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护理路径实施效果研究

2015-03-08袁明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16期
关键词:护理路径重型颅脑损伤急救

袁明艳, 陈 琳

(四川省绵竹市人民医院, 四川 绵竹, 618200)



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护理路径实施效果研究

袁明艳, 陈琳

(四川省绵竹市人民医院, 四川 绵竹, 6182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6—11月收治的采用急救护理路径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2014年1—5月收治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效率,抢救效果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监护吸氧、开通静脉、送往CT室、留置导尿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抢救费用少于对照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能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效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护患关系。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急救; 护理路径; 抢救效率

重型颅脑损伤多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于脑部,导致患者大脑半球和皮质功能丧失,各项生理功能处于严重衰退期,死亡率较高。快速、有效地急救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临床护理路径(CPN)具有时间性和顺序性的临床护理计划,是根据某种疾病诊断或手术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1]。CPN可有效规范护理行为,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最终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1]。近年来有研究将CPN应用于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4年6—1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21~50岁,平均(35.3±13.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0例,坠落伤5例,打伤5例,其他原因5例。纳入标准:均有明确颅脑外伤病史;伤后1 h内入院, GCS评分<8分;未合并有其他严重致命伤;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无先天性畸形或残疾;影像学CT检查均示颅内出血;有颅内高压症状,如恶心、呕吐,肢体出现病理特征。排除标准:病情急剧恶化,死亡的病例;合并有躯体严重疾病;其他严重合并伤。另选取本院2014年1—5月收治的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及排除标准同观察组,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18~49岁,平均(36.2±14.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2例,坠落伤5例,打伤5例,其他原因3例。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按照常规诊疗顺序开展急救护理工作,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路径急救开展急救护理工作。

1.3 急救护理

1.3.1急救护理路径的制定:根据脑外伤的严重程度、临床特点,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应用已知的理论知识对文献等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做出具体评价,进行积极的论证。将我院既往3年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过程以及与急救有关的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各类检查、护理操作,可能的变异、具体要求等,初步拟定急救护理路径。征询专家的相关意见,最后修订完成急救护理路径。

1.3.2急救护理路径的内容: ① 急救车到院前:通过电话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如受伤时间、受伤原因、患者的年龄、伤后的表现(瞳孔、呕吐、肢体活动障碍等)、伤后神志是否清醒,有无中间清醒期。开放绿色通道,体现绿色通道特征—急诊室、CT室、手术室三室一体化,先检查后交费。患者入院前的5 min内准备好必需急救物品; ② 急救车入院后,1名监护护士和2名辅助护士相互配合,按照临床路径和各岗位分工进行有序地救治和护理,各部门分工协作进行; ③ 1~5 min内需要完成的内容:通知医生开始抢救→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吸痰,监护吸氧,观察患者的病情,包括生命体征、瞳孔变化、神志改变[2], 是否合并有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的情况等;监测全身皮肤情况,对患者肢体进行约束→控制出血情况,采用敷料包扎止血→建立静脉通道,留置导尿管(观察尿量、颜色、性质)、对患者皮试、遵医嘱对患者使用抢救药品→动态监测血压、心电监护; ④ 6~18 min内需要完成的内容:根据患者检查结果,患者病情联系神经外科、外科、骨科等科室医生到急诊室会诊,采集检验标本、交叉配血、将血液送到检验科检查,继续监测生命体征,维护静脉通道、气道、导尿管等管道通畅。患者在抢救的期间由辅助护士将患者的病情、抢救情况适当传达给患者家属,安抚家属的情绪。通知CT室,进行急诊CT检查; ⑤ 20 min内需要完成的内容: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做好术前准备,送手术室治疗。不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送往ICU。同时患者的家属补办住院手续。

1.3.3急救路径的实施:护士按照急救护理路径表的内容进行抢救并组织各项检查,留1名辅助护士负责填写急救护理路径表、抢救单,完成相关护理后在临床护理程序表的相关内容位置打“√”,未完成打“×”,记录8项护理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对于未完成的内容当班护士必须在记录单中记载原因和相应的处理。若出现特殊情况,则在变异项中填写并签名。抢救结束后,记录抢救总时间。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效率、抢救效果、抢救费用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其中抢救效率采用各抢救过程总的护理操作的平均用时来评价,包括监护吸氧、开通静脉、送CT室、留置导尿、更换衣裤、送手术室以及抢救的总时间。抢救效果分为死亡和存活两种结果。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采用我科室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各选取45例家属,2组家属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调查问卷包括对急救过程、急救服务态度、急救沟通、急救结果、急救告知、急诊室环境、护士对病情的了解共7个方面,均为选择题,满分为100分,85分以上为满意,65~85分为一般,<65分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2组患者抢救效率比较

