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下汽车专业项目教学法的实践和探索
2015-03-20黄如君
黄如君,张 梅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广东广州511363)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具有创新、实践精神和良好职业素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怎样才能培养出技能型人才,如何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一直是值得深刻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目前各高职院校均凭借所处区域的优势,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了各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创新与改革,与广州和港汽车公司共建教学工厂式实训基地,采取校企联动、工学结合的工厂式人才培养模式。
1 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企业将生产和服务、技术研发等项目直接归入大学教育,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学校利用企业设备和资源进行教学,将企业工作项目的实施与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充分融合为一整体,学院和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企业紧密配合学院,将企业实际工作项目转换为适应学校条件的教学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真实的工作项目;将教研室和实训室整合为一体化教学场地,模拟企业工作场景,使课程与岗位对接,将企业实际工作项目转换为符合学院条件的教学案例,将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融入课程教学中,学生既学习了专业知识又得到了职业技能训练。学生可以在汽车技术中心参与汽车保养与维修的应用以及研发部分汽车专业实训教学设备项目,能够提高他们的技术应用能力,从而实现以工作项目驱动教学,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1]。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工厂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始终以汽车检测与维修项目为载体,学院和企业共同建设应用型教学场地,为公众提供汽车检测与维修等技术服务;将教室与工厂对接,并将汽车检测与维修项目转化为适应学院教学设备的案例,用于实施一体化或项目化教学;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企业高工高管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监控教学过程,并评价教学效果。
2 汽车专业项目教学分析
2.1 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融教、学、做一体,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去解决工作项目中的问题,从而主动学习专业知识,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一起学的目的。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项目教学过程中,针对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等问题,引入维修企业对汽车故障排除的工作实施案例,将接车、问诊、检测、诊断、故障排除和交车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转变成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制,小组一般为4至6人一台车或实训台架,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在一种近似真实的汽车检测与维修的情境中,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与汽车维修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相适应[2]。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视为行为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鼓励和帮助下积极参与、着手行动,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并由此积累经验。教师主要起引导、解惑和传授经验的作用。在项目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做到:(1)“学生做,老师看”,老师只有在发现问题时才会为学生指出来;(2)“学生问,老师答”,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老师要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3)“老师讲,学生听”,在完成一个环节进入下一环节前,老师应集中地评讲共性问题,向学生传授经验。
2.2 教学过程的项目设计
教学过程的项目选择要以教学内容与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作过程为依据,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结合汽车服务企业调研情况,让学生学到相关理论知识,又能够解决汽车检测与维修服务企业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并符合教学标准的要求;教学项目要紧紧贴近高职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学项目设计的难度,应符合高职学生知识积累的特点,难度不易过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要有时间消化所学知识;在项目教学中,可将一个大项目划分为若干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可划分为一系列的实践课题。这些项目可以集中进行,也可以配合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完成;在项目完成后,要将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公平、准确地评价每位学生,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下项目教学在高职汽车专业中的应用
3.1 与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项目教学
3.1.1 课程体系为教学工厂式工学结合量身定制
依托校企合作的企业,根据市场及岗位要求共同开发、制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针对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切实加强实验、实习、职业技能等实践教学环节;将教学活动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运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解决问题。在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第一学期就可以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参观见习,接触企业文化,接着再进行项目学习。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学习专业知识,直至完成综合性项目,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由此将项目教学贯穿始终。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而且可以在对学生知识、技能、态度的培养上更加符合行业、企业的需要[2]。
