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相关因素研究

2015-03-02杨自强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直肠癌

杨自强

作者单位:214044 解放军第101医院血液肿瘤科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相关因素研究

杨自强

作者单位:214044 解放军第101医院血液肿瘤科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新辅助化疗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病理完全缓解组(PCR组)和非病理完全缓解组(非PCR组)。采用单因素和回归分析法评估肿瘤和治疗相关变量。结果11.4%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临床T和N分期,肛缘距离,化疗方案和手术时间间隔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CEA水平、肿瘤大小与完全缓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小肿瘤和临床N分期为临床预测PCR的独立因子。结论小肿瘤和临床N分期为临床预测PCR的独立因子,其他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直肠癌;病理完全缓解;新辅助化疗

(ThePracticalJournalofCancer,2015,30:550~552)

直肠癌(CRC)占所有癌症的10%至15%,在西方是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最近的估计显示,世界范围内每年新发病例120万,有五十多万人最终死于该病[1]。直肠癌的发生比例显著上升,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黄金标准新辅助方法包括放化疗(CRT),其次是手术切除。新辅助CRT能够识别低级肿瘤,从而便于清扫和提高手术效果。新辅助CRT对肿瘤的缓解效果在手术切除和随后的病理检查时可以确定,并在频谱范围内从毫无缓解至完全缓解,对新辅助化疗方法进行量化评价[2]。本研究就是要识别直肠癌经过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4年1月我院95例新辅助化疗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接受新辅助化疗后再行手术的患者。排除标准:术前无接受新辅助化疗,短期放疗,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症及同步肿瘤患者。95例患者分为两组:病理完全缓解组(PCR组)34例,男性21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5.0 ± 14.0)岁。平均BMI(26.8 ± 5.4)kg/m2。临床T分期:T2期7例,T3期24例, T4期3例。临床N分期:N0期13例,N1期16例, N2期5例。非病理完全缓解组(非PCR组)61例:男性41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2.0 ± 18.0)岁。平均BMI(25.9 ± 6.2)kg/m2。临床T分期:T2期5例,T3期46例, T4期10例。临床N分期:N0期14例,N1期32例, N2期15例。

1.2方法

患者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BMI;治疗前肿瘤的因素包括临床分期,肿瘤肛缘距离,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血清CEA水平。肿瘤大小是由结肠内镜检查评估。临床TNM分期经MRI、CT、PET扫描确定[3]。CEA值记为绝对值,同时作为预处理和后处理之间减少的百分比。治疗因素包括化疗药物,频率和给药途径,药物每日剂量和总剂量,放疗每日剂量和总剂量,新辅助疗法和手术时间间隔。治疗后肿瘤的因素包括血清CEA水平,病理T和N分期和PCR。病理完全缓解的定义是没有可行的腺癌存在于肠壁(T分期)或区域淋巴结(N分期)-ypT0N0。肠壁无腺癌记录为ypT0,肿瘤组织病理学特点包括环周切缘(CRM)和肿瘤消退分级(TRG)。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参数多态性用夏皮罗-威尔克试验确定,正态分布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SD),非参数数据表示为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IQR)。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分类变量,采用Mann-Whitney U或秩和检验分析非参数连续变量,独立samplest检验参数连续变量。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特征

患者的人口统计资料,处理的变量和结果见表1。所有患者中34例实现完全缓解,61例没有实现完全缓解。总体中位年龄63岁,男性患者居多。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临床T和N分期,肛缘距离,化疗方案和手术时间间隔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因素,如放化疗疗程、放疗总剂量、化疗药物、给药途径、化疗总剂量及化疗时间,无组间显著差异。非完全缓解组患者的病理结果见表2。

2.2单因素分析

单变量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CEA水平与PCR相关(P=0.007),而治疗后血清CEA水平与PCR无相关性(P=0.526)。治疗前后血清CEA下降的百分比也存在组间差异(P=0.019),且PCR患者中下降的百分比较低。小肿瘤与PCR存在相关性(P=0.008),手术时间间隔与PCR无显著相关性。

表1 各变量与PCR的相关性

表2 非完全缓解组患者的病理结果(例,%)

2.3Logistic回归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R的独立预测因子是肿瘤大小、治疗前临床N分期以及血清CEA,见表3。第二个回归模型显示,肿瘤大小和CEA减少幅度<50%为ypT0的显著预测因子。

