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心雕龙》与齐梁社会的因缘际会

2015-03-20孙玮志

关键词:玄学文心雕龙刘勰

孙玮志

( 广东医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文心雕龙》与齐梁社会的因缘际会

孙玮志

( 广东医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是什么样的缘由让《文心雕龙》在齐梁之际出现?本文认为《文心雕龙》的诞生是多种社会和文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从儒学传统地位的有限恢复;三玄哲学精义的影响;南朝文坛反形式主义的斗争;魏晋以来文学的独立发展;古代文学资料的极大丰富;刘勰自身的社会条件等六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文心雕龙》在齐梁之际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文心雕龙》;刘勰;齐梁社会;因缘际会

马克思主张任何理论的形成和演变势必是社会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它必然与当时的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当社会提供了可能的和必要的条件时,理论才能萌发并走向成熟。笔者认为,《文心雕龙》作为一部“体大而虑周”的文论专著,它的诞生,也不例外。

在任继愈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梳理出的历史脉络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心雕龙》在南朝中期问世的历史必然性。笔者以为,《文心雕龙》在齐、梁之际出现,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社会因素:一、儒学传统地位的有限恢复;二、三玄哲学精义的影响;三、南朝文坛反形式主义的斗争;四、魏晋以来文学的独立发展;五、古代文学资料的极大丰富;六、刘勰自身的社会条件。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促成《文心雕龙》问世的多重原因:

一、 儒学传统地位的有限恢复

东汉末年爆发的黄巾起义, 沉重打击了神秘化的儒学。为了调和内部冲突,有效地麻痹人民斗志,统治阶级亟需找到一种新的思想工具,来维护其统治秩序。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魏晋士族地主阶级将玄学唯心论作为一种新式思想武器来加以打造。由于玄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满足政治需要的功能,所以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大力推崇与传播,因而在魏晋两朝的思想领域,玄学似乎成为了主流,原本兴盛的儒教开始被边缘化,一度出现了“儒教尽矣”[1]的局面。但实质上,玄学并不排斥儒学,只是在儒家的“名教”中融入了 “清静自然”, 崇尚“无为”的道家传统。当权者对主张“名教”本于“自然”的玄学予以重视,其本意是想用玄学来麻醉被统治者,但在思想传播的过程中,统治者也产生了自我麻醉。士族中的许多人, 变得喜好空谈, 行为方式放荡不羁,生活和统治能力大打折扣。少数富有见地的思想家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尤其是一部分庶族地主的思想代表,敏感地体察到了这其中蕴含的风险。如西晋哲学家裴頠便曾疾呼“深患时俗放荡不尊儒术”, 而孙恩起义在东晋时期爆发,也有力证明了玄学对被统治者的欺骗功能也是非常有限的。最终,随着东晋的衰亡,玄学的极盛期也便走到了尽头。新的统治集团为了开展有序统治,开始重新考虑构建基本的思想工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要求光复儒学的呼声也便越来越高。及至宋、齐两代,庶族出身的最高统治者开始推行新的政策,致力于限制士族的利益扩张。儒学恰好能够满足这一政策在思想上的需求,于是获得了复兴的机会,再一次进入思想舞台的核心地带。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此时的儒学与东汉儒学也有了很大不同,它强调经世致用,明确反对玄学的空疏无为,这就使得南朝时期的儒学携带了更多唯物主义的色彩。当时为数不少的思想家在对颓废作风和有神论进行批判时,往往会旗帜鲜明地亮出儒学的主张。在与佛教进行论战时,范缜便曾以儒学作为思想武器对有神论进行了批驳。南齐时期,统治集团更是“端拱以思儒业”[2],促使儒学在南朝开始复兴。儒学的有限恢复,使得不少知识分子的思想向入世转化,开始积极追求或立功、或立德、或立言的人生目标。整个社会风气开始变化,这必然要求文艺做出一定的响应。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刘勰为实现立言的理想而撰写《文心雕龙》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 三玄哲学精义的深刻影响

