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侗族鼓楼建造仪式
——以三江县平寨新鼓楼建造为例

2015-12-16刘洪波蒋凌霞

文化学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上梁木构祖师

刘洪波 蒋凌霞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 柳州 545036)

侗族鼓楼建造仪式
——以三江县平寨新鼓楼建造为例

刘洪波 蒋凌霞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 柳州 545036)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木构建筑不仅造型独特,技艺复杂,其营造过程更承载着厚重的文化信息,是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活化石”。本文通过查访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平寨鼓楼的重建过程,将鼓楼建造过程中的选址、砍梁、开工、立柱、上梁、启用等仪式过程进行客观描述,再现鼓楼建造的仪式文化,对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文化内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侗族鼓楼;建造仪式;三江县;平寨

侗族,源于中国古代百越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侗族人民创造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其中,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鼓楼和风雨桥为代表的侗族传统木构建筑成为人们喜爱的建筑景观和文化,侗族木构建筑不仅造型独特,技艺复杂,其营造的过程更是承载着厚重的文化信息,是了解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文化的“活化石”。鼓楼是侗族村寨中最重要的公共性建筑,甚至有“建寨必先建鼓楼”之俗,是侗寨重大活动的场所,地位十分突出。因此,其建造过程仪式也十分讲究,鼓楼建造也成为侗族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平寨鼓楼基本情况

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平岩村平寨屯的平寨老鼓楼,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是目前三江县境内发现有石碑、木匾记录的较为古老并保存较好的民族古建筑。平寨新鼓楼正是在平寨老鼓楼的原址上重新修建,原鼓楼整体平移到广场右侧。2014年9月28日,平寨新鼓楼举行动工仪式;2014年11月20日,举行立柱仪式;2014年12月2日,举行隆重的上梁仪式;2015年2月7日,开始为鼓楼上瓦和装饰,并于该月完成整个建造过程。平寨新鼓楼由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求诗为掌墨师(侗族称承担设计和施工重任的人为掌墨师),该项目没有按照平寨老鼓楼的结构和造型设计建造,而是采用中心独柱的形式,独柱结构来源于侗族早期独柱鼓楼,掌墨师有意识地探寻这种古老的结构方式,同时在鼓楼的体量上有所扩大,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共17层,直径13米,高26米,占地169平米,其建造过程严格按照传统仪式进行。

二、平寨鼓楼建造的重要仪式过程

鼓楼建造要经历选址、砍梁、开工、立柱、上梁、启用等重要仪式。

第一,选址。杨求诗说:“选址要听从地理先生的意见,选好合适的地址,该鼓楼因为是重建,所以不需要再重新请地理先生”。地理先生是汉文化中风水文化的实践人,同时承载着堪舆和择吉的职能,不论是鼓楼还是风雨桥,其选择和项目实施的时间表均由地理先生掌控。侗族的风水观是汉文化中的风水文化与侗文化中万物崇拜文化的结合。

第二,备料、砍梁木。砍梁木也要请地理先生看好日子,之后由寨子中四代同堂或三代同堂的人家出人员去砍梁木,男女不限。在把梁抬回来时,梁不能落地。备料砍树一般是农历十月以后,这时天气比较干燥,雨水较少。木料回来以后,放几个月到一年时间自然阴干。

第三,开工。地理先生选好吉日和吉时,祭祀所有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开工仪式由掌墨师主持。在准备好的长方形桌子上,依次摆放墨斗、锯子等工具;肉、一碗生糯米、宰杀的活鱼、订了钱币符号的草纸一打、一块家织褐色染布放在生糯米上,中间放上一个红包;五个酒杯。杨求诗给五个酒杯倒上酒,接着点燃香,插到生糯米上,口中开始念祷词,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鲁班请师礼节:三牲、青布五尺、白米三升、利是(又称“利事”,多指不等额的钱币,取其大吉大利、好运连连之意)、禾把一把、水一碗。摆掉起水、退后三步,念阴祖师:“杨银福祖师、吴国安祖师、吴啟泰祖师、杨昌信祖师、杨运午祖师、吴愿新祖师;阴祖师口传祖师吴家德祖师、吴成芳祖师、吴国强祖师,杨通城祖师,日请日到,夜请夜来。”接着念:“天不忌,地不忌。年不忌。月不忌。时不忌。鲁班弟子百无禁忌。东方安神神、南方安神神、西方安神神、北方安神神、中央安神神。东方手艺接师、南方手艺接师、西方手艺接师、北方手艺接师、五方手艺五里接师、千呼千应,万呼万灵。”在这个仪式上,通过祭拜鲁班祖师和老祖先,来祈祷全寨老老少少平安,鼓楼顺利开工。

