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

2015-03-20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8期
关键词:学生会师生思政

符 晓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

符 晓

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以全新的媒体方式主导着人们的信息接收,在这种背景下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就面临着空前复杂的压力。本文探讨了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具体的优化及改革措施。

高校;思政教育;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已经在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主要地位,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高校的思政教育。尽管新媒体能够对思政教育形成某种程度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增加了思政教育的难度。

一、新媒体对思政教育的正面影响

1.促使教育手段多样化。与传统思政教育相比,新媒体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教育手段。[1]通常情况下,面对面地沟通和交流是传统思政教育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这样的教育方式过于单一,使思政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新媒体使教育方式更加多样、丰富,用微博、QQ、微信等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效果非常明显。师生不受时空限制,不必非要进行面对面交流,可以根据各自的条件和需求,选择自认为合适的空间进行更加充分的交流,沟通的内容会更加深入和丰富,可摆脱面对面交谈时难以启齿的尴尬。

2.强化了教育的平等性。以新媒体为工具进行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程度的隐秘性,不必将这种思想上的深入交流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并且能够摆脱时空限制,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师生双方在交流过程中的平等地位,从而使学生解除了不必要的心理预防。通常情况下,与老师交流时学生会感到压抑,产生一种接受审判的心理,在心里高筑防线。在新媒体环境下,师生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学生会有一种距离上的安全感,能够松弛下来,从而说出很多面对面交流时难以启齿的想法,新媒体营造的宽松、开放的思政教育环境,可消除学生心中的压迫感,会对教师逐渐产生信任感,不再有师生身份的壁垒隔阂,消除其心理障碍,师生能够以平等的心态进行交流。这样的思政教育,会产生十分显著的教育效果,不仅增加了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好感,同时也使教师的工作效率更高,充分享受成就感,从而促进工作的深入开展。

3.教育方法更加灵活。新媒体技术使工作变得相对灵活,不再像传统思政教育那样刻板和教条。用传统方式进行思政教育,有很大的局限性,[2]不能对学生形成持续性关注,只能通过阶段性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导致实效性大打折扣,不能对学生进行不失时机地疏导。通常情况下,传统思政教育是扮演事后诸葛亮的角色,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但是新媒体使思政工作变得更加多变和灵活,利用相关技术手段可对学生进行密切关注,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全面了解,在相关问题出现时,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时机予以解决,以保证思政教育取得最佳效果。还可以随时随地向学生发出沟通邀请,不再受时空限制,思政教育会更加高效,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4.强大的主动性。传统的思政教育受环境的限制,只能是单向灌输,学生处于压抑的状态,缺乏主动选择的空间和环境,因此相关权利的实现受到了限制。尽管是进行常规的教育,但实质上更像审判,因此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抵触心理,很难收到应有的教育作用。而新媒体以互动的形式进行交流,教师能够获得及时反馈,师生在即时互动中形成良性交流,学生在感到尊重的基础上,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并形成强烈的心理认同。这样,以有效沟通交流为基础的思政教育,将会产生十分显著的效果,使学生改善对思政教育的印象。

二、新媒体对思政教育的负面影响

1.削弱权威性。新媒体使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相关外界信息,教师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其形象被逐渐冲淡,学生会对教师进行常规性质疑,教师很难将思政教育系统有序地推进,总体的思政教育存在很大变数。学生的个性较为张扬,在教师面前不再像过去那样俯首帖耳地顺从,加之新媒体对教师思政教育内容的冲击,极大阻碍了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

2.削弱引导力。新媒体由于技术先进,表现出更多的功能,[3]更加新奇和快捷,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极大冲击,使其发生了系统性改变。网络有一定虚拟性和隐蔽性,存在较大的自由空间,很难对此进行有效的约束和管制。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道德及法制的界限变得模糊,学生会逐渐放纵自己,思想道德意识弱化,甚至缺失。不仅如此,通过新媒体进行社交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正常社交能力的形成,出现交流障碍,并逐渐变得孤僻。长此以往,学生心理将会逐渐阴暗,最终影响其健康成长。

三、应对新媒体环境的具体措施

1.以教育为导向,科学利用新媒体。教师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全面掌握、娴熟应用新媒体技术,在此基础上将这一技术应用于思政教育中。学校要建立思政教育的网络平台,丰富网站的思政教育资源,增加趣味性内容,使学生能够关注这一平台。这样,学生会在网站中感受到乐趣,并接触到很多思政教育内容,达成良好的熏陶效果。另外,要对教育内容进行筛选,确定关键性内容,使正能量思想以及理念能够得到灌输,并在校园中进行大范围传播。结合相关校园活动,渗透思政教育内容,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其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

2.强化学生的媒体素养。在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学生如果欠缺判断力,将会出现自我迷失。针对这种情况,要提高学生对相关信息的判断力,[4]使他们能够明辨是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进行一定程度指导,使其能在海量信息的冲击下,保持清醒的判断力,并坚守自己的观点。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对高校思政教育形成冲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思政教育效果。面对这种新情况,只有科学利用新媒体,才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1]刘景龙.增强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的对策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2(12):10-13.

[2]林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应用研究—以福建高校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4,2(02):20-25.

[3]孙珊.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基于淮安市高校的问卷调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2(08):05-10.

[4]郭惠仪.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4,2(03):10-25.

责任编辑:丁金荣

G41

A

167-6531(2015)18-0034-02

符晓/ 河南黄淮学院讲师,硕士(河南驻马店463000)。

猜你喜欢

学生会师生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基于Grails的学生会工作管理系统研究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