《周易》《 老子 》《庄子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合称为三玄。当时,玄学盛行,三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文心雕龙》也深受三玄哲学精义的影响。就宏观而言,《文心雕龙》的论文视野因借鉴了有无本末之说而在本体论方面得以扩展,其理论体系的骨架和主干因动静虚实之论而得以充实。就微观而言,三玄思想对《文心雕龙》的影响更是细致而广泛,《文心雕龙·书记》篇中,刘勰着力论述了心物、通变、情采、华实等因素对于文学的影响,但是在他看来,这些因素都只是中介而已,他广泛引述《易》中的精义说,主张“一阴一阳谓之道”的规律才是支配文学发展的根本因素。这显然是受三玄思想影响的结果。而老庄学说则在对“静”的追求和笃守方面对刘勰构成影响。老子认为“虚静”才能“得道”,主张 “致虚极,守静笃”,《文心雕龙》的不少篇章都借鉴了这一理念,其中《神思》所讲的“陶钧文思,贵在虚静”就颇富代表性。刘勰所反复强调的虚静,实质是源于老庄的,在庄子的世界里,出神入化的虚静状态是形成艺术构思的必要条件。在他看来,很多能工巧匠,诸如伊挚、轮扁等,其对精湛技艺的领悟就是在一种虚静神化的状态中,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演练而完成的。道家思想对于《文心雕龙》的影响在很多细微之处也都有体现,比如刘勰在《养气》篇中所讲的 “水停以鉴,火静而朗”[3]便是借鉴了《庄子·天道 》篇的典故。刘勰认为“申写郁滞”[4]是文学创作的目的,而实现这一目的需要颐神养气,做到“从容率情,优柔适会”,保持虚静自然。这些认识很大程度上都是对庄子的创作构思虚静论的继承与发展。

此外,刘勰所推崇的大乘般若学也有着很多玄学的印记。他推崇 “空玄无形,而万象并应,寂灭无心,而玄智弥照”[5],而这样的禅理其实与老庄思想是异曲同工的。正所谓“梵言菩提,汉语曰道”,名虽不同,其本质其实是一样的。显现出的是一种实质是一 ,称名为二的关系。刘勰所提倡的“般若之绝境”[6],说白了也就是道家所追求的道的境界。可以说,三玄作为魏晋玄学赖以生成的思想资料,不仅充实了魏晋玄学的主要内容,而且广泛影响了整个魏晋时期的时代精神。而刘勰的文学理论体系就是在以三玄精义为核心的玄学理论背景下来进行构建的。

三、盛行于南朝文坛的反形式主义斗争

形式主义与反形式主义的斗争贯穿了整个南朝文坛。思想内容脱离现实,文学语言刻意雕琢是形式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形式主义文风在南朝曾经一度大行其道,玄言诗、宫体诗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而当时盛行的永明体和山水诗,虽然在写作技巧的积累、诗词韵律的形成、诗歌题材的开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的也能或多或少流露失意文人的真情实感。但就总体而言,都往往陷入形式造作、忽略思想的形式主义泥淖。客观的说,形式主义文学夸大文学的形式美, 对于促进文学的独立发展,摆脱文学对儒学的依附,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强化了文学的审美属性。但是,片面的强调形式,势必会影响到文学内容的表达,如果对形式的重视走向脱离内容的极端,就一定会导致形式主义。南朝的庶族文人,由于多参与实际政务,接触下层群众,能较真切地感受现实矛盾,有着强烈的表达社会现实内容的需求,他们极力反对片面追求形式的形式主义文风,大都对脱离现实、纵情声色的形式主义文学表现出不满,极力倡导文学的质朴清新和经邦治国,强调对内容的重视和文风的改革。不少代表庶族地主利益的思想家也越来越深切地意识到形式主义的不良影响,痛斥“淫文破典”的危害性。希望从思想和理论上,找到破除形式主义的理论武器,迫切需要富有见地的文论来指导文学创作。相信在当时,会有为数不少的有识之士,在思考着有关文学的理论问题,由此产生了诸如《诗品》这样富有战斗精神的文论作品。而刘勰本人,则不满足于单篇文论的撰写,而是致力于完成一部系统的文论专著,而这种志向的萌发,与当时反对形式主义文风的时代背景亦不无关系。《文心雕龙》在齐、梁间出现也可谓是时势使然。

