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诊治分析
2015-03-18崔秋红
崔秋红
河南郏县人民医院产科 郏县 467100
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诊治分析
崔秋红
河南郏县人民医院产科郏县467100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经阴道彩超检查确诊的30例剖宫产瘢痕处妊娠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加清宫术治疗。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经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加清宫术治疗一次成功,未发生大出血。结论对有剖宫产史患者再次妊娠或有流产症状时, 应先行超声等检查明确孕囊着床的部位与子宫瘢痕的关系,有助于明确诊断。对出血量少,病情稳定者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加清宫术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高。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治疗方法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CSP)是指实施剖宫产的产妇术后孕卵、受精卵或胚胎着床于子宫切口瘢痕上,是剖宫产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发病率约为1/1 800~1/2 216[1-2]。近年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增加,CSP的发生率逐步增高,如诊治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2011-01—2014-01间,我院对经阴道彩超检查确诊的30例CSP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加清宫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年龄25~41岁,平均26.62岁。孕次2~5次, 剖宫产史1~2次。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本次妊娠距前次剖宫产时间为6个月~8 a,平均 3.64 a。患者符合下列诊断标准:(1)短暂停经后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18例伴下腹隐痛,开始时间为停经后的36~70 d。(2)尿妊娠试验阳性。(3)阴道三维彩超检查提示:子宫下段切口处不均质团块,血流丰富,子宫内未见明显妊娠囊,提示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
1.2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体质量, 第1天予以肌内注射甲氨蝶呤1 mg/kg,口服米非司酮,50 mg/次,2次/d。第3~7 天复查血β-HCG和阴道三维彩超。26例患者第5天时血β-HCG下降>30%,出血减少,超声检查妊娠组织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遂在腹部彩超监视下行清宫术。 4例患者因β-HCG下降缓慢,给予第二次肌注甲氨蝶呤,分别与第7~10天在腹部彩超监视下行清宫术。
2结果
30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出血量减少,均行清宫术一次获得痊愈,术中出血10~25 mL,术后阴道少量流血3~6 d,均在术后28~48 d月经复潮。术后30 d行彩超检查,子宫恢复良好。
3讨论
CSP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是胚胎通过穿透剖宫产瘢痕处的微小裂隙着床引起[1]。其早期无特异临床表现。对有剖宫产史患者再次妊娠或有流产症状时, 应先行超声检查明确孕囊着床的部位与子宫瘢痕的关系,不可盲目清宫。因在刮宫术或自然流产时绒毛不能完全剥离,子宫下段肌纤维缺乏导致收缩无力,血窦开放自行关闭障碍,导致出血不能自止,可造成术中术后大出血,无法保留子宫,甚则危及生命,
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病灶大小、位置,病灶处子宫肌层的厚度、回声及血供情况等。可更全面了解包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诊断困难患者,可应用腹部与阴道超声联合检查,避免漏诊。CSP的MRI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对于临床及超声检查难以确诊的病例可进一步行MRI检查。
CSP的治疗以排出妊娠物,保留患者生育功能为目的。子宫动脉栓塞术以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止血,避免子宫切除,成为可替代子宫切除控制盆腔出血的方法之一。但需在有条件的医院实施,且术后需密切随访,观察血HCG下降和包块缩小情况,直至血β-HCG正常和包块消失。而对阴道流血不多的患者,病情稳定者或受条件限制时,基层医院可给于药物治疗加刮宫术。甲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可降低血β-HCG,减少子宫瘢痕处血流,减少清宫术发生大出血风险。同时清宫术应在超声监视下实施,并做好术中发生大出血的抢救准备。
参考文献4
[1]A1-Nazer A,Omar L,et al.Ectopic intramural pregnancy developing at the site of a cesarean section scar[J].Cases J,2009,(2):9 404-9 407.
[2]Ash A,Smith A,Maxwell D.Casarean scar pregnancy[J].BJOG,2007,114(3):253-263.
[3]宁爽.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10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4):5 330-5 331.
(收稿2015-08-12)
【中图分类号】R71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77-8991(2015)06-00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