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抓好历史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2015-03-11徐峰
徐峰
历史是一门联系过去与现在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学习。下面,笔者联系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帮助学生仔细分析历史教材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例如,对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因此,我采用启发谈话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由浅入深地探究周王室势力衰落、秦王嬴政一统天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等几个问题,层层推进,从而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完成了课堂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历史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培养自己的团结协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在评价时,教师要坚持开放性、包容性的原则,对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及时予以肯定和解答。
二、运用丰富多样的历史教学方法
历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如图片视频展示法、史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表格提纲法、故事讲解法、习题训练法、角色扮演法等。
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此教师可编写历史小故事辅助教学。这种方法能够将枯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切不可把深沉的历史娱乐化、庸俗化。
三、坚持精讲精练、方法多样
无论是课堂复习的“讲”,还是新课讲授的“教”,教师都要做到精简,突出重点,讲明关键,从而达到精讲精练的目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把握好“收”和“放”的关系。
“收”是指精选内容、精准定位。历史教师必须深入钻研历史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历史教学重难点,结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精心选题。
“放”是指联系教学各方面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放眼于全体学生,使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进步。
下面我就结合试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中国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独立前有什么相似的经历?各国走上独立道路的途径和发展方向有哪几种情况?各举一例说明。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独立后面临什么共同问题?为此,它们共同进行了哪些活动和斗争?举出其中二例说明。
对于这道试题,历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解答。
相似经历:在历史上均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均进行过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走上独立道路的途径:①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获得民族独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如中国。②在资产阶级领导下,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获得独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如土耳其。③经过长期斗争,迫使帝国主义承认其独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如印度和巴基斯坦。
面临的共同问题:独立后,各国由于在经济上没有完全摆脱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仍然受到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公正对待,国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经济贫困和文化落后等问题,都受到霸权主义的威胁和危害。
共同进行的战斗:①20世纪50年代初,中朝人民并肩战斗打败美国侵略者。②1955年亚非会议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的共同愿望。③进入20世纪70年代,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不断增加,斗争矛头逐渐转向实行霸权主义的超级大国。④1971年,第三世界国家冲破美国的阻挠,支持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第三世界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⑤从20世纪60年代起,第三世界组织了“七十七国集团”,开始了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⑥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以石油为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进行制裁,触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使西方经济陷入严重混乱。
总之,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充分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历史课堂充满激情,充满生机。因此,历史教师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努力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学习,充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