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理念的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调整与完善①

2015-03-01杨天明杨天舒

现代教育管理 2015年11期
关键词:跨校学分互联网+

杨天明,杨天舒

(辽宁工业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1)

基于“互联网+”理念的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调整与完善①

杨天明,杨天舒

(辽宁工业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1)

跨校修读学分是基于“互联网+”教育理念而探索的一种新的高校教学模式。该模式可以缓解高校师资不足的压力,降低办学成本。同时,还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在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以此推进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广泛实施。

互联网+;跨校修读学分;翻转课堂;线上实时课堂

一、基于“互联网+”理念的跨校修读学分

“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这相当于给传统行业增加一双“互联网”的翅膀,助力传统行业在新时期的优化与升级。

跨校修读学分是“互联网+教育”的一种模式探索,它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和平台优势,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第三方网络教学管理平台为依托,在前期各高校推出的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跨越地域的限制,根据高校间的协议,选择其他高校的精品课程进行学习并修得学分,在本校审核后给予认可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1]。这些课程以高校课程为主,为高校学生及教师们服务,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开放。其内容不仅包括在高校课堂教学活动中涉及的视频、课件、作业题、考题等多种资源,还构建了具有良好互动性、适合在线学习和沟通的网络学习环境,为高校学生及社会公众系统学习专业课程创造了更多的选择机会[2]。

跨校修读学分是利用互联网思维,在教学模式上进行的创新,对学校、教师及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跨校修读学分可以缓解学校师资不足或师资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尤其对于一些选修课采用跨校修读,可以节约教师资源,降低办学成本。对于教师来说,可以把教师解放出来,不必重复讲相同的内容,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学生的深入指导和答疑、对教学的研究与改革、对自我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这必然带来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说,跨校修读的课程都是各个高校推出的精品课程,因此,学生不用出校门就有机会学习到各个高校最优秀的课程资源,方便了学生接受多元化的优质教育,也促进了教育的公平。

二、跨校修读学分的实施与存在问题

(一)实施现状

2012年教育部组织了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工作,一批优质课程资源纷纷上网,免费向公众开放。我国高校以此为依托积极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跨校修读学分的探索与实践,从实施的角度来看,区域间尤其是省内的高校间跨校修读学分更容易操作。省内学校的地理位置较为接近,在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和教材选用等方面都更为趋同[3],双方高校及教师也更便于沟通交流。

目前跨校修读学分的实施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选用课程高校确定课程题目后,由课程主讲教师与选用课程学校的任课教师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备课并确定考核方式。采用学生在课下充分利用网上课程资源学习基本理论知识、课堂上研究讨论的教学方式。由选用课程学校的任课教师承担日常导学、课程辅导、学生答疑等工作。课程主讲教师所在学校出具考核成绩,选用课程学校认定学分。第二种形式,选用课程高校直接使用精品开放课程资源,实现在线修读、在线考核,主讲教师所在学校出具考核成绩,选用课程学校认定学分。第三种形式,选用课程高校直接使用精品开放课程资源,并组织考核、出具成绩、认定学分[4]。

(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对互联网资源的整合应用

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与反馈,我们发现,前期建设的精品课程中,绝大多数教学视频就是传统课堂的录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聆听为辅,教与学之间“教”的比重过大,而“学”的效果也不得而知,学生对知识的收纳性没有准确的评估和即时检验,教与学互动较少,教师所讲的内容也较为枯燥古板。这是因为建课教师思路保守,对互联网思维及互联网强大的功能缺少全面的认识,不能充分利用互联网无限的资源,使课程的建设缺少突破。

2.知识的碎片化程度不够,影响在线学习效果

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课程学习,打破了以往有组织的教学方式,形成Anytime(任何时间)、Anywhere(任何地点)、Anybody(任何人)、Anything(任何事情)的4A学习模式,该种模式更适合碎片化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时间和空间更为自由。因此课程的章节及知识点设计,既要逻辑清楚,层级分明,还要简短精炼,易于掌握。但是,目前部分精品课程的教学视频,有的一个达到50分钟,这显然挑战了人们注意力的极限。有的教学视频即使在15分钟以内,也只不过是一段超长视频录像的截分,并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知识点,因此,在知识点的分解与构建中,还需要科学精准。

