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竞赛式教学法研究
2015-03-13骆燕茜
骆燕茜
【摘 要】竞赛式教学,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而且能寓教学于竞赛之中,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通过轻松愉快的竞赛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引入竞赛式教学法的实践基础上,分析其理论依据和实践中的利弊,探讨其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竞赛;教学法;数学课堂;小学高年级
竞赛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比赛的形式来学习新内容获取新知或复习旧内容巩固旧识,并对优胜者予以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成功的竞赛式教学,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而且能寓教学于竞赛之中,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通过轻松愉快的竞赛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本人曾经接手过一个课堂纪律极差的六(1)班和课堂发言人数极少的五(3)班,我采取了同样的尝试——把竞赛式教学法引入数学课堂。六(1)班试验了半个学期,而在五(3)班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实验。六(1)班的课堂纪律方面效果尤为突出,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兴趣浓,不乏味,形成一个团结拼搏的课堂集体效应;五(3)班的课堂变得活跃,学生主动性增强,学习上的竞争意识变浓,要求发言的学生人数直线上升。本文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引入竞赛式教学法的实践基础上,分析其理论依据和实践中的利弊,探讨其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一、方法的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小学高年级学生年龄还小,往往难以理解,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无味,而竞赛教学法就是可以把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通过设置竞赛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掌握。
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人们精神饱满时,脑下垂体就会影响内分泌系统,血液中肾上腺素的比重加大,血管扩张,血糖增加,新陈代谢过程加快,整个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学习时,其效果较好。相反在人心情烦闷,情绪不高时,整个神经处于抑制状态,这时的学习效率不高,容易产生疲劳。教学中适当安排数学竞赛,能以多变的形式,多彩的内容激励学生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方法的具体运用
(一)编组,编座位
采取竞赛式教学法前,笔者首先对实验班进行编组活动。全班30人,平均分成6小组,每组5人。原则是每组都有优、中、差生,且男女均衡。这样,既能利于差生的提高,又能保证竞赛的公平性和可比性。编好组后,为了便于操作,座位就按常规那样——两个两个一起坐。因为每组5人,所以第三排的同桌俩就一个分在前面组,一个分在后面组。但在实验中就发现座位和小组都要作适当地调整。
(二)交代活动规则
在编好组以后,就要培训学生,交代竞赛式教学法的活动规则。课堂竞赛主要以加分为主,扣分为辅的原则。一般对发言正确或板演正确的学生加1分,如果发言精彩的就加2分或3分。为了鼓励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或学困生积极参与,对他们适当加1分,如勇气分、声音响亮分、进步分、步骤分等。为了加强课堂管理,就把纪律也纳入评分的范围,若纪律好的小组将得到1分,违反纪律则每次扣1至3分(视情节轻重而定)。为了加强小组合作、更好地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就对讨论激烈、团结合作和热心帮助他人的小组也加1至3分。在课堂结束时马上由老师统计出获奖的一组,并由班长来记录一面红旗,收集够5面红旗将获得一张老师亲自颁发的表扬信。
(三)设计竞赛内容
经验证明,竞赛式教学法可以在一节课的整个过程中采用,也可以在一节课的某个时段进行。前者适合于内容较简单的新授课或复习课。比如在讲“倒数的认识”(新授)和“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对比”(复习)这两节内容时,笔者整堂课都采用了此方法。后者适合于一节课巩固练习时段或归纳总结时段。比如在讲“圆的面积”这节课的练习阶段,我们就采用了讨论竞答法,教学效果都是非常好的。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一旦确定采用竞赛式教学法,就要把讲解的内容分解成若干道题目,且尽量让每组的机会均等,把题目的难易程度设计好,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四)组织课堂竞赛
在课堂上,平均每组有几道题做到心中有数,采取竞赛几回合进行,及时计分,在进行中注意到题目的难易程度。做到把难的,给成绩好的学生;容易的让给基础较差的学生的总原则。每组回答正确,每题记多少分,一般在同一回合中分值相等,如果第一回合(难题)由指定的某组自己推荐;第二回合(易题)采取对抗赛的形式,即一、二组,三、四组,五、六组互相指定回答;第三回合(所剩题目不能均衡到每组时)采取抢答,分数比值可提高。在题目难度大的回合中,每组都会派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这形成了一个好成绩与好成绩相比,彼比不服输,这让他们既看到同学们对他们的肯定,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思考、探究难题的兴趣。
(五)及时评出优胜组
一节课下来,教师要统计各组的总分,评选出获胜的一组,对胜出的学生,教师要大加赞赏和鼓励,也可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满足他们的好胜心,让他们的努力得到肯定。在实验班,笔者让班长专门负责记录每节课的优胜组,优胜组将得到一面红旗,累积到5面红旗就会得到老师亲自颁发的表扬信,并与老师合影留念,集齐5张表扬信又可以兑换一份小礼物。虽然是一些小小的奖品(便于学校和教师操作),但学生非常在乎,表现在竞赛课堂中,每个学生都想为自己小组夺分,气氛颇为紧张;表现在课堂结束后,获胜小组的兴奋,其他小组的失望,表情十分丰富;也表现在学生获奖时,流露出天真烂漫的笑脸。
三、实践结果
通过对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引入竞赛式教学法,笔者发现课堂纪律明显好转,整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主动发言人数和次数大大增加了,学习上的竞争意识变浓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大大提高了。
笔者对采用竞赛式教学法在学生实验前和实验中进行了调查和对比。如下表1:
从表1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实验中喜欢数学课的学生人数比以前上升了20.6%,没有人不喜欢数学课;喜欢举手发言的人数上升了21.2%,不喜欢的下降了42.2%;课堂上举手发言的次数在5次或以上的上升了17.6%,3-4次的上升了21.8%,0次的下降了36.4%;100%的学生喜欢竞赛式教学法,实验前调查得出本班学生喜欢的课堂活动是小竞赛、小组合作和游戏。
2014 年,笔者将本校四个平行班级在是否采用此方法教学的统计成绩进行了比较。如下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在采用课堂竞赛式教学法之后,原来平均分倒数第二的班级,其平均成绩比没采用此方法的其他班反超了6分左右,优分率由原来的倒数第一到排第一,上升了20个百分点左右,优生受益很大。初次的尝试,在惊诧于成绩取得的同时,进一步坚定了笔者对此方法的继续探索,此方法也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并准备在学校中进行推广。
四、方法的局限性
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适用于内容较简单的新授课或复习课,关于概念性知识和操作性知识的新授课中笔者正在尝试,也在尝试跟其它的教学法混合使用。数学有它的特殊性,比较枯燥和抽象,小学生年龄小,好动,往往难以理解,而且越上高年级越少人喜欢课堂发言,如何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轻松地学习数学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呢?还得靠每位从事教学的老师不断去钻研、探索,寻找出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少娟.关于数学竞赛式教学法的点滴体会[J].北京:科技咨询导报,2007(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2).
[3]王乐清.谈谈情景教学激发学习兴趣[J].北京:教育教学研究,2011(23).
[4]邹拓.课堂竞赛式教学法[J].太原:新课程,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