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开发区互动研究
——以川南一体化经济区为例
2015-03-08潘春跃陈一君杨晓宇
潘春跃 陈一君 何 凡 杨晓宇
(四川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四川自贡 643000)
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开发区互动研究
——以川南一体化经济区为例
潘春跃 陈一君 何 凡 杨晓宇
(四川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四川自贡 643000)
创新系统是进行创新的有效组织形式,高新区则是实现创新产业化的途径与基地。创新系统与高新区通过互动传递创新知识、技术和信息,支持创新产业化和再创新。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的互动是区域内多个创新主体即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企业和产业集聚化基地——高新区之间的交叉纵横互动,具体表现为宏观面与微观面、主体与其内部个体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实现创新。
创新;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互动模型
当今世界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时代,创新、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谁的创新能力强谁就处在领先地位,谁掌握了创新技术谁就实力更加强大。世界公认的20个创新型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创新产出与发明专利多”,美国每100万人口获美国专利与商标局的发明专利授权数在15个以上[1]。目前,我国处在发展之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习近平总书记规划了复兴中国的“中国梦”,科技兴邦和科技强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战略选择,发展科技的关键是自主创新。而创新系统与高新区的构建、整合和良性互动则是科技发展与创新的有效途径,创造发展红利的坚实基础。据统计2010年全国就有339所大学、772个研究院所、2792个企业技术研究中心、473个博士后工作站、51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高新区[2];截止2010年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类经济区国家级的达358家、省级的达1231家,县乡级的尚且在外,其中国家级高新区88家,占24.58%[3]。以上数据说明,我国科技资源相当雄厚,发展潜力强劲,完全有能力赶超世界先进国家,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实现中国的强国梦。当前,我们应当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着力发展我国创新系统与高新区,全力驱动我国科技发展这辆战车高速挺进。因此,本文拟以川南一体化经济区为例,探讨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互动,以期对创新理论和科技与经济发展有所裨益。
一、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理论简述
(一)创新系统
1.创新。所谓创新,就是人类通过发现、发明等方式,创造具有科学性、超越性 、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新事物的活动、过程、结果与利用。从本质上讲,创新是人的大脑活动的产物、行为活动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的能动主体是人。纵观人类发展史,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工业革命,电的发现开启了工业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明进入了信息时代,总之,每当出现一种创新技术,社会就进步,历史就前进。可见,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推进器。
2.创新系统。创新系统是根据系统论原理,集合创新活动的组织者、执行者、参与者和相关者共同实施和协同完成创新活动的社会系统,其本质是一个组织系统。这个系统由主体、要素、功能、结构、运作、模式五个要件构成,其主体包括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和企业;其要素分为组织、技术、人才、制度和环境五大要素;其功能主要是创新规划、资源供给、创新执行、创新评估、制度建设和设施建设六大功能;其结构从地域上分为全球创新系统、全国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城市创新系统、园区创新系统和企业创新系统[4];其运作呈箱体状链式展开(如图1所示);其模式分为政府导向型、科研机构导向型[5]、市场需求导向型。
图1 创新系统运作箱体
3.区创系统。指区域地理范围内的社会创新网络系统,如川南区域创新系统就是由川南一体化经济区内的自贡、内江、泸州、宜宾和乐山五个城市构成的区域创新网络系统;其互动与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区域,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快速持续发展的发动机。
(二) 高新区
1.高新技术。指以高、精、尖前沿科学技术为主体的技术集合体系,按目前世界各国的认定包括: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光电子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能源科学和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基本物质科学和辐射技术;医药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其它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等。
