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

2015-03-14唐金凤陈先春钟磊刘婷肖九长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凝血因子

唐金凤,陈先春,钟磊,刘婷,肖九长

(赣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赣州341000)

血浆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

唐金凤,陈先春,钟磊,刘婷,肖九长

(赣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Ⅴ、Ⅷ(简称FⅤ、FⅧ或Ⅴ因子、Ⅷ因子)及蛋白C活性,探讨其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及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住院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0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浆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是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血浆凝血因子Ⅴ、Ⅷ活性与健康对book=104,ebook=113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蛋白C活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浆凝血因子Ⅴ、Ⅷ活性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显著相关性,而且血浆凝血因子Ⅴ、Ⅷ、蛋白C活性水平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性呈正相关,凝血因子Ⅷ活性异常增高、蛋白C活性降低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蛋白C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es,DVT)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不正常的凝结,可造成肢体功能不全,其危险性很高,一旦病情延误,错过溶栓的最佳时期,将预后不良,甚至危及生命,或需要截肢而致残,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该病发病机制是建立在高凝状态的基础上,约30%呈现隐匿发病模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危险因素的合理评估,有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选择有效的指标进行监测,可及时发现DVT,减低因病情延误导致的病残率[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资料齐全的明确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共70例,年龄35~70岁,平均57岁。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35~66岁,平均56岁。

1.2标本采集静脉采血,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测定采取0.109mmol/L枸椽酸钠0.2ml+静脉血1.8ml混匀,避免产生气泡,1h内以1500×g离心,离心10min分离出乏血小板血浆,并及时检测。

1.3检验方法凝血因子Ⅴ、Ⅷ活性检测采用凝固法,蛋白C活性检测采用发射底物法,利用日本Sysmex 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和仪器配套试剂进行检测。

1.4采用统计软件SPSS16进行分析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危险度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对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进行评估。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是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如表1所示,FⅤ、FⅧ活性增高对FⅤ、FⅧ活性正常的人发生下肢DVT的比数比(OR值)为3.241和2.057,蛋白C活性减低对活性正常的人发生DVT的比数比为21.134。

表1 凝血因子Ⅴ、Ⅷ、蛋白C活性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评估表

2.2血浆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比较分析下肢DVT患者中血浆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浆凝血因子Ⅴ、Ⅷ明显增高,蛋白C活性明显降低,而健康对照组均正常,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如表2所示。

表2 DVT组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与健康对照组结果比较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已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若治疗不及时,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并且早期下肢DVT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特别是继发性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下,更难于鉴别诊断。所以提高DVT的早期诊断率是极为重要的。本文拟检测下肢DVT患者的血浆凝血因子Ⅴ、Ⅷ、蛋白C活性,分析三个指标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同时评估其危险性,初步探讨三个指标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下肢DVT的早期诊断依据,以便更好地进行早期治疗,降低病残率。

凝血因子V(FV)是血浆中一种单链糖蛋白,其分子量为330KD。FVa本身不具有酶促活性,它是活化凝血因子X的重要辅助因子,其与Ca2+、PF3及F I一起形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该复合物可加快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促进凝血。研究发现凝血因子V活性升高是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静脉血栓的病人凝血因子V活性高于健康对照组[2],但是Suehisa等[3]研究发现低水平的凝血因子V与DVT发生相关,因为凝血因子V既有促进凝血的功能也有促进抗凝的作用。本文研究的患者FV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是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FV增高可能促进血栓形成。

FⅧ是血浆中的一种球蛋白,曾被称为抗血友病因子或抗血友病球蛋白,由肝细胞合成,FⅧ作为FⅨa的辅因子参与对FⅩ的激活,在钙离子参与下,FⅧ与FⅨa在磷脂表面形成复合物,而能使FⅨa对FⅩ激活的速率加快几百倍,促进凝血酶形成。Jenkins等[4]研究表明高水平的FⅧ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子。本研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Ⅷ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系密切。患者FⅧ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可能促进血栓形成。而且Nossent等[5]已研究证实FⅧ基因突变可影响FⅧ水平并显著增加血栓形成风险性,Viel等[6]发现FⅧ基因多态性与FⅧ活性也显著相关。所以对于疑似下肢DVT患者,应早期检测FⅧ水平,对于结果异常者,需行FⅧ基因检测,以排除基因突变与多态性,以期明确病因,采用最佳治疗方案,并预防下肢DVT再发。

