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咽拭子和外周血EB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2015-03-14陈晓宇陈越邓蕾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外周血

陈晓宇,陈越,邓蕾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九江332000)

咽拭子和外周血EB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陈晓宇,陈越,邓蕾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九江332000)

摘要:目的用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咽拭子和外周血标本EB病毒核酸,将结果进行统计对比,探讨其结果是否一致。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同时检测疑似感染患者和正常人的外周血和咽拭子EB病毒DNA拷贝数,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疑似感染患者咽拭子EB病毒阳性率49.4%远高于正常人咽拭子13.3%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疑似感染患者外周血EB病毒阳性率19.1%高于正常人外周血阳性率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个患者同时取咽拭子检测EB病毒阳性率51.6%高于外周血阳性率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同一患者的咽拭子检测病毒载量(1.0× 102~3.17×107)也高于外周血检测病毒载量(4.5×102~2.84×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咽拭子标本阳性率较外周血阳性率更高,更能及时准确的监测EB病毒在体内的实际复制情况,且标本采集方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荧光定量;EB病毒;咽拭子;外周血

EB病毒1964年在非洲首次被发现,属于人类疱疹病毒科。幼儿感染EB病毒后常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1],病毒感染与淋巴瘤、鼻咽癌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较密切的关系,人类是其唯一宿主[2]。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唾液,也可经输血传染[3]。EB病毒临床检测方法主要有血清学测IgM抗体检测、荧光定量PCR检测等。但多认为血清学检测阳性率较低,且也难以客观反映EB病毒感染真实情况,故目前临床多采用PCR方法检测EB病毒拷贝数,作为鉴别EB病毒感染有关疾病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对咽拭子及外周血等标本采用PCR法检测EB病毒核酸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对于咽拭子与外周血检测EB病毒阳性率对比的研究少有报道。作者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同时检测外周血和咽拭子EB病毒核酸,将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仪器和试剂实时荧光PCR扩增仪(达安7600);人类淋巴细胞分离液和EB病毒PCR荧光检测试剂。

1.2标本来源收集2012年-2014年来我院就诊的疑似EB病毒感染患者咽拭子及外周血标本共400例。另收集同期来我院做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咽拭子及外周血标本标本共250例。

1.2.1抽取受检者空腹外周静脉血2ml,注入含EDTA的采血管,立即轻轻颠倒混匀,使抗凝剂与静脉全血充分混合,立即送检。

1.2.2以无菌棉拭子,采集两侧腭弓、咽部或扁桃体粘膜上的分泌物,放入灭菌试管中,加盖送检。

1.3检测方法

1.3.1按试剂说明分别提取鼻咽拭子标本和外周全血标本的DNA模板。

1.3.2PCR扩增程序PCR反应管中加入5μl DNA模板提取液,用已知EBV-DNA含量的标准阳性对照品制备标准曲线,置于自动荧光PCR仪检测,结果低于500copies/ml判定为阴性。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疑似感染患者咽拭子EB病毒阳性率49.4%远高于正常人咽拭子阳性率13.3%,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疑似感染者与正常人咽拭子EB病毒检测结果比较

2.2疑似感染患者外周血EB病毒阳性率19.1%,远高于正常人外周血阳性率7.2%,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疑似感染者与正常人外周血EB病毒检测结果比较

2.3同一个患者同时取咽拭子检测EB病毒阳性率51.6%远高于外周血阳性率18.3%,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咽拭子检测病毒载量(1.0×102~3.17×107)也远高于外周血检测病毒载量为(4.5× 102~2.84×105),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同一患者的外周血与咽拭子EB病毒检测结果比较

3 讨论

EB病毒感染引发的相关疾病典型表现为发热、咽痛、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等[4],症状多样化,不典型,早期易造成误诊、漏诊,延误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实时荧光PCR法检测EB病毒核酸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灵敏,特异性强、减少污染等优点[5];也能准确、及时的监测到病毒复制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判断病情和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故成为检测EB病毒的首选方法。

