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读 善读 乐读

2015-03-13陈玉勋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5年1期
关键词:朗读

陈玉勋

【摘 要】课堂朗读教学应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虽然现今课堂已是书声琅琅,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误区,如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目的性不够明确、面比较窄、只求形式不求实效等。因此应该结合“研学后教”理念,重视并加强有效的课堂朗读教学,从制定准确的朗读目标入手,使学生读得有层次;巧妙运用多种的朗读方法,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读得入格;深化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熏陶,使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不断激发真实的朗读情感,使学生读得有个性。

【关键词】朗读;有层次;入格;入情入境;有个性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在低中高三个学段中分别作了明确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于种种原因,朗读教学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和误区,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朗读的面不够宽、朗读指导只求形式不求实效。

2012年3月,番禺区正式启动“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研学”主要是教师在深入研究学情、学法和课标、教材的基础上,提出引导学生学习目标、内容、方法的“研学案”,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钻研知识和方法,生生互动,提升能力。“后教”主要针对学生钻研后存留的困惑与问题,展示交流,生生互教,教师进行恰当的点拨、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再进一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笔者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不断尝试——反思——调整——再尝试、总结……

二、研学前制定朗读目标,使学生读得有层次

所谓“层次”,是指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特点,教师针对学生认知起点,共同制定准确的朗读目标,重视朗读指导的层次性、渐进性和规律性。

我非常赞赏一位教育专家的观点,即对于一篇新授课文要把握好四个朗读阶梯:1.认读读正确,扫清朗读的基本障碍;2.连读读流利,感知语言的基本意思;3.精读有情感,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4.熟读记于心,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这样循循渐进,一步步落实朗读的实效,最终使朗读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

例如我在《乡村四月》教学中,结合本单元主题“走进田园”的特点,带领学生领略古代江南乡村的美景。在诗歌文字不深奥的前提下,如何领略诗人描绘的意境呢?我采用“以读代品”的教法,把学生分成4人的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反复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围绕读准确、读通、读懂,再有感情吟诵、背诵,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如当学生抓住诗眼“遍”、“满”品味诗句时,就让学生带着丰富的想象读出辽阔的境界!当学生读懂农民们的紧张忙碌时,我就顺势引导学生逐层递进的诵读。虽然“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但想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人们怎会不开心?学生轻声读“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想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们怎会不高兴?学生激情读“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想到那将是沉甸甸的收获,人们怎会不兴奋?学生放声读“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让学生充分想象丰收的情景,明白此时农民耕作的心情,读就顺其而然地走进诗歌的意境了!这样,研学中制定准确的朗读目标,使学生读得有层次,逐层深入地吟诵,学生能不兴趣盎然地学习吗?

三、研学时巧用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读得入格

所谓“读得入格”,是指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根据文体准确断句、停顿,读出该文体的风格。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严格正字正音。发音正确、吐字清楚是朗读的基本条件,所以教学各个环节中,教师都要注意学生读错的字、发音不准的字,随时严格地加以纠正。特别是多音字、形似字、轻声、儿化、变调等。其次,要求学生在小组研学时做到“六不”,即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不重复、不颠倒、不读破句。再次,要充分发挥不同朗读形式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有声有色的朗读,可以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感情。朗读教学的形式本身就千变万化,如齐读,领读,对读,评读,范读,轮读,抢读,比赛读,吟诵读,体验读,自由读,接力读,分角色读,表情朗读等等。如果结合课文内容、学生特点,其创造空间将更为广阔。

研学中教师要巡视指导,针对实际的问题多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巧用各种朗诵方法。例如学生在读古文时,易读破句,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要进行适时指导。如《郑人买履》一文中:“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如果让学生先理解其意,再在一些词的后面做上停顿记号,学生就会读得很传神。如:“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而且这样的停顿会使句中三个“之”字的意思迎刃而解。紧接着让学生在小组内配和着古筝的音乐,想象画面,摇头晃脑地吟诵,这古文朗读岂能不入格?

四、后教时深化理解和情感熏陶,使学生读得入情入境

所谓“入情”,是表情朗读,要求朗读能表现出文章的感情基调,学生综合运用朗读的技巧,并融入自己的情感绘声绘色地朗读。所谓“入境”是指朗读要表现出作者在文章中所蕴含的意旨、情趣,从整体上体现文章的事、人、情、理。

在研学后教的尝试中,我发现在学生汇报研学成果时,老师应善于抓住语言朗诵的契机,让学生边理解边品读。另外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它们有较强的模仿性。教师的范读读得好,学生会自然地加以品味、体验、模仿,久而久之,教师的朗读能力会逐渐地转化成学生自身的能力。例如陈金龙老师在执教《白鹅》一课中,就非常高明的用语言点拨和范读,带学生进入情境。在教“狗偷鹅食”时:

师:正是这样三眼一板的吃饭方法,我们的鹅老爷为我们上演这样一幕——(出示:因为附近的狗……空空如也)(生读)

师:等等,有同学发现了问题,说说你发现什么了?

生:多加了一个“白”字,少了 “老爷”。

师:“白鹅”和“鹅老爷”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白鹅”感觉不到高傲,“鹅老爷”可以让人知道他的高傲。

生:如果换成“白鹅”就不知道他有多威风了!

师:鹅老爷多有派头啊,不能换,真有趣,好,就让我们把鹅老爷上演的这一幕读出来,读出一幅活画面。(生练读)

师:可以试试了吗?谁来读?(生读到“窥伺”处)

师:窥伺是偷着看,你这么大声,鹅就会发现的。(生小点声读)

师:太慢了,你这狗太慢了,哪能吃上饭啊?(生加快读)

师:(范读)扬——长——而——去,多得意啊!

生:扬长而去……空空如也!(鼓掌)

师:听你这样一读我也想读。把手放下,请大家看着我读。(老师绘声绘色地读,并加上不同的神态和动作,博得阵阵掌声)

师:有趣吗,可以这样读一读吗?赶快,快找人读一读。(生声情并茂的读书,博得阵阵掌声)

教师用自己的朗读示范,让学生在充分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蕴含的意旨和情趣的基础上,把学生带入情境,朗读的实效自然水到渠成。

五、后教时激发真实的朗读情感,使学生读得有个性

所谓“个性”是指学生用朗读表现出来对文本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文本朗读的至高境界,是学生创作性运用文本的体现。

例如执教《一个孩子的呼声》一课中,指导朗读“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可巧妙的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体验。可以允许学生把“和平!和平!和平!”读的声音一个比一个激昂响亮,因为学生联系上文“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听见爸爸呼唤的范围一个比一个大,故读的声音一个比一个响亮。也可以允许学生把“和平!和平!和平!”读的声音一个比一个低沉,因为学生联系实际,这可能是爸爸临终前最后的嘱托,身体的虚弱,声音微弱,故读的声音一个比一个低沉,更能看出爸爸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无限渴望!这样多角度地诠释文本,使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合情合理的理解,更使学生读得有个性。

综上所述,基于“研学后教”理论的小学语文教学,重视并加强有效的课堂朗读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有效的课堂朗读教学,能使学生从中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良好的朗读习惯,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促进作用。若经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一旦进入最优的朗读境界时,就会不断超越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5).

[2](美)怀海特.教育的目的[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01).

[3]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06).

[4]叶圣陶.叶圣陶文集[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05).

[5]张颂.朗读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03).

猜你喜欢

朗读
基于朗读样本的高职英语学习者个性化诊断研究
让朗读彰显无限魅力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之我见
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浅谈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