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教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新路径①

2015-03-01张立华井大军

现代教育管理 2015年11期
关键词:集团化资源库职教

张立华,井大军

(辽宁职业学院,辽宁 铁岭 112099)

职教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新路径①

张立华,井大军

(辽宁职业学院,辽宁 铁岭 112099)

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是实现校企一体化办学的关键,而职教集团化办学为“双链有机融合”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因此,应积极为职教集团促进“双链有机融合”提供正确的研究方法,构建促进“双链有机融合”的“八原则”路径,从而为多元投资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提供可行性经验。

职教集团化办学;教育链;产业链;有机融合

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以下简称“双链有机融合”)是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的必然要求,也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必然结果。职业教育与企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必须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通过加强学习,牢固树立校企一体化职业办学理念。

一、职教集团化办学为“双链有机融合”提供广阔的平台

第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组织与制度上的创新,是我国职业教育经过多年发展的必然选择。职教集团化办学极大地促进了校企深度合作,代表了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的方向。

第二,职业教育更多是体现在教育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上,而集团化办学的核心就是产教深度融合,通过集团化办学这一有利于职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的形式,可以吸引多元化的资源汇聚职业教育,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助力职业教育集团对人才的培养[1]。

第三,通过职业教育集团这一有利形式,职业院校可以有更多机会与企业联合,通过资源共享及时掌握企业的各项需求[2],包括企业的前沿技术、技术瓶颈、用工岗位等大量信息,使学校能够及时按企业需求调整办学方向,从而解决了诸如教育教学常常脱离企业生产实际等问题。主要现体在:一是办学理念得到巨大改变,能够主动去寻找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切入点,从观念上改变了过去教与学的诸多弊端,丰富了办学思想;二是引企入校、引技师大工进课堂已成教学的重要形式,做到教学内容必须与企业的需求紧密衔接,企业要参与学生职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三是学校办学形式更加灵活,解决了办学单一的问题;四是教师进厂教学,建立了大批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校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双师型”教师;五是实现了学生学习与企业生产实际零距离,学生能够掌握在企业岗位的前沿技能,从而拓宽了订单培养的渠道。

第四,集团化办学为企业运行降低了成本。一是通过集团化办学,尤其是一些区域类型的集团办学能够很好地解决本地生源不断减少的问题,尤其是采取“订单式”培养,能够吸引大量外地的生源到本地就读,这样就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二是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后,可以为企业解决大批的岗前培训问题,可为企业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企业还可以把成员学校作为自己的培训基地,对在职职工进行转岗和新技术培训[3]。

第五,提升为产业全方位服务的能力是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职业教育在融入现代产业链过程中必将产生互动效应。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决定了高职教育与现代产业链要素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而且必将为“双链有机融合”提供广阔的平台,不断推动高职专业建设和改革。

二、职教集团促进“双链有机融合”新路径构建中的研究方法

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的操作中,教育链的每一个环节能否与产业链有效地对接、有机地融合,都需要正确的方法去实现,所以,在进行操作之前必须选择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操作过程,才能真正实现职教集团化办学促进“双链有机融合”新路径的构建。

一是研究标准。为做到真正的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要借鉴国内外相关的重要研究经验,根据校企合作的实际,立足于本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管理实际,牢牢抓住校企一体化办学的思路,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打破高职教育在职教集团促进“双链有机融合”中的瓶颈问题,引导高职教育观念的更新,形成富有新意的职教集团促进“双链有机融合”新路径模式。通过有针对性地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研究制定,不断完善和构建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模型,从而找到可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等级进行具体划分的方法。

二是制定措施。充分研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中存在的各层面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研究经验和充分的市场调研,尤其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反复论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切实制定出“双链有机融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的保障措施。

三是制定方法。通过对评估工作的实践研究,探索将评估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具体途径。探讨各系统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确定的方法,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框架。

