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完善供销社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2015-03-20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李金婷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体系完善

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 李金婷

浅析如何完善供销社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李金婷

摘要:内部控制体系对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防止社有资产流失,促进社有企业实现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供销社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利于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社有企业健康成长的建议

关键词:完善 供销社企业 内部控制体系

供销社企业经过多次转型、合并和重组,企业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改革的纵深发展,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保护社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社有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性和效率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供销社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问题

(一)控制环境薄弱

供销社企业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建立完善了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等“三会一层”法人治理架构,推进员工、管理层入股,由此容易导致经营管理层控制公司,即“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发生。由于经营者掌握企业的筹资、投资、人事权等,出资人(供销社)很难对经营者的经营决策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督,同时供销社采取的经营业绩考核与经营者薪酬挂钩政策,促使出资人利益与经营者利益存在冲突,如经营者的短期行为、过度投资、决策失误等,都可能损害大股东(供销社)的长远利益;同时,供销社以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等指标达标情况考核经营者,一定程度上会促使经营者调整账务,提高经营利润,制造出诚信程度低的会计信息。

(二)内外部监管缺位

供销社企业大都设有内部审计部门,但内审部门大都与财务部门、监事会合署办公,不受董事长、总经理或董事会、股东大会直接领导,内审人员配备不全或者身兼多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内审部门独立性不够,得不到企业的重视,不能很好的发挥内部监督作用。供销社企业的外部监管主要是中介机构的监管,供销社聘请中介机构对企业进行年度经济效益审计,并以审计结果作为经营业绩考核的依据,但审计费用由被审计企业负担,当前会计师事务所竞争激烈,为开展业务拉拢客户,出具审计报告时容易被审计单位牵着鼻子走,并且帮助隐瞒企业财务存在的问题。

(三)风险评估机制缺失

供销社企业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几次改革重组,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不少风险,有的企业经营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未健全风险管理部门或配备专(兼)职的风险管理人员,不能采用专业的风险识别技术、风险预警机制、风险处理机制,不能提前预测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行业发展潜在风险等,不能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经济环境不好时冒然拓展业务,经济环境趋好时却收缩业务。

(四)制度执行力差

供销社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仍局限于完善制度、规章形式上,员工制度培训也浮于表面,激励和约束机制与经营业绩、利润等指标挂钩,内控制度的检查也仅局限于是否制定制度、是否完善制度,有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认为内部控制仅限于内部财务控制,参与内部控制遵循与执行的仅仅是财务人员。因此,企业自觉执行制度的动力不足,执行力差,有些决策不按制度规定的流程、审批程序办理,有的决策打着“急事特办”的名义跨越制度乱办,有的经营管理层审批中经常会超越内控审批流程,出现省略审核的情况发生,这种凌驾于制度之上的情况多了,势必造成内部控制体系形同虚设。

二、完善供销社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议

(一)强化内部控制环境

增设外部董事、独立董事,促使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和透明;强化监事会作用,提升监事会主席的待遇,直接向供销社、股东大会汇报工作,除监督财务报告外,还必须加强对经营决策、制度执行过程的监督,减少管理层为集体和个人利益操纵财务报告“美化”利润等经营数据、掩盖经营管理存在问题的行为,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二)提升内部审计独立性

供销社企业要提高内审的地位,由董事会、股东大会或董事长(总经理)直接管理内审部门,聘请有经验、具备相应职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确立内部审计在检查监督内部控制制定、执行情况的独立地位,以事前、事中审计为主,强化过程审计监督的可控性。由供销社聘请中介机构审计,审计费用由资产经营公司支付,减少外部审计被审计单位操纵的可能性,增强外部审计监督的独立性,通过中介机构审计评价企业内控制度和制度执行情况,促使企业结合实际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三)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供销社企业历经多年发展,经常出现规模扩张经营不善、求速度不求效益等问题,主要是风险意识不强。如今企业经营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也就意味着除关注重大事项、金额大的投资等外,更应注重关键环节、关键部位的内部控制建设,主动加强内部控制。企业要设立风险管理部门或配备专职的风险管理人员,针对关键风险控制点,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评估机制,及时关注各种风险信息,察觉潜在未知风险,通过风险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全面防范和控制经营管理风险,采取合理的规避风险、转移风险等防范策略,尽可能降低风险失查对企业造成的损失。

(四)提升制度执行力

内部控制执行力要得到较好的发挥,必须要健全与内部控制相配套的监督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供销社要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检查监督机制,将内控制度执行完善情况列入企业监督的常态事项,中介机构要评价其内控制度,而且内审部门要重点分析内控制度的完善执行情况,并将其作为经营业绩考核报告的一个重要评价内容来反映;供销社要将内控建设和制度执行力情况作为经营班子业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量化指标纳入社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与各项经营硬指标结合评定,与经营班子的薪酬相挂钩,激发出经营班子重视内控制度、严格执行内控制度的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胡坤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现状及完善建议[J].财会通讯.2009 (1):21-22

[2]魏宏业.国有资产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化.2014(7):22-23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体系完善
经济新常态下进出口企业内控体系的构建策略研究
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完善干部正向激励机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资本项目开放与完善国内金融市场的探讨
完善企业制度管理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
YK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