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出关联视角下市场潜能对省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基于空间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
2015-03-08王周伟
王周伟 王 衡
(上海师范大学房地产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上海 200234)
溢出关联视角下市场潜能对省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基于空间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
王周伟 王 衡
(上海师范大学房地产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上海 200234)
不同省域经济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关联。市场潜能是区域经济关联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建立基于企业经营行为分析的市场潜能、溢出关联及省域经济增长研究模型,揭示出市场潜能通过溢出关联影响省域经济增长的规律。然后,基于1997-2012年31个省级区域的数据,在省域经济关联的背景下,分别运用非空间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三种异质性市场潜能——本地市场潜能、周边省份市场潜能和国外市场潜能——对省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强弱与显著性。实证表明,物质资本存量对经济驱动作用强劲,但贡献率不大;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对经济拉动作用不显著;而本地市场潜能和国外市场潜能对省域经济增长的拉动显著,周边省份市场潜能对经济具有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交叉项分析表明,周边省份市场潜能分别与本地市场潜能、国外市场潜能之间表现为互补关系,而国内市场潜能和国外市场潜能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市场潜能;区域关联;空间面板模型
从实践来看,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这两大举措让中国经济持续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以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中国经济在1990-2000年期间GDP年均增长10.45%,以2000年价格计算,2000-2005年期间GDP年均增长9.76%,而以2005年价格计算,2005-2010年期间GDP年均增长达到了11%以上。2012年中国人均GDP达到3.84万元,跨入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中国经济驶入快速轨道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采取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这种战略使得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非平衡性和集聚性。
从理论来看,长期以来主流经济学在探索经济问题时对空间异质性与关联性关注不够,其认为空间事物是无关联、均质的。然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知识在全球范围内所呈现的可共享性和扩散性,使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领域的边际收益逐步递增,导致主流经济学派理论在解释现实经济时越来越乏力。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的增长是单一、匀质的过程。这一理论在解释“中国奇迹之谜”、“中等收入陷阱之虑”、“刘易斯转折点”等中国重大命题上显得力不从心。“地理学第一定律”(Tobler,1979)促使经济学者们在讨论经济问题时加入空间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与地理学相互交织与互动的现象愈加突出,空间计量经济学(Anselin,1988)认为相邻空间单元上的同一经济地理现象是相关的,这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新新经济地理学的出现掀起了当代经济领域的新浪潮。与以往理论相比,新新经济地理学以异质性企业、规模经济、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为假设条件,并将比较优势、外部性等问题内生化来研究区域经济问题,更接近于现实。