三、职教集团促进“双链有机融合”的“八原则”路径构建

(一)坚持产教合作治理机制原则

行业组织和企业共同组建董事会或合作理事会,形成完善的校院两级行企校合作治理机制,这种做法在国外比较常见[4]。董事会或理事会在专业建设、校企合作项目研发、专兼职教师队伍培养、员工培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能够形成较为完善的校企共育学生、校企资源共享、校企风险责任共担的一系列制度,有效地实现职业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融合。

(二)坚持实施考核评价机制原则

职业院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一体化办学,是当下职业院校努力实现转型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课题,所以,在实施“双链有机融合”的过程中,要建立起由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第三方评价机构、院校、家长、教师、学生等多元主体的内部和外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三)坚持确立外部全面支撑机制原则

一是职业教育集团的自身属性必须明确。外部的各方面支撑对于职教集团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部门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推动者和引导者,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的外延。应该发挥其统筹和推进作用确定,政府部门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指导和保障,比如制定集团发展规划、整合各项资源、营造合作氛围、提供信息服务、牵线搭桥等方面。在校企合作中可以通过更加灵活的税收政策的调节,激发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

二是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需要给予必要的引导。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几大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尤其政府部门要发挥出统筹、推进的重要作用,科学引导集团化办学的全过程。对于当前职教资源人、财、物条块分割的现状更应该想策略、提建议,高效而公平地配置职教资源。同时,完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中职与高职有机相衔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的教育模式,从而促进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建立职教集团化办学的政府基金,采取多种渠道争取对职业教育集团给予专门的财政投入支持。在建设过程中,应不断建立评估机制,对办学出色的职业教育集团给予经费投入。建立多元化的财政投入体系,鼓励社会主体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投资。

(四)坚持优化内部发展机制原则

一是建立各主体单位间的调控机制。行业企业应根据市场动态需求,不断协助职业院校制定人才培养的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学校要加强内涵建设,主动服务企业,主动利用培训、科研等项目加强为企业的服务意识,从而形成为培养人才而采取多元主体共同协作的良好态势。

二是建立各主体单位积极参与的激励机制。要制定各项激励办法,兼顾各方的利益,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各项措施和举措,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依据科学合理和各方认同的制度办法,处理资源共享、教育资源配置、分散决策产权、利益交换及教科研成果所有权等问题,满足各成员的利益需求,推动职教集团可持续发展。

三是建立过程监控机制。为保证集团化力学的科学高效实施,要对合作过程建立监控制度,同时,制定出评估和监控、社会监督、用人单位的人才质量反馈、质量认证等方面的制度,使整体运行过程中都能进行过程监控,从而保证各主体单位的利益得到最大化满足。

(五)坚持跨界整合,建立服务产业需求的协调机制原则

一是集团内各主体单位都享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集团在运行的过程中,对于出现的各项需要协调的问题,必须建立服务于各单位的协调管理办法,从而及时正确处理相关事项,保证集团正常运行。二是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地方政府参与集团化办学,并发挥主导作用。三是完善集团内的协调原则,坚持跨界整合,在处理集团内重大事件时,各单位必须以服务社会为最高目标,共同协商解决好实际问题[5]。

(六)坚持利益共赢、风险共担的激励机制原则

一是按照现今的市场经济规律,形成多元化投入体系。辽西北职业教育联盟的性质就是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利益共同体,其中建立的激励机制的核心就是利益交换,这种形式的职教集团是属于契约型组建模式类型。

二是明确成员分工,优化集团化办学资源配置。职教集团内拥有区域内领先的一大批重点企业,是具有明确专业分工和结构互补的功能集合体。在这种联盟内,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各自独立、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为了能够更好地做好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还必需建立起共赢互惠、风险共担的激励制度和管理办法,从而形成良好的风险共担的激励机制。

(七)坚持资源共享机制原则

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就是要将职业教育有限的资源集合到一起,大家进行互惠共享。例如:辽西北职业教育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和骨干企业的资源优势,建设了园艺技术专业教育资源库,实行资源共享。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联盟做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并以此为指导,以德技双馨为宗旨,联合国内不同地域园艺专业高、中职院校及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企业,通过校校联合、校企合作,进行顶层设计,建设以“五库一馆”(专业建设库、岗位资源库、课程资源库、培训资源库、素材资源库、素质文化馆)为框架、以“六品”(果树、蔬菜、花卉、食用菌、中草药、茶叶)为学习内容、以“六面向”(教师、中高职及应用本科学生、企业员工、新型职业农民、农技人员、园艺爱好者)为学习对象的模式。

