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国防教育新探索

2015-03-20张艺腾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8期
关键词:国防教育

张艺腾



微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国防教育新探索

张艺腾

深化国防教育改革,必须考虑新的社会媒体环境。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步向个体化、移动化的方向发展,顺应新技术大势而兴的微博、微信在传播领域极为活跃,其碎片化的传播语境和自媒体的强大基因给国防教育带来了冲击和影响。传统国防教育“上行下受”的教育模式被打破,国防教育话语权受到威胁。面对冲击,高校国防教育在充分尊重微媒体传播特点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国防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合理利用微媒体带来的新的机遇,改革传统国防教育模式,加强议程设置,提高国防教育理论水平,增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此实现保家卫国,增强全民爱国情怀的最终目的。

微媒体;国防教育;议程设置

微媒体(Micro Media)[1]是以先进网络技术为前提,伴随移动设备的快速普及以及智能手机客户端的推陈出新,建立在社交平台上的关系媒介的全新媒体形式,以“微博”“微信”为代表。微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互联网信息传播格局,重新建构了公共领域的话语空间,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传播新闻、表达意见、参与社会的重要途径。微媒体开启的微传播模式成为高校开展国防思想教育的新环境,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深化国防教育改革”,号召全社会充分重视“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微客、微信等社会网络”,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国家安全”。

一、国防教育的内涵

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手段。国防教育是实现国家和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

在教育形式上,国防教育更加注重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国防教育法规定,“国防教育是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有组织、有领导地对公民灌输国防知识,培养其国防观念,提高其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各种素质教育活动”。与普通教育相比,国防教育更强调“人”的作用和影响,更注重对受教育者的培养过程,强调自觉性和强制性的辩证统一。它既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动机,调动积极性,启发自觉性,从而自觉接受教育,搞好训练;又靠强制的力量,达到教育训练的标准,实现教育训练的目标,这种强制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性格,顽强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情感。[2]

微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大众传播媒体加速了信息的分布与流通、共享与互动,给高校国防教育带来了改革的机遇,更使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着冲击和挑战。

二、微媒体给高校国防教育带来的冲击

社会系统论认为 ,教育和大众传播是社会巨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以其他子系统以及地理环境作为自己的环境而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大众传播与教育之间互为环境,必然相互影响[3]。深化国防教育改革必须考虑最新的媒体社会环境,微媒体代表的新兴大众传播媒介是当今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其碎片化的传播语境和自媒体的强大基因是影响国防教育的重要环境。

(一)传统的国防教育“上行下受”模式被打破

在高校国防宣传领域,传统宣传采用的是一对多、上对下的说教式的教育模式,教育过程的互动性不强,受教育者的感受和个性需求被忽略。微媒体的发展使传统国防教育“上行下受”式的信息传播模式被颠覆,非传统渠道下的信息内容生产与传播的速度不断加快,信息来源、传播环境、传播渠道呈现零碎化,受众的主体性、需求的独特性以及话语权的分散性成为高校国防教育宣传面临的新情况。

微媒体带来了碎片化的传播语境使信息传播处于一种开放自由的状态,传播内容出现参差不齐,各种文化价值也相互交织在一起,对于人生观、价值观还在养成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国防爱国主义教育的培养和国家安全意识的传播显得十分重要。

(二)传统国防教育课堂话语权威减弱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堂教学。三十年来,军训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成为目前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但由于学科发展滞后、教学计划学时被压缩、教学机构削弱、师资队伍参差不齐,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教学内容本身与时代结合不紧密,也严重影响了国防教育的实效性。在微媒体时代,大学生可通过微媒体了解更多关于国防建设发展的最新资讯,以及国内外国防舆论动态,使传统国防教育课堂的话语权减弱。学生在微媒体的碎片化传播语境下, 形成自己的有关国防教育的价值判断。

(三)微媒体时代高校国防教育深度解读和意见引导缺失

相比于传统门户网站的议程设置,微媒体从一开始产生就带有很强的自媒体基因,个人信息、个人体验以及个人诉求成为对微话题是否关注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传播话题的选择和传播渠道的拓展上都带有很强的个人主观色彩。而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爱国主义和国家安全,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个性化色彩较弱,在以社交圈为新型传播渠道的话题选择上,严肃的国防教育硬新闻缺少传播动力,而关于国防硬新闻的个性评论和深度解读却成为微传播领域关注的焦点。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在保持国防教育话题严肃性和教育性的基础上,必须充分考虑新时代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心理接受需求和传播的特殊性,根据受教育者的心理、思想、行为特点和社会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进行国防宣传教育,创新教育形式,改善教育环境,使主流爱国主义话题与新媒体相适应,接地气。

三、微传播时代高校国防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高校作为教书育人、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新时期高校的国防宣传工作必须联系实际,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在微媒体背景下高校国防教育宣传的传播规律,加强巩固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一)加强国防话题的议程设置,增强微传播环境中的舆论引导

格伦·格林沃尔德在《无处藏身》中写道,和斯诺登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电子游戏和互联网对他们产生了重要影响,电子游戏对其政治意识和道德观念的树立,以及理解自身价值的方向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互联网并非用于完成各种简单的任务,是他们心智和个性成长的重要世界。新时代,微媒体成为影响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新一代大学生重要的媒介,不仅可以将一些公众尚没有注意的问题提上日程,引发公共舆论,且微传播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政治意识和道德观念。