本文试着以市场潜能为解释变量,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原因。主要贡献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是划分三种异质性市场潜能,即本地市场潜能、周边省份市场潜能及国外市场潜能,利用三者之间的交叉项来研究它们之间的替代和互补关系;第二是利用新兴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和地理统计学的知识,从需求的角度探索经济增长的动因。本文提出的区域关联背景中的经济增长理论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为激励机制和载体,进而研究生产率的提高和报酬递增下的经济增长,这可以增进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本文研究内容具体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二部分进行理论模型推导和计量模型设计;第三部分对本文中用到的变量进行说明计算以及概述数据来源;第四部分是对已经建立的实证模型进行检验,报告本文的估计结果及分析;第五部分总结全文。
一、 文献综述
从现有文献看,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之谜”的文献浩如烟海。然而由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研究出发点不同,选取的时间区间、工具、理论、选取的指标和方法等存在差异,因此,对“增长奇迹”动力机制的解释也不尽相同。总结起来,国内学者们分别以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技术效率和进步、金融业发展、产业结构、对外贸易、制度变迁等方面为切入点研究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如杨开忠(1994)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变化和趋势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经济增长速度与投资规模和效果的关系;谈儒勇(1999)认为中国金融中介体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沈坤荣、耿强(2001)等认为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FDI的大量流入能够缓解东道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本短缺,并通过技术外溢效应,提高国民经济的要素生产率;魏后凯(2002)对1985-1999年Panel Data的研究表明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之间GDP增长率的差异大约有90%是由外商投资引起的;郭庆旺等(2005)认为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黄玖立、黄俊立(2008)认为较大的本地和地区市场潜能促进国外市场依赖型产业的增长;王小鲁、樊纲、刘鹏(2009)等认为在投入增长方面, 资本的增长仍然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而且贡献仍将进一步提高。教育带来的人力资本质量提高正在替代劳动力数量简单扩张的作用。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2011)的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潘文卿(2012)以一个表征区域间溢出效应的市场潜能为变量,证明不同地区间的相互依赖和空间溢出效应是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重要因素。
总结以上文献,有两大特征:一是绝大多数文献是从要素投入和供给或者技术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增长,从需求消费角度研究的文献不是很多;二是在经济增长的分析中,未考虑到空间要素发挥的重要作用,未从区域间的相互影响方面探讨中国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
(一)理论分析
由于出口的增加和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企业将通过对固定成本的分担,机械、技术、人员的共用等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经济增长。Lucas (1988) 、Romer (1990) 等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基础上,强调市场规模对人力资源和技术扩散的强化作用;王永钦、陆铭(2007)指出市场的拓展可以利用不同要素的互补性,克服资本边际报酬递减。可见,巨大市场范围造就的市场潜能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明显的。由此,本文参考Dixit 和Stiglitz(1977)、孙军(2009)的模型,建立基于企业经营行为分析的包含市场潜能驱动与经济关联作用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分析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机理。
假设一个二元经济体:农业和制造业。在市场具有垄断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的前提下,农业部门生产单一的同质产品,而一个区域经济体中制造业部门面临的市场是完全竞争与规模收益递增的,该制造业部门主要由一个代表性企业组成,这样一个企业的产量与利润的增长就是区域的经济增长。假设该区域面临着本地、周边以及国外市场;三种不同空间的市场的运输成本,遵循交易成本的双边“冰山”贸易成本假定,运输距离的增加会提高贸易成本。
所有的消费者对这两类产品都具有相同的偏好。效用函数由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形式表示:
U=MμA1-μ
