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财富观教育
2015-03-20贾静,张昊
贾 静,张 昊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校的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一直以来,国家和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并通过多种形式和办法不断完善资助制度和扶持政策,并且大力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相关制度。目前,资助大学生的助学金已经不仅限于国家的相关资助经费,更有学校校友、各大企业、知名人士以及慈善家对大学生的资助,而且有些助学金额度较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申请到大额度、多形式的助学金后,如何支配和利用助学金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所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财富观,引导他们掌握创造财富的正确方法,并且教会他们以正确的、合适的方法支配财富显得十分有意义。
一、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财富获得方式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一般无力支持其在校期间的学费、生活费,或者仅能负担很小的一部分。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通过国家及民间两种助学渠道获取财富,从而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
1.国家助学渠道
近年来国家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普通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国家助学金,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对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国家助学金等,并取得了良好成效[1]。目前各高校都已经建立起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为主的贷款和助学金制度以及临时困难补助制度、勤工助学制度、减免学费制度[2]。
目前,各高校更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开设了“绿色通道”,即为经济困难的大一新生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报到时无法交纳学费的,只要提供由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学校必须开通“绿色通道”。为使家庭经济困难新生一到学校就能正常生活、学习,很多高校还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各种帮助措施,如设立专项资助,现场发放现金补助和学习生活用品;提供免费的书籍、日用品等。有的高校还提出了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进学校可办手续,进寝室可安顿,进食堂能用餐”的工作口号。总之,新生不会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被拒之门外。
2.民间助学渠道
目前,民间助学的形式在各个高校的资助工作中也占了很大的比例,社会上的一些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慈善组织等纷纷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伸出援助之手。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不仅要完善高等院校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制度,认真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还要大力鼓励社会捐资助学,即民间助学(也称个人助学)[2]。现阶段,我国民间助学的形式和内容也多样化起来。从助学主体来说,有团体助学和个人助学;从助学目的来说,有无偿助学和有偿助学;从助学范围来说,有全国性的助学和地方性的助学;从被资助对象来说,有针对公办高校的助学,也有针对职业教育的助学。近年来,民间助学的额度也在逐年提升,部分学生有可能拿到多项资助,学年内获助金总额也会随之增长。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财富观分析
所谓财富观就是人们对财富问题的基本看法和主要观点[3]。长期以来,我们开展资助工作时主要关注资助工作的体系建设、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生活及心理帮扶等,却忽视了家庭财富观对他们行为的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面对多种助学金和助学方式时,特别是高额助学金时,有以下几种表现。
1.过度追求财富
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拜金主义思潮和家庭的影响,在对待财富、获取财富的问题上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在他们的眼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成为获取财富供个人挥霍的捷径。有的学生通过虚假手段将自己包装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取不应该享受的资助,在获得助学金后购买奢侈品。此类行为既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干扰了资助工作的正常开展,还在同学中造成了恶劣影响。如果不给予正确引导,就会使他们滋生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并以财富多寡作为衡量人生成功、幸福与否的价值标准,夸大财富的作用,淡化社会责任感。
2.财富意识欠缺
与过度追求财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相反,另外一部分大学生财富意识欠缺,没有正确的财富观,在金钱的冲击下表现出“清高”的态度。这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虽然没有视金钱如粪土,但是他们对金钱多采取回避或无所谓的态度,有时甚至表现得有些麻木。有些学生为了顾及自己的面子,不愿申请各类助学金,对党和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关心置若罔闻,也忽略了有关人士的爱心。
3.不能理性地支配财富
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资助后,不能够理性地支配财富,而是追求奢侈,在同学中引起不好的反响;更有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困致富”,日常消费高于家庭经济普通的同学;极少数学生甚至把国家和社会用于资助他们完成学业的助学金寄给家里,用于家庭成员的看病和日常开销,而自己的经济情况并无好转,这无疑给资助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资助育人,做好学生的财富观教育
在学生资助工作中,我们要把资助与育人结合起来,增强助学工作的人性化和教育功能,推动助学工作向纵深发展。在现实中,大学生资助除了物质帮助,还包括精神辅助和心理援助等实践活动,它的目的是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4]。因此,在资助工作中要重视培育大学生健康的财富观。
1.紧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应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要主动将大学生的财富观教育纳入工作内容之中,作为人生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财富现象,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正视和分析,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既不墨守传统的财富观念,也不在纷繁复杂的财富冲击面前迷失方向,而是与时俱进,以科学、健康的财富观教育广大青年学生。
2.重视思政课程对大学生树立正确财富观的引导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从自然与财富的基础关系、社会与财富的基本关系、人与财富的终极关系三个维度展开探讨,并从使用价值财富观、社会关系财富观和财富的主体存在财富观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5],课程受众广、引导性强,易让大学生从理论上理清认识和思想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要以适应现阶段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前提,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从理论上阐明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6]。另外,要特别重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品德修养方面的引导和培养,结合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深入浅出,培养大学生健康的财富观。
3.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财商
勤工助学活动不仅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而且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报酬。但很多大学生的理财能力教差、财富意识淡薄,不能很好地支配勤工助学所得报酬,辛苦工作得来的报酬往往不能支付日常所需。所以,在学生的日常实践活动中,应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财富观实践活动,让学生加深对财富的理解和认识。
高校教育不应忽略财商教育,只有“三商”——智商、情商、财商共同作用,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获取各方面的成功。在财商教育中,特别要注重大学生的理财教育,这在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是空白(除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当前,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健康消费的情况——或是挥霍浪费,或是过于节俭,或是把学校给予其的资助都寄回家里,这些现象都显示出理财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加强大学生的理财教育,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财商教育,对大学生现阶段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在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时,要有意识地选取能够提高大学生财商的主题开展活动,全程监督并总结,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4.以人为本,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财富观教育工作中,辅导员要遵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生存性困难,即学杂费、生活费的匮乏程度,更应关注他们的发展性问题,即精神消费的情况及其对社会关爱的心理需求等,协助其提升对学业、人生规划的能力。
辅导员应通过谈心、发放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宿舍走访、电话家访等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助学金使用情况。如果发现有学生不合理使用助学金,应及时给予指正。
对于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校时家庭贫困,但之后因家庭经济好转而“脱困”的情况,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做到及时发现并向学校相关部门反馈;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却又没有申请助学金的学生,辅导员要了解原因并及时动员,对他们进行财富观教育;对于没有申请到助学金的学生,应帮助他们申请勤工助学岗位。
5.利用新媒体进行财富观教育
不同背景的学生对劳动与奉献、金钱与个人成功、获得财富的方式的认识差异较大,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目前整齐划一的财富观教育形式与内容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很难因势利导[6]。所以在进行财富观念教育时,对不同背景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当代大学生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人数日益增多,人际交往、思想交流多在网上进行。因此,高校要注重利用新媒体进行正面的舆论引导,积极地与大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和互动,弘扬积极健康的财富观。
总之,在学生资助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资助育人的工作理念,在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帮扶工作的同时,重视学生的财富观教育,积极开展能够提高“财商”的实践活动,重视大学生思政课的积极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大学辅导员的作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在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财富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他们具有一颗感恩和回报社会的心。
[1]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Z].国发〔2007〕13号.
[2]徐德力,李纪月.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现状与创新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1):19-20.
[3]毛新.科学财富观的构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意义[J].社会主义研究,2013(4):50-54.
[4]姚臻.大学生资助工作视域下育人体系构建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106-107.
[5]曾狄.马克思主义财富观教育与健康的社会心态培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9):7-9.
[6]候明志,赵骏.培育当代大学生健康财富观的原则和途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6):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