2.高新区。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建立的以高新技术为核心、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的产业开发区,是产学研一体化的产物,是创新系统产业化、实业化和基地化的结果。根据“十二五”规划战略目标,高新区将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载体和实践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引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2]。
(三)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的关系
创新系统与高新区本质上都是围绕科学知识与技术展开活动的社会系统,具有不可分割的特征:一是基础与目标相同,二者都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技术开发运用为目标;二是互为组织构成,创新系统以高新区为实业基地,高新区以创新系统为技术支撑。但是,二者之间又有所区别:一是层级差异,创新系统范围广泛,系统庞大,处于宏观层级,高新区基地化处于微观层级;二是形态不同,创新系统一般为网络系统,呈虚拟形态,而高新区基地化、产业化呈实体形态;三是侧重点不同,创新系统主要重心是进行知识与技术的创新开发和推广运用,以技术开发为主,而高新区是利用高新技术发展高新产业,重点是对知识与技术的运用和产业化发展,以产业开发为主。
二、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互动
(一)实证分析
以川南一体化经济区为例。川南地区包括自贡、内江、泸州、宜宾和乐山五个地级市,每个城市都分别构建了以城市为基础的城市创新系统和高新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框架中,需要将城市创新系统整合成区域创新系统,将城市高新区整合为区域高新区体系,由于行政设置关系只能通过协同与互动实现一体化整合,因此,这就形成了川南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互动的特殊性。如果按区域分析创新系统与高新区的互动,则表现为纵横、交叉的互动关系。以自贡与内江为例,在纵横互动中,纵向互动是以城市为单位的本城创新系统与本城高新区之间的互动,即:自贡创新系统←→自贡高新区; 横向互动是以区域为单位的城市之间的对应互动,即:自贡创新系统←→内江创新系统,自贡高新区←→内江高新区;交叉互动是以区域为单位的城市之间的主体错位互动,即:自贡创新系统←→内江高新区,内江创新系统←→自贡高新区。如果按创新系统主体构成分析,仍然是在以城市为单元的政府、大学、科研、中介和企业之间形成纵横交错的互动关系。川南五市之间这种纵横交错的互动关系,就形成了川南区域创新系统以及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的互动网络。
(二)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互动表象
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互动的本质是通过技术合作与创新交流,一方面共同创新知识、技术、产业和产品,另一方面是将科学技术资本化、产业化和财富化,从而提升区域地区、域内城市与高新区的科技水平、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其表象特征如下:
1.三元一体的互动流。在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互动中因交换物的属性不同形成三种互动流,即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物质流即资源、资本、人才和设施设备等;信息流即知识、技术和市场信息;能量流即物质与信息的流量表现,而在区域创新体系与高新区的互动中信息流成为互动主流。
2.纵横内外的互动方向。从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互动的流向性分析,两个系统的互动主要表现出四个流向:一是纵向互动,即区域系统与高新区呈上下层级之间的互动;二是横向互动,即在区域系统或高新区内结构组成之间呈平行互动;三是域内互动,即区域系统与高新区内向互动;四是域外互动,即区域系统或高新区外向互动。
3.聚散往返的互动方式。从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的互动方式方法上分析归类,主要有以下两种:
(1)聚集式互动,即以一个系统为核心集聚外部信息的互动方式。这种互动方式,一般表现为内向互动活动,最典型的案例是高新区聚集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信息促进自身的创新和产业发展[6]。
(2)扩散式互动,即以一个系统为中心向外部扩散信息的互动方式。这种互动方式,一般表现为内向性互动活动,最典型的案例是区域创新系统向高新区转移创新信息形成高新区的高新技术支持,也包括高新区向区域创新系统或本区域创新系统向其他区域创新系统交流信息,相互促进创新发展[7]。
(三)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互动形态
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主要通过主体、要素、功能、运作和效应等途径进行互动,具体表现形态如下:
1.主体互动形态。由于主体的多样、多量和职能相同等特征,形成了点点互动,即主体一对一的互动;点链互动,即一个对多个主体成链式结构互动;网络互动,即多个主体成网状互动等多种形态[3]。
2.要素互动形态。由于创新系统与高新区关联度的影响,其基本要素组织、技术、人才、制度和环境表现出本位移动和职能移动两种形态。本位移动,即要素体发生位移,如人才流动等现象。职能移动,即要素职能兼容,如一种要素在肩负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职能的同时又肩负高新区创新系统的创新职能。
3.功能互动形态。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都共同具备创新规划、资源供给、创新执行、创新评估、制度建设和设施建设的创新功能,只不过存在层级、规模、定向和定量上的差异,因而二者之间的功能互动表现出同频共振和错位激活两种形态。同频共振,即两个系统按照一个规划目标一致互动创新。错位激活,即两个系统通过不同创新互为补充、互为条件,激活自身创新的互动。
4.运作互动形态。根据现代运营管理理论,“投入—转换—产出”是任何组织的运作模式,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的创新运作也不例外。在其运作互动中形成同一化和承接化两种形态。同一化,即两个系统通过互动形成同体化创新运作活动;承接化,即一个系统的产出成为另一个系统的投入,相互承接成链式结构运作,这是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成果向产业转化或高新区获取技术支持的基本互动形态。