3.1.2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借鉴“教学工厂”理念
教学工厂式的项目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而设计的,要保障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课程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要保证实训教学设备的实用性。实训室建设要能够直接为社会车辆进行服务,教师带着学生边做边学,使学生在学习中积累解决问题的实际经验。为了能够切实地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我院建立了汽车技术中心,设置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和整车检测等8个实训室,既满足了项目化课程教学的需要,又能够实现对外服务,真正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3]。
3.1.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经验,也没有解决过实际工作项目,教师队伍已远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因此,学院应制定相关政策,多方面培养“双师型”教师,引进企业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专职或兼职教师,每年假期时间可安排教师到汽车维修企业锻炼,鼓励教师考取汽车维修工、汽车维修电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职业资格。将校内的专职教师打造成既懂汽车理论又会汽车维修实际操作的“双师型”教师。在师资建设上不断完善项目课程“1+1”模式,即一个校内专职教师和一个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承担项目课程教师,符合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4-5]。
3.2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部分教学项目
3.2.1 汽车维修保养
(1)汽车美容:汽车的清洗、打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换座椅套、更换踏脚垫、加装汽车中控门锁、防盗报警装置、汽车挡风玻璃贴膜等。(2)汽车维修预检:各种液位的检查、灯光照明与信号系统的检查、喇叭检查;方向盘、制动踏板自由行程的检查;真空助力与驻车制动的检查;车门铰链和安全带的检查;车身倾斜度的检查;减震器、制动管路、制动盘、鼓的检查;机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和燃油滤清器的检查。(3)实施汽车保养操作:更换机油、更换制动液;更换机油滤清器、更换或清理空气滤清器、按照实际情况需要更换燃油滤清器等。
3.2.2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1)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发动机怠速检查;发动机电控各个传感器的检查;喷油嘴检查与试验;怠速控制组件的检查;点火线圈工作情况的检查;火花塞的检查与间隙调整;碳罐的检查与碳罐电磁阀的检查等。(2)汽车底盘故障诊断与排除:检查调整制动灯开关、驻车制动以及驻车制动警报灯、制动系统加液和放气、前后轮轮速传感器的检查、检查ABS的有效性、调整前束、离合器踏板高度调整、更换必要的总成等。(3)使用解码器对汽车电控系统进行检查:人工读码、正确选择插接器与正确连接解码器、正确操作解码器;读出故障码后正确判断实际故障;准确找到故障点、正确排除故障和消除故障码等。
3.3 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
项目实施模式为集中时间学习,项目实施时间为两周,每班学生分为6~8组;每组4~6人。第一周进行空调项目和汽车维护保养项目学习,空调三个子项目共用两天时间;汽车维护保养三个子项目共用两天,周五是对两个项目的综合考核时间;第二周进行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项目的学习。汽车技术中心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对于没有完成子项目学习任务的小组,或者对项目教学内容有更深思考的学生,都可以到汽车技术中心继续试验与学习,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
3.4 项目教学法在实践中的教学效果
第一,由于项目教学设计合理,容易实施,学生在具体项目实施时,采取团队合作方式,做到小组内知识结构、操作技能和性格等方面能够互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项目进展十分顺利。各组学生也根据子项目和实践课题功能进行了分工,每人都参与其中。学生对于不理解的问题,可在课余时间翻阅资料,也可到汽车技术中心向教师求教,或在课余时间在汽车技术中心继续钻研。随着项目教学的推进,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趋向系统,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二,在项目课程教学中,教师从实践项目中选取典型项目案例,及时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项目中去,鼓励各小组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和技术探讨。教师发挥了最大的积极能动性,克服了人少教学任务重的困难。第三,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还要进行全程跟踪,观察学生的技术表现、工作态度、协作精神、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并多次进行阶段性验收,让学生对阶段性成果进行自评和互评,并教师给出中肯的评价。每个周末,教师对学生实施的教学项目进行综合验收。
4 项目教学实施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4.1 注重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对高职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掌握翔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几年,我院机电工程系即使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也派出教师参与各项培训,鼓励教师主动去汽车维修企业进行实地锻炼,学习汽车维修的新技术,学习汽车4S店的管理和企业文化,有效地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合理安排项目教学
通过前一段项目教学实施状况发现,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数量不够。现在我们根据工位数目,将每班学生分为6~8组,每个工位4~6人。因为汽车项目教学会有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如汽油、举升机和带有危险性的工具等,因此应及时补充双师型教师,合理安排项目教学内容。
5 结语
项目教学法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时间较短,但从教学效果来看项目教学法的成效是显著的,我院汽车专业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在各类技能竞赛中也获得不少优异成绩。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培养出适应市场要求的学生,实现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育目标。
[1]刘彦.依托校企合作,探寻高职院校“教学工厂”建设思路[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0(12):163.
[2]尹凡,刘华,单莹洁.新加坡“教学工厂”与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工学结合”模式改革的契合[J].继续教育,2011(2):37-39.
[3]张仁朝.从实训室开放到教学工厂的转变[J].科教文汇,2011(1):51.
[4]柳坤文.关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