二是联盟进行的园艺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以“边建边用,共建共享,持续更新”为原则,从应用者的需求角度出发,以实用性、必要性、多用型、简化型为指导,以使用方便、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自学者完成自测为出发点,以“五库一馆、六品、六面向”模式为框架,以网络技术为支撑,构架教学资源库,以学习者的应用拉动资源库的建设,整合全国优质专业资源。以资源库建设促进培训发展,以资源库建设促进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以国家资源库吸引社会学习者。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碎片化的资源、结构化的课程、系统化的设计,规划建设项目,明确项目建设目标,将项目细化分工,合作共建完成资源库建设。

三是通过资源库建设,为专业人才培养与培训及自主学习提供整体完善的解决方案,为职业教育提供一流服务,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真实范例,达到资源共建共享,为教师教学多元化提供资源获取渠道,为学生学习提供全方位、多视角、不限时的开放课堂,为从业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学习平台,强化对专业学历人才的培养,增强职教联盟的资源共享,增强联盟的社会服务能力。

四是职业院校、企业在进行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的过程中,高度关注优质的人才共享,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实现这种人才共享能够使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得到更充分发挥,促使企业不断增强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解决高职院校的师资结构性短缺的问题。辽西北职业教育联盟先后聘请辽宁唐人神曙光农牧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北方交通重工有限公司、辽宁新天成实业有限公司等200余名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全过程。主要体现在共同研究专业方向调整、专业核心知识的确定、核心能力和核心课程的确定等方面,通过共同研究构建课程体系,使校企合作落到实处。这种强化的校企合作还体现在,不断加强了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监督与指导,及时提供了社会人才需求信息,有力地促进了联盟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高。同时,联盟还建立了人才资源共享库和双向兼职流动工作站,在联盟内启动了“百名教师进企业,百名企业骨干进课堂”的“双百工程”,构建联盟内院校教师与企业师资培训、员工培训的交流机制。这种具有实际意义的资源共享,实现了教师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的双向兼职,从而优化了学校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同时也使企业技术队伍的知识、能力结构得到了优化。

(八)坚持建立监控及保障机制原则

一是要建立全方位质量监控体系。例如:辽西北职教联盟确立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办学目标,但是为了使联盟能够形成良性循环,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合教育资源、中高职相衔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等方面建立监控措施和制度,从而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的监控机制,并努力形成现代职业教育品牌,增强现代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全方位地服务于辽西北经济。二是健全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过程中的内部保障措施制度,形成集团化办学中的保障机制。

[1]邱金林.新时期推进集团化办学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4,(26):26.

[2]唐小艳,孙悦.职教集团资源共享的综合评价指标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3,(11):85.

[3][5]张立华,李慧敏.辽宁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研究与实践[M].沈阳:东北大学版社,2015:54、61.

[4]张宪立,张宁宁,冷书君.中外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及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3,(6):97-100.

(责任编辑:于翔;责任校对:徐治中)

New Path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in Promoting Education Chain and Industry Chain Organic Fusion

ZHANG Lihua,JING Dajun

(Liaoning Vocational College,Tieling Liaoning 112099)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chain and indusrty chain is the key to achieve the running of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it provides a broad platform by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s for“double-chain organic integration”.Therefore,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s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he“double-chain organic integration”to provide the correct methods,Build promote“double-stranded organic fusion”“Eight Principles”path,Feasibility of experience providing multiple investors set up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ctivization school-running;education chain;industrial chain;organic integration

G710

A

1674-5485(2015)11-0108-04

①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探索与实践研究”(DJA140253)。

张立华(1964-),男,辽宁铁岭人,辽宁职业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研究;井大军(1965-),男,辽宁铁岭人,辽宁职业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集团化资源库职教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数控加工专业资源库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基于共享资源库的混合式教学考核模式研究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