在建造鼓楼的过程中,全寨的人都是有钱出钱、有料出料、有力出力,共同建造鼓楼。在开工仪式过后,家家户户拿出自家准备的美食,在寨子中举行百家宴,既是预祝鼓楼建造顺利,可以为全寨的人带来好运,同时也是对掌墨师的尊敬和感谢。

第四,立柱仪式。立柱仪式是鼓楼建造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仪式。立柱仪式同样也是由地理先生看好日子,之后按照既定的时辰进行立柱仪式。掌墨师同开工仪式一样,做完请先师礼仪后,接着念:“雄鸡雄鸡不是非凡鸡,左手边扒红鸡呌,右手边扒凤凰鸡。合了二十四山,合了二十四水,合了二十四位龙神。此鸡愿头非何处,玉帝送来是金鸡。改了天杀,改了地杀,改了年杀,改了月杀,改了日杀,改了时杀。天然归天,地然归地,凶神恶煞扣光回避。大吉大利,大发大生。”念到此,掌墨师动斧杀鸡,用鸡血染在中柱上。之后便是鸣炮庆祝,进行立柱。立柱过程中的祭祀,遵循的是汉文化中道教中神仙体系和禳解过程。立柱仪式场景见图1。

第五,上梁仪式。建造鼓楼最重要的仪式是上梁仪式。上梁仪式包括发梁木、上梁、踩梁、抛梁等过程。

平寨独柱鼓楼上梁仪式定的是农历二零一四年十月十一日丁未日吉,即公历2014年12月2日13:00。在上梁仪式开始这天,早上7:30就开始放鞭炮。8:30建造师傅开始把对联贴到鼓楼的柱子上。正门的对联是“寨中添锦绣三江儿女筑就齐天和谐楼;平地起高楼四海宾朋擂响彻宇吉祥鼓”。正门的第二根柱子上书“独柱楼形奇万状巍巍千秋,平寨人精干神气个个长寿”。其他四根柱子上贴有红纸上书写一个“好”字。8:30过后,陆陆续续有本寨外嫁的女儿等亲戚朋友回来,他们都是结对而行,走在最前面的两人抬有大鼓,接下来是锣,一路敲锣打鼓前行;跟着是两人抬有匾额或镜框,跟着一队芦笙表演队,芦笙是新做的,上面还插有新鲜的竹枝或蕨类植物的叶子;妇女们则挑两个竹篮,竹篮里盛有生糯米,上挂一条腌制大鱼。送礼的队伍到了寨子前的广场,燃放鞭炮,然后到账房先生处登记礼金,礼金单子有两联,一联做底单,一联给送礼者,称作“执照”。送完礼,每个人都会得到一条玫红色腰带,用当地寨子自染的家织布做成。登记礼金的另一边是油茶摊,本寨的妇女们自发过来帮忙煮油茶招待客人。待喝过油茶,芦笙表演队开始表演吹奏芦笙,表演完毕,他们就开始围成一圈唱侗族大歌,跳多耶,来表达心中美好的祝愿。这样的送礼队伍一波一波,一直持续到12:45。

图1 2014年11月20日平寨新鼓楼建造立柱仪式

13:00吉时到之后,杨求诗主持上梁仪式。先要进行发梁木,在上梁仪式中的梁上,从左往右依次书写有“梓匠杨求诗公元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二日岁次甲午年乙亥月丁未日立”。杨师傅用锤子把一枚银元竖直钉入梁正中间,钉入以后,上放用万年历和符纸包裹的毛笔,在上面盖上四方形家织褐色染布,染布四角用四枚硬币钉入固定。再用五彩丝线和糯禾穗固定引木在染布上。引木是用香椿树枝干削成筷子式样。糯禾穗缠三支,五彩丝线缠三支。缠好引木之后,再在梁上挂上吉祥羽毛花五件。翻动梁到背面,盖上红丝布,红丝布上书“紫微高照上梁大吉”八字。发梁木用香椿制式,表示对神灵的敬重。香椿木在汉文化中,有长寿的寓意。《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内有描述:“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1]椿寿也成为长寿的代名词,如晋代庾阐的《采药诗》里描写到:“椿寿自有极,槿花何用疑。”[2]唐代杜甫的《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也有说到:“但求椿寿永,莫虑杞天崩。”[3]同时,香椿在民间也被誉为神木,是神灵用的,故而具有避邪和安康的象征。一般多运用在上梁木或坛庙的建筑中。故侗族传统认为,香椿是只有宗庙才能用的一种材料,引以为神圣,只有最重要的梁才能用香椿木。

