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间护理对住院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03-08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16期
关键词:生活质量神经功能

宋 怡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天津, 300150)



时间护理对住院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宋怡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天津, 300150)

摘要:目的探讨时间护理在住院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时间护理,比较2组的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2组纳入研究时的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恢复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手功能、行动能力、记忆与思维、交流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护理能够保证脑梗死患者在最佳的时间内得到恢复,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时间护理; 住院脑梗死患者;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脑梗死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多数国家的3大致死疾病。近年来,中国的脑梗死发病率逐渐上升,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虽然医疗科技的进步使得脑梗死的病死率显著下降,但存活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却并不理想,约80%以上合并有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最大限度地恢复脑卒中患者病残肢体的功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时间护理是应用时间理论对患者开展护理的一种护理模式,通过择时护理,因时、因病施护,抓住脑梗死患者康复的时间特点,从而提高护理效率、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1]。本院2013年11月—2014年2月对40例住院脑梗死患者实施时间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 ① 均经头颅CT及MRI确诊; ② 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 ③均住院治疗; ④ NIHSS>14分, GCS>8分; ⑤ 生活不能自理; ⑥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⑦ 年龄<75岁; ⑧ 均为初次脑梗死患者,肢体瘫痪Ⅰ~Ⅲ级。排除标准: ① 病情急剧恶化; ② 合并有恶性肿瘤者; ③ 合并有其他重要器官严重疾病者; ④ 难治性高血压; ⑤ 大面积脑梗死; ⑥ 智力障碍、听力障碍; ⑦ 精神疾病者。80例患者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45~75岁,平均(58.5±18.3)岁。将该组患者采用随机抛硬币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发作次数、神经功能、生活能力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组患者入院的相关治疗措施基本一致,对照组在常规护理模式下对患者开展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康复训练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时间护理,首先向患者介绍时间护理的内容、实施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1.3 时间护理

1.3.1病情观察的时间护理:患者脑梗死后神经症状出现的时间大约为10 h或1~2 d,脑水肿多出现在6~24 h,且2~5 d内最明显。在以上3个时间段内,要加强对生命体征的监测和病情的观察,及时了解患者的血糖和血压变化。避免对身体影响较大的侵入性操作,避免刺激患者的情绪,做好睡眠护理,提倡晚21:00到次日早5:00睡眠,并酌情借助药物,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

1.3.2用药的时间护理:对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根据人体动脉血压昼夜变化规律,鼓励患者在早上6∶00—8∶00服药,以便于血压峰值和血药浓度重合、提高降压效果。对于每日2次服药者,时间点选择在6∶00和22∶00,每日3次服药者时间点选择在6∶00、15∶00和22∶00。

1.3.3进食的时间护理:对患者进行饮食时间上的指导,对于进食普食的患者,每日三餐定时定量;进食软食的患者,每日4~5餐;半流质的患者5~6餐;流质的患者6~7餐;时间上平均合理搭配[3]。晚餐时间选择在17:30左右,进食量为午餐的70%~80%, 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食物的摄入。睡前、晨起鼓励患者饮1杯温开水,以稀释血液及促进胃肠蠕动。

1.3.4认知干预的时间护理:健康教育的时间选择在每日9∶00—11∶00, 人体大脑较为活跃的阶段。采用互动式健康教育的方式,加深患者的理解,提高掌握程度。心理干预的时间选择在19∶00—21∶00患者感觉相对孤寂的时间段,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给予精神支持和心理疏导,并传授给患者相关的心理调节的方法,最大限度调动患者的心理积极因素,提高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1.3.5康复训练的时间护理:康复训练的介入越早越好。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康复护理,向其解释早期康复介入的目的、意义、方法及预期效果。帮助患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进行被动或主动训练。坐位期进行坐位平衡练习。下床后,开始站位平衡、步行和上下楼梯等。之后视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和语言训练。训练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小到大、动作由简单到复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锻炼时间选择在6∶00—7∶00、14∶00—16∶00、19∶00—21∶00[4], 以减少血压等因素对患者病情的影响。

1.4 观察指标

① 生活能力:以改良Barthel指数 (MBI)评价,该量表共包括9项内容,百分制评分。根据分数的不同分为5个等级,极严重的功能缺陷(<20分)、重度功能缺陷(25~45分)、中度功能缺陷(50~70分)、轻度功能缺陷(75~95分)、无功能缺陷(>95分); ② 神经功能: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价,评分0~35分,该量表共包括11项内容,评分越高,表明病情越严重; ③ 生活质量: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310)来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手功能、行动能力、记忆与思维、交流、力量、日常生活能力、情感、社会参与8个方面,共59个条目,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数据统计软件,将所获得各评分输入软件,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能力比较

2组患者入院时的NIHSS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恢复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能力比较±s) 分

与护理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的手功能、行动能力、记忆与思维、交流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 分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脑梗死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之一[5]。近年来,脑梗死诊治水平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获得治疗,延长了生存期,但较高的致残率仍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6-7]。因此,脑梗死的护理除了应采用有效的护理手段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外,还应该重视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以期降低脑梗死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时间护理是根据人体内部活动的节律性,结合患者各个时间段病情的特征,在最佳时间选择最佳护理措施的一种护理模式[8]。时间护理遵循机体的有效生物时间规律,对人的生理节奏及人体在不同时间段对护理的需求理解得更深刻,因此,往往能获得较好的护理效果[9]。季玲[10]研究认为,时间护理能够缩短脑卒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高淑瑞[11]研究显示,根据时间生物学理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脑血管意外。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常规护理,时间护理能够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张冬梅等[12-13]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1]高丽, 刘均娥, 崔允文. 时间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 2011, 11(1): 36.

[2]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7, 7(2): 200.

[3]费学芬, 沈建红, 钱旭萍. 时间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J]. 护理与康复, 2012, 11(11): 1050.

[4]兰丽梅, 彭惠兰, 杨秋菊, 等. 时间护理联合唇舌功能训练在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 2012, 33(22): 3508.

[5]袁莉. 时间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8): 1912.

[6]杨红. 时间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E02): 223.

[7]高淑瑞. 时间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10): 42.

[8]陈璐. 时间护理结合酸刺激在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 2014, 28(8): 995.

[9]彭文力, 彭艳妮.时间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4): 85.

[10]季玲. 时间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9): 5.

[11]高淑瑞. 时间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10): 42.

[12]张冬梅, 朱敏楠, 管文倩, 等. 时间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6): 1192.

[13]柴同明, 刘玲玉, 吕志华, 等. 早期康复对住院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12, 34(3): 367.

Effect of time nursing on neural function and life quality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SONG Yi

(DepartmentofInternalMedicine,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TianjinUniversityofTCM,Tianjin, 30015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ime nursing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A total of 70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used the time nursing, the recovery of living ability, nerve function and life quali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iving ability, and nerve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living ability after the nurs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Life quality score in hand function and action ability, memory and thinking, communication after nursing in the?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Time nursing can guarantee the recovery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mprove the patient's living ability and nerve function, and enhance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KEYWORDS:time nursing;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neural function; living ability

收稿日期:2015-03-16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6-007-03

DOI:10.7619/jcmp.201516003

猜你喜欢

生活质量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变化及M-CSF、ox-LDL、sICAM-1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