表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讨论

肿瘤患者具有易感性,癌症患者较健康人群更容易同时患有多器官癌症,尤其是在同一脏器、系统甚至如肾脏、肺等成对器官更易发生。多原发癌危险相关因素还包括长期酗酒与吸烟,吸烟有害健康[4]。烟酒过度常引发肺癌,食管癌、肝癌、胃癌等消化道癌症,长期过量烟酒还可导致咽部、喉、鼻咽部位等器官多原发癌的发生。癌症患者初愈好转,自控能力差,且亲友感情支配下容易纵容患者不良嗜好,此时体质尚不完全恢复,导致多原发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癌症患者由于外科手术、放、化疗已经严重破坏机体免疫系统,此外是免疫力低下,身体抵抗能力近乎丧失,稍有松懈,便使新癌趁虚而入[5]。相比于非完全缓解患者,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病理完全缓解与改善局部控制,降低远处转移的发生率具有相关性。PCR相关预测因素能够保证医生提供有价值的早期预后信息和提供微创治疗方案。本研究旨在试图识别PCR的预测因素[6]。研究结果发现11.4%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两组间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临床T和N分期、肛缘距离、化疗方案和手术时间间隔方面无显著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CEA水平、肿瘤大小与完全缓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小肿瘤和临床N分期为临床预测PCR的独立因子。很少有研究评估了预测新辅助CRT直肠癌的PCR因素。Das等完成了562例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发现PCR独立相关的唯一变量是肿瘤的圆周范围。Kalady等回顾性评估一组242例患者,发现手术时间间隔是唯一的PCR独立预测因子。最近,Park等评估了249例患者的PCR临床预测因素,发现CRT肿瘤流动性后CRT形态和小肿瘤与PCR相关,本研究结果与Park结果一致。增加CRT和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显示出增加了PCR的比率。Kalady等发表了一系列研究结果。报道新辅助治疗完成后超过8周再接受手术,患者PCR率为31%,而8周内接受手术的患者PCR率为16%(OR,2.63,95%CI,1.13~6.12,P=0.02)。

血清CEA水平主要研究的是长期随访的大肠癌患者,血清CEA水平逐渐升高提醒临床医生,肿瘤可能存在局部或远处复发的可能性[7]。一些以前的研究已经发现治疗前血清CEA水平与PCR显著相关。据推测,CEA值可以简单地预测晚期肿瘤的PCR情况[8-9]。此外研究发现大肠癌发病率较低的地方,直肠癌患者比例可达70。国内外因癌症而去世的名人日渐增多,其中大肠癌患者表现最显著。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1/25的人口确认或疑似将患大肠癌[10]。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改变等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癌症诱因还包括工作压力,长期久坐,环境污染等因素也可能 影响PCR结果。

参考文献

[1]吕泽坚,张育超,柳叶青,等.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 1 例并文献复习〔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4,14(1):73-75.

[2]吴晓宇,姚学权,陈彻,等.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完全缓解病例的治疗策略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3(1):77-80.

[3]刘岚,徐仁根,王索宇,等.MRI在直肠癌术后复发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1,26(6):648-649.

[4]仲光熙,齐振红,戴晴,等.直肠腔内超声对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疗效评估〔J〕.协和医学杂志,2014,5(1):54-58.

[5]赵刚,王征,肖刚,等.分子标记物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效果初步评价〔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1,14(10):768-771.

[6]彭海花,游凯云,高远红.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16(6):592-596.

[7]彭海花,游凯云,高远红,等.局部晚期直肠癌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后pCR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价值〔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3,22(1):5-8.

[8]黄修燕,黄自丽,王志刚,等.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临床完全缓解后复发一例〔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7):195-196.

[9]吴文铭,邱辉忠,吴斌.临床病理指标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效果初探〔J〕.中华外科杂志,2010,48 (5):348-352.

[10]李昂,曹锋,方育,等.术前放化疗结合全直肠系膜切除在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9):971-974.

(编辑:吴小红)

Related Factors of Pathologic Complete Remiss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YANGZiqiang.101HospitalofPLAHematology,Wuxi,214044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pathologic complete remiss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MethodsClinical data of 95 cases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divided into pathological complete remission group(PCR ) and non-pathological complete remission group(non-PCR ).Single factor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assess tumor and treatment-related variables.Results11.4% of patients achieved complete remission.Ther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2 groups in age,gender,body mass index,clinical T and N stage,distance from the anal margin,chemotherapy and surgery time interval(P>0.05).Single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pretreatment serum CEA level,tumor size were associated with complete remission.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mall tumors and clinical N stage were independent factors for clinical prediction of PCR.ConclusionSmall tumors and clinical N stage are independent factors for predicting clinical PCR,and other factors need further study.

【Key words】Colorectal Cancer;Pathologic complete remission;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收稿日期2014-09-09修回日期 2014-12-10)

中图分类号:R7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30(2015)04-0550-03

DOI:10.3969/j.issn.1001-5930.2015.04.025

猜你喜欢

新辅助化疗直肠癌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延续护理在改善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焦虑状态中的作用
两种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临床治疗疗效观察
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及毒副反应分析
新辅助化疗、单纯放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对照分析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变化
超声与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对比分析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