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15-03-08高素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16期
关键词:生活能力脑卒中神经功能

高素娟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天津, 300162)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高素娟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天津, 300162)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配合中医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出院前的生活能力、神经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出院前各方面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医康复护理; 脑卒中; 生活能力; 神经功能

相关研究报道,脑卒中急性期后存活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丧失生活能力。最大限度的恢复脑卒中患者病残肢体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来有研究[1]显示,采用中医特色康复护理手段,可使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肢体功能,降低致残率,有效缩短康复期。为了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中医康复护理应用效果与常规护理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8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纳入标准:均经相关诊断确诊,并符合相关标准;均符合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 有肢体功能障碍;均为稳定期患者;意识清醒,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病情不稳定,急剧恶化;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及有精神障碍个人史及家族史患者;智力障碍、听力障碍;合并有恶性肿瘤者;恶性高血压、呼吸功能衰竭;合并有其他重要器官严重疾病者;病程超过18个月者。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41~75岁,平均(59.6±19.3)岁。脑出血14例,脑梗死66例。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护理,包括基础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皮肤护理、治疗性操作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中医康复护理。

1.3 中医康复护理

1.3.1中医安神静志法:指导患者静坐,配合呼吸法减压。具体方法首先从双手开始,吸气时握紧双拳,呼气时缓缓放松,通过吸气和呼气时感受紧张和放松的感觉。让患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达到“恬淡虚无”的状态。

1.3.2针灸护理:针灸前,详细神经系统检查,确定患者的患侧肢体的瘫痪程度及当前的活动情况,针刺刺激曲池、合谷、足三里,配合心俞穴、神门穴、照海穴、四神聪穴以及涌泉穴等[3]。取穴后将上述穴位采用75%酒精消毒,术者双手常规消毒,之后右手使用华佗牌无菌针灸针0.32×40 mm一次性毫针垂直进针,至1.5 cm深度,后轻轻提插,以有强烈触电感或烧灼感等效果为佳。守气1~3 min, 之后留针。对两手紧握、牙关紧闭者取人中、太冲,伴有二便失禁、目合口张的患者取神阙、百会进行艾灸,具体方法为点燃长约3 cm的艾条,插于针柄上,时间在30 min左右,待各个穴位得气后,留针20~30 min[4]。鼓励患者活动患处,如发现进步,当场指出,并对患者多加鼓励,坚定患者的康复信心。失语者取哑门、通理穴位,急性期2次/d。连续7 d, 以后每周3次,时间大约为1个月。

1.3.3按摩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实施穴位按摩护理,按摩的时间均选择在上午9:00及下午15∶00, 每天2次,每次20 min, 穴位按摩时,用力均匀柔和,以患者的耐受程度为限,避免损伤患者的皮肤。① 上肢:按揉的穴位有天府、曲泽、手三里、内关、外关以及合谷等。除了对以上穴位进行按摩以外,辅以上肢肌肉按摩。按揉的时间为3~5 min; ② 下肢:首选取双膝眼穴、昆仑穴、足三里,用食指和拇指进行按压,然后依次取伏兔、血海、梁丘和阳陵泉进行揉按。然后采用滚法按摩下肢肌肉,从大腿根部沿着股四头肌向下经膝关节、小腿外侧至足背[5]; ③ 足底反射区:采用屈食指点、按法对患者的足底反射区进行按摩,主要为头部、上肢和下肢的反射区,力度以患者出现酸、麻、胀、痛等为宜,失语加喉、气管发射区,按照以上顺序实施。

1.4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该量表共包括九项内容,百分制评分。根据分数的不同分为5个等级,极严重的功能缺陷(<20分)、重度功能缺陷(25~45分)、中度功能缺陷(50~70分)、轻度功能缺陷(75~95分)、无功能缺陷(>95分)。

1.4.2神经功能:神经功能: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价,评分0~35分,该量表共包括11项内容,评分越高,表明病情越严重。入院及出院时进行比较。

1.4.3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MA运动功能评定,正常为100分。根据评估分值分为Ⅰ~Ⅳ级, Ⅰ级为存在严重的功能障碍,肢体功能最差(<50分); Ⅱ级为肢体功能存在较为明显的功能障碍(50~84分); Ⅲ级为中度运动障碍即(85~95分); Ⅳ级为几乎不存在或仅仅存在轻微的功能障碍(96~99分); 分数越高,肢体功能恢复越理想。

