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院系层面“青马工程”大学生干部培养途径探析

2015-03-20潘业旺徐晓辉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青马工程青马梯队

潘业旺,徐晓辉

(长春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自2007年5月共青团中央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以来,各高校陆续启动“青马工程”大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其培养形式和内容虽各有不同,但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当然,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个事实,即高校开展的“青马工程”大学生干部培养工作一般都集中在校级层面,过于重视培养“精英”,较少关注“大众”,培养体系缺少纵深的梯队扶持。因此,高校应该把工作下移,让更多的青年大学生参与其中,重视院系培养和推荐大学生干部,使“青马工程”永葆青春和活力。

一、高校院系层面“青马工程”大学生干部培养的价值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是发展的内动力。高校大学生干部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他们是学生的优秀代表,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具有较好的培养潜质。高校院系加强大学生干部培训,创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巨大价值。

首先,院系层面“青马工程”的实施为校“青马工程”搭建了培养梯队,能够不断为校“青马工程”输送“精英”。院系层面“青马工程”的实施能够扩大学生干部的受众面,促进大众化的培养效果;能够全面覆盖院系学生组织、各班团支部、班委干部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等,在以点带面的基础上保证培养的普遍性和广泛性,通过筛选优秀学员向校“青马工程”输送人才。

其次,院系层面“青马工程”的实施与大学生党员教育有机衔接。“青马工程”与大学生党员教育在培养对象上有交叉,在培养目标上有一致性。“青马工程”的培养对象为院系学生组织、社团干部、各班团支部、班委干部以及入党积极分子和文体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对象是党员、预备党员、重点积极分子、入党积极分子等。在培养目标上,“青马工程”和大学生党员教育都强调对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成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再次,院系层面“青马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院系层面“青马工程”的实施,能够及时提高大学生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发展和成才,促进他们成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使他们认清新时代的复杂局面,辨明是非,以建设和谐校园为己任,积极参与到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去。

最后,院系层面“青马工程”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超越自我、全面发展。实施“青马工程”能将各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干部集中在一起,在理论教育和实践砥砺的过程中使之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拓展眼界和视野,提高理论水平,进一步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成为全面发展的可塑人才。

二、高校院系层面“青马工程”大学生干部培养的途径

各院系要结合高校“青马工程”实施方案并结合自身特色,依托校外、校内教育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有特色的工作方案,在培养模式、课程设计、导师聘任、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开拓性创新,切实发挥“青马工程”的思想引领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一)创新院系层面“青马工程”的培养模式

院系层面“青马工程”可建立“三段式”培养模式,分为大一、大二和大三梯队。对大一梯队进行为期一年的集中培训和跟踪培养,以理论培训为主。大二梯队由大一梯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组成,对大二梯队进行为期一年的理论培训、跟踪培养和实践锻炼,以实践锻炼为主。大三梯队由大二梯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组成,对大三梯队进行为期一年的理论培训、跟踪培养、实践锻炼和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主。学院成立“青马工程”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工负责、分层管理、分类培养。

(二)理论教学结合实际

理论教学一定要少而精,内容要有针对性,以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及学团工作的重要知识为理论依托,开展通识教育,融入理想信念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大学生干部的工作艺术和方法的教育,注重实效。课程可设计为领导学、人才学、管理学和公共关系学等四大类,每学期不能少于36学时,即每周2次理论课。聘任导师时要校内、校外兼顾,在校内邀请一些在学团工作方面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造诣的专家及学校相关领导,在校外要聘任一些政界官员、成功企业家和优秀校友,让领导者给学员讲管理方法和领导艺术,让成功者给学员讲成功经验,让优秀校友给学员讲方法、讲经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三)拓展课外阅读平台

有益的阅读能帮助大学生干部启发智慧、增长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在大学生干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趋于成熟的重要阶段,读书对他们的成长和成才的意义不言而喻。所以,各院系应该对大学生干部进行阅读技巧指导,提升学员阅读鉴赏能力,把拓展课外阅读融入到理论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可开展课外“读书、悟书、评书、写书”活动。“读书”,要求大学生干部在政治、哲学、经济、管理、名人传记中或自己感兴趣、充满正能量、知识含量高的书中进行选择性的阅读,每个月至少要选择一本;“悟书”,要求大学生干部在阅读过程中将所感所悟凝练成高水平的心得体会,每月至少要写一篇;“评书”,要求大学生干部讲述在其成长过程中有积极影响的书;“写书”,要求大学生干部将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工作过程中撰写的工作方案、计划、总结、结业论文以及自己在一年的培训期间所撰写的其他文稿汇编成书。

