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品行问题倾向和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
2015-07-29吴文娟
吴文娟
大学生品行问题倾向和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
吴文娟
(武夷学院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摘要:文章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讨心理韧性对大学生品行问题倾向的影响。通过采用信度较好的量表对福建省某高校300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得出结果:性别差异显著,品行问题倾向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心理韧性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品行问题倾向和心理韧性显著相关(r=-0.43;p<0.01);心理韧性子维度能显著负向预测品行问题倾向,与原假设相符合。文章最后得出心理韧性对大学生品行问题倾向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等结论,并提出从加强“逆境观”等传统文化教育,建立特殊学生群体档案,及塑造健康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舆论等方面保护大学生品行问题倾向。
关键词:品行问题倾向;心理韧性;心理健康教育
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背景下,新事物层出不穷,但良莠不齐,“90后”大学生容易产生认知困惑和认知偏差,容易引发问题行为。品行问题又称反社会行为,青少年的品行问题常与一系列不利于健康和社会成就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如学业失败、被捕、吸毒、性病、怀孕、伤害和死亡。[1]行为倾向是个体在特定情景中对特定态度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倾向,个体在实施品行问题行为之前一定有特定的心理准备,即有潜在的危险性,但不一定已经成为现实。[1]
心理韧性是个体从消极经历中恢复过来,并且灵活适应外界多变环境的能力。[2]心理韧性作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积极心理品质课题,对个体灵活调动各项资源,应对外界压力,并获得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品行问题行为还没发生时,个体如果能够灵活应对压力和挑战,或者接受老师家长的支持引导,就可能避免问题行为的产生。所以,心理韧性很有可能是大学生品行问题倾向的保护因素之一,提高心理韧性很可能可以降低大学生品行问题倾向。然而,目前还很少有关于心理韧性对大学生品行问题倾向影响的研究。品行问题行为倾向的影响因素有学校社会、家庭和个体等多个方面,本研究拟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心理韧性对大学生品行问题倾向的保护作用,从而从个体本身层面,挖掘和发展大学生品行问题倾向的保护因素,为心理和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福建省某本科院校抽取10个班级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其中,男生139人,女生137人;独生子女72人,非独生子女204人;农村生源221人,城区生源55人。
(二)研究工具
1.青少年品行问题行为倾向问卷
采用张俊涛等人(2009)[1]编制的品行问题行为倾向问卷。该量表由14个题项组成,分为三个维度:违规倾向、成瘾倾向和攻击倾向。采用五级评分,适用于中学生、大学生品行问题行为倾向的评定。本研究中,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5。
2.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
采用胡月琴、甘怡群(2008)[3]编制的心理韧性量表。该量表由27个题项组成,包含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五个一阶因子,进一步分析发现五因子的二阶结构分别为个人力和支持力。量表采用5点计分,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5。
3.统计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涉及描述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
二、调查结果
(一)大学生品行问题倾向和心理韧性的整体状况
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品行问题倾向量表总平均分为1.68,低于中等临界值2.5。品行问题倾向三个维度的平均分在1.49-2.03之间,其中,违规倾向>成瘾倾向>攻击倾向。心理韧性总平均分为3.47,五个维度的平均分在3.33-3.77之间,均高于中等临界值2.5,其中,积极认知>家庭支持>目标专注>人际协助>情绪控制。
表1 心理韧性和品行问题倾向量表的均值和标准差结果(N=276)
(二)差异分析
利用SPSS软件分别对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不同生源地的品行问题倾向和心理韧性量表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独生子女和不同生源地的品行问题倾向和心理韧性无显著差异,只有不同性别上,品行问题倾向和心理韧性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见表2。
在品行问题倾向总分上,男生得分(M=1.80)显著高于女生(M=1.55,p<0.001);在心理韧性上,女生得分(M=3.57)显著高于男生(M=3.37,p<0.01)。从品行问题倾向各维度上看,违规倾向、成瘾倾向和攻击倾向三个维度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大学男生在品行问题倾向的所有维度上得分均高于女生。可见,大学男生的品行问题倾向较大学女生严重。从心理韧性各维度上看,只有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在这四个维度上高校女生得分显著高于高校男生。
表2 不同性别品行问题倾向和心理韧性的情况
(三)大学生品行问题倾向和心理韧性的相关分析
结果见表3,心理韧性与品行问题倾向的总分及其各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从各维度上看,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与品行问题倾向的总分及其各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目标专注仅与品行问题倾向的总分及成瘾倾向、攻击倾向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品行问题倾向、违规倾向及攻击倾向受到情绪控制的影响较大(r=-0.41,-0.35,-0.42;p<0.01),成瘾倾向受到积极认知和家庭支持的影响较大 (r=-0.29,-0.29;p<0.01)。
表3 大学生品行问题倾向和心理韧性的相关分析结果(N=276)
(四)大学生品行问题倾向与心理韧性的回归分析
通过层级回归分析来控制性别的影响,以检验心理韧性和品行问题倾向的关系。层级回归分析第一步,将性别变量纳入回归分析,控制变量通过强迫纳入法(Enter)进入回归方程。回归分析第二步,心理韧性五个维度纳入分析,自变量通过逐步回归法(Stepwise)进入回归方程。
结果见表4,排除了性别变量的贡献后,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和积极认知相继进入对品行问题倾向的逐步回归方程中,回归效应极其显著,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31、-0.20、-0.14、-0.11,调整后决定系数为0.33。结果表明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和积极认知能显著负向预测品行问题倾向。
表4 大学生品行问题倾向与心理韧性的层次回归分析结果(N=276)
三、结论
(一)大学生品行问题倾向、心理韧性的性别差异