(1)
(2)
根据Dixit和Stiglitz(1977)模型,加总的价格水平可以表示为:
(3)
因为存在贸易成本,本地市场、周边省份市场以及国外市场消费者价格指数表示为:
(4)
(5)
(6)
令消费者的需求约束曲线为:
GM+pAA=Y
(7)
结合效用函数得:
(8)
(9)
对某种制成品的需求量为:
(10)
代表性企业所面临的本地需求量、周边省份需求量以及国外需求量分别为:
(11)
设本地区工资水平为ω,Tab=τ′,Tbc=τ*,则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可知代表性企业i的产品在三种地区的销售价格分别为:
(12)
假设企业在不同地区销售都要支付一次性的进入成本,可设产品在本地区内部、周边省份以及国外销售需要支付的成本分别为fa、fb和fc。由此,可得到本地代表性企业i在本地市场、周边省份市场以及国外市场能够获取的利润分别为:
(13)
(14)
(15)
(16)
(17)
(18)
根据公式16、17、18,可以知道该企业的利润函数为:
(19)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个命题。第一,某一地区生产企业的利润和产业规模的扩大得益于本地、周边区域和国外市场需求的提高,可以通过对三种市场的利用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第二,企业生产的综合就是区域生产,进一步可以知道,从区域层面上看,通过企业市场潜能,省域经济之间是相互关联、具有协同发展作用的,而且这三种市场潜能之间具有互补性和替代性。如果本地市场需求逐渐饱和,那么可以发挥周边省份市场和国外市场的作用,这种替代作用对区域经济增长是等效的。如果国外市场需求疲软,那么可以充分调动内需来替代。
地区经济增长不仅受本区域的物质、人力资本和劳动力等因素的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邻近区域经济发展所造就的市场需求规模。当一个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时,市场需求规模就比较大,对周边区域的带动作用就比较强。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只有从经济地理学的视角讨论才更符合实际。
由此,本文提出实证检验的三个原假设。
假设1:三种市场潜能都可以推动省域经济增长;
假设2:通过市场潜能的交叉拉动作用,省域经济之间是空间相互关联的;
假设3:关于推动省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三种市场潜能具有互补性和替代性。
(二)省域经济溢出关联的测度与检验分析
Tobler(1979)指出任何事物都是相关的,只是临近的事物关联比较远的事物更紧密。对“临近”或“较远”事物之间“关联”的思考就是地理学第一定律。事实上,一个空间单元并不会孤立,它总是与其周围单元信息有相似性、连通性、互补性,而属性各阶矩的空间又具有非均匀性。由此本文认为有必要测算中国省域经济发展的关联程度。Moran’ I 指数是空间统计学广泛采用的空间全局相关分析技术,被大多数经济学者接受,如Anselin(2003)、吴玉鸣(2004)、潘文卿(2012)等。该统计量的定义式为:
(20)
基于此种考虑,为了能真实客观地分析中国省域经济的空间相关性,本文又构建了两个空间权重矩阵,一是二次rook邻接矩阵,即考虑了一个地区相邻的相邻;二是基于距离的权重矩阵,即设置一个门槛距离,两个区域的质心距离小于此门槛距离时,就说明这两个区域存在邻接关系,否则就不具有邻接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门槛距离时,最短距离不能过小,否则会形成“孤岛”。利用这两种空间权重矩阵计算的Moran′I统计指标值如表1所示。
表1 1997-2012年中国31省域GDP的Moran′ I 统计指标值
注:*、**、*** 分别表示在10%、5%、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t统计量。
表1的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域间经济增长存在着显著的全局空间相关性。不论取一次rook、二次rook,Moran′I都能够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中国省域间的区域关联关系是显著存在的。需要指出的是,基于门槛距离权重矩阵的Moran′I表明,各省域经济增长存在正的相关性,但是随着距离的增大,这种相关性逐渐减弱,直到距离增大到一定值时,区域之间变成负相关。这种空间相关性的存在,意味着对我国各省域GDP的解释都应该考虑到这种空间相关性,因此,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来衡量市场潜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合乎实际的。
前面分析了全局空间相关性,而要进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就需用到LISA(Localindicatorsofspatialassociation)指标,该统计量的计算式为:
(21)
1997年GDP散点图 2012年GDP散点图
注:本图由GeoDa画出并经整理得到。
从图1可以看出,高值被高值包围即H-H的省域主要有: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福建、河南、河北、湖南,大部分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低值被低值包围即L-L的省域主要有:贵州、重庆、内蒙古、陕西、云南、甘肃、新疆、宁夏、青海、西藏。图2形象地表示出省域间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性。通过以上全局与局域相关分析可以看出,省域经济之间是空间相互关联的,这证明了本文的假设二。