1.4.4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5个维度, 12项物理症状整体生活质量表评分1~7分,分数越高,表明功能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2组患者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肢体运动能力比较

2组患者基线水平的生活能力、神经缺损程度、肢体运动能力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前的生活能力BMI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缺损NDF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功能和下肢功能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肢体运动能力比较±s)[n(%)]

与基线水平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患者出院前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出院前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物理症状以及整体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出院前的生活质量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脑卒中已成为威胁中国中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脑卒中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其出现主要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被破坏后其支配的高级运动机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正常运动的传导受到了干扰,进而出现肢体运动的障碍。除了临床以及救治措施外,精心施护对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和远期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既纵观整体,又注重个体差异。脑卒中在祖国医学中属于“中风”的范畴,古代医家多责之于虚、风、痰、火、瘀所致[6],病机较为复杂,常涉及心、肺、肝、肾以及经络、血脉。脑卒中发病后的1~3个月为疾病恢复的最关键时期,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此时间段内给予积极的护理对于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意义重大。中医护理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遵循中医的基本原则,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的一种护理模式,对于发现护理对象的生理、情志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积极意义。近来有部分学者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7]。徐华等[8]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上实施中医康复循证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均好于对照组。钱佩琼[9]通过实施中医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也发现,中医护理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袁菲等[10]研究结果也显示,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整体康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本研究遵循“扶正祛邪”、“同病异护”的中医整体护理观念,根据中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计划,对脑卒中患者开展三乐教育、针灸护理和按摩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恢复均好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其中的安神静志的目的在于稳定患者的情绪,减少不良情绪带给脑卒中病情的影响,帮助患者调畅了气机,解除了患者异常情志对脏腑损伤作用。

针灸具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行血气、利关节的作用,针灸时可通过对受压神经的刺激,加快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刺激人体大脑皮质产生电活动,解除脑血管痉挛,促进血肿的吸收,还能增强大脑皮层运动区的输入信号,兴奋神经系统,建立侧支循环,改善病灶区的脑组织供血、供氧[11]。穴位按摩以适当的手法刺激人体特定的部位以达到沟通内外、联系肢体、运行气血、营养周身、抵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穴位按摩可通过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刺激神经功能的恢复。而且按摩还能增强肢体局部营养,使肢体筋脉得到濡养,达到灵活关节运动,松解关节黏连和萎缩,提高活动功能的目的[12]。综上所述,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梅.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山东医药, 2011, 51(20): 60.

[2]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 1996, 29(6): 379.

[3]陈桂华, 刘惠茹, 付小芹, 等. 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2): 191.

[4]王伟敦, 丁自勤, 陈慧珍, 等. 功能训练联合针灸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2, 27(2): 147.

[5]谷敏. 穴位按摩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的疗效观察[J].上海护理, 2011, 11(4): 39.

[6]朱业智, 魏进莲, 余秀萍.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2, 26(28): 2647.

[7]周绥临.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6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13, 19(6): 120.

[8]徐华, 施海红, 黄淑芬, 等. 中医康复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10): 9.

[9]钱佩琼. 中医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2): 54.

[10]袁菲, 杨常青, 王爱珍.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光明中医, 2013, 28(4): 813.

[11]蔡海娟, 史劳绩. 针灸“即时疗效”法配合康复健康指导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与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 2013, 24(9): 2187.

[12]林红霞, 廖辉雄, 王文靖, 等. 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按摩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疗效观察[J]. 吉林中医药, 2013, 33(4): 414.

Influence of TCM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living ability and nerve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GAO Sujuan

(TheAffiliatedHospitalofArmedPoliceLogisticsInstitute,Tianjin, 300162)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CM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living ability and neural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MethodsEighty strok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TCM rehabilitation nursing. Living ability, nerve function, physical function and life quali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life ability, the nerve defect score and limb function before discharg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life qualit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P<0.05). ConclusionTCM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aily life, limb movement ability and nerve function and quality life in stroke patients.

KEYWORDS:TCM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troke; life skills; nerve function

收稿日期:2015-04-10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6-010-04

DOI:10.7619/jcmp.201516004

猜你喜欢

生活能力脑卒中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减少幼儿调皮行为的策略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影响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抑郁症状及生活能力相关性分析
小班区域活动中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