四、魏晋时期文学的独立性变得越发突出

《后汉书》专门列有《文苑传》,将文学作品与百家经典进行了区分。但很多诸如论说文、应用文等实用性文体,也都混杂其间,显示出对文学的区分仍然非常有限。而且轻文艺、重学术的风气,在社会上依然广泛流行。此外,汉代文学更多关注的是文学的礼教训勉功能,而对文学的艺术特征则缺乏重视。在黄巾起义的冲击下,汉朝的统治变得风雨飘摇,由官方倡导的儒家思想也随之开始式微,对文学的严密控制悄然发生变化,文学的审美特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同时文学以情动人的特性也得到了进一步认同,文学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事业。魏晋时期,曹植把“雅好慷慨”视为自己的文学追求,陆机则主张“诗缘情而绮靡”[7],“清峻” “华丽” “通脱”“壮大”等品类繁多的诗文追求,强势激发着文学的“解放”。与此同时,文艺理论界也异常活跃,曹丕 “诗赋欲丽”[8]的主张,则更象是文学自我觉醒的宣示。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内容上,觉醒了的文学都显示出了更大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文学体裁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文”与“笔”开始被有效区分,文学的表现手法变得更加多元,作家群体和文学流派日益壮大,统治阶级也确认了文学作为一种独立学科的地位。独立发展后的文学面临着许多亟待解答的重大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学的本质特征?各类文体有着什么样的特征和渊源?文学和社会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文学与时代、与政治经济间的关系如何?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如何实现平衡统一?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有哪些基本规律?作家的气质个性、道德素养对文学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如何有效地评鉴一部文学作品?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从理论层面上给予解答。否则,就难以巩固文学的独立地位,就会阻滞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将难以充分发挥文学的社会功能。面对这样的状况,很多的魏晋文人都曾专门撰文,试图回答这类问题,但都只是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面,难以做到系统深入。与刘勰处于同一时代的钟嵘, 曾对齐、梁之际的文坛有过这样的记述:“观王公绪绅之士,每博论之余,何尝不以诗为口实,随其嗜欲,商榷不同。溜绳并泛,朱紫相夺,喧议竞起,准的无依。”[9]可见当时文坛意见不一的情形,如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对一系列与文学相关的问题尽快做出答复。刘勰的《文心雕龙》作为一部系统的文论专著,及时承担了这一历史使命,较为全面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五、古代文学资料在齐梁社会已经非常丰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艺理论体系的构建也是如此。及至齐梁,中国古代文学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即便从魏、晋文学的初步“觉醒”起算,到刘勰所处的齐梁时期,也已有了三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段时间里,文学资料拥有了极为丰富的储备。早在汉代,因为造纸术的发明和整理典籍的官方政策,已经有力推动了藏书业的发展。当时政府“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10],使得官方藏书迅速增加。另外,东汉蔡伦、左伯对造纸术进行了进一步改良,成本低廉、质地优良的黄纸、麻纸和滕纸开始批量生产。与此同时,著述和藏书之风在民间盛行。当时的很多个人也有不菲的藏书,与刘勰相熟的王僧孺便是个藏书大家,史书记载其“聚书至万余卷”[11]。南朝时期的文学资料已经非常丰富,其内容涵盖了诗、赋、古代散文等多种文学样式。同时,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诗文选本也已经在当时出现,比如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文章流别论》、萧统所编的《文选》、杜预的《善文》等都是在当时产生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理论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典论·论文 》《文赋 》《诗品》这些古代文论中的经典作品都己相继问世,它们为刘勰写作《文心雕龙》储备了丰富的理论资源。由此可见,在魏晋南北朝时,构建一部体系完备的文论著作的资料已大体齐备了。这无疑为《文心雕龙》的问世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

