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高校发展非学历教育策略与机制的研究
2015-03-20穆星妍谢云霞谢来义
袁 灵 穆星妍 谢云霞 谢来义 程 千
(国家开放大学,北京 100039)
不同类型高校发展非学历教育策略与机制的研究
袁 灵 穆星妍 谢云霞 谢来义 程 千
(国家开放大学,北京 100039)
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人高校继续教育的重点将转向非学历教育。典型普通高校、电大和典型成人高校的经验与教训证明,定位策略与机制建设是发展非学历教育最重要的两个方面。非学历教育的定位要与社会需求、环境形势、学校的特质和条件相匹配,要以开展服务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对公业务”为重点。在机制建设上要遵从市场规律,将机制的导向、约束和激励作用具体落实在校内机构的设置、分工、政策和任务的确立上,体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帮衬和“捆绑”的优势。同时还要建立倾斜性、持久性的投入机制。
非学历教育;定位策略;机制建设
随着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推进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实现,继续教育的重心开始由学历教育转向非学历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1]P32。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高校,特别是成人高校要把非学历教育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那么,成人高校应当如何实现这种转型呢?本文将通过对几类典型高校非学历教育在定位策略和机制建设方面的研究,提出一些想法和若干建议。
一、高校非学历教育发展面临的环境形势
继续教育(也叫继续工程教育)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从国外引进的。从最初的“大学后继续教育”(该用法首见1987年由 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国家经委、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中国科协等6部委发布的《关于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87)教高三字020号),扩展为中专后,又从专业技术人员扩展到所有在职人员,最后从非学历教育扩展到包括成人学历教育,我国经历了近30年的历程。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界定,“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以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实社会对继续教育的理解还是指非学历教育。
从社会功能的角度看,继续教育具有教育培训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双重属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继续教育中教育属性的比重在不断加强,高校在其中的作用越发突出。高等院校的加入,极大地改变了国家继续教育的格局,有效地促进了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同时也促进了高校自身的发展。那么,下一步高校发展继续教育将面临怎样的形势呢?
(一)党和政府对发展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
党中央和国务院于2010年连续印发了《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发展继续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1.“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1]P32——意味着对于继续教育而言,非学历教育要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2.“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分类制定在职人员定期培训办法,倡导干中学”[2]。“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2015年要达到2.9亿人次,2020年要达到3.5亿人次”[1]P15-16,P19——意味着对于在职人员而言,接受继续教育要逐渐成为一种必须的行为,并有量化的规定。
3.“构建网络化、开放式、自主性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支持发展各类专业化培训机构”[2]“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3]P15,P33——这里对终身教育体系功能和内涵提出了具体要求。
4.“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1]P32“支持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2]——这意味着构建和服务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和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将成为继续教育的重要任务。
