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闽西大学生红色文化认知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2015-03-15饶进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龙岩364012
饶进(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龙岩364012)
对闽西大学生红色文化认知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饶进
(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龙岩364012)
摘要: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但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价值不了解,出现了认知上的偏差。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闽西高校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现状,找出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知出现的偏差,提出了纠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知偏差的途径。
关键词:闽西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认知
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闽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较早的革命根据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进行了伟大的革命实践活动,这里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青年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教育与警醒作用[1]。因此,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闽西高校,更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对闽西大学生红色文化认知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红色文化对闽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特对闽西两所高校(龙岩学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问卷发出475份,收回有效问卷461份,回收率97%,其中,女生占63%,男生占37%。从调查对象来看,发放大一学生165份问卷,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58份;发放大二学生155份问卷,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53份;发放大三学生155份问卷,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50份。在461份有效问卷中47.07%为男生、52.93%为女生;其中有186名受调查者在校期间参加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37名为中共党员。此次调查为随机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人群类型分布合理,能够较好地表现出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
(一)闽西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关注现状
通过表1可以发现:有53.61%的被调查者会主动学习和了解红色革命事迹,仍有46.39%大学生不会主动了解红色革命事迹;当问及是否经常参与学校组织的有关红色文化的活动时,仅有34.04%学生会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红色文化活动,19.88%大学生不会参与活动,有46.08%表示偶尔参与;当被问及是否会去听红色经典歌曲时,仅有15.06%的学生会主动去听,34.94%会偶尔听,仍有一半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会听红色经典歌曲。
表1闽西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关注现状调查情况(%)
表2闽西大学了解红色文化渠道调查情况(%)
(二)闽西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了解渠道情况
根据表2的数据显示,高达59.94%的被调查者了解红色革命事迹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网上查询、课本知识以及电视媒体,同时通过书刊杂志与参观旅游途径所占比例达37.05%,通过其他方式则占3.01%;当被问及学校通过什么途径宣传红色文化时,28.61%的被调查者认为其所在学校通过开设有关红色文化课程、举行一些红色文化宣传活动来传播红色文化,30.72%的被调查者认为通过校园网络报刊宣传,组织学生到红色革命地区进行实践类活动的方式来传播红色文化。有26.51%表示不清楚学校通过何种方式来传播红色文化,还有14.16%表示学校没有宣传红色文化;当被问及期望学校以何种方式来宣传红色文化时,48.49%的学生表示希望学校通过网络、电视媒体和参观革命遗址的形式进行宣传,16.57%的学生期望通过展板、报纸等实物媒体以及悼念革命先烈的形式宣传红色文化,15.06%的学生希望宣传红色文化能与教科书相结合并集体组织学习,19.88%的学生则希望利用一些较为有特色的形式进行宣传。
调查数据显示仍有部分学生对传统的红色经典不感兴趣,一半的调查者认为传统的红色经典没有吸引力的原因是其与日常生活关系不大,缺乏亲身体验无切实感受,44.88%的学生认为红色经典内容呆板无新意,形式单一,5.12%的学生则表示没有吸引力是其他原因所造成。
表3闽西大学生对闽西红色文化了解程度调查情况(%)
(三)闽西大学生对闽西红色旅游景点的了解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9.88%的被调查者对闽西当地红色旅游景点非常了解,43.07%的学生对闽西红色旅游景点了解一般,仍有37.05%的学生对闽西红色旅游景点不了解;闽西红色旅游景点中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浏览人数占59.94%,是浏览人数最多的景点,其次古田会议旧址和古田会议纪念馆占有19.88%,长汀县博物馆占有17.17%,福建省总工会旧址占有3.01%。
二、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知出现偏差的原因分析
(一)红色文化的宣传方式单一,吸引力不够
据调查数据显示,有14.16%的被调查者表示学校没有宣传红色文化,26.51%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清楚。由此可见,高校对红色文化的宣传不够重视,红色文化尚未能完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随着网络的普及,微博、微信成了学生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平台。在红色文化的教育形式上,多数高校仍旧采用报刊、海报等传统宣传方式进行宣传,未能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发挥网络优势进行宣传,对于红色文化的内容剖析过于抽象,不够深入,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未能真正吸引广大学生的眼球,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知识。
(二)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薄弱,红色文化普及率低
大学教育普遍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多数高校过多重视专业课教育,而忽视红色文化思想教育。由于一些高校对红色文化的作用认识还不够到位,对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多数活动流于形式,有关红色文化方面的学术讲座及有特色有创新的活动开展较少,未能寓文化于活动中,无法借助形式多样的文化帮助学生提高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及热情。闽西高校在近几年虽然不断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如:闽西历史博物馆志愿者讲解活动、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之星大赛等,力图将红色文化精神充分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努力营造健康、高雅、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但受专业课教育观念的影响,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未能有进一步的创新与突破,红色文化的普及效果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三)红色文化社会实践的途径较少,红色文化教育实效性低
社会实践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同样,开展有特色的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社会实践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经。目前,多数高校未能很好地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更多地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育上,以课本为中心,依靠老师的说教进行,广大学生都是被动接受教育,且不说课堂教育缺乏趣味性,就连那浓厚的文化气息也是遥不可及的。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形式,已然不能适应当前大学生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红色文化教育,部分地方高校会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到当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进行现场实践学习,但由于学校学生人数过多,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且交通费及其他经费投入有限,因此高校也只能为极少部分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无法普及到每个学生。