蛋白C是一种VitK依赖的糖蛋白,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分布于血浆中,蛋白C分子在结构上含有3种结构域,分别为1-羧基谷氨酸结构域,表皮生长因子同源区域以及丝氨酸蛋白酶样结构域。其中丝氨酸蛋白酶样结构域为蛋白C的活性中心[7]。蛋白C主要通过其活性形式APC(activated protein C,APC)参与灭活FV、FⅧa并影响FXa与凝血酶的形成,从而抑制凝血过程的发展[8]。严重的蛋白C缺乏症会使凝血与抗凝及纤溶系统发生紊乱.从而引发血栓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9]。研究发现FV、FⅧ基因发生突变时,产生的FV、FⅧ变异体,对APC产生抵抗,APC不能对FV、FⅧ起到灭活作用,从而促进血栓形成[10,11]。本研究中发现DVT组APC活性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表明APC活性在DVT中发挥重要作用。回归分析也表明,蛋白C活性降低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极重要的危险因素。

因此,联合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是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方法,对外科手术后患者及危重患者的监测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Cook DJ,Crowther MA,Meade MO, et al.Prevalence ,incidence,and risk factors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medical-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J].J Crit Care,2005,2:309-313.

[2]韩轩茂,任景芳,郝斌,等.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活化蛋白C抗性及凝血因子Ⅴ活性和基因多态性研究[J].中国试验血液学杂志, 2007,15(3):612-616.

[3]Suehisa E, Kawasaki T, Toku M, et al. Low level of factor V is associated with development of deep-vein thrombosis in Japanese patients[J].Thrombr Res,2010,125(2):128-133.

[4]Jenkins PV, Rawley O, Smith OP, et al. Elevated factor VIII levels and risk of venous thrombosis [J]. Brit J Haematol,2012,157(6): 653-663.

[5]Nossent AY,Eikenboom JCJ,Vos HL,et a1.Haplotypes encoding the factorⅧ1241Glu variation,FactorⅧlevels and the risk of venous thrombosis[J].Thromb Haemost,2006,95(6):942-948.

[6]Viel KR, Machiah DK, Warren DM, et a1. A sequence variation scan of the coagulation factorⅧ(FⅧ) structural gene and associations with plasma FⅧactivity level [J]. Blood,2007,109:3713-3724.

[7]Dahlback B,Villoutreix BO. Regulation of blood coagulation by the protein C anticoagulant pathway: novel insights into structure funotion relationships and molecular recognition [J]. Arterioseler Thromb Vasc BioI,2005,25(7):1311-1320.

[8]Rezende SM, Simmonds RE, Lane DA. Coagulation, inflamation and apoptosis:different roles for protein S and the protein S-C4b binding protein complex[J].Blood,2004,103(4):1192-1201.

[9]陆松松,吴迪,贾玫.蛋白C的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4):297-299.

[10]Castoldi E. FV and APC resistance: the plot thickens[J].Blood, 2014,123(15):2288-2289.

[11]Li J, Hu X, Zhang Q, et al. Activated protein C resistance associated with lupus anticoagulants is a high risk in acute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 [J]. J Vasc Surg: Venous and Lymphatic Disorders,2014,2(2):155-159.

·检验与临床·

(收稿日期2014-07-29;修回日期2014-09-25)

DOI:10.3969/j.issn.1674-1129.2015.01.041

中图分类号:R446.11+1,R5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29(2015)01-0103-03

猜你喜欢

深静脉血栓凝血因子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1例凝血因子Ⅻ缺乏症个案分析并文献复习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分析
骨折患者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意义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7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治分析
预防脊柱外伤与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探析
不同时间制备的血浆及冷沉淀的质量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