3.实践教学内容比重较小,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欠缺

能力培养是教育的核心,实践教学是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由于互联网平台的虚拟空间特性,使网络教学的实践环节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多数精品课程缺少实践教学或实践教学处于弱化的状态,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缺少足够的重视与建设。

4.面对的学生对象单一,缺少适用的宽泛性

精品课程建设初期一般都是以本校学生为受众群体而设计内容,因此针对的学生对象单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缺少宽泛性。而如今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跨校修读学分,面对的受众群体为区域内高校,范围更大,需求更多。这就要求课程内容要满足多层次的需要,否则必然限制更多的学生享用优质资源。

5.教学方式与手段缺少创新,没有充分挖掘互联网的平台优势与技术优势

跨校修读学分一般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线上即用课方教师安排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学习课程的相关内容,把最终作业上传平台,由建课方教师考核评分。线下即用课方教师根据进度,在必要的课程节点,组织线下的集中授课,针对单元内容进行必要的讲解指导和学生设计方案汇报。但在实施过程中,线上教学基本处于无法监控状态,学生的学习过程只能靠自我管理来完成,同时,师生线上的交流由于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少,教师精力有限,而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另外,线下的教学还是采用传统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

6.成绩考核形式简单传统,不能与创新的网上教学模式同步

目前跨校修读学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考核模式,线上采用单元测试+综合作业报告,线下采用期末考试+平时表现。该种考核模式中考核项目过于简单,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学习投入与自我管理等方面不能全面考核。同时也缺少对现代技术的应用,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三、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调整与完善

(一)对教学内容的改革

1.丰富课程内容,拓宽课程的使用广度

跨校修读学分的选课工作涉及区域内高校的相关学生,因此,课程的适用性越强,选课的学生越多,课程发挥的作用就越大。所以,在课程的理论教学模块,内容应做到全面完整,讲授应尽量细致清晰。这样无论是什么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学到适合的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模块,学生对象不同,能力训练也是不同的,可以设计多个实践系列,训练项目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由基础到综合。在多个实践系列中选择适合的内容进行训练,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对象的需求。这样,通过课程内容适用性的调整,提高精品课程的适用范围,拓宽课程的使用广度,最大化地发挥课程作用,避免资源的浪费与课程的重复建设。

2.加强教学内容编写的时代性与艺术性,增强课程的吸引力

在教学内容的编写过程中,不应该只是知识点的抽象阐述与罗列。在教学内容中应该增加更多时代性的信息,图片、视频、案例的选择要跟上“云时代”的脚步,运用互联网强大的资源优势,从中汲取最前沿、最专业的资料即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从年轻人的视角引入课题,用典型的案例来说明课题,以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课题,这样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和接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来提高课程的吸引力。

3.注重知识点的精练性与准确性,适应碎片化教学的需要

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教学,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自由性和灵活性,因此,知识点的碎片化就为网络教学提供了快速、高效的知识传授的可能。教学视频宜小不宜大,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5分钟,有专家甚至提出教学视频以7分钟为宜的说法,使学生在最高效的注意力时间里学到有用的知识。这就需要建课方教师重新梳理课程内容,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提炼,重新建构框架体系及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取舍,使得每个教学视频的内容既短小精练完整,又不失知识点与课程体系的逻辑关系,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最有价值的内容传播给学生。

4.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学生能力培养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所以,首先在教学视频模块中,应该增加现场演示、实践案例讲析等实践内容的讲授,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与理解。另外还要加强实践教学模块的建设,在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里,在重要的理论教学单元结束后,增加实践训练项目,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动手训练,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内化与掌握。通过增加实践内容讲解及实践训练项目,加大实践能力培养在整个课程中的权重,使课程真正为能力培养服务。

(二)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1.设立线上实时课堂,加强交流与指导,提高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

