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5-03-02吴水平吴光耀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介入副反应治疗效果

吴水平 吴光耀

作者单位:430071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介入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吴水平吴光耀

作者单位:430071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94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而观察组采用介入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84%,显著低于观察组(61.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介入方案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提供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而且能够减少化疗药物的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局部晚期宫颈癌;介入;化疗;治疗效果;副反应

(ThePracticalJournalofCancer,2015,30:503~505)

宫颈癌传统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化疗及手术治疗,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介入逐步应用到宫颈癌的治疗过程中,且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1]。这主要是由于介入具有损伤小、疼痛轻、术后易恢复的特点,能够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小肿瘤体积并清除周围及远处转移的病灶[2]。本院通过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妇科住院的治疗的94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分别采取化疗和介入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94例在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妇科住院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0~70岁,平均(42.3±10.2)岁;患病时间1~10年,平均(2.6±1.2)年;肿瘤直径2.5~8.5 cm,平均(3.4±0.9)cm;肿瘤分期:ⅠB 期12例,Ⅱ期12例,Ⅲ期10例,ⅣA 期13例;病理类型:22例鳞癌和23例腺癌,其他病理类型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75岁,平均(42.7±10.5)岁;患病时间1~12年,平均(2.7±1.3)年;肿瘤直径2.0~8.5 cm,平均(3.6±0.8)cm;肿瘤分期:ⅠB 期12 例,Ⅱ期13例,Ⅲ期10 例,ⅣA 期12例;病理类型:15例鳞癌和25例腺癌,其他病理类型7例。入组患者均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且影像学检查提示未发现盆腔外有转移。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化疗,其中鳞状细胞癌患者应用顺铂(60~80 mg) +长春瑞滨(30~40 mg) + 丝裂霉素(16~20 mg) 方案进行化疗,病理类型为腺状细胞癌及其他病理类型的患者应用顺铂(60~80 mg) +表柔比星(30~40 mg) +氟尿嘧啶(0.75~1.0 g)方案,实际用量根据患者的体表面积进行计算,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可做适当的调整。观察组患者采取介入方案进行治疗:常规进行腹股沟区的消毒和铺无菌洞巾,局部麻醉,选取一侧的股动脉通过Seldinger 技术进行穿刺操作,穿刺针进入股动脉腔内后置入相应导丝于动脉腔内通过导丝交换技术放入导管鞘,并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Cobra 4-5F导管进行双侧髂内动脉造影,对比剂应用配套的碘比醇,观察肿瘤的血液供应及分支。明确血管情况后先从对侧的动脉进行置管,然后把导管成袢从同侧进行治疗。根据供应肿瘤的血供情况决定药物灌注用量。完成上述操作后对患者双侧的子宫动脉的肿瘤滋养动脉进行局部栓塞。有直肠侵犯患者可给予肠系膜下动脉灌注化疗。

1.3疗效评定标准[3]

临床疗效分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其中完全缓解是指患者局部肿瘤在影像学上完全消失;部分缓解:局部肿瘤面积其最大直径和其最大垂直横径的乘积较治疗前减小超过50%,而其他的病灶从影像学上无变化且未发现新发病灶;稳定是指局部肿瘤其两径乘积和治疗前相比减小少于50%,或增大未达到25%,从影像学上无新发病灶;进展是指局部肿瘤病灶的两径乘积和治疗前相比增长超过25%或发现新发肿瘤。治疗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详细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分析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84%,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的61.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523,P<0.05)(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分析(例,%)

2.2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分析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化疗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8818,P<0.05)(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分析(例,%)

两组患者术后病理、肿瘤及SCG抗原进行对比,两组淋巴结阳性、脉管癌栓阳性、宫旁浸润阳性、阴道切缘阳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最大肿瘤平均直径、SC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病理、肿瘤直径及SCG抗原比较(例,%)

介入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减少等。对照组出现臀部疼痛5例,会阴部疼痛4例,便血2例,血尿1例,而观察组臀部疼痛2例,会阴部疼痛2例,便血1例,无血尿患者,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分析(例,%)