在独柱鼓楼的独柱两边,同时放有两张长桌,长桌上面依次摆放墨斗等工具、腌鱼、整鸡、熟肉、生糯米(上放一红包和一卷家织褐色染布)、两竹篮糖果糍粑条、五个酒杯和五双筷子、一碗水。杨求诗和寨老两人同时在长桌前进行祭拜仪式。祭拜仪式开始,杨师傅和寨老把五个酒杯斟满酒,点上香祭拜祖师爷,上香到生糯米上,然后点上火烧完纸钱。杨师傅和寨老拿起长桌上的一碗水,喝一口,喷出来,开始唱上梁歌:“雄鸡雄鸡头代红极却彩坭。日里上山过早起。洗却进龙鸡。家下金鸡盖了口。进士金鸡敬龙神。方方在此鸡鸡。方方在生善鸡。木生在此鸡鸡。学生又学鸡。鲁班在此鸡鸡。鲁班弟子念梁时。梁朝东,金银财宝进家中。梁朝南,猪羊牛马满四栏。梁朝西,子孙代代卦此衣。梁朝北,一路求财百路来。梁朝中央,金银满库五谷满仓。大吉大利。大发大生。”上梁仪式场景见图2。

图2 2014年12月2日平寨新鼓楼建造上梁仪式

在这期间,本寨的年轻人拿着一袋袋的糖果混合糍粑条攀爬到鼓楼上面,同时把鞭炮挂到鼓楼的架子上。掌墨师念到:“一踩东方甲乙木,后代儿孙发六畜。早出满山百,夜回满江河。二踩南方丙丁火。后代儿孙早登科。才学传天下,高名震中华。三踩西方庚辛金,后代儿孙斗万金。还有白银用秤称。无数缸金满中堂。四踩北方壬癸水,后代儿孙发人才。五踩中央戊己土,后代儿孙有富足。富贵登天。大吉大利大发大生。”祈祷完毕,在鼓楼顶上的年轻人,拉动绳子,把梁木慢慢吊上鼓楼顶,同时在鼓楼架子上的年轻人开始燃放鞭炮,进行抛梁,洒下糖果糍粑条到人群中。在四周吊脚楼上的妇女们也同时把袋子中的糖果糍粑条撒向人群。人群中的男女老少欢快地捡糖果,捡得越多,意味着沾的福气越多。整个仪式大概持续一个小时。仪式结束后,整个寨子的人都过来,和各方的客人一起吃百家宴,庆祝这个吉祥的时刻。

三、结语

平寨新鼓楼的建造仪式严格按照传统仪式过程操作,也是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仪式过程与鼓楼本身共同构成了平寨鼓楼作为公共性建筑的文化意义。通过对这一仪式的考察发现,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文化与汉族传统建筑营造文化一脉相承。第一,风水文化,与南方地区(以浙江、江西、福建等地为代表)建筑营造风水文化基本相似,在鼓楼的选址、时间进程规划等方面,均由地理先生(风水师)掌控,建筑的功能和精神价值与风水文化体系完全融合。在汉文化中,建筑的兴建是被视为在当地居民与天道人文相契合的具体实践;第二,仪式中的行为,也与浙江、江西、福建等地的楼桥建造过程极为相似,根据对闽浙地区古廊桥建造仪式和侗族鼓楼及风雨桥建造仪式的比较分析来看,这些建造仪式均具有共性特征,广泛应用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公共性建筑建造当中,在传统文化看来,如果没有合乎礼仪的建造过程,建筑很容易触犯山川神灵的禁忌而带来劫难。总之,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原地区较为成熟的传统木构建筑文化向边疆地区强势传播,与西南地区传统干栏建筑不断融合,形成了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独特文化。

[1][清]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3.52.

[2]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123.

[3][唐]杜甫.杜工部诗集[M].扬州:江苏广陵书社有限公司,2009.145.

【责任编辑:王 崇】

K892

A

1673-7725(2015)09-0061-04

2015-06-15

本文系柳州市科协软科学研究项目“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在柳州市的传承与创新状况的研究”(项目编号:20150107);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职土建设计类专业教育创新模式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刘洪波(1970-),男,广西柳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建筑史和艺术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上梁木构祖师
达摩祖师
山西发现一口2000余年前的大型木构水井
木构的味道
山西蒙元仿木构墓葬文化特征研究
房子上梁那天
“抢”喜糖
Beams Up
发扬沩山灵祐祖师的“水牯牛精神”
“在最坏时候,懂得笑,哭得出”Wywan笔下的祖师奶奶
张爱玲祖师奶奶的音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