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外科胃肠减压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5-03-18徐妙娣袁菊明吴东梅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咽喉部计划性胃管

徐妙娣 袁菊明 吴东梅

(浙江省遂昌县人民医院,浙江 遂昌323300)

胃肠减压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也是普外科非常重要的诊疗措施,其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的原理,通过留置胃管,将积聚于胃肠的气体和液体吸出,可减轻肠梗阻患者胃肠道内的压力和膨胀程度,防止胃肠道穿孔患者胃肠内容物继续经破孔漏入腹腔,降低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1]。胃肠减压术属于一种侵入性操作,在胃管插入和留置过程中患者可出现胃肠道反应,患者自行拔管发生率高,造成非计划性拔管,严重影响疾病治疗。本研究对40例胃肠减压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普外科行胃肠减压非计划性拔管患者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58.93±11.26)岁。疾病类型:肠梗阻14例、急性胰腺炎10例、胃癌4例、经腹胆囊手术4例、结肠癌3例、胃穿孔3例和直肠癌2例。

2 原因分析

2.1 感觉不适 感觉不舒适自行拔出15例。胃肠减压术插管时可引起鼻黏膜损伤,留置过程中存在咽部异物感和刺激鼻咽部黏膜等,感觉鼻咽部疼痛、刺激性咳嗽,手术患者因咳嗽时腹部创口的疼痛,不能耐受而将胃管拔出。长期禁食,以及胃管留置刺激胃黏膜等原因,胃部还可出现不适,如灼烧感等,遂将胃管拔出。腹胀明显,胃肠功能差者,减压效果不明显,失去信心,拔出胃管。部分老年患者对异物敏感性高,性格固执,缺乏适应性等,均易导致意外拔管。

2.2 呃逆呕吐 自行呕出8例。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禁食,手术患者术中脏器受到牵拉,腹部脏器对牵拉刺激比较敏感,可出现恶心、呃逆、呕吐等,可将胃管呕出。部分患者咽部异物感明显,在插管初期不能耐受出现恶心,呕出胃管盘居在口腔中。

2.3 不慎拔出 不慎拔出9例。患者术后麻醉未清醒或意识不清,肢体约束不到位,不能配合治疗与护理,容易将胃管拔出。夜间的非计划性拔管率高于白天,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易导致烦躁、幻觉,且大部分患者处于睡眠状态,无意识地将胃管拔除,醒后对拔管行为不知。疾病处于恢复期,患者自我感觉明显好转,放松了对管道固定警惕性,被动或主动床上活动时未注意各管道,活动时不小心拔出。

2.4 固定不牢 固定不牢固自行脱出8例。由于胶布长期粘贴,鼻部的汗渍、油脂浸润,或者使用过窄、过短的胶布,粘贴不牢固,护士在巡视时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有恶心、呕吐、咳嗽、打喷嚏等现象时易导致胃管脱出或因一次性负压器意外坠落重力牵拉可致胃管脱出。

2.5 宣教不足 留置胃管前,责任护士没有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胃肠减压的目的和意外拔管的危害,没有做好心理干预,导致患者及家属重视不够,心理紧张,不能配合治疗。

3 护理对策

3.1 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胃肠减压治疗前,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使其明白胃肠减压治疗的目的,方法,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和应对措施,如出现恶心、呃逆、呕吐等不适,可以深呼吸,能有效缓解症状。指导患者配合做好管道的护理,不要折叠、扭曲管道;活动时动作要缓慢,切忌活动幅度突然增大,易导致胃管受到牵连而脱落。

3.2 妥善固定 改进导管的固定方法,既可防止脱管,又可增加自行拔管的难度。采用“工字型”固定,取长3.5cm、宽2cm的3M棉质胶布,在上1.5cm、下1cm处两边分别向内剪去0.5cm,剩余胶布成“工字型”,上贴于鼻翼上,下贴包绕于胃管上;然后再取一条1cm×6cm胶布,以高抬法将胃管固定于一侧面颊部[2]。对胶布过敏者,采用白扁纱带在胃管近鼻翼处系2道死结,以胃管不能上下滑动、不影响胃液引流和流质注入为宜,再将系带圈于耳后固定。护士交班时要测量胃管外露长度并记录,发现胶布固定不牢时及时更换。

3.3 舒适护理 胃肠减压属于侵入性操作,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口鼻咽喉部灼热,严重咽喉部出现溃疡、口鼻咽喉部黏膜干燥出血等,增加患者的痛苦和不适,增加拔管风险。治疗期间,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如每日数次含漱温开水。必要时可给予雾化吸入,滴入利多卡因胶浆等,可减轻咽喉不适。尽量选用对咽喉部刺激性小的硅胶胃管,避免橡胶胃管对咽喉部的不良刺激[3]。

3.4 提高能力 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熟练掌握胃肠减压置管技术,提高其对非计划性拔管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充分评估患者的病史、性格、意识状态、管道固定情况等,寻找可能造成非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制订预防措施。

4 小结

胃肠减压术能够恢复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改善胃肠壁的血液循环、引出消化腺和胃肠分泌出的气体及液体、减轻腹胀防止胃肠道扩张、降低吻合口的张力,促进患者康复。非计划性拔管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责任护士要熟练掌握胃肠减压操作技术,治疗期间积极寻找患者存在的非计划性拔管风险因素,制订有效的护理对策,如加强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妥善固定等,从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1]崔玲.综合护理干预在胃肠减压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8):79-81.

[2]于冬芳,章玉英,李疆.胃癌术后非计划性拔出胃肠减压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8):1710-1712.

[3]陈香丽.107例胃肠减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232-233.

猜你喜欢

咽喉部计划性胃管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中药穴位贴敷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咽喉部舒适度的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全麻手术经口气管插管中达克罗宁胶浆的应用效果
循证护理预防ICU患者发生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及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超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计划性转入ICU临床研究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
特性要因图对非计划性拔管分析及改进措施
自拟葛根鳖甲汤治疗急慢性咽炎咽喉疼痛7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