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
2015-03-11丁张琴
丁张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由此可见,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提问,还要注重有效提问。有效提问是指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思考、提升学生能力的提问。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是无效的。本文笔者主要针对当前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效提问的现状,就如何有效提问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在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互动。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掌控着课堂,接二连三地发问,学生疲于应付;而有些教师只允许自己对学生提问,不允许学生提问。
2缺乏思考性。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的提问过于肤浅,只是问些简单的“对不对”、“是不是”等类似的问题,缺乏思考性。
3缺乏适时评价。
学生回答问题后,有些教师直接让学生坐下,或者简单地评价“很好”、“错了”,而不对其进行合理、适度的评价。
二、政治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那么,教师应如何避免无效提问,进行有效提问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学生只有在紧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这启示教师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主动提问。
2.调控提问的难度。
维果茨基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根据这一心理学理论,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和未知区,也就是说,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又不能过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师要设置有梯度的问题,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相关知识时,我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上设置了如下问题:你知道你父母所在的单位是什么性质的吗?他们的劳动所得属于什么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存在于什么范围内?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有什么区别?通过这些有梯度的问题,我顺利地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了深入。
3.调控提问的频度。
在一节政治课中仅提一两个问题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但是如果频繁地提问,让学生疲于应对,也会收效甚微。对此,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在把握重难点基础上,仔细研究学情,精心设计问题,有的放矢。例如,在教学“公司的经营”这一内容时,我这样设计问题:小赵、小刘、小甘三人准备分别出资20万元、30万元、20万元,创办一家生产服装的公司,他们邀请你为其出谋划策。请你说说:他们应成立哪类公司?该公司要设哪些组织机构?假设公司经营不善面临破产,小赵最多会损失多少?商场如战场,初涉商海的他们该如何经营自己的服装公司,使其发展壮大呢?在这一系列问题中,我将本课的零碎知识与重点知识贯穿其中,既避免了繁琐而重复的提问,又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4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
课堂上,教师除了必要的讲解,还需要留下一定的思维空白,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许多教师由于担心问题太难,学生回答不了,就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其实,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引导,耐心等待。
5合理地进行评价。
由于受思维能力、知识水平等限制,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够深入,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回答的评价,注意评价的导向性与激励性,提升学生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有学生在回答“面对猪肉价格下跌,怎样才能使养殖户减少损失”时提到:可以使用相互替代的低价格生产要素。对此,我一方面肯定了答案,另一方面我追加了问题:生产者可以使用低价格的瘦肉精来加工生产吗?通过这个问题,学生意识到生产者要诚信经营,从而使情感得到了升华。因此,教师应合理评价,指出合理的地方和不足之处,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总之,有效提问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正所谓“投出一粒石,激起千层浪”,教师只有善于提问,精于提问,我们的课堂才会少些枯燥,多些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