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野下二语习得中母语文化失语症现状及对策
2015-03-20代唯良
代唯良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四川 遂宁 629000)
跨文化交际视野下二语习得中母语文化失语症现状及对策
代唯良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四川 遂宁 629000)
母语文化失语症的特点是缺少关于自身国家的文化理论、表示自身国家语言的能力较低及自身国家语言的掌握能力差等。本文就目前跨文化交流的现状,对语言学习中本国语言文明失语状况进行研究,总结出其形成因素,同时尝试在学习语言中引入本国语言及文化,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使其产生民族荣誉感与全球文化意识,了解本国文化并增加对本国文明的认可度,进而增强学习者了解文化区别的灵敏性,提升其跨文化交流的技巧。
跨文化交际;二语习得;母语文化失语症;现状
一、前言
语言学习和文明学习两者之间的联系,使得在二语学习中引入文明教导具有可行性,并得到很多专家学者认同,然而,在学习语言时,反复强调目标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忽略自身国家文明,就会造成本国语言失语。在二语学习与跨文化交流过程中,需要本国的语言在交流中的基本作用。通过本国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的对比,让二语习得者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共同点和区别,对语言学习具有积极作用。
二、本国文化失语现象
根据统计分析,有相当大比例的中国学生倾向西方文明,原因是他们认为西方文明活泼、开明,而大多数中国传统文明已跟不上时代,于是,很多人把对其他语言的学习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其实,语言与文明互相依靠和影响,语言学习不只是学习语言要素,也是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需要意识到语言与文明的紧密联系,了解在学习语言时引入本国语言的必要性。但学习语言通常都是重视语言文明的引入,忽略本国语言的传输,本国语言的转移效果被忽视。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破解与重新组织都会受到本国语言的影响。如果本国语言和目标语言有共性时,对本国语言的认识就会提高目标语言的学习效果。例如,中文学习者在接纳英语句型的主、宾等结构时就比日语要简单得多。[1]
很多目标语言水准较高的外语学习者,在和其他人沟通时,无法使用目标语言展示中国文明。大部分都是对目标语言兴趣极高,但却对本国文明自觉忽视。乃至认为本国传统文明已跟不上时代。很多外语学习者都是把目标语言和语言技巧的培训放在本国语言文明之上,缺乏对本国文明的学习兴趣。[2]
三、状况剖析
二语学习过程中,过多的关注目标语言的引入,反复申述本国语言在目标语言学习中的负性转移状况,忽略本国语言的正面转移效果。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很多,若是学习者对本国没有强烈的荣誉感和自信心,就会形成对本国语言文明的引入产生成见,本国语言文明引入力量不足,缺少本国语言文化的引入因素等。[3]
(一)民族荣誉感和自信心不够
很多人都喜欢外国的电影、音乐及服装等,并认为使用国外品牌的东西和过洋节都是一种时髦的表现,对于很多国外节日的重视程度要高于中国传统节日,例如中国最重要的春节,很多年轻人过年无聊,只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饭,但一聊起国外的事情就兴致高昂。随着祖国经济快速的发展,这种观念也逐渐减弱,但仍会对学习者学习本国文明产生一定影响。[4]
(二)对学习语言中文明引入的方式有偏差
毋庸置疑,在语言的学习中引入文明十分必要,但引入方式有偏差:反复声明学习外语需要引入目标语言文化,却忽略本国文明的传承与发扬。单一地引入目标语言的文明,将会使学习者丢失自身民族的文明,因此,学习者应将自身语言学习基础和本国文明相结合,既要学习外来精髓,又不能忘本。[5]
(三)本国文明引入力度不够
一般资料库里面的目的语言学习材料丰富,而我国文明知识资料却少之又少,这直接限制学习者对本国文明了解的机会和途径,使得他们难以将我国文明和目标语言文明进行比较。尽管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但文化流传广度还不足。以中国汉语课程为例,部分学校并没有把中国文明课程纳入教学方案,且大多数学生没有给予中国文明课程足够的重视,直接导致这门课程失去长久的生命力。
教师是语言学习过程的引导者,教师本身的语言素养是学习者增强本国语言素养的源头之一。研究表明,现阶段很多的外语教师对本国语言文明了解不深入、不透彻,认识只停留在语言层面,缺乏对文化精髓的领会,因此,必须加强外语教师本国语言的文明素养,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语言教学中最大程度地实现创新语言文明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吸取本国文化理论,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递的光和热,增强民族荣誉感。
在本国语言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只是强调本国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区别,导致两种语言之间无法保持相应的联系,难以实现二语习得与母语守护的统一。这就直接催生了本国文明失语症。[6]
缺少本国语言知识学习环境。学习者处于本国文化背景下,接触和了解本国语言知识的途径比较广泛,如杂志、书刊、小说等。研究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本国语言文化时很容易受空间和学习概念的干扰,能吸取的本国文化量并不多。