1997年GDP分布的四分位图 2012年GDP分布的四分位图
注:本图由GeoDa画出并经整理得到。另由于本文只分析了除台湾省以外的31个省域,故四分位图中不包括台湾省。
(三)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设定
Abreu et al.(2005)等文献结论均指出,在经济增长模型中,未考虑变量的空间效应必然导致模型设定偏差和实证结果的不准确。本文上述理论分析说明,通过市场潜能,区域经济之间相互关联。另外,面板数据包含了横截面与时序信息,在增加估计和检验统计量的自由度的同时,能全面客观反映经济体的结构性特征。因此结合上述理论模型推导结论,在假定短期技术不变的情况下,本文构建了省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空间面板模型,考察异质性市场潜能等因素通过溢出关联对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为做对比分析,本文先构建非空间面板模型,表达式如下:
lngdpit=α0+α1lnfinit+α2lnlabit+α3lnhucit+α4lnmacit+α5lnsurmpit+α6lnabrmpit+α7lnlocmpit×lnsurmpit+α8lnsurmpit×lnabrmpit+α9lndommpit+α10lndommpit×lnabrmpit+μit
(22)
在(22)式中对各个变量进行对数线性化处理来克服其异方差;下标i、r分别表示省域、年份,gdpit表示省份i第t年的不变价地区生产总值,不变价地区生产总值能够剔除价格变化对价值量指标的影响,真实反映产出;finit表示省份i第t年的不变价的金融业增加值;labit表示省份i第t年的适龄劳动人口;macit表示省份i第t年的不变价物质资本存量;hucit表示省份i第t年的人力资本存量;locmpit、surmpit、dommpit、abrmpit分别代表省份i的本地市场潜能、周边省份市场潜能、国内市场潜能和国外市场潜能。
假设一可通过(22)式中系数的正负值及其大小来检验,假设三可通过交叉项系数的正负值来检验。为了考察不同市场潜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替代和互补作用,本文用三种市场潜能的两两乘积作为解释变量。本文之所以用各变量实际变化值而不用它们的变化率,是考虑到不同经济规模或发达程度的省域的经济增长率、人力和物质资本增长率可能相同,这样对经济增长的研究就忽视了省域之间的实力差异。
为合理分析省域经济的市场潜能关联路径,本文选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Anselin(1991,1995)将空间计量方法分为两类模型。当模型的误差项在空间上相关时显示空间差异性,即为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ErrorModel,SEM);当变量间的相关性较强,观测值之间缺少独立性即显示为空间依赖性,此为空间滞后模型(SpatialLagModel,SLM)。
SLM模型的表达式为:
Y=ρWY+Xβ+ε
(23)
SEM模型的表达式为:
Y=Xβ+ε
(24)
ε=λWε+μ
(25)
其中Y是被解释变量;X是解释变量矩阵;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指标的选用同非空间面板计量模型;W表示空间权重矩阵(N*N,N为省域数目);β是X的参数向量;ρ和λ分别是SLM模型回归系数和SEM模型回归系数;ε和μ表示误差扰动项。
三、变量设计与数据来源
金丹(2013)认为社会资本通过提供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本文的实证模型涉及到6个变量,其中人力资本存量、物质资本存量、三种市场潜能需要设计指标并估算。下面就这些变量的统计计算先做个说明。
(一)省域人力资本的估算
测算各省域人力资本时须考虑人力资本的累积效应,因此,本文采用金项郁、段浩(2007)使用的教育回报率法来测算中国各省域的人力资本存量,估算公式如下:
(26)
其中,Ht表示t年的人力资本存量;i=1,2, 3, 4, 5, 分别表示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小学、初中、高中、大专以上五种学历水平;对应的hi是第i学历水平的受教育年限, 分别为1、6、9、12、16;HEit表示第t年第i学历水平的人口数;λi表示分阶段的教育回报率,Psacharopoulos,G.&Patrinos,A.(2004) 提供的数据表明教育年数在0-6年之间的教育回报率为0.180,6-12年之间教育回报率为0.134,12年以上教育回报率为0.151。
(二)物质资本存量的估算
目前已被普遍采用的测算资本存量的方法是Goldsmith在1951 年开创的永续盘存法。本文采用的方法是选择基准年后利用永续盘存法计算。关于基准年的资本存量,本文采用张军、吴桂英、张吉鹏(2004)的估算方法,对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以当年价格计算2000年数据。
(三)市场潜能指标的选取与测算