党和国家的上述要求是成人高校确立继续教育发展方向和策略最重要的依据。
(二)非学历教育的迅猛发展为高校创造了新发展机遇
据资料显示(数据来自赖立等编著的《中国继续教育发展报告2012》,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P66),2006~2010年期间,高等学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注册生数持续稳步增长,2010年达332.89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88.33万人,增长33.39%,比2009年增加43.43万人,增长15.00%。
另据《2013年度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发展报告》[4]显示,截至2013年,中国的教育培训机构的总量为14.11万家,其中涉及职业教育培训的超过了5万家,并以年平均20%的速度增长。另据相关文章披露,近年来我国职业资格培训、企业培训蓬勃兴起,2011年仅企业培训市场份额就将近4000亿,为2001年的100倍。2009~2010年教育培训市场总体规模达到6800亿元,2012年达到9600亿元。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潜在的市场规模达到3000亿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全球金融风暴和经济下滑的年代,2008年以来,培训教育机构行业仍以良好的现金流、不受经济周期影响而持续增长的优点继续受到投资机构的青睐”[5]。
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愿意将内部的培训委托给或与他们信得过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特别是高校合作开展(很多重点高校承担的继续教育任务主要来自这些机构)。笔者曾经对北京市近百家企业的培训方式做过调查,结果发现:完全想自己搞培训的仅占3.03%,愿意全权委托借助社会力量搞培训的占12.12%,希望合作开展培训的占84.85%。这些都为高校发展非学历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三)学历教育规模的下降使得成人高校关注发展非学历教育
资料显示(数据来自赖立等编著的《中国继续教育发展报告2012》,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P66),随着普通高校的持续扩招和适龄人口的下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规模在持续下降。从2001~2010年,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数量减少近一半。2010年成人高校本科招生数比2009年减少了19.01%,专科招生数下降了12.09%,是这些年来人数下降最快的一年。2006~2010的5年间,成人高校本科在校生每年减少的比例均在10%以上,其中2010年减少幅度最大,达到了35.29%。专科生也在持续减少,2010年下降幅度最大,达到10.20%。由此可见,单靠发展学历教育的成人高校正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危机,使得不少成人高校开始关注发展非学历教育。
(四)成人高校发展非学历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必须清醒地看到,尽管成人高校面临着良好的非学历教育发展机遇。但要想将机遇变为现实,必须应对许多挑战。比如如何适应非学历教育的市场化属性,如何从知识性、理论性教育教学转变到适应以实用性为目的,以职业工作岗位为场景的“社会职场化”教学,如何开拓非学历教育市场和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等等。这些都需要从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重大的改革,同时还要有紧迫感、危机感和正确的意识。最关键的是非学历教育发展的定位策略和机制建设。
二、典型院校继续教育运行实践的研究
这里选择了若干重点高校、典型成人高校和电大等三类院校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他们在发展非学历教育最重要、最基本的两个方面,即面对外界不同环境形势下的定位策略和为实施这些策略需要构建的体制机制,以便给广大成人高校提供借鉴。
(一)重点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策略与体制机制
资料显示(相关资料主要来自三所学校网站和百度百科),近年来,普通高校,特别是那些全国知名的重点院校,继续教育开展的如火如荼。这里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为主要代表的重点高校继续教育为例做些概要分析。
⒈ 重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概述
一个时期以来,上述高校积极推进继续教育的战略转型,将其重心由成人学历教育转向非学历教育(清华大学停办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局面。2010年这些学校的年培训规模达到3万人以上,产值高达数亿甚至数十亿元。
⒉ 定位策略
(1)高端策略——凭借自身响亮的社会品牌、雄厚的教学与研发资源和独特的校园文化,主要面对社会中高端人士(精英)开展高端培训,并树立了响亮的品牌。
(2)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在管理实施上的分离——既有专门的继续教育的办学机构,也有专门的管理协调机构。
