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015-03-20程德福
赵 杨,程德福
(1.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技术系,广东江门529090;2.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精品课程是课程的一种状态,它结合了网络平台,为广大高职学生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课程,是高职学校培养高等人才的捷径。高职教育的教育特点具有明显的培养目标,有明确的职业方向,它将教学和实际紧密结合。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寻找生产和学习的结合点,寻找学校和企业的结合点,能够保证精品课程的顺利开展。精品课程是指拥有一流的教师团队、一级的教学资源以及一级的管理方法等特点,有一定示范、教育作用的课程[1]。自2003年高职院校开始建立精品课程。精品课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目标、培养方法、教学重点等都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精品课程已成为衡量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标杆。
1 精品课程内涵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精品课程的内涵建设。高职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向导,注重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要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合理设置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精品课程教学内容应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集趣味性、实用性、科学性为一体,高职院校要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成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2]。并且要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改进培养方案和培养重点,按照市场的要求,创新培养人才的模式。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要结合国家相关的资格考试,有重点地进行教学活动,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应将行业工作的标准引入到精品课程的教学中,集资建立起实习基地,进行分阶段教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
教学评价在精品课程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有助于教师掌握实际的教学情况,也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对教学作出进一步改善。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笔试、职业素质考核等多种方式对评价体系进行评定。
教学实践活动是精品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教学实践活动虽受到学校的重视,但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学设施仍不完善,致使学生缺乏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以此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 精品课程定位的特征指标
2.1 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力军,精品课程质量与教师素质有着密切关系。教学团队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成败的决定因素[3]。高职院校的教师应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既能进行教学任务,又要了解市场需求,为学生的未来指明方向。因此,学校应当建立相应的体制,定期组织教师进修,鼓励教师考取相应的职业证书,组织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紧密相连。
2.2 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设
精品课程的教学要紧紧围绕着专业需要,体现专业特征[4]。如开展应用文精品课程,就要深入企业行业内部,与相关工作人员沟通,根据不同岗位的不同需要设置工作任务,从而编制教学计划,对不同的公文做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为管理专业学生,安排招聘、员工绩效考核等工作内容;为营销专业学生,安排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的学习。文章写作可以检验学生的综合水平,应要求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写作知识联系起来,共同发挥二者的作用,做到学以致用。在安排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时,应及时补充相关专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成果,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2.3 精品课程的教材建设
精品课程的教材建设以课程开展的目标为中心,教材的安排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采用现代技术和方法,使课程具有特色。教材的编制要紧紧围绕专业要求,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精品课程教材的编写,是对教学模式改进的过程,也是了解市场变化的过程。
2.4 精品课程教学方法建设
教学方法建设直接影响到精品课程的开展效果。可采用现代化方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如教师将授课内容传到互联网上,并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提供下载和学习的平台。同时开放网上咨询和解答的平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5 精品课程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要按照相应岗位的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课程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同时也要加强与相应企业的联系,根据实际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3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问题
3.1 高职院校教师资源整体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离不开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是开发精品课程的主力军,因此师资力量是评价精品课程的一项重要指标[5]。在精品课程的申报过程中,有个别高职院校领导选用其他学校的教师资源,存在作假行为,一旦精品课程审批通过,建立起的教师队伍便会随之解散,并没有实际效力。
3.2 课程缺乏特色
受到传统学科的束缚,精品课程缺乏特色,精品课程的主要特征仍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这不利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难以满足现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此外,精品课程内容设置上不重视与相关企业部门的合作,存在教学内容与实际脱离的现象,这不符合高职院校教育的宗旨。
3.3 资源共享渠道不通畅
一些高职院校将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停留在表面,相关的宣传工作做得不到位,不利于精品课程的推广。精品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尚未得到普及,一些学校对这种教学资源采用半封闭管理方式,教师和学生无法自由地享用资源,资源共享渠道不通畅。
3.4 缺乏对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
许多高职院校在申报精品课程阶段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不重视对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通常情况下,为了应付检查,学校临时调配资源,搜集教学资料,匆忙赶制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对一些已结项的课题,不再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注重对课程的后续研究。
4 加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策略
4.1 充分发挥教师的整体优势
充分发挥教师的整体优势,对教师资源按照年龄、专业等进行合理配置,选用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储备量大的教师。还可以任用企业专家对学生开展针对性教育。将学校教学和企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精品课程的开展。加强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交流会,共同探讨精品课程的建设问题,最大限度发挥团队的作用。
4.2 确立基于实际工作的建设思路
以实际工作为导向的课程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这对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它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实际工作为导向来开发精品课程,进行实际工作流程的模拟,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充分开发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4.3 精品课程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对工作过程进行设计
精品课程的开展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要求教师掌握专业涉及的所有知识和课程。精品课程强调的是实际的工作过程,学习任务的设定是开展教学活动的载体。在开展教学时,将教学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搜集课程需要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加工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将学生合理分组,让学生合作解决课程中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4 保障资源共享渠道的畅通
高职院校应通过网络、媒体等多种方式加大精品课程的宣传力度。为教师和学生使用精品课程提供开放的平台,保障资源共享渠道的畅通。加大对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为实现精品课程资源共享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保证资源享用渠道的畅通,对网站要定期维护、定期更新内容,切实保障资源的共享。
4.5 建立有效的课程评价和激励机制
要建立起课程评价机制,就要将精品课程建立的各个阶段联系起来。在评价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成立专门的评价组,对高职院校进行不定期抽查,了解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对未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的精品课程建设的院校要给予相应惩罚。评价标准要有一定的现实可操作性,应容易获得实践反馈信息。同时也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师在日常授课中要有“精品课程”的意识,努力使每一堂课都成为精品。高职院校应提供资金支持,选择优质教材和先进设备,力邀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对申报的精品课程进行指导、培训工作,及时公布精品课程建设的进度及相关情况,对精品课程的评审标准进行深入解读,按照相应规定开展精品课程,并组织相关工作人员结成精品课程建设团队,定期对精品课程进行审查。
4.6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高职院校应拿出部分资金建立实践基地,做好“教、学、做”一体化工作,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应用所学,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同时也要完善教学资源库,加大教学资源建设的力度,构建网络学习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网络课程、资料下载等教学资源,确保资源的共享,以此更好推广精品教学。
4.7 注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对高职精品课程建设评价的重要指标。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不能只针对其中某一门课程,这不利于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会使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受到阻碍。要对各门精品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职责进行确定,把握好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二者的关系。
4.8 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深入行业企业内部,听取相关专家的意见。开展课程的内容要与专业目标一致,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可选择专业人士作为讲师定期到学校授课或开设讲座,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使他们明确未来努力的方向。成立专门小组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监督和指导,专门小组是由学校教师和社会专家组成,定期开展交流活动,针对市场发展的趋势,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之间的合作,将教学过程与企业实际工作联系在一起,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工作,提升学生的学习、交往、管理组织能力以及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5 结语
精品课程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是目前课程重点改革的对象。通过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能够带动其他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变,提高教学质量,由此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1]王德山.高职院校精品课程《模具数控加工》教学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1,10(5):16-17.
[2]李燕.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我校精品课程为例[J].管理学家,2014,11(4):12-13.
[3]王玉玉.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教学有效性研究[J].科技信息,2013,14(22):19-20.
[4]金蕾.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创新性探究——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书籍装帧课程为例[J].长春教育,2012,11(3):24-25.
[5]李世华.高职院校化学精品课程后期建设与实践探析[J].黑龙江教育,2014,18(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