AdamSmith(1776)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早就指出,劳动生产效率的高低取决于社会分工和劳动力数量,而社会分工的精细程度取决于市场范围。经验研究表明,中国能保持30多年的高速增长跟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加入WTO后巨大的世界市场是有紧密关联的。市场潜能函数有两种经典形式:一是Redding,Venables(2004)在《经济地理和国际不平等》中基于双边贸易流构建的Ma和Sa指标。虽然得到微观经济理论支持的Ma和Sa指标比较精确,但是在一个劳动力可以流动的国家内部双边贸易流数据很难获得。二是Harris(1954)基于引力模型提出的“市场潜能函数”。Harris认为各地区购买力的加权总和即是“市场潜能”。各地区的购买力和运输成本是Harris市场潜能函数的两个关键指标。这种意义上的市场潜能函数具有数据获得便利的优点。目前国内研究市场潜能的文献也多是用Harris市场潜能函数来衡量,例如黄玖立、李坤望(2006),刘修岩(2007),孙军(2009),潘文卿(2012),赵增耀、夏斌(2012)等。
各省域面临的市场潜能既包括来自本省份的市场需求,也包括来自其他省域的消费者的购买力信息和国外市场潜能,而且地理位置的差异使各省区的市场潜能差异性显著。鉴于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对三种异质性市场潜能加以细分讨论。
1. 本地市场潜能。本地市场潜能的计算式为:
MPr=GDPr/drr
(27)
其中,MPr表示第r地区的本地市场潜能;Yr表示省份r的地区生产总值;按照Redding,Venables(2004)的做法,drr的取值取各省域面积半径的2/3作为内部距离,其计算公式为:
(28)
式中arer表示中国各个省域的地理面积。
2. 周边省份市场潜能。基于之前的分析,我们采用Harris提出的市场潜能函数来衡量各省域周边省份市场潜能:
(29)
其中,MPrt表示第t年省份r的周边省份市场潜能,GDPst表示第t年省份s的地区生产总值,本文参考赵增耀、夏斌(2012)的做法,用drs表示省份r和省份s省会之间的最短公路距离,这是充分考虑了各省域之间地形地貌差异较大,对经济贸易的影响比较显著后做出的指标选择。 这一公式清楚地表示了省域r的市场潜能就是其他省域地区生产总值的加权和,所选取的权重是该省域距离其他省域的距离的倒数。这样,国内市场潜能是本地和周边省份市场潜能的加总,即:
(30)
3. 国外市场潜能。Rosenstein-rodan(1943)认为现代工业具有报酬递增的特征,市场需求规模决定了大规模投资和生产是否具有吸引力,为摆脱“贫困陷阱”创造了市场基础。Trindade(2005)认为在贸易开放条件下,同样能达到上述结果。张秋平(2014)基于VAR模型提出应实施有效的进口策略促进贸易的平衡发展,进而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对于国外市场潜能,本文参考黄玖立、黄俊立(2008)以及赵增耀、夏斌(2012)的做法,用出口地理临近度这一工具变量来表示各省域的国外市场潜能,这一做法可以解决变量间的内生性问题。沿海省份的出口地理邻近度为该省的内部距离的倒数;内陆省份的出口地理临近度为到最近沿海省份公路距离与该沿海省份的内部半径之和的倒数。由于出口地理邻近度不随时间变化,本文取出口地理临近度与名义汇率的乘积这一变化的量来表示国外市场潜能。
(四)数据来源
本文中的样本为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因台湾数据缺乏,样本未包括台湾)16年(1997-2012年)的面板数据。原始数据中,各省域金融业增加值、金融业增加值指数、各省域当年价格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指数、按受教育程度划分的人口数、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人民币汇率(年平均价)、15-64岁人口数量均来自于各年《中国统计年鉴》,而各省域省会城市之间的距离、各省域面积来自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的描述统计
注:本表由eviews统计并经整理得出。
从变量数据的偏度、峰度及JB检验的P值可以看出,这些变量数据是不服从正态分布的。
表3 模型设定的F检验和Hausman检验结果
注:本表由eviews计算并经整理得出。
由表3可知,在传统的面板数据分析中,对个体固定效应进行F检验的结果表明,在混合模型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中应该选择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由表3的估计结果可知,随机效应模型下进行的hausman检验拒绝原假设,所以应该选择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为了对比各个模型的优劣差异,本文构建了空间滞后面板模型(SLM)和空间误差面板模型(SEM);又因为变量原始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故分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进行ML估计。
Anselin和Rey(2004)提出区分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的判别准则:LMLAG检验SLM模型、LMERR检验SEM模型,R-LMLAG和R-LMERR是对拉格朗日乘子稳定性检验的补充。如果在模型检验中发现LMLAG较之LMERR在统计上更加显著,且R-LMLAG显著而R-LMERR不显著,则判定空间自相关效应比较突出,选择SLM模型;相反,如果LMERR比LMLAG在统计上更加显著,且R-LMERR显著而R-LMLAG不显著,则可知区域关联性比较强,选择SEM模型。
表4 固定效应下对SLM和SEM模型的LM检验
注:本表由eviews计算并经整理得出。
从表4可以看出,R-LMERR和R-LMLAG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表明SLM和SEM模型的稳定性都较好,但LMERR比LMLAG在统计上更加显著,说明区域关联性比较强;再比较表5中SLM和SEM模型的对数似然函数值、似然比,可以发现用SEM模型比SLM模型更好,因此,经过分析,本文最终采用SEM模型。