(3)丰富、前卫和特色的产品策略——上述高校的继续教育资源几乎覆盖了当前人文、经济和管理等所有高端热门领域,研发的各种培训项目达数百个,课程数千门。同时所有的资源都规范分类,一目了然,非常方便挑选。
⒊ 体制机制
(1)建立独立完备的实体学院并配备了专业化和规模化队伍
典型高校都设立了等同于其他二级学院的继续教育学院,并集研发、推广与实施为一体,并实行市场化分工。如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就分别按地区、行业、专项(职业经理)、国际培训和远程教育划分了5个业务部。 专职人员就达500多人,兼职教师达1300多人。远远超过了电大系统从事非学历教育人员的总和。
(2)建立合作办学机制
这些高校十分注重社会合作。一方面与政府和用人单位合作,不断扩大培训领域;另一方面通过合作,积极引进优秀的培训资源和推广培训。比如清华大学现有的继续教育项目课程中就有不少是社会合作的产物。浙江大学合作建设了14个校外的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数据来自赖立等编著的《中国继续教育发展报告2012》,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P68)。
(3)建立市场运作机制
上述重点高校虽然都是老牌学历教育名校,但在开展非学历教育方面都注意放下架子,改变习惯,强化市场意识。将满足用户需要和提升用户价值放在开展非学历教育的首位,把用户满意度作为衡量教育培训质量的基本标准。注重培训的规范化,打造培训品牌。
(4)建立专门的继续教育管理机构
为了加强管理和协调关系,这些高校都先后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如北京大学有继续教育部,清华大学有教育培训管理处,浙江大学有继续教育管理处等,以更好地管理学校不同机构的继续教育。
(二)电大继续教育的定位策略与体制机制
电大是由中央电大、各省级电大、各行业学院、各地市电大和县级电大组成的一个远程教育办学体系。在学历教育方面执行的是“五统一”(统一课程名称、统一课程学分标准、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但在非学历教育方面更像是一个联盟体,既有统一行动,也有独立自主权。
⒈ 电大继续教育发展概述
电大是我国开展继续教育最早(从1987年起)的成人高校,直至今日,继续教育仍然保持了较大的规模。资料显示(中央电大2006年的《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现状调研报告》、2014年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调研报告》和《2014年部分电大非学历教育举办情况调查汇总》),2004~2006年和2010~2012年各三年间,电大系统继续教育年平均办学规模在200万人次左右,是我国面向社会大众开展继续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⒉电大继续教育的定位策略
(1)以大众化、就地化、规模化、系统化为主
电大继续教育基本沿袭学历教育传统,即以面向基层、面向大众,讲究规模效益,采取系统办学并为基本策略。
(2)以服务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主
电大继续教育采取的是通过政府部门和组织来拉动开展有组织、规模化的继续教育策略。中央电大主要是面向国家部委和全国性的行业组织;各地电大则主要面向当地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
(3)积极利用系统和远程教育技术手段
电大利用这一优势和特长,积极开展服务大众“身边的教育”,主要包括社区教育,职工教育,干部在线、党员在线和教师在线教育。
(4)用学历教育拉动非学历教育
这是电大继续教育的重要特色策略。比如将非学历教育资源引入学历教育,扩大其使用面;在学历教育中开展了双证书教育(在学历教育专业中引入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即专业中设置3+2门既可以用于学历教育,也可以用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课程。学生毕业时既可以获得毕业证书,同时也可以获得某项职业资格证书)[3];在行业性强的专业,开展用行业任职资格培训的一组课程置换学历教育一组课程学分的试点[6]P557-561;通过学历教育的社会合作拉动非学历教育的社会合作等。
(5)合作、开放、借力
由于电大不具备重点高校那种强大的“制造力”,所以常常采取借助社会力量开展继续教育的策略。这其中既有生源市场的合作,即对方提供培训领域,电大提供教学支持服务;也有资源方面的合作,即引进社会资源丰富继续教育内容。
(6)设置专门项目促进继续教育发展
为了推动继续教育的发展,在“十一五”期间,中央电大专设了积极引入社会各种权威性证书的“证书教育推进计划”和推进电大积极参与社区教育的“社区教育推展计划”,并为此投入了专门的资金。
⒊电大继续教育的体制机制
(1)机构专门化,设置多样化
大部分电大都设置了专门的继续教育机构,但机构设置的情况因地而宜。有管理机构与办学机构分离的,也有一体的;还有按照专项设置的,等等。
(2)构建包含市场机制的机制
主要有以下几种:
A型:类似于社会上的教育培训机构,拥有完全的非学历教育项目决策、运作权和人财物支配权,保证相对独立。
B型:将非学历教育机构视为创收机构,提出经济承包指标,自负盈亏,不限定该机构所经营的教育类型(可以是非学历教育也可以是学历教育)。完成指标后,部门有一定的支配权。
C型:实现目标管理制,既有经济效益指标也有社会效益指标。学校给予一定的投入或政策。完成指标后有一定的奖励。
调查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后,目前多数地方电大采用的是机制C。尽管该机制对促进非学历教育的发展来说不一定是最有效的。但从学校整体发展来看,机制C是综合因素最为平衡的机制,符合学校的整体利益。