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微媒体要增强国防资讯等主流话题的议程设置,首先需要从校园官方微平台以及校园舆论领导的微平台入手,增强与国防教育相关的时政新闻以及爱国主义话题的信息发布的舆论引导和深度解读,将相关国防教育话题提上日程,采用新媒体的语言和传播方式,展开讨论,并进行舆论引导,从而逐渐形成与媒介倾向一致的舆论[4]。

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充分重视微传播时代互联网的新特点,开拓国防教育新阵地,增加官方微媒体平台上国防资讯内容,将国防教育信息进行立体化包装,潜移默化地增强师生的国防意识。抓住重大国防事件,在高校的官方微媒体平台上,展开讨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积极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国防素质。此外,国防教育资讯的发布也要注意尊重微媒体传播特点和对内容的“轻、薄、优、趣”的特殊要求。“轻”要做到不贪多,充分考虑学生的体验;“薄”要求篇幅简短,内容上精编每一个字;“优”要保证传播内容原创性,提高资讯质量;“趣”要改变国防资讯 “一板一眼”的印象,减少口号性、空洞性的话语,用活泼的话语风格进行教育传播。只有做到以上四点,才能真正将国防教育融入学生的微网络生活,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微网络生活的指导和引领。

(二)加强国防教育的理论研究,创新国防教育形式

黑格尔说:“哲学若没有体系,就不能成为科学。没有体系的哲学理论,只能表示个人主观的特殊心情,他的内容必定是偶然的。哲学的内容,只有作为全体中的有机环节,才能得到正确的证明,否则便只能是无根据的假说或个人主观的确信而已[5]。”国防教育宣传同样需要科学体系,而国防教育的价值是其科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研究国防教育的各因素对国防教育的价值影响非常必要。

加强对国防教育的理论研究,必须充分发挥高校理论研究的优势,深入研究微媒体背景下开展国防教育的理论意义、科学内涵、基本要素和实践途径,为高校下一阶段开展国防教育提供理论支撑。目前国防教育还不是国家学位体系中的二级学科,但大量的先期工作已经做出了有益尝试,2002年起,依托高等教育学等专业招收国防教育方向脱产研究生,2003年,厦门大学等6所普通高校设置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目前部分高校正在尝试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的目录外二级国防教育学科。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学科的正式建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高校国防教育研究无体系的状态,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持续发展。

创新国防教育的教育形式,重视军事理论课教学,可在教学方法上结合微媒体网络发展技术进行适当的探索。美国新媒体联盟与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ELI)共同研究发布的《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高等教育版》显示,日益普及的社交媒体在教育的各个领域产生了重要的牵引作用,当今学生在互联网上花费大量的闲暇时间,使当前的教学方式正在兼容在线学习、混合式学习和协作学习,传统军事理论课可利用学生的网络技能,探索采用面授教学、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6]。教师可以尝试结合军事类理论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微媒介在传播上的优势,让微媒体成为学生参与国防教育学习的工具,进而使学生获得更为有效的学习体验。

(三)建设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国防教育的专业化和专家化

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指出:“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教师是变革的动力,高等学校军事理论教师或国防教育工作者,要增强媒介素养,提高自己使用大众传播工具的能力。

此外,高校要认识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增强高校国防教育的专业化、专家化。地方院校可通过与军校合作,注重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国防师资队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军事理论专业素养和改革创新等综合素质,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融入到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广大国防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由于微媒体多是建立在社交平台基础上的,信息内容推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语言风格相对活泼。调查显示,高校官方微平台如果以新瓶装旧酒的形式,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传播效果。微媒体时代信息只有获得关注,才能产生一定的传播效果,进而形成对受众的影响。作为管理者必须明确微媒体是校园传播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校园官方微博、微信等微传播平台的信息虽然得到了官方认证并具有一定权威性,但对学生的传播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在微传播背景下,信息要经过点对点的人际传播转化才能引起关注。相比于生硬的没有感情色彩官方微博、微信,教育管理者以个人身份的信息传播可能会获得更多的关注,起到更好的价值引导效果。因此要充分发挥国防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成为大学生值得信赖的意见领袖。

总之,高校国防教育可充分利用微媒体这一全新载体,在发挥以课堂教育为主的前提下,注重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掌握“微时代”国防教育宣传的主动权,在大学生中搭建有影响力的国防教育活动平台和载体,充分发挥微媒体在国防教育宣传中的独特作用。借助微媒体将国防教育以立体化方式呈现,提高军事理论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使命感。

[1]张晓丹. 中国的微媒体浪潮和当前思想工作引导关系研究[J].中国报业,2012(08):58-59.

[2]徐思光. 高校国防教育亟待加强与创新[J]. 中国高教研究,2003(1):82、86.

[3]魏宏森,曾国屏. 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180-184.

[4]陈力丹.舆论学[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80.

[5](德)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80:56.

[6]张铁道,殷丙山,蒋明蓉,吴莎莎,李玉.地平线报告:简单地利用新技术是不够的[N].中国教育报,2014-4-30(9).

责任编辑:魏明程

G42

A

167-6531(2015)18-0023-03

张艺腾/福州大学军事教研室讲师,硕士(福建福州361005)。

猜你喜欢

国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国防小讲堂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知国防 爱国防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