表5 1997-2012年我国各省域市场潜能和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结果
注:本表由MATLAB计算并经整理得出。*、**、*** 分别表示在10%、5%、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t统计量。
由表5中对数似然函数值和拟合优度值可知,空间面板模型比基本面板模型更为有效。在统计检验中,劳动力数量、人力资本存量并未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的检验,考虑到2012年劳动力数量比1997年只增长了20%左右,年平均增长率只有1.25%,而人力资本存量1997-2012年年平均增长率也才只有2.7%左右,那么劳动力和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不显著性也就可以解释了。本文是把知识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普通的投入生产要素来建立经济增长模型,忽视了人力资本拥有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对先进技术的吸收学习能力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而实际上技能人力资本和制度人力资本拥有的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甚至适应和改造外部经济制度的能力对经济增长隐性地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要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务必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在当今后工业时期和知识经济时期,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性、创造性以及配置资源、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等市场应变能力的“活资本”,将比物质、货币等硬资本具有更强大的增值空间。
表5也表明,金融业的实际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显著性水平1%下通过检验。Allen(2005)认为中国30年的经济赶超与以国有中介垄断为主的信贷支持显性相关。田树喜、白钦先(2012)认为金融倾斜及其逆转属于自然演进,金融资源配置的过度自由对经济不利。中国政府在金融市场实施的存贷款利率管制、资本账户管制、准入管制、外汇管制等一系列金融约束,使得国有企业能以负的实际利率从银行取得贷款解决自身的“信贷饥渴”,这样较多的金融剩余配置到国企中,再加上国家对国企和银行不良资产的剥离和外汇储备的注入,为中国的渐进式改革的有序推进提供了保证。中国转轨经济的渐进模式和初始条件,使得金融资源在国家的政策约束下形成路径依赖,这种路径依赖反过来促进经济增长。
物质资本存量在1997-2012年的16年间年均增长率高达65%以上,可实证表明,物质资本存量每增加1%,经济增长贡献只有0.046%,也就是说在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时,物资资本贡献只有3%左右。从表5可知,国外市场潜能这一变量的系数达到0.5以上,表明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得益于高资本投入和出口。东部沿海省份交通便利,在同国外的市场贸易中比中西部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面对国外这片市场,内资企业可以从中学到新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向发达国家靠近,依赖国外技术设备投资获得的劳动生产率改进空间在缩小(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2013),政府干预提升效率的动力正在逐渐减弱,因此,政府应该在以结构调整促进效率提高的同时,加快城市化和服务业的发展,以期在“刘易斯拐点”威胁经济之前盘活内需,最大限度地规避经济转型风险。
表5也表明,各个省域的周边省份市场潜能对经济增长显著抑制,周边省份市场潜能每增加1%,当地省域的经济增长减少3.8%左右,这映衬了省域经济发展差距越拉越大的事实。由于行政分权和贸易壁垒等诸多因素, 地方保护主义盛行,这些隐性的保护力量通过行政干预等手段人为地分割市场, 使得周边省份的市场潜能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国外市场潜能和国内市场潜能显著性替代。国内市场潜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且对经济促进明显,国内市场潜能每增加1%,经济增长增加4.5%。国内市场潜能对经济促进作用明显,而周边省域市场潜能对经济增长起到抑制作用,本地市场潜能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且与本地经济实力相互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扩大国内投资、刺激国内消费和扩大外贸出口。在内需和外需存在显著性替代作用的条件下,扩大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动力马车,这会使中国经济在国际市场风险加剧、外贸出口难度加大的背景下仍能保持高速增长。中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阶段,激发国内潜力意义巨大。而从交叉项的系数为正来看,可以看出周边省份市场潜能与本地市场潜能和国外市场潜能都为互补关系。