(3)设置专门的引导性政策
为了推进继续教育的发展,电大还设置了针对学校各相关部门的继续教育管理与经费管理政策。如鼓励学历教育部门参加非学历教育,设定学历教育部门的非学历教育责任和人员考核及工作量制度,实行经济奖励等。
(4)构建用于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的“学分银行”
通过构建“学分银行”制度(“学分银行”是模仿银行的存储功能,将广大学习者的各种不同学习成果按照统一的学分认定规则进行存储、积累和相互间的转换,以实现“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横向沟通,纵向衔接”,提高教育学习的辨识度、效率和效能),提供非学历教育成果与学历教育成果相互转换的通道与机制,提高非学历教育成果的效能,以此拉动继续教育的发展。
(三)典型成人院校继续教育定位策略与体制机制
1. 北京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继续教育概述
北京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简称工干院,同时也是北京市职工大学。工干院是一所隶属北京市总工会的成人高校。在北京这样高校林立、生源竞争激烈的地区,学校发展与生存面临巨大的压力。为此,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开展非学历教育,起初只是“零敲碎打”,对学校的发展起不了决定性作用。直到2004年工干院在市总工会、教委和劳动局的支持下,与中央电大和北京电大一同发起组织了“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简称素质教育工程)[6],才实现了彻底的改观。如今,工干院的继续教育已经发展成为支持北京市政府用于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广大一线职工继续教育的平台。
2. 工干院的继续教育定位策略
(1)与学校本身的特质充分匹配
工干院开展的素质教育工程恰好与其是工会所属院校,与广大企业与基层职工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熟悉企业和职工习惯并接受教育培训方式的特质相匹配,所以能够迅速发挥其优势打开市场。
(2)满足各方需要,兼顾各方利益
素质教育工程是一项有组织、涉及多方的继续教育。既有学习者,又有工会和职工所属企业,还有相应的其他政府部门(教委、人社局、财政等),再加上一些教学和资源合作部门。这么多参与方,如果某一方的诉求得不到满足,此项工程都会受到影响。素质教育工程则通过精心设计内容、组织架构、实施方式和运营方式既满足了学习者的需要,又满足了政府、组织和企业的要求,同时还兼顾了合作方和投入的利益。因而得到了各方的信任与支持,保证了项目的开展。
(3)努力开拓延展、衍生的新产品
素质教育工程具有良好的延展和衍生性。从通用能力培训,再到农民工培训、首都大讲堂、职业技能竞赛等。在素质教育工程的基础上又开拓了“北京市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试点项目(学历教育)”,创新了办学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商定教学计划,认定一部分企业培训和职工的学习成果进入学历教育)。
3. 办学机制
(1)搭建供求双方明晰的、稳定的继续教育平台
工干院创造了继续教育的单位会员制,定期征询并发布需求信息,以招投标等方式吸收社会教育资源提供商。并运用信息技术搭建了一个稳定、供求信息清晰、可信,有用户和资源提供商等共同参与的继续教育市场平台,有效地解决了非学历教育生源不稳定和供求双方不透明的难题。
(2)构建全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一盘棋”的机制
成人高校发展非学历教育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学校内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人力资源搭配问题。工干院创建了全校“一盘棋”的分工协作机制,除了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外,将相关的业务分解到各个部门,有效地避免了许多成人高校中继续教育部门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与此同时还锻炼了队伍,拉动了学校整体事业的发展。
4. 其他案例
石家庄邮政专科学校是一所集邮政系统培训中心、成人院校和高职为一体的学校。学校教学部门实行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专业项目研究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每个教学部门既开展学历教育,也依照专业领域开展相应的非学历教育,同时根据邮政系统发展的需要,积极研究开发新的课程、专业和非学历教育项目。从教学管理层面,学校设置了两个教务处,一个是学历教育的,另一个是非学历教育的。很好地实现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功效。
三、成人高校发展非学历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一)典型院校非学历教育实践的借鉴与启示
⒈ 定位策略
定位策略关系到一个学校非学历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战略战术。定位正确,非学历教育才能逐渐发展为学校的主业。反之,非学历教育就会“误打瞎撞”,可能“昙花一现”,难以可持续发展。那么,在确定非学历教育定位策略时要注意哪些呢?