四、改进措施
(一)改革语言教学方式
在二语和母语学习过程中,很多学者认为其弊端实并不了解本国语言对外语学习的重要影响,特别是词汇和语法这两个版块。学习两种语言可以对原来的语言知识进行更新重建,这有利于外语文化系统的建设。本国语言和目标语言学习不是单方面的交流,而是友好的文化往来。母语的深化对目标语言的句型和语法学习具有积极作用,而外国语言也可以加强对母语知识的思考和创新,因此,应优化和调动课程内容,有效创建二语和母语两种语言教学模式,既要督促学习者阅览和母语相关的书刊,巩固本国文化知识,又要加强目标语言文化学习,掌握提高目标语言的技巧。这样既可以传承和发扬本国文化,又可以吸收外来精华。
(二)加强外语教师的文化素养
首先,外语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母语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灵活掌握本国知识目标语言的表达技巧。加深对两种语言的了解,既要了解本国文明和目标语言文明之间的区别,又能把两种语言交流融入语言课程,增强学习者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其次,外语教师要避免文化转移观点的干扰,正确认识和了解本国文化在两种语言学习中的关键地位,增强学生爱国情感与民族荣誉感,准确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本国文明,提升其鉴赏目标语言的技能。
(三)培训学习者的本国文明概念
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流,了解本国文明与目标语言文明同等重要。所有沟通都不可能靠单面交流来实现,它包括引入和引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遗失本国文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因此,要使学生明确文明价值观,深刻认识知识之间没有优劣,对等的文明交流才是有意义的跨文化交际,要主动学习目标语言文明,巧妙传递本国文明。
(四)改善母语学习空间
学习外语时不可以分离本国语言,如果外语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不参照本国语言,不与本国语言进行对照,就会形成较大亏损。学校及相关教育机构都是开展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可以开展翻译比赛和传统歌舞大赛等活动,实现语言之间的交流转化,实现本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也可以增设相关书刊,向一些正在学习外语的学习者推荐,如《大地》《京华烟云》等,使他们多接触本国文化,激起学习者学习本国知识的兴趣,巩固和丰富学习者的本国知识,促使学习者本身母语知识得到提升。
五、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中,单纯引入目标语言知识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本国文化传递的需要。而跨文化交际则可以有效协调两者关系,它是一个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无论对目标语言文明还是本国语言文明,这个过程里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鼓励学习者养成正确的跨文化交流观念,积极传递我国传统文明,有效缓解目前母语失语现状,还要将本国文明渗入目标语言学习中,实现两者的真正融合。
[1]刘夏青,韩小宁等.跨文化交际视野下二语习得中母语文化失语症现状及对策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5,(2):106-108.
[2]赵生学.二语习得中的母语文化拓展[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72-175.
[3]华瑛.从中国文化失语症反思外语文化教学[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08-111.
[4]赵茜,杨维东.从迁移理论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华文化渗透问题[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8):100-104.
[5]刘翌欣.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失语现象和对策研究现状回顾[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15-118.
[6]冯春波.我国高校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欠缺型失语症”原因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10-114.
【责任编辑:王 崇】
H19
H09
1673-7725(2015)09-0183-03
2015-06-15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从语言迁移视角研究在小、中、大学各阶段英语学习对母语的影响”(项目编号:15SA0163)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代唯良(1975-),女,四川遂宁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育、翻译理论及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