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研究性学习融入初中历史教学
2015-03-11高节
高节
研究性学习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适用于初中阶段的任何一门课程。目前,开展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国内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因此历史教师要结合学科教材的特点,改变单调的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立足于实践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基本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索,明确地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大的单元,而这一特点恰恰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下面笔者就结合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谈一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认识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图文并茂,十分契合初中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是,研究性学习不再强调对学生进行单调的书本知识传授。因此,教师要按照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对课题进行探讨,从而使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增强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为:提出课题—提出研究思路和方法—制订计划—按计划搜集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得出答案。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并不仅仅侧重结果,还侧重于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所获得的体验和感受。
二、基于教材提出课题
提出课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研究性学习是否有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所提出的课题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具有开放性。需要注意的是,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随意提出,必须经过教师的深入思考,以及对教材内容的整合与提炼而提出。
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定不但要契合学生的能力,还要有研究价值,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知识。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教材的第一单元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包括原始人类、氏族聚落、传说时代等内容。单元内按照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文化、社会生活的顺序,详细介绍了这一时期的史实。在学完第一单元后,学生的感触一般比较深,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受历史教育,对历史学科充满好奇心。但这一单元有些内容的介绍比较简单,如传说时代的历史,对此教师就可以将“传说故事演绎”、“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遗迹”、“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炎黄子孙的由来”作为第一单元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由选择。
三、对研究性学习进行指导
研究性学习的对象是初次接触研究性学习的初中生,因此教师要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活动建议和活动提示。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教师可以适当减少活动建议和活动提示,直至学生完全能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例如,对于“传说故事演绎”这一课题,教师可以让表演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搜集相关历史素材,选定某个历史故事作为剧本,分角色进行演绎;对于“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遗迹”这一课题,教师可以让对旅游和地理感兴趣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演讲、贴宣传画等方式,号召同学一起保护珍贵的历史遗产;对于“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这一课题,教师可以让对科技和发明感兴趣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查阅资料,列举出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并与同学一起讨论;对于“炎黄子孙的由来”这一课题,教师可以让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自由组成一个小组,一起讨论“炎黄子孙”称谓的由来,了解更多关于这一叫法的知识。
四、制定灵活的评价标准
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要由教师来评价,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到底有哪些进步,获得了哪些提高。但这种评价又不同于一般的测验,因此教师要制定灵活的评价标准,以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我要求学生将研究性学习的成果用一种独具特色的手段介绍给大家,如舞台剧、演讲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的知识就能充分体现出来。
总之,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广,各种教育实践探索活动也在不断涌现。研究性学习能与教材紧密结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单元内容提出多个课题给学生自由选择,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