(1)主业型的非学历教育必须要与学校的特质和条件相匹配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匹配性是非学历教育策略中最重要的要素。匹配得好,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的优势和潜力,相互支持、相互帮衬、相互促进。所谓匹配性就是发展的非学历教育与学校的特质和条件相吻合,不是跟风、“赶时髦”,或者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重点高校和典型成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得好,关键是匹配性做得好。而许多院校非学历教育发展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没有找到理想的匹配点。当然要想有好的匹配性离不开自身的改革和创新。
(2)非学历教育要与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捆绑发展
这是能够发挥电大和成人高校优势的重要策略,这样能够相互支撑和拉动,借力发展。一方面要改造现有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使之能够覆盖某种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教育培训内容,实现“双证书教育”。另一方面可以将学习者在工作岗位上取得的学习成果通过学分银行给予一定的认定和转换,取代一部分学历教育的学分。
⒉ 体制机制
(1)机构队伍
通过对上述院校机构队伍的归纳,非学历教育的机构队伍设置有以下几种主要方式:
对于非学历教育规模比较大,自身研发和市场推广能力强,校内参与部门比较多的学校,机构队伍的设置多数采取方式1;校内参与机构少,研发能力弱的一般采用方式2;非学历教育涉及一些稳定且比较重要的领域和方面,一般采用方式3。重点高校采用方式1的多,而电大和成人高校采用方式2和3的多。
(2)机制设置
所谓机制设置主要是指职责分工、相关规定和政策等,其目的是为了对非学历教育的发展起到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以平衡和协调各方利益,调动积极性。机制分为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
内部机制主要是用来处理校内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的分工、协同和平衡的关系。一般说来,分工清晰,职责明确,双方的影响干扰小,相应的市场机制便于利用,但相互间难以借力,总体优势不便发挥;协同和平衡关系处理的好,上述缺陷能够克服,但容易形成“大锅饭”和专业投入不足。所以要把握好“度”,切忌偏倚。
外部机制主要用来处理学校与校外机构的合作关系。其中的关键要素是优势互补、利益关系、职责分工,除此之外,学校相关人员的工作精神与态度,与合作方感情和信任的培养,对构建良好的对外合作机制也有重要的作用。
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外部机制的导向,内部机制的设置和改革就会缺乏方向。而没有良好健全协调的内部机制,外部机制就很难发挥作用。
(二)成人高校非学历教育策略与机制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⒈ 做好理念与思想方面准备
(1)要实现从以学校为中心到以需求者为中心的转变。特别要注意的是非学历教育的需求者不仅包括学习者,还包括相关的社会组织。既要关注个人需求,更要关注组织需求。
(2)要注重实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对于成人高校可能要以追求社会效益的方式来拉动经济效益。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要立足于服务好政府和社会组织,服务好政府支持的弱势群体,以赢得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支持。
(3)要树立现代市场观念。在非学历教育发展中既要避免套用学历教育观念,缺乏市场服务意识和需求意识,忽视社会需求,“闭门造车”;也要避免“误用”市场化,将发展非学历教育简单地归结为追求经济利润。
(4)要善于关注、发现需求方的利益诉求。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眼前利益,也要关注他们的长远利益(需求者往往容易忽视)。这既是考验学校的良心和水平,也是建立相互间信任、实现非学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5)要充分认识到非学历教育需要长期经营。比较稳定和具备一定规模的非学历教育大致都需要经营10年以上。非学历教育的经营越早规划、越早实施越好。不要等到学历教育危机明显,不能“竭泽而渔”,而要“放水养鱼”。
⒉ 大力加强非学历教育的机制建设
在外部环境形势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发展非学历教育的关键是机制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将领导重视落实在构建科学合理的机制上。经验证明,一般说来,领导重视是促进事业发展最重要的。但由于非学历教育的市场属性,领导重视并非都能促进发展。关键要在科学合理上下功夫,切忌想当然和盲目拍板。
二是机制建设需要配套和相对稳定。同时还要与实际业务相配套。这样才能保证机制的具体落实,否则即使建立了某些规定也难以发挥其功效。
三是要将非学历教育职能“内置化”,使单一的学历教育部门转变为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两位一体”的终身教育部门。这对于成人高校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改革创新的重点和难点。
四是要加强外部机制建设。包括政府联盟机制,行业、企业等需求单位联盟机制和教育资源联盟机制与“学分银行”机制等。外部机制建设既要遵从市场规律,又要考虑人性和行政等方面的因素。
除了上述机制外,还需要设置相应的其他配套规则与政策。比如:实行包括扶持、奖励、表彰、补偿、考核等方面的倾斜和专项扶持政策等。
⒊ 机制建设与形成的条件保障
(1)确认并坚持非学历教育机制建设的基本观念