本地市场潜能和国外市场潜能对省域经济增长的拉动显著,验证了本文的假设1;空间效应的存在证明了假设2;而周边省份市场潜能对经济具有抑制作用,交叉项分析表明,周边省份市场潜能分别与本地市场潜能、国外市场潜能表现为互补关系,而国内市场潜能和国外市场潜能之间为替代效应,证明了本文的假设3。
五、结论
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地区间的市场分割不断削弱,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地区间流动加速,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周围地区影响的程度越来越深,这种地理位置上的空间依赖性在加强,因此在研究经济增长因素的贡献大小时,不考虑空间因素的模型的分析结果是有偏差的。
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首先分析了1997-2012年31个省级区域的数据,以探索GDP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域间经济增长存在着显著的全局空间相关性。基于门槛距离权重矩阵的Moran′I表明各省域经济增长存在正的相关性,但是随着距离的增大,这种正相关性逐渐减弱,直至变成负的相关性。接着本文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三种异质性市场潜能对经济的一般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数量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显著,物质资本对经济的贡献并不是太大,而金融业对经济的拉动明显。本地市场潜能与本地经济实力相辅相成,周边省份市场潜能抑制经济增长,巨大的国外市场潜能对我国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与国外市场潜能相互表现为替代作用的国内市场潜能驱动作用强劲,而且潜力巨大。本文的分析证明了先前提出的三种假设。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
第一,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因此,应由政府牵头、财政斥资搭建劳动力职业规划培训平台,建立省域间合理的要素流动机制,加强省域间经济活动的交流,推进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经济结构失衡的危险,这是由政府过度使用行政资源导致出口导向型增长、政府投资推动型增长模式以及城市化实现的规模报酬递增交替出现造成的。政府主导型增长模式实现了经济赶超,但赶超到一定的阶段后,要适时改变增长方式。在人力资本推动经济作用不显著、物质资本对经济贡献不是很大的现实面前,依靠要素市场效率驱动经济结构调整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第二,周边市场潜能对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表明我国存在省域市场的分割现实和行政干预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因此加强省域之间贸易往来,消除地区之间资本劳动力要素流动的阻碍,逐步取消户籍限制制度等显得极为迫切。为了克服省域经济增长之间循环往复的累积效应所造成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在不改变省域发展内在规律和市场规律的原则下,需要外部力量尤其是政府的介入,以缩小现有基于区域优势和优惠政策形成的发展差距(赵增耀、夏斌,2012)。具体措施可以包括政府降低市场利率、提高劳动力工资水平、实行黄金周等。这些措施可以使消费的意愿和能力提高,都有拉动投资和消费需求的作用。
第三,我国经济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中西部地区为外围的“中心—外围”空间模式。这种经济格局虽然符合效率优先原则,有其客观必然性,但是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与建设公平、平等的和谐社会的目标相悖,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的“用工荒”、“倒闭潮”、资源紧缺、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导致东部以劳动密集型为特点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受到威胁。在接下来的阶段,我国经济需要由外需拉动向内外需共同驱动转变。与此同时,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应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基础上,给予所有经济主体以平等的市场待遇、规范的竞争机制,才能使得资源利用达到帕累托最优,最终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1]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M].郭大力,等,译.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 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经济研究, 1994(12):28-33,12 .