观察组的监护吸氧、开通静脉、送往CT室、留置导尿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抢救结果、费用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抢救费用少于对照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抢救效率比较 mi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2组患者抢救效果、费用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近年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越来越多,这是神经外科较常见的严重急症,致残率高,致死率高,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命安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关键在于时间,“脑疝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3]。因此,提高患者的抢救效率,对于降低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控制医疗费用具有积极的意义。医疗与护理是密不可分的,尤其在急救中,护理工作更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临床护理路径融入了成效管理概念,是针对某种疾病或手术而治疗的治疗计划,以时间为横轴,以护理手段为纵轴,计划中详细规定了医生、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的诊断和治疗活动,具有高效率、高品质、低成本的特点[4]。

临床护理路径充分体现了循证医学的理念,坚持了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原则,随着临床护理路径不断的临床实践与发展,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临床体系,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5]。临床路径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使医疗、护理工作实现了程序化和标准化,医护人员有了明确的分工,通过各部门紧密配合,高效、快捷、安全的规范化管理,不仅克服了以往急救工作中的盲目服从性,使急救工作紧张有序,而且明显提高效率。护理路径通过图表的形式提供有效照顾,使执行更加方便、交接更清楚,不仅避免漏项,而且减少文字记录,避免了重复书写,争取了更多抢救时间[6]。护理路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护士主动开展的有计划性、有预见性的一系列护理行为的过程,护理不再是无条理、繁琐的工作,将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的自律性[7]。而且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中对变异情况的分析以及制定改善这些因素的措施,都有效推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有研究[8]显示,采用传统的急救流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抢救,患者死亡率达49.5%。近年来,逐渐由研究将临床护理路径用于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中,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潘旭[9]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护理路径进行急救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比常规流程抢救的患者,抢救时间短、抢救成功率高,其认为急救护理路径能够以最佳的效率持续改进医疗护理质量。陈敏[10]通过对50名护理路径进行急救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非同期对照研究,得出了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效率,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结论。刘谷秀[11]的一项相关研究也认为可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平均抢救时间及平均抢救费用,赢得抢救时间。而且急救护理路径以先抢救后付费为原则,将患者安置好后在补办住院手续,更好地体现了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避免急诊科与家属因费用引发的护患矛盾[12],减少了护患纠纷对抢救的影响,也和谐了护患关系。本研究结果通过实施急救护理路径的临床实践也证明,急救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急救效率,减少急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降低死亡率,改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模式,与以上国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急救护理路径实现抢救程序的改良和理念的创新,从接诊到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者积极合理、

高效率的急救护理,使得护理过程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约了时间,且避免了因交接不清楚延误救治的情况,达到了“高效、优质、低耗”的目标。

综上所述,急救护理路径是一种高效的急救护理模式,能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效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护患关系。而且急救护理路径方便记忆,护理人员掌握容易,尤其对低年资的护士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能够推进科室内各层级的护士急救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瑞岳. 急救绿色通道临床路径在颅脑损伤救治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2, 7(4): 627.

[2]吴薇. 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9): 1656.

[3]郭茹芳. 颅脑损伤患者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36): 123.

[4]韦微光.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救护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23): 59.

[5]杜锦萍, 樊帆, 江萍, 等.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救护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与应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4, 31(1): 33.

[6]杨海艳.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36): 102.

[7]陈春兰, 史连胜, 何成讲, 等. 临床快捷急救护理路径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及探讨[J]. 西南国防医药, 2011, 21(12): 1374.

[8]姜秀霞. 无缝隙路径化管理模式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10): 13.

[9]潘旭. 重型脑外伤患者急救过程中的护理路径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21): 3013.

[10]陈敏. 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阶段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18): 1685.

[11]刘谷秀.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路径的应用分析[J].四川医学, 2013, 34(1): 183.

[12]朱琼瑶. 快捷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 自科版, 2014, 11(2): 60.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emergency process nursing path in 45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YUAN Mingyan, CHEN Lin

(MianzhuPeople′sHospital,Mianzhu,Sichuan, 6182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emergency nursing path in rescue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MethodsA total of 45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to November in 2014 were given emergency process nursing path and designed as observation groups, 45 cases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May in 2014 were given routine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and designed as control group. The rescue efficiency, the rescue effect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family membe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The time of oxygen monitoring, opened vein, sent to the CT room, indwelling cathe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Mortality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rescue costs was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family members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Emergency nursing path can improve emergency efficiency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reduce the mortality rate and improve the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KEYWORDS: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emergency; nursing path; rescue efficiency

收稿日期:2015-04-15

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6-054-03

DOI:10.7619/jcmp.201516017

猜你喜欢

护理路径重型颅脑损伤急救
紧急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护理路径对老年颅脑损伤后智力缺损及精神异常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
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
急诊科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临床救治策略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监护治疗患者的家属健康教育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