六、刘勰自身的社会条件

成就任何事,人都是最核心的因素。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构建一部系统文论的外部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了,但如果没有合适的人,《文心雕龙》的问世显然是不可能的。它需要一位能顺应历史潮流,并有能力利用社会条件的理论家,而刘勰恰好是一位具备这些条件的人:刘勰出生庶族,对底层社会有深切的了解,能够真切体察齐梁社会的现实状况,能够客观认识文学发展的脉络,从而形成唯物主义的研究风格。同时,刘勰长期在定林寺生活,从事抄录、编写、修订藏书的工作,使他能够广泛地接触释、儒、玄学的经典,以此夯实自己的学术基础,丰富自己的学术底蕴,磨砺自己的文笔文风。实际上,《文心雕龙》的科条分明、纲举目张、前后贯通、置词严密,也有力证明了刘勰的研究和论证方法是有很大科学性的。此外,除了短期的地方行政经历之外,刘勰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清静的书斋中度过的,这非常有助于他潜心著述。综合这些因素,可以看出,刘勰对于完成《文心雕龙》的著述,有着得天独厚的个人与社会条件。文学发展所赋予的历史使命经由刘勰来完成,看似机缘巧合,实则有着历史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事件的偶然之中往往蕴含着必然。《文心雕龙》与齐梁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多重因素的因缘际会,促成了《文心雕龙》在齐梁之际的诞生。可以说,《文心雕龙》在齐梁之际出现是一种历史的偶然,但更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它是多种文化和文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1]任继愈.中国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2]袁 锋.三玄的哲学精义对刘勰的影响[J].西北大学学报,1993,(3).

[3]蒋 凡. 《文心雕龙》和古典历史主义[M]. 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0.

[4]孙康宜. 刘勰的文学经典论[A].中国文心雕龙协会.文心雕龙研究(第三辑)[C].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户田浩晓. 文心雕龙研究[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6]周振甫. 《文心雕龙》今译[M]. 北京: 中华书局,2005.

[7]程文标.从 《文心雕龙·史传》 到 《史通》 : 简评刘知几对刘勰史学批评理论的继承和发展[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8]李少雍.中国古代的文史关系: 史传文学概论[J].文史遗产,1996,(2).

[9]王运熙.杨 明.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216-217 .

[10]周 扬.关于建设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1983,(4).

[11]李顺刚. 关于六朝文论.言不尽意的苦闷和解脱[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

[责任编辑:李春辉]

Origin of "Wen-XiNDiaoLong" During Qi and Liang Dynasties

SUN Wei-zhi

(GuangdongMedicalCollege,DongguanGuangdongChina523808)

What is the reason for "Wen-XinDiaoLongbeing QiLiang?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birth of "wen-hsin-diao-long" is the result of a variety of social and literary factors work together, the author from the status of traditional Confucianism limited recovery; Captures the essence of the three XuanZheXue influence; In the struggle against formalism literary world; Since the wei and jin dynasty literature,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The ancient literature materials abundance; Liu xie's own social conditions and so on six aspects analyzes the "wen-hsin-diao-long" in JiLiang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WENXINDIAOLONG; Liu xie;Qi and Liang Dynasties; Karma

2015-01-10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学科共建项目“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发展研究”(GD13XZW19)、2012年度中华医学会科研基金项目“医学生生命文化教育研究”(No.2012-RW-35)阶段性成果。

孙玮志,男,广东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

10.16116/J.ISSN.1008-0597.008

I206.09

A

1008-0597(2015)01-0049-04

猜你喜欢

玄学文心雕龙刘勰
皇侃论“学”与南朝玄学的经学化理路
刘勰《文心雕龙》论“三曹”诗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当代玄学报告之“解压”——YY嘛,谁不会啊
平衡
《文心雕龙》选读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
《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玄学分析
刘勰《文心雕龙》的辨体理论体系——兼论其辨体观的开创意义和深远影响
论刘勰辨“骚”的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