[3] 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10):53-61.
[4] 沈坤荣,耿强.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中国数据的计量检验与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1(5):82-93,206.
[5] 魏后凯.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2(4):19-26,92-93.
[6]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2005(6):51-60.
[7] 孙军.地区市场潜能、出口开放与我国工业集聚效应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7):47-60.
[8] 王永钦,陆铭.千年史的经济学:一个包含市场范围、经济增长和合约形式的理论[J].世界经济,2007(10):76-85.
[9] 金相郁,段浩.人力资本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面板数据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7(10):22-30.
[10]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35-44.
[11] 刘修岩,殷醒民,贺小海.市场潜能与制造业空间集聚:基于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7(11):56-63.
[12] 张秋平,符建华,鞠寒.中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探索——基于VAR模型的分析[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72-77.
[13] 金丹. 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作用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90-94.
[14] 黄玖立,黄俊立.市场规模与中国省区的产业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8(4):1317-1334.
[15] 吴玉鸣,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2004(6):654-659.
[16] 黄玖立,李坤望.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6(6):27-38.
[17]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J].经济研究,2013(10).
[18] 潘文卿.中国的区域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J].经济研究,2012(1):54-65.
[19] 赵增耀,夏斌.市场潜能、地理溢出与工业集聚——基于非线性空间门槛效应的经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11):71-83.
[20] 田树喜,白钦先.金融约束、金融倾斜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金融资源配置的经验研究[J].上海金融,2012(12):3-7,120.
[21] Tobler,W.R..Lattice Tuning[J].Geographical Analysis,1979,11(1),36-44.
[22] Anselin L.Spatial Externalities, Spatial Multiplies,and Spatial Econometrics[J].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2003,26(2).
[23] Rosenstein Rodan,P. Problems of Problems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Eastern and South eastern Europe[J]. P. Economic Journal,1943,53(210):202-211.
[24] Anselin L. Spatial Econometrics: Methods and Models[M].Kluwer :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 1988.
[25] Anselin L.and Rey S. Properties of tests for spatial dependence in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J]. Geographical Analysis,1991(23):112-131.
[26] Anselin L.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LISA[J].Geographical Analysis, 1995,27(2):93-115.
[27] Allen, Franklin, Jun Qian, and Meijun Qian. Law, Fi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J].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2005.
[28] Redding S ,Venables A. J. Economic Geography and International Inequality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4(62).
[29] Harris , C. The Market as a Factor in the Localization of Indust ry in the United States[J].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1954(44):315-348.
[30] Trindade , V. The Big Push , Industrialization ,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 the Role of Export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5,78 (1):22-48.
[31] Psacharopoulos,G.Patrinos,A.Returns to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a further update[J].Education Economics,2004,12( 2):111- 134.
[32] Abreu M, de Groot H, Florax R.A Meta-analysis of Beta-convergence: The Legendary Two Percent [J].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2005,19(3):389-420.
[33] Romer,Paul.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 (5): S71-S102.
[34] Lucas , Robert E.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8.
[35] Dixit,A.,and J. Stiglitz.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7(67).
[36] Anselin,L.Raymod,J.G.M.Florax,SergioJ.Rey.Advances in spatial econometrics methodology[J].tools and application.Berlin:Springer-Verlag,2004.
[37] Krugman,p.A Dynamic Spatial Model[Z].NBER Working Paper,1992:4219.
[责任编辑 杨 瑜]
2014-09-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限额与交易机制下多特性质量设计与优化研究”(71371126);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国宏观审慎货币政策的调控机制研究”(11YJA790107)与“通货膨胀惯性、金融市场摩擦与结构性冲击——债务危机下DSGE模型的扩展与应用研究”(12YJC790020);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综合风险网络传染的系统性风险评估与分析框架研究”(12ZS125)。
王周伟(1969—),男,博士后,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与发展、金融管理。
F224.0
A
2095-1124(2015)01-00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