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临床治疗疗效观察

2016-12-26林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9期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乳腺癌疗效

林丹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临床治疗的疗效。方法 70例乳腺癌中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TAC(多西他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 研究组患者采取TEC(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6%, 对照组为82.9%,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具有显著的疗效,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乳腺癌;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9.012

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by two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measures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LIN Dan. Breast Center, Chaozhou City Peoples Hospital, Chaozhou 52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urative effect by two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measures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70 patients with moderate and advanced breast cancer as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AC (docetaxel+pirarubicin+cyclophosphamide) regimen fo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TEC (docetaxel+epirubicin+cyclophosphamide) regimen fo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Clinical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search group had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88.6%, which was 82.9%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difference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Both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measures contains precisely curative effect, along with low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Breast cancer; Curative effect

乳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 采取新辅助化疗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方法[1]。新辅助化疗也被称为术前化疗、诱导化疗、首次化疗等, 是表示在局部治疗之前采取的化学药物治疗[2]。通过新辅助化疗能有效的缩小肿瘤、降低临床分期、提高保乳成功率、协助分析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等诸多优点, 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但目前采取的化疗方案和化疗周期的选择尚没有统一的标准[4]。临床上治疗乳腺癌通常采取蒽环类药物治疗, 蒽环类的药物代表有多柔比星、表柔比星、吡柔比星, 而多柔比星的心脏毒性非常大, 在临床使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文通过分析多西他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与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对中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化疗, 比较两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70例乳腺癌中晚期患者为探讨对象,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35例, 所有患者在进行化疗前全部通过病理确诊, 进行全身骨扫描、腹部B超以及胸片提示未出现远处转移。研究组年龄32~60岁, 平均年龄(42.3±8.6)岁;原发病灶<5 cm有11例, >5 cm有24例;肿瘤分期:Ⅱb期8例, Ⅲa期20例, Ⅲb期7例。对照组年龄31~62岁, 平均年龄(42.6±8.9)岁;原发病灶<5 cm有10例, >5 cm有25例;肿瘤分期:Ⅱb期7例, Ⅲa期19例, Ⅲb期9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灶大小、肿瘤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TAC(多西他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 多西他赛为75 mg/m2, 吡柔比星为40 mg/m2, 环磷酰胺为500 mg/m2, 进行静脉滴注。研究组患者采取TEC(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 多西他赛为75 mg/m2, 表柔比星为60 mg/m2, 环磷酰胺为500 mg/m2, 进行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治疗4~6个疗程, 1个疗程为3周。在治疗过程中, 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 每隔3周检查1次肝肾功能及心电图, 在化疗的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给予对症治疗, 如果出现三度以上的包细胞减少应采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对症治疗。每个周期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进行评估, 在治疗疗程结束后的1~2周, 通过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判断是否接受手术。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详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完全缓解:患者肿瘤完全消失;部分缓解:患者肿瘤的最大直径与最大垂直距离的乘积降低>50%;病情稳定:患者肿瘤的最大直径与最大垂直距离的乘积减少<50%, 或者增加<25%;病情进展:患者肿瘤的最大直径与最大垂直距离的乘积增加>25%。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6%,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9%,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乳腺癌属于全身性疾病, 治疗该病需兼顾全身与局部。新辅助化疗能有效的缩小肿瘤, 控制局部病变, 降低肿瘤分期, 还能控制潜在的微小转移, 从而降低远处转移[5]。同时还能通过术前化疗, 分析化疗的敏感性, 能对术后的化疗进行指导以及预后的判断提供诊断依据。有研究显示, 新辅助化疗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肿瘤细胞凋亡的指数高低于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与患者生存率有着紧密关联[6, 7]。蒽环类药物被认为是治疗乳腺癌的首选药物, 其中多柔比星心脏毒性较强, 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吡柔比星属于半合成的蒽环类药物, 是多柔比星的吡喃衍生物, 具有很强的脂溶性, 可以快速穿透细胞膜, 到达细胞核, 能对脱氧核糖核酸(DNA)聚合酶和拓扑异构酶活性起到抑制作用, 阻断了核酸合成, 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吡柔比星的抗肿瘤活性能达到甚至超过多柔比星, 且心脏毒性仅为多柔比星的14.3%左右, 安全性更高。表柔比星主要是通过直接嵌入DNA和碱基对中, 抑制其转录过程, 阻断mRNA的形成, 从而起到抗肿瘤的效果, 不仅能对DNA合成进行抑制同时, 还能对核糖核酸(RNA)的合成进行抑制, 故表柔比星能对细胞的各个周期均起到疗效。

综上所述, 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具有显著的疗效,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茂山. TE/TEC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对比. 基层医学论坛, 2015, 16(4):503-504.

[2] 黄星星, 黄平生, 彭划斌, 等. 两种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临床治疗中疗效对比. 医学信息, 2015, 28(47):280-281.

[3] 陈雁平, 吕辉生, 潘炳坤, 等. 新辅助化疗对Ⅱ、Ⅲ期乳腺癌短期内转移的影响. 实用医学杂志, 2014, 18(15):2479-2480.

[4] 李莉华, 郭子健, 杭晓声, 等. GSTA1基因多态性对环磷酰胺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4(4):309-314.

[5] 郭宁, 高文, 李彩霞, 等. 保乳术联合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6, 27(5):204-206.

[6] 王道亮, 许骏, 王本忠, 等. 乳腺癌术后不同方案化疗的临床观察与预后比较.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3, 48(7):841-843.

[7] 左文述, 郑美珠.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对局部区域外科治疗策略的影响.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5(3):137-140.

[收稿日期:2016-09-23]

猜你喜欢

新辅助化疗乳腺癌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不开刀治疗乳腺癌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男性也应注意乳腺癌
太干净的女性易患乳腺癌
延续护理在改善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焦虑状态中的作用
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及毒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