(四)高校与社会沟通少,尚未形成红色文化育人的合力
高校与当地的教育基地缺乏沟通交流的渠道,往往各自为政。地方高校在开展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时,未能利用地理优势充分发挥社会的资源,例如,高校以课堂上的宣讲为主,较少邀请社会上的专家和学者开设讲座;高校不能充分利用教育基地的优势,让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到现场学习参观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这样使得很多好的展览与好的讲座与大学生们失之交臂,而学校红色文化宣传又缺乏优质的史料和专门的研究。另一方面这些教育基地和好的素材却“待字闺中”,没有充分发挥其巨大的精神力量[2]。
三、纠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知偏差的途径探寻
(一)创新红色文化的宣传方式,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
根据时代的发展,结合当地红色文化的内容进行开发,利用形式、载体等的创新,满足当前社会大众需要的同时又能增强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3]。目前,针对“90后”的大学生,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宣传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需求。他们更多的信息主要来源于网络。红色文化教育更应改变传统的宣传方式,主动适应大学生的需求,应用网络、微博、微信来宣传红色文化。教师在红色文化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也要灵活应用多媒体,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高校还应充分利用电子宣传栏、学校广播电台、宣传橱窗等学生关注度较高的校园传播媒介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例如,宣传橱窗增加有关红色文化的图文解说、广播电台可适当增加红色文化知识、名人故事等。高校可以结合当地红色文化的特点建立红色文化长廊,如龙岩学院结合闽西红色文化的特点建立了文化长廊和中央苏区陈列馆。高校应建立并创新校园红色文化教育网站,利用学生喜闻见乐的传播方式,营造良好的校园红色文化教育环境,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创建浓厚的红色校园文化
一是地方高校应积极把当地的红色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地方高校可以定期邀请教授专家、老红军或老红军后代开设红色文化讲座,增加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喜闻见乐的校园文化活动,使红色文化真正进入校园、进入大学生生活。定期举办红色文化知识大赛、红色故事演说大赛、红歌大赛、创新性的红色文化微电影比赛、历史歌舞剧汇演等活动,让红色文化真正成为活跃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二是把红色文化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开展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专业的优势为大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并增加他们对红色文化知识的了解。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可以举办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之星大赛,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红色文化景点做志愿讲解员等;英语专业可以组织学生到红色景点为外国游客当导游;艺术类专业可以组织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歌舞比赛,以红色文化为内容的画展;文学类专业可以组织开展红色故事演说、朗诵红诗等活动。只有结合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高校应结合当地的特色,鼓励师生共同合作申报并完成红色文化方面的科研项目,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增加对红色文化知识的了解。
(三)搭建红色文化社会实践平台,增强红色文化的教育效果
高校可以以地方红色文化为载体,结合专业特色,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以达到理论结合实际、实践培育人才的目的。高校团委、学工部可以在寒暑假期间结合各个专业的特色,组建一支社会实践队伍到红色文化景点、遗址和纪念馆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如实地参观、走访老红军或其后代、文艺汇演、志愿服务、调查研究、收集专题资料等。每次实践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收集材料、照片和视频等调查资料,并把这些原始资源充分利用,可在校举办当地红色资源摄影图片展、名人故事介绍等活动。经济与管理学院可以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优势,组建一支博物馆志愿讲解队,学生在讲解过程中不仅对闽西红色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结合专业的实践育人模式更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践效果显著。
(四)充分发挥学校和各个红色文化景点的合力,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当地的博物馆、纪念馆、故居、革命纪念碑、革命遗址都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它们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且拥有大批的研究红色文化的专家学者。这些教育基地会经常举办讲座或红色文化活动,如闽西历史博物馆会在重大的纪念日举办红色文化图片展,定期组织红色文化专题讲座。高校应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与社会多联系,组织学生前往博物馆、纪念馆等基地参加相关活动。地方高校也可以与教育基地共建,邀请专家学者进校园定期为大学生开展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到教育基地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高校可以与教育基地联合举办红色文化文艺汇演,邀请教育基地的图片展览在当地各个高校进行巡展;高校的红色网站可以与当地的博物馆、纪念馆进行网络链接,这样高校就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多方面的合作,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实现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少华.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途径[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8-22.
[2]许艳红.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以山西地方红色文化为例[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1):84-87.
[3]马春玲.解析与建构:红色文化资源思政教育价值实现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4,(4):162-164.
(责任编辑:娄刚)
A Study of the Undergraduates’Cognition of Red Culture in the Western Part of Fujian Province
RAO Jin
(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Longyan University, Longyan 364012, China)
Abstract:Red culture, a kind of valuable resourc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ducating contemporary undergraduates; nonetheless, some undergraduates know little about the red culture. After doing a questionnaire about this problem,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attempts to finds out the reasons and then puts forwards some means to redress this problem.
Key words:universitie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Fujian; undergraduates; red culture; cognition
作者简介:饶进,女,福建龙岩人,龙岩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科研项目“红土文化育人品牌构建研究——以闽西高校为例(JAS14290)”
收稿日期:2015-05-1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583(2015)-01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