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习作自改能力的培养策略浅探
2015-03-13李金华
李金华
【摘要】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的好习作也不例外。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现有学习经验,准确把握与合理运用课标理念,摆正教学角色,教给学生自改方法,对学生坚持包容和鼓励,能增强学生习作自改意识,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习作自改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学生习作 自改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073-02
玉雕为饰,文改为章,修改是作文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三分文章七分改”,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成了千古传颂的佳作,其间“绿”的斟酌、修改为人所称道;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的艺术,而是删去写得不好的东西的艺术。”鲁迅先生也曾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古今中外成名作家注重文章的修改,足见作文修改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作文评价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评,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从学生起步作文开始,教师就应重视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在修改作文中克服依赖性,避免盲目性,发挥主动性,体现创造性。
一、正视当前现状,摆正教学角色
当前,小学习作教学中,某些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修改习作的自主作用。习作教学的一般过程是教师根据教材单元安排的习作内容进行布置指导,然后學生打草稿,完成习作,虽然教师精批细改,但教师将批改后的作文发给学生后,有的学生根本不看,有的学生看了也不明白,这可真是教师疲于奔命,学生受益甚微。可见,“学生包写、教师包改”的习作模式已经失去了提高习作水平的意义。小学生年纪虽小,但是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外界环境就已经不断地影响着他们。他们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都已经作为知识、经验和思想存储到他们的记忆中。他们欠缺的只是在作文过程中从自己记忆中有效地提取这些记忆的能力。可见,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关键就是提高这种提取记忆的能力。通过反复修改来发展这种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另一方面,对于修改习作,小学生的心理上有各种各样的障碍:有少数学生想改,但“不知道怎么修改”;有的缺乏耐心,虎头蛇尾,“改改就不想改了”。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习作抱着轻率的态度,不想修改,或者“奉命修改”,“老师叫改,不得不改”。多数学生缺乏正确的、积极的修改意识。
因此,我们教师要改革习作教学模式,不仅要重写作指导,更要重修改习作的指导,放手让学生自主修改、同伴合作修改,真正懂得“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
二、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自改意识
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教师的“疲于奔命”让学生不知不觉丧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动性,人为地养成了惰性和依赖性。其实,习作是学生自己的事,修改也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激发学生的修改热情,把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多锻炼,这样学生的修改能力才会逐步提高。信任,往往能够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中年级的学生还是形象思维占优势,喜欢听生动有趣的故事。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我找来生活中的典型故事,用学生因勤于修改而获得成功,文章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等真实事例触动学生,用自己写文章修改后的心得来启发学生,还用古今中外文学家反复修改名篇佳作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贾岛、王安石推敲诗句,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史实,美国作家海明威二百多次修改《老人与海》的传说等。学生在生动的故事中找到了学习的榜样,激起了修改的兴趣,认识到修改的重要性,鼓起了修改习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修改习作的目的、意义教育,增强修改意识。
三、加强方法指导,教给自改策略
把修改的优先权还给了学生,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高枕无忧洒脱一身了。教师更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和指点,要设法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与技能。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在此,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使学生较为愉快轻松地掌握修改的方法。
1.读中自改。学生习作完成后,先默读修改内容结构;在轻声读,考虑用词造句;后朗读,全面检查润色,让学生一句一句反复读,仔细推敲,做到在读中“换”拗口、意思不明确的语句;在读中“调”前后紊乱的语序;在读中“添”一些具体的内容;在读中“删”多余的内容,在多读中精心自改。
2.思中自改。让学生在自行修改习作时,运用“反思法”去发现自己的习作的写作步骤所包含的每一写作项目,是否在自己的文章中得到落实:选材是否符合习作要求、主要内容是否具体、是否写出真情实感、标点是否正确、有无错别字、有无病句,在“反思”中精心自改。学生的评改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在自改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练中自改。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让学生会改,习作自改训练刚开始时,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进行了“补标点”、“排查错别字”、“怎样写好人物对话”、“怎样结尾更精彩”等多个自改专项练习,让学生摸到改文的路子,学会自改的具体方法,提高习作自改的质量。
4.评中互改。充分发挥同伴互助引领作用,习作完成后,我让同桌或者小组内自由选择互改对象,相互换读,发现问题互相研究,互相写评语,意见一致后动笔修改,相互批改完毕后,再相互传阅,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争辩。小组互评互改,让学生在鉴赏中享受自改完善后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体会到创作的成就感,从而增添习作自改的信心。
四、坚持鼓励包容,引导养成习惯
在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我们就必须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把“自主”贯穿修改的全过程。信任学生是前提,教会方法是基础,持之以恒是关键,只要教师常抓不怠,学生常练不懈,就一定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养成修改的习惯,使修改成为学生习作起步的加速器。所以,习作起步,请让修改同行!
在掌握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前提下,教师还要留意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引导学生在读自己与他人的习作中,发现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闪光点”,欣赏习作,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也引导学生在欣赏中互相学习,感悟表达。
参考文献:
[1]张永秋. 如何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J]. 小学教学参考, 2009, (2):61-61
[2]李振宏, 王建芳. 浅谈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小学, 2013, (3):31-31
[3]季冬梅. 浅谈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J]. 陕西教育, 2012 (10): 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