3讨论

临床统计发现,我国宫颈癌患者的数量越来愈多,目前其首先的治疗方法仍是进行手术切除,但是很多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出现局部浸润或远处转移,严重影响手术效果[4-5]。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现在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取化疗、放疗、手术等多种方案联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6-7]。但是大多数患者出现术后治疗失败的现象较多,尤其是局部肿块较大伴有周围浸润、脉管癌栓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而局部介入治疗是在患者为采取手术切除或者局部放疗前通过股动脉对肿瘤病灶进行化疗药物注射及栓塞,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8]。介入治疗对患者的损伤少并且可以多次重复治疗[9]。此次研究显示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不如观察组患者,而观察组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减低。介入治疗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有利于降低外周血的化疗药物浓度,这样可以减少药物的副反应。而介入治疗增加了肿瘤本身的化疗药物浓度,这种浓度不仅可以对化疗药物产生代谢,而且对于药物的作用时间也大大增加,更有利于杀死肿瘤细胞[10-11]。表3结果表明两组患者介入化疗方案确切,术后观察组相对对照组腔淋巴结阳性、脉管癌栓阳性、宫旁浸润阳性、阴道切缘阳性比例均显著降低,最大肿瘤平均直径、SCC显著均有所下降,因此,介入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应用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而且两者近期临床效果显著,本研究还显示介入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减少等,经过对比分析,对照组出现臀部疼痛5例,会阴部疼痛4例,便血2例,血尿1例,而观察组臀部疼痛2例,会阴部疼痛2例,便血1例,没有出现血尿。

影响介入化疗的主要因素总结有以下几点:①肿瘤情况 由于局部的肿瘤的瘤体较大,最有可能引发宫旁、阴道及血管浸润或者出现局部淋巴结及卵巢进行转移,在宫颈癌中这是极其危险的,而且血供是极为复杂的;②操作方式 进行介入治疗,医师根据患者期别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供需,这样有利于提高介入疗效;③抗肿瘤制剂的选择 医师还可以将细胞周期特异性与非特异性药物进行组合治疗肿瘤,以期通过不同途径杀伤肿瘤细胞。介入治疗能够缩小肿瘤的体积,可以为失去时机的患者提供再次手术切除的机会。通过本文的研究显示,采用介入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效果显著,并发症显著减少,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而且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以及其血管密度来看,通过采用个性化的插管方式,抗肿瘤制剂、选择药物微球在结合一些具体方案等,对于增加提升临床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通过介入方案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提供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而且能够减少化疗药物的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光伟,袁敏,程静新,等.两种不同途径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对比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34(4):347-350.

[2]Kalleyasu Y,Nagai N,Nagata Y,et al.Intra-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using cisplatin with radiotherapy for stage Ⅲ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9,75(2):369-377.

[3]谢静,王少平.子宫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34(2):128-132.

[4]汪国祥,严晓星,黄新宇,等.介入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18(1):57-61.

[5]徐晓武.宫颈癌术前新辅助介入化疗的疗效分析〔J〕.广东医学,2011,32(14):1872-1874.

[6]姚安梅,李春燕,高尚风,等.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综合治疗的可行性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3):58-59.

[7]吕瑞,张庆明.58例局部晚期宫颈癌综合治疗近期疗效〔J〕.甘肃医药,2010,29(4):410-412.

[8]Blumenschein GR Jr,Kabbinavar F,Menon H,et al.A ph-

ase Ⅱ,multicenter,open-label randomized study of motesanib or bevaci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paclitaxel and carboplatin for advanced nonsquamous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Ann Oncol,2011,22(9):2057-2067.

[9]杨琳琳,杨宏英,杨谢兰.两种新辅助化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6020-6021.

[10]张克斌,李晓莹,王志刚,等.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观察〔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2,25(5):386-388.

[11]李二虎.术前介入化疗联合根治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J〕.吉林医学,2013,34(18):3567.

(编辑:吴小红)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WUShuiping,WUGuangyao.ZhongnanHospital,Wuhan,430071

【Abstract】ObjectiveTo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Methods

94 cases of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each with 47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the efficacy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46.84%,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61.70%),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side effects of chemotherap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can improve survival rat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and it can reduce the side effects of chemotherapy,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Intervention;Chemotherapy;Treatment;Side effects

(收稿日期2014-09-09修回日期 2014-12-10)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30(2015)04-0503-03

DOI:10.3969/j.issn.1001-5930.2015.04.010

通讯作者:吴光耀

猜你喜欢

介入副反应治疗效果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2018年全疆口蹄疫疫苗临床应用安全性结果分析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副反应的处置
家畜口蹄疫疫苗免疫副反应的处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