方差分析发现,男女生在品行问题倾向和心理韧性两个因变量上均呈现显著差异。在品行问题倾向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p<0.001),这与徐贤明、钱胜(2012)[4]的研究结果相似。男生在违规倾向、成瘾倾向和攻击倾向上得分都显著高于女生,说明男生的品行问题倾向更严重,这与我们日常实践经验一致,即女生较乖,男生较难管教。在心理韧性总分上,男生心理韧性显著弱于女生(p<0.01),这一结果与周敏(2014)[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女生从挫折等负性事件中恢复的能力高于男生。在目标专注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说明女生更能在困境中坚持目标、制订计划、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女生积极认知得分比男生高,说明女生对逆境持有更乐观的看法和辩证的态度,可能的原因是女生的发育早于男生,女生的思维成熟程度高于男生[3]。在家庭支持上,女生得分更高,说明相比于男生,女生能获得家人更多的宽容、尊重和支持性态度,可能的原因是女生性格较柔和,能够更积极地与人沟通交流,更容易避免矛盾冲突,更能与家人朋友维持良好的关系,获得更多家人朋友的支持帮助。在人际协助上,女生得分比男生更高,说明女生比男生更多地通过有意义的人际关系获取帮助或宣泄情绪,这结果支持了马乐科等人的观点,他们认为女孩可以知觉到更多来自朋友的支持[6]。只有在情绪控制维度上,本研究未发现性别差异。
(二)大学生品行问题倾向和心理韧性的关系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品行问题倾向与心理韧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43;p<0.01),与心理韧性各子维度之间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回归分析显示,排除了性别变量的贡献后,心理韧性的子维度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和积极认知能显著负向预测品行问题倾向,这与预期的假设相符。很多研究认为心理韧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性因子[7],心理韧性也能够帮助保护大学生品行问题倾向。如果把心理韧性理解为一种心理特质的话,那么教育者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和培训来帮助学生完善心理韧性,从而降低大学生品行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心理韧性对大学生品行问题倾向具有保护作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必要加强心理韧性的培养,尤其是有针对性地对男生心理韧性进行培养,从而帮助降低大学生品行问题倾向。而对心理韧性的培养,一方面可以从加强传统文化中“逆境观”教育入手,发扬儒家思想中注重依靠自己来解决困难,道家思想中提倡困境面前的柔韧性等传统文化精神;另一方面研究中应积极探索考察心理韧性的影响相关因子,探寻心理韧性发展重要影响来源,推测心理韧性发展(心理健康发展、心理积极发展)的过程与模式。除此之外,保护大学生品行问题倾向,应该不只局限于提高心理韧性单个因素,而应结合人格成长,学校管理,集体无意识等多层面的因素综合考虑。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特殊学生群体档案,对品行问题倾向严重或心理韧性较低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引导和评估。从集体无意识角度来说,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塑造健康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舆论,从而使学生群体更易于规避各种品行问题,积极调动各项资源解决困难或挫折等。
参考文献:
[1] 张俊涛,陈毅文,田树军,等.青少年品行问题行为倾向问卷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3):321-326.
[2]Lazarus R S.From psychological stress to the emotions:A history of changing outlooks[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993(1):1-21.
[3]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8):902-91.
[4]徐贤明,钱胜.心理韧性对留守儿童品行问题倾向的保护作用机制[J].中国特殊教育,2012(3):68-72.
[5]周敏.大学生心理韧性、核心自我评价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4:51.
[6]Malecki C K,Demaray M K.What type of support do they need?Investigating student adjustment as related to emotional,informational,appraisal,and instrumental support[J]. School Psychology,2003(3):231-252.
[7]Connor KM,Davidson JRT.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 [J].Depress Anxiety,2003(2):76-83.
(责任编辑:陈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09(2015)010-0052-04
收稿时间:2015-06-16
作者简介:吴文娟(1987-),女,汉族,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等。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lience and the Tendency of the Conduct of College Students
WU Wenjua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Wuyi University,Wuyishan 354300)
Abstract:This study aims to find the influence of resilience to the tendency of the conduct of college students by using scales with good reliability to investigate one college students in Fujian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first,there is a remarkable difference between girl and boy,the tendency of conduct of boy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irls,and the resilience of boys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girls.Second,the tendency of conduct and resilience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r=-0.43;p<0.01).Third,resilience can negatively predict the tendency of the conduct of college student significantly.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resilience has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tendency of the conduct of college students.This essay gives proposals to lower the tendency of the conduct of college students,such as educating student of“the view of adversity”in traditional culture,setting up special student files and molding healthy campus environment and campus public opinion,and so on.
Key words:tendency of conduct;resilience;ideologic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