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活化因子监测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效果评价的临床意义*
2015-02-28郑丽萍许允成
郑丽萍, 许允成
(1.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妇幼保健院儿科, 广东 深圳 518122 2.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横岗人民医院儿科, 广东 深圳 51803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脑损伤,指的是新生儿因多种原因导致的窒息从而引起缺血、缺氧进而导致脑组织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该病病理机制复杂,严重威胁小儿的健康,可造成小儿神经系统永久性伤害,甚至死亡,是广大医务人员、患儿家长以及整个社会共同关注问题[1]。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是一种重要脂类促炎性介质,在脑缺氧后的神经细胞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关PAF与HIE之间的关系临床报道,已研究证实血浆中PAF高低与HIE病情呈正向相关,临床对HIE患儿血浆中PAF动态监测,作为判断HIE病情的严重程度指标之一[2]。笔者在60例HIE患儿治疗过程中进行PAF的监测,探讨其对治疗效果监测的意义,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期间横岗人民医院和坑梓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HIE患儿60例,其中男儿39例,女儿21例,年龄0-48h,平均(25.6±11.7)h,所有患儿均为足月分娩。所有患儿均严格按照2004年11月于长沙修订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依据和分度标准进行诊断和病情分度,其中轻度4例,中度49例,重度7例。所有患儿HIE一经诊断则均行头颅CT检查,了解颅内情况,除外颅内出血性疾病及其他颅内疾病。
1.2 方 法
1.2.1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生后均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并给与持续低流量吸氧;同时严密监测体温、心率、血气指标等生命体征,并及时处理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酸中毒等,以维持体内各项指标的动态平衡;另外给予充分补液、合理镇静、脱水、利尿、降颅压等对症支持治疗,生后第3天给予胞二磷胆碱等药物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在上述基础上,所有患儿均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及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具体方法:生后12-24h起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商品名:申捷,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51485)20mg加入到 5%GS10mL,复方丹参注射液(上海中西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Z31020345)2mL加入到5%GS10mL内,分别于1h内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疗程1-4周。
1.2.2 PAF 检测:于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第 3、7、10、14、21、28天检测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0.5mL,应用生物学法检测,标准品PAF采用美国Sigma公司产品。
1.3 疗效评价:所有患儿均于上述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第3、7、10、14、21、28 天进行 NBNA 评分[3]。根据最后一次NBNA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NBNA≥35分为有效组,NBNA<35分为无效组,对比两组患儿PAF检测结果,并分析不同时期PAF检测结果与NBNA评分相关性。
2 结果
表1 不同治疗结局患儿PAF检测结果比较
2.1 不同治疗结局患儿PAF检测结果比较:经上述治疗及检测,至疗程结束时,NBNA评分≥35分(有效组)者50例,<35分者(无效组)10例,治疗总体有效率为83.3%(50/60)。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第3天,两组患儿PA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第7天、第10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有效组PAF均显著低于无效组(P<0.01)。见表1。
2.2 不同治疗时期患儿PAF检测结果与NBNA评分相关性分析:经上述统计学分析,PAF检测结果与治疗过程中不同时期NBN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67,P<0.05),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NBNA评分逐渐增高,而PAF浓度则呈现出逐渐降低趋势。见表2。
表2 不同治疗时期患儿PAF检测结果与NBNA评分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脑损伤,是临床上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慢性损伤最为常见的病因之一。该病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改变、神经细胞凋亡、氧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伤、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脑细胞内钙离子超载以及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等[4,5]。关于该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但近年来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在HIE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较为理想的疗效,已被证实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疗效确切[6,7]。以往关于HIE治疗效果的评价主要依靠NBNA评分来判断,但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NBNA评分主观较强,且操作过程相对较为复杂,灵敏度较差,而目前尚缺乏HIE治疗过程中的简便易行、客观准确的评价指标[8,9]。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是一种重要脂类促炎性介质,在脑缺氧后的神经细胞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动物模型提示在神经组织缺血时,PAF水平急剧升高20倍,在HIE患儿对比正常足月血PAF浓度时,HIE重度患儿血中PAF明显增高,如出现血中PAF长时间维持高表达水平,临床预后提示不良。
众多关于PAF与HIE关系的临床报道已证实血浆PAF浓度与HIE病情呈正相关,临床对HIE患儿血浆中PAF进行动态监测,可作为HIE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为了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在HIE治疗过程中PAF检测对疗效评价的临床价值,笔者对60例HIE患儿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开始后第 3、7、10、14、21、28 天分别进行NBNA评分以及PAF检测。根据疗程结束即治疗第28天时的NBNA评分,将所有患儿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并对比两组之间不同治疗时期PAF检测结果,结果显示,治疗前及治疗第3天两组患儿PAF检测结果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自治疗第3天起至疗程结束日的6次检测结果中,有效组患儿PAF均显著低于无效组(P<0.01)。同时笔者将治疗过程中的7次PAF检测结果与7次NBNA评分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患儿NBNA评分逐渐增高,而PAF则逐渐降低,PAF浓度与NBNA评分呈现出显著负相关(P<0.05)。NBNA评分作为HIE患儿治疗效果评价指标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且其应用效果也在较长时间内得到了认可,但由于该方法客观性较差,同时灵敏度也较低,因此寻找一种更加客观、更易操作、灵敏度更高的评价指标势在必行。本研究结果中,HIE患儿随着疗程的进行,病情逐渐减轻,这一点通过NBNA评分即可看出,而通过不同治疗时期PAF的检测结果变化可了解到,不同治疗结局患儿各检测点PAF浓度呈现出显著差异,且有效组显著低于无效组,说明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PAF对于患儿治疗结局及预后的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同时PAF随着患儿病情的减轻呈现出逐渐降低趋势,且与NBNA评分表现出显著负相关的关系,说明PAF动态监测可用于HIE患儿治疗效果的评价,而该指标客观性及敏感性显著高于NBNA评分,且在实际应用中仅需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实验室检验即可,操作相对更为简便。
[1] 邢长青,田霞,林晓燕,等.血清S-100B蛋白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及预后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55-57.
[2] 黄春意.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6):153-154.
[3] 刘燕敏,郑勇,张惠荣.EEG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用中与NBNA评分法之间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2,19(2):67-71.
[4] Aly H,Khashaba MT,El-Ayouty M,et al.IL-1 beta,IL-6 and TNF-alpha and outcomes of 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J].Brain Dev,2006,28(3):178-182.
[5] 吴琴,AB Amoa.胎儿宫内窘迫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关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2):3045-3046.
[6] 侯春玲,张新华,郝国珍,等.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16(9):818-819.
[7] 范晖,刘建汉.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2012,30(6):494-495.
[8] 张晓芬,陈少军,李毅,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新生儿杂志,2007,22(2):97-98.
[9] 刘改英,刘芳,范育敏,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测定及临床意义[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0,27(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