5.效应互动形态。效应就是组织、制度或其行为的功效反应。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的互动效应就是两个系统之间互动的价值意义和作用结果,其表现形态分为两类:一是无形效应如相互激活、激发、促进和提升等作用力形态;二是有形效应如知识、技术、人才和产品等价值结果形态。
(四)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互动规律
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开发区互动规律如下:
1.战略导向规律。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互动必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科技发展等战略,按照战略规划明确互动的方向、定位和运作,才能“有的放矢”的互动,才能创造具有现实社会意义的创新活动。正是在战略的导航下,互动才获得了健康、有序、高效的发展态势。
2.需求驱动规律。区域创新系统需要产业化基地,高新区需要技术支持,共同的需求把两者连接起来,互为依托、共同发展、各取所需、实现双赢,推动着互动持续、深入地发展。
3.信息维系规律。没有信息,何以交流;没有交流,无以互动。信息不仅建立了互动的纽带,而且维系着互动的运行,同时催生了互动中的创新。
4.资本保障规律。实践证明,R&D投入与科技发展和创新水平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足量的R&D投入不仅夯实了互动的资本基础,也为互动提供了坚实的条件和保障。
5.共享激发规律。共享才能带来多边活力。知识共享、技术共享、人才共享、信息共享、制度共享、资源共享、资本共享、设施共享和利益共享是搭建互动的交互平台基础,是互动的重要条件。唯有共享,才能驱动互动并使之持续不断地发展。
(五)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互动模型
1.区域创新系统互动模型。区域相对城市而言,往往由多个城市组成,以川南一体化经济区为例,包括自贡、内江、泸州、宜宾、乐山五个城市。区域创新系统是由区域内各城市政府的合作带动所辖其他创新主体形成合作交流的系统,呈星状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川南区域创新系统星状模型
2.高新区创新系统互动模型。高新区作为一个创新系统的产业化、基地化的组成,本身也是一个创新系统。以自贡高新区“四区四中心”规划为例,各个构成要素间互动的同时,还与区域外其他创新系统互动,形成高新区创新系统互动四角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高新区创新系统四角模型
3.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互动模型。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的互动,主要是通过主体、要素、功能、运作与效应之间进行交流互动,从而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开发的目的(如图4所示)。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的互动,实质上是通过两个创新系统的内部构成之间的互动实现系统总体互动的。区域创新系统输出的是技术创新信息,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技术与产业发展,输入技术与实践需求信息,进行再研究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输入创新技术信息,向产业化转化,输出产业技术与实践需求创新信息,激活区域创新系统再研究创新。如此周而复始地输入输出,就形成了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之间持续不断的互动活动。在两个系统的互动中,存在四种互动现象:一是一体多头现象,即区域创新系统包括多个城市,因此包含多个高新区,如川南区域创新系统就应对自贡高新区、内江高新区、泸州高新区、宜宾高新区和乐山高新区等五个高新区之间的互动;二是同体双能现象,由于区域创新系统往往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主体中比如自贡市人民政府既是川南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又是自贡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主体,因而自贡市政府即肩负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职能又具备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主体职能,其他构成主体也类似;三是规模差异现象,区域创新系统是高层次系统,范围更广,规模更大,而高新区是低一层级系统,范围更窄,规模更小,如川南区域创新系统与自贡高新区形成高对底、大对小互动现象;四是效能趋同现象,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各个方面呈协同与融合状态,域内区域创新系统的各类主体与各个高新区协同性增强,并向一体化演化,形成川南五市区域创新系统主体合作机制和高新区联合体,协同运作。
图4 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梯形对接互动模型
三、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开发区互动控制
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分别作为不同社会系统本身是一个多元体构成的组织系统,同行政机构和企业组织有很大的区别,它是靠契约连接整合的,是在利益诉求一致的基础上,通过交流与合作实现各自及其共同目标的社会联合体,因而在某种角度显得十分松散,自主性很强,不可能简单依靠行政命令操作运行,但是,也不可能采取无章可循、放任自流的粗放式管理,对其两个系统之间互动,也应加强管理,应创建一种适合它们特性的机构与管理模式,加强两个系统之间互动管理,从而实现“管理出效应”的互动目的。
(一) 构建创新系统,组织互动工作