由于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上教学,师生见面机会较少,一对一的实践指导就更少。因此,为弥补网上教学这一不足,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上实现师生的见面。如在课程进行到重要的节点时,可以设立相应的线上实时课堂,即约定同一时间,全体选课学生及任课教师一起上网进行视频,建立一个线上实时课堂,在课堂上完成一定量的教学任务。线上实时课堂可以预先在网上安排研讨题目,然后在线上课堂进行实时发言、提问、交流。也可以预先在网上公布一个实践设计题目,学生进行先期设计,然后在线上实时课堂,进行学生作品的上传展示,教师进行现场指导与修改,加强实践能力训练。这种形式方便灵活,也实现了实践教学的网上操作。

2.采用线下翻转课堂,促进知识吸收内化,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对网络教学的知识点的理解和内化还是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因此,翻转课堂是对网上教学最好的补充与完善。翻转课堂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课上传授知识、学生课下完成知识的吸收与内化的模式,知识传递在网上完成,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而知识的内化是在线下现实课堂完成,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完成作业或实践等内容,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这种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的导师。

3.建立多种交流空间,提高学习兴趣,促进交流与互动

在网络课堂中,交流是至关重要的,也是网络所具有的优势。通过交流可以提高知识的内化吸收,通过交流可以提升学习兴趣与投入,通过交流还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可以建立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同步学习正式课堂,还可以建立讨论区、分组区、读书会等非正式课堂,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是知识的传播者,也可以是知识的受益者。在交流的方式中,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形式,使整个网络课堂活跃起来,成为一个自由发言、个性展示、互动学习、共同提高的具有活力的多元在线课堂。

4.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互联网资源的整合应用,增强课程的可看性和吸引力

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课程的制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在课程的制作中,要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多种媒体与资源整合应用。静态的照片、动态的视频、直观的动画、蒙太奇的切换、过程的模拟、身临其境的现场等,都会使课程内容直观、生动、真实,使教学视频制作得更具吸引力,在一定程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们在赏心悦目中完成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

(三)对考核方法的改革

1.增加考核项目,考核更全面更准确,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向的引导

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增加考核项目,这样可以从多角度更全面更准确地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考核项目,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个方向上的引导,告诉学生们应该完成哪方面的学习任务,使他们自主学习的思路更明确。另外,考核项目的增加,也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与自我管理能力。

2.设置网上实时考场,加强考试的真实性,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为了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1-3个快题设计,采用网上实时考场的形式完成,即师生确定同一时间共同上网开通视频,教师公布一个快题设计题目,学生需要在视频现场独立完成快题设计,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传设计成果,教师即对设计成果进行评分。通过这种形式,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程度。

3.安排学生互评,督促学生加大学习投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研究

把选课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根据线下线上发言、讨论的数量和质量,每个小组成员都要为本组其他成员打分,取平均值为学生互评成绩。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增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同时,也督促学生加大学习投入,深入研究学习内容,来确保评分的准确性及获得理想的成绩。

[1][3]吴爽.高校资源共享背景下的跨校修读与学分互认[J].理论观察,2015,(2):137-138.

[2]罗菲.对辽宁省跨校修读学分项目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4,(10):202-205.

[4]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普通本科高校大学生在线学习跨校修读学分试点高校申报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upln.cn/html/2014/Column_0103_0523/2599.html.

(责任编辑:徐治中;责任校对:杨玉)

The Adjustment and Improvement of Internet+Based Cross-registration Credit

YANG Tianming,YANG Tianshu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inzhou Liaoning 121001)

The cross-registration course credit is a quest for a new teaching mode based on“Internet+education”concept.This pattern could ease the pressure of teacher shortage in universities and reduce the operation costs. Meanwhile good educational resources sharing would be achieved and educational fairness would be improved.However some problems are found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course,which needs to be adjusted and improved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assessment methods and so on.Hereby the mode of cross-registration course credit could be a wider implementation in college teaching.

internet+;cross-registration course credit;flipped classroom;online real-time class

G642.3

A

1674-5485(2015)11-0055-04

①2014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项目“基于慕课模式的《广告设计》跨校修读学分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UPRPI2014043)。

杨天明(1970-),女,辽宁锦州人,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研究;杨天舒(1976-),女,辽宁锦州人,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跨校学分互联网+
论《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跨校修读模式
跨校体育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制与机制的研究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项目学习共同体的跨校美术教师协同发展实践
学分美食
陆台两校“资源共享,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研究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论学分银行的体系建设及其功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