(四)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有效提升大学生干部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应淡化比赛结果,强调人人参与,切实地让学生掌握多方面的技能。结合分院实际情况,可为大学生干部设计公文写作、活动策划、党的知识问答、中英文演讲比赛等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校园文化活动。还可依据导师情况开设理论大讲堂、成长沙龙等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大学生干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五)开拓社会实践基地

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干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开拓社会实践基地,可以让大学生干部进行社会实践,以更好地达到培训效果。要在校内校外同时开拓社会实践基地,使之符合学院和大学生干部实际。在校内,可把机关处室作为“挂职锻炼”的实践基地;在校外,可开拓社区社会实践基地。在社区社会实践基地,大学生干部可以以“义工”的形式开展社会实践。义工队伍可分为“帮贫扶困义工”“环境整治义工”“安全保卫义工”“文体活动义工”“党的政策宣传义工”等分队。导师也可以参加到义工队伍当中。大学生干部义工每学期至少要参加20小时的志愿服务,导师义工每学期至少要参加10小时的志愿服务。

三、高校院系层面“青马工程”机制建设

院系层面“青马工程”机制必须与校“青马工程”机制紧密联系、相互协调,构成有机的体系。

(一)立体战略与局部优势相配合

“青马工程”是在校党委统一领导、校团委具体指导、各院系配合下开展的全校性系统工程。学校提供财力、物力和人力,确保“青马工程”长期持续开展。各院系是校“青马工程”的人才库,为校发现、培养和推荐人才,使“青马工程”永葆活力和战斗力。只有校级“青马工程”的立体战略与院系层面“青马工程”局部优势相互配合,注重发挥学校和院系各自的优势,加强“青马工程”的统筹协调性,才能形成合力,使校和院系的合作达到“1+1>2”的效果。

(二)理论教育与实践砥砺相融合

校级“青马工程”的理论教育形式多样,导师的理论素养深厚,工作经验丰富。院系层面“青马工程”领导小组可与校团委协调,结合本院系大学生干部实际情况开展理论教育。院系层面“青马工程”社会实践基地各有特色,收获也各不相同。校级“青马工程”可利用院系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校院两级理论教育和实践砥砺相融合,可以达到资源优化、整合的目的,避免资源浪费。

(三)跟踪考核和反馈调研相结合

“青马工程”大学生干部培养的最终归宿是让其学有所成、行为养成,让其成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大学生干部培养的质量是重中之重。在大学生干部跟踪考核上,校院两级要同时进行,考核他们参加理论教育的积极态度、努力学习程度以及达到的水平。在反馈调研上,校院两级也要同时进行,对积极进取的大学生干部进行表彰、发展入党,对不认真对待培养的大学生干部要考虑延迟结业或者取消培养资格。要建立档案,对考核和调研情况进行记载,便于管理。

创新是一个机体长期保持新鲜活力的源泉。院系层面“青马工程”大学生干部培养机制需要院系领导者不断思考和探索,同时也离不开校党委的坚定支持。只有人人参与进来,扩大培养受众面,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才能使“青马工程”保持强健的生命力。

[1]唐锐,谭彬,郑嘉茵.“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J].青年探索,2014(2).

[2]“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S].共青团中央,2007.

[3]袁明峰.钟永淑.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1(9).

[4]陈建民.高校要着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J].中国高教研究,2003(3).

猜你喜欢

青马工程青马梯队
国庆70周年阅兵式空中梯队解读
创新“青马工程”实践持续夯实“青马工程”广州模式
参考答案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龙腾东方航空情 战鹰守护中国梦——9·3大阅兵空中梯队巡礼(下)
龙腾东方航空情 战鹰守护中国梦——9·3大阅兵空中梯队巡礼(上)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党委如何占领青年的信仰阵地——以长春师范大学“百优青马工程”为例
直升机梯队接受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