机体咽部上皮细胞有EB病毒受体,EBV感染后,病毒先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后感染B淋巴细胞,病毒长期潜伏在淋巴组织中,受感染者成为终生带毒者。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潜伏在细胞中的EB病毒被激活并增殖致病,EB病毒DNA核酸拷贝数大量升高,感染细胞大量进入血循环而造成全身性EB病毒感染。

本次研究,笔者对正常人采集咽拭子和外周血进行EB病毒DNA检测,将正常人与疑似感染患者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证实疑似病例EB病毒DNA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EB病毒的阳性率,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EB病毒可长期潜伏在正常人体鼻咽部和淋巴细胞内,部分人检测EB病毒可能呈阳性,但大部分人核酸拷贝数太低,检测不出来。国内学者开展了正常人EB病毒相关研究,秦娟等研究显示,796例正常人外周血细胞检测EB病毒DNA的阳性率为7.4%[6];康喜讯等人研究显示一般正常人群外周血EB病毒DNA的检出率较低[7],与笔者研究结果相符。

本研究对疑似感染患者分别采集外周血和咽拭子的EB病毒进行检测,其中同一患者同时采集咽拭子标本的EB病毒阳性率51.6%远高于外周血的阳性率18.3%,且咽拭子检测病毒载量也远高于外周血检测病毒载量,结果都有显著性差异(P< 0.05)。说明检测咽拭子中EB病毒DNA比检测外周血中EB病毒DNA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更强的特异性。刘金禄[8]等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咽拭子EB病毒阳性率36%,汤春波[9]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咽拭子阳性率为43%,于谨铭[10]等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周血EB病毒阳性率20.5%与我们研究结果相符。

临床上,国内多为鼻咽癌患者才采用咽拭子检测,其他疑似患者多采用外周血检测,至检测阳性率不高,假阴性容易诱导误诊、漏诊,延误病情;抽取外周血提取白细胞操作繁琐,干扰因素也多,会对PCR反应造成影响;且部分EB病毒感染者是幼儿,相对于抽血,咽拭子标本采集方便,更易于被患儿及家长接受,阳性检出率也更高。为临床尽早提供准确诊疗依据,确诊病情制定治疗方案,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故笔者建议临床推广应用。用咽拭子标本检测EB病毒阳性率较外周血标本高,原因与机制笔者目前难以探明,笔者分析可能是EB病毒首先感染咽部,咽部上皮细胞的EB病毒复制增殖要早于血中,或许可能与该法收集鼻咽分泌物带有较多脱落白细胞,总之原因与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陈琴琴.血清EBV-IgM抗体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诊断的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5):564-582.

[2]P.R默里等著.徐建国等译.临床微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289-1290.

[3]李金明.实时荧光PCR技术[J].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91-298.

[4]王四利,钟天英.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态学观察[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27(5):521.

[5]姚晔,万琼.应用FQ-PCR和ELISA方法检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2):173-174.

[6]秦娟,何雅军.外周血血浆和白细胞EBVDNA检测的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1,8(8):1174-1176.

[7]康喜讯,万世恒.鼻咽组织和外周血EB病毒DNA检测用于早期诊断鼻咽癌[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0):1697-1698.

[8]刘金禄,何晓峰.FQ-PCR技术检测肺炎患儿咽拭子EB病毒结果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0,27(5):43-44.

[9]汤春波.小儿咽拭子EB病毒DNA-PCR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 2010,24(11):122.

[10]于谨铭,罗兵.EBV-DNA检测在儿童EB病毒感染中的临床意义[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2,23(5):1673-1675.

·检验与临床·

(收稿日期2014-10-13;修回日期2014-11-20)

DOI:10.3969/j.issn.1674-1129.2015.01.025

中图分类号:R446.62,R373.1+1,R44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29(2015)01-0070-03

猜你喜欢

外周血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AIHA患者外周血Tfh/Treg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IM-3及Galectin-9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Th17细胞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hsa-miR-29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