建立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互动机构,组织两个系统创新与互动工作。区域创新系统以政府牵头,以大学或科研机构为主体,吸收高新区、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等组成区域创新系统体系,其中设立区域创新系统管理委员会,下设专业科研创新小组。以川南一小时经济区为例,由自贡、内江、泸州、宜宾、乐山五市政府联合组建川南区域创新管理委员会,设立川南经济区发展战略协同创新中心,机构落点四川理工学院,远程式的集合五个城市的大学及科研机构组成创新科研核心主体,吸收五市企业及中介和高新区成为系统成员,分别根据各大学和科研机构专业性质组建专业创新科研小组,专业创新科研小组也落址相适应的高新区,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产学研共生网络”[8],形成一个完整的组织系统,同步运行,协调运作,统一管理。其中,建立一条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互动的网络直线通道。
(二)制定创新规划,推动系统创新
制定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互动规划,切实推动创新工作发展。创新工作有它的特殊性,是一种对现有的提升甚至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因而其规划就显得更为重要。这当中涉及到区域和外部科技现实存量与水平、区域科技与产业基础、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和区域科技发展的导向等问题,规划中应包括科技创新类规划、科技创新点规划、创新系统布局规划、创新工作进度规划、科技转移产业化规划和高新区创新与产业规划等,引导创新工作有效地进行和发展。
(三)建立互动机制,保障创新活动
构建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创新互动机制,有力保障创新系统正常运行。由于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的多元化组织结构和协作式运作形态,其创新互动的机制比任何组织的机制更加关系到组织系统的运行及其成效。这个机制中包括组织性质、机构设置、合作模式、运作模式、管理模式、制度建设、利益分配、知识产权保护、“专利钓饵”[9]防范等要素,其中合作契约是基础,协调运作是关键,利益共享是根本,这样才能促进创新与互动的正常运行与高效发展。
(四)催动互动运行,创造创新效应
催动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创新互动运行,创造创新系统创新效应。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本身就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创新系统,在各种系统内独立进行着创新活动,但是,由于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之间具有系统一体性,根据创新活动中互动促创新、互动出效应的规律,强劲推动两者互动,有力保障互动运行,切实创新技术产品,全面转化创新技术,提高新技术产业产出,极大限度地创造创新系统的创新效应,从而提升区域经济科技水平,增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和经济创造力,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地融合与发展,使之在国家经济体系中发挥更大的增长极作用。
四、结论
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之间的创新互动在本质上是一个创新系统内部的创新活动,但是,因为两个组织系统主要的职能区别,互动成为它们自身与共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和途径。唯有互动才能激发创新,区域创新系统通过与高新区的互动获取创新信息激发创新意念和思路,高新区通过互动获得创新科技,推动园区创新、提升园区技术和促进产业发展。实践证明,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的互动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和产业创新的动力。
[1] 祁明. 区域创新标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4-335.
[2]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2010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发展与数据分析报告[J]. 中国科技产业,2011(10):34-36.
[3] 严武,丁俊峰.概念经济的区域竞争机理研究[J]. 经济体制改革,2013(1):38.
[4] 洪进,余文涛,郭韬,朱云浩.区域创新系统的AIITD演化模型研究[J].区域与城市经济, 2012(3):45.
[5] 许彩侠.区域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基于创新驿站的再思考[J].区域与城市经济,2012(9):42.
[6] 焦艳,石奇,王之军.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为例[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3(6):84.
[7] 金丹.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作用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3(3):92.
[8] 付苗,张雷勇,冯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模式研究——以TD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1):31.
[9] 贺宁馨,袁晓东.专利钓饵对中国专利制度的挑战及其防范措施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1):12.
[责任编辑 谭金蓉]
2014-09-17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项目“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开发区互动机制研究——以成渝经济区与自贡国家高新区为例”(2013ZR0125)。
潘春跃(1958—),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企业管理及区域经济。
F061.5
A
2095-1124(2015)01-0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