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肘关节损伤的手术治疗安全性观察(附60例报告)
2015-03-19胡学斌
复杂肘关节损伤的手术治疗安全性观察(附60例报告)
胡学斌
(阳新县陶港镇卫生院,湖北 阳新 435200)
摘要:目的 研究复杂肘关节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诊治的60例复杂肘关节损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治疗安全性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经过半年到1年的随访发现,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没有肘关节不稳定、骨不连现象发生。在MEPs的评分中,优36例,良12例,可9例,差3例,优良率80.0%。结论 临床上对复杂肘关节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其肱尺、肱桡关节骨性的解剖关系进行恢复,还必须注意对患者的损伤韧带、关节囊进行有效修复,同时应该结合规范、科学、有效的康复治疗,这样才可以使患者肘关节的功能恢复正常,使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得到提升。
关键词:复杂肘关节;损伤;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646(2015)04-0304-02
收稿日期:(2015-03-10)
肘关节是人体中稳定性比较强的关节,肘关节软组织的结构及骨性结构都比较复杂。单纯的肘关节脱位且没有发生骨折,但是伴有关节囊、韧带、相关软组织受损的患者,经过复位之后可以使其稳定性得到提升。但复杂肘关节损伤且伴骨折的患者,其主要是在关节囊、韧带损伤的基础上,关节的稳定结构发生骨折,导致患者肘关节的稳定性降低。复杂肘关节损伤是肘关节损伤疾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手术是帮助患者进行重建结构、稳定性恢复的关键方法。我们对手术治疗方法在复杂肘关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在本次研究中,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复杂肘关节损伤患者60例当作研究对象;60例患者中,男女之间的比例是34∶26;年龄22~60岁,从受伤到进行手术治疗的时间4~7d。23例患者属于肘关节损伤三联征且患者均合并尺骨冠突和桡骨头骨折,20例是经尺骨鹰嘴肘关节骨折脱位且合并冠状突与尺骨鹰嘴骨折,17例是后方孟氏骨折脱位合并冠状突和尺骨鹰嘴骨折;左侧损伤38例,22例为右侧损伤;根据Regan-Morrey分型对尺骨冠状突骨折进行分类:16例属于I型,30例属于Ⅱ型,14例属于Ⅲ型。所有患者都是闭合性损伤,没有神经、血管损伤;实施手术治疗之前对患者进行常规的X线及三维CT扫描检查。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仰卧位实施治疗,全身麻醉,然后依据患者的损伤情况、骨折类型选择手术治疗的主要入路以及方法。
(1)27例采用外侧入路实施手术治疗:把患者的前臂置于旋前位,将骨折部位皮肤切开,让关节囊、外侧的韧带复合体充分显现出来。然后对患者关节腔中的骨碎片与血凝块进行清理。且经外侧入路实施相应的修复手术:首先对冠状突骨折进行修复,接着修复桡骨头骨折,然后是外侧副韧带的修复、最后对伸肌总腱起点进行修复。
(2)23例采用内侧入路联合外侧入路:首先从外侧入路对桡骨头与冠状突骨折患者进行复位固定。而行内侧入路治疗的过程中,近端切口从肱骨上髁切开3cm,远端的切口在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之间的部位;对患者内侧的副韧带及屈肌群起点进行详细的探查[1]。
(3)10例采用后侧入路:选取后正中入路,治疗过程中对于冠状突并发尺骨鹰嘴骨折的患者,应直接进行相应的固定,而桡骨头骨折的则应把患者的游离筋膜皮瓣扩大之后,再根据以上所述的肘外侧的间隙进入后进行操作。
此外,做好手术之后的处理工作:给予患者抗感染防治,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应该进行适当的功能恢复锻炼,还应告知患者完成手术之后定期到医院进行X片复查。
1.3效果评价利用MEPs对患者的肘关节功能展开详细的评价[2],其中评分在90分以上表示优,而评分在75~89分之间为良,评分在60~74分为可,评分≤60分则表示差。
2结果
随访6~12个月,在随访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切口在一期就全部愈合,而且并没有肘关节不稳定及骨不连的情况。经实施手术治疗之后发生异位骨化的患者5例,其所占比例为8.33%;患者肘关节的平均活动度表现为:屈伸幅度在85°~115°。旋转幅度在100°~150°。同时在MEPs的评分中,36例显示为优,12例显示良,9例显示为可,显示为差的患者有3例,优良率是80.0%。
3讨论
复杂肘关节骨折损伤机制比较复杂,患者肘关节的骨性结构及软组织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进而累及到关节囊、桡骨头、肘关节周边的韧带等。复杂性的肘关节骨折中较为多见的有:鹰嘴肘关节骨折脱位、后方孟氏骨折脱位、肘关节损伤三联征等,在这几种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也有相应的侧重点,总体上应该对患者的骨性结构进行相应的、有效的修复,同时还应该让患者的关节囊、外侧副韧带、内侧的副韧带、屈伸肌的起点结构中的连续性得到恢复[3]。
临床中对复杂肘关节损伤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其肱尺关节进行相应的恢复,让患者肘关节部位的脱位情况得以稳固,而且医护人员还应该将尺骨近端的骨折复位好,并利用稳固支架将其固定妥当,然后以置换术对桡骨头骨折进行治疗,使其在肘关节中的稳定性得到恢复。尺骨中冠状突是肘关节前方最为重要的一个骨性结构,可以起到阻止肘关节向后运动脱位的作用。
在选择复杂肘关节损伤患者的手术入路过程中,对于合并尺骨近端骨折的患者应利用后正中入路对其实施手术治疗,这样可以使患者肘关节外侧结构、内侧结构充分显示出来,但是软组织剥离损伤的面积相对较大。目前,使用比较普遍的手术入路是外侧入路,该入路可以对大多数的问题进行解决,其在损伤引起的自然径路中进行操作,能够防止对其他的组织结构造成损伤,而且还可以对外侧韧带中的复合体进行有效修复[4]。但是该手术入路同样存在一定的缺点,即冠状突显露并不是非常满意。肘前侧的入路在目前临床治疗中使用相对较少,可能是因为需要将患者肘关节前方的关节囊切开,这样比较容易使患者出现异位骨化情况,进而对患者的关节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对于肘关节损伤三联征患者而言,必须对其肘关节的关节囊、外侧副韧带进行有效的修复,但是在肘关节的外侧韧带损伤患者中,特别是患者外侧的尺骨韧带从肱骨远端起点部位出现撕脱现象,医护人员应在肱骨远端进行手术所需的钻孔,对其实施相应的手术治疗之后采用较好的缝合方法将手术切口缝合好,并将其固定好;或者利用锚钉对其进行相应的固定。通常情况下,对于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而言,其往往不需要进行修复治疗,但是若其肘关节不稳定,则应该在患者肘内侧作一个切口,并对其内侧的副韧带进行有效修复,也可以利用铰链式的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进而使患者肘关节稳定性得到相应的增加[5]。
总而言之,通过合适的手术入路对复杂肘关节损伤患者实施治疗后,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大量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葛俊华,刘大林,陈韶峰.复杂肘部损伤的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65(24):168
[2]毛小成,艾建国,赵枫.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手术治疗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1,45(5):426
[3]唐华林,张天宏,宋家祥.复杂肘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3):1683
[4]魏宽海,任高宏,黎健伟.肘部损伤“三联征”的手术治疗及入路选择[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12(7):620
[5]魏巍,张堃,张军.复杂肘关节损伤的手术治疗[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7):2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