appreciations to expressions or creations.The reform might be mainly carried out by games,which connect children’s self-experience or individually expression.Finally,teaching training is important to synchronously developing teaching staffs’professional growth and reformation. Key words:art education,visual culture,preschool education,problems and solutions

猜你喜欢

视觉文化美术教育问题与对策
视觉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策展研究
图像叙事:MV的视觉文本解读
论当下电影艺术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表现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