非学历教育机制建设和形成的保障条件中首要的是观念认识问题。首先,要努力树立非学历教育及其机制建设不是少数部门的工作而是学校发展战略重点和全校性工作的意识。其次,要努力树立需求意识、服务意识、市场意识、合作意识和全校一盘棋意识。彻底摒弃教育老大的架子,官气、霸气、计划式和命令式。其三,要努力树立危机意识、紧迫意识和“栽树”意识。否则处于严重弱势的非学历教育机制在短时间内很难有大的改变。最后,要认识到发展非学历教育有利于宣传和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开辟新的生源领域,有利于促进学历教育乃至学校的发展。
(2)领导带头、专门规划、加大投入和政策保障
按照多数成人高校的现状,非学历教育大都处于弱势且不为大部分部门以及职工所认识,自然也难以形成对非学历教育机制建设的主动和自觉。为此,必须要领导带头,科学论证,强制推动。同时,在机制构建的同时需要大力加强全员培训,使非学历教育化为更多人的理解和自觉,这样才能保证机制发挥最佳的效果。
众所周知,学历教育的机制建设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人财物,才有了今天的成果。作为欠账许多的非学历教育机制建设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更大的投入。要有专门的规划,连续的专项经费和强有力的政策予以支持。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2]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3]关于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开展“以职业人教育为核心的职业导向式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改革”项目工作的通知(电校教[2009]9号).关于印发“以职业人教育为核心的职业导向式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改革”项目实施细则的通知(电校教[2009]30号).
[4]北京民教信息科学研究院 .2013年度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发展报告[EB/OL].http://www.cnein.ac.cn/html/special/jyhyfzbg/?pc_hash=d64mRx .
[5]中国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现状及出路分析[EB/OL].http://www.thldl.org.cn/news/1211/67226.html.
[6]关于印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历教育与中国人民银行岗位任职资格考试接轨金融学专业(本科)实施方案》的通知(电大教[2006]22号)[A]. 教学管理文件汇编(第2辑)[M]. 北京: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7.
[责任编辑:张建荣]
On Strategies and Mechanisms of Non-degree Education in Different HEIs
YUAN Ling MU Xing-yan XIE Yun-xia XIE Lai -yi CHENG Qian
(TheOpe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China100039)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the emphasis of lifelong learning in adult universities will switch to non-degree education.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from traditional universities,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ies and adult universities have proved that positioning strategies and mechanism constructions 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aspectsin non-degree education. The positioning strategies of non-degree education should match social demands, context and university’s characteristics, and focus on the cooperation with govern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s of non-degree education should comply with the laws of the market. And it should implement the guide, constraints and incentives of mechanism such as making provisions for establishment and the functions and duties,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advantages of the bundle of degree and non-degree education.At the same time, we must establish inclined and sustainable mechanism.
Non-degree education; Positioning strategies; Mechanism constructions
2015-01-20
袁 灵,男,国家开放大学,副研究员;穆星妍,女,国家开放大学,研究员;谢云霞,女,国家开放大学,助理研究员;谢来义,男,国家开放大学,工程师;程 千,女,国家开放大学,助理研究员。
10.16116/J.ISSN.1008-0597.021
G521
A
1008-0597(2015)01-01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