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助力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体系构建与发展模式创新

2015-02-28董传民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29期
关键词:研修职业院校信息化

董传民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潍坊 261031)

信息技术助力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体系构建与发展模式创新

董传民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潍坊 261031)

教师发展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具有先导性作用。信息技术不仅对教育教学具有革命性影响,而且对重构教师发展体系意义重大。基于笔者所在单位的有效实践,依托信息技术支持,构建具有职业院校特点的教师发展体系,创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为核心的教师混合式研修模式创新,在全国同类院校引起广泛关注。

信息技术 教师发展体系 教师发展模式 混合式研修

近年来,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焦点,其对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提高教师绩效、引发教育变革等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发展模式与发展内容变化,对于教师发展与高职院校内涵提升重要深远。

一、信息化助力教师发展体系构建与发展模式创新的背景

1.教师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教师发展是近年来传到我国的一种教师质量提升理念,教师质量与教育质量密不可分,一个国家的教育质量是无法超越它的教师质量的。职业院校教师发展应包括,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业学科知识与实践能力提升、科研能力提升等范畴。

2.我国政府高职重视教师发展工作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建设学习型社会,高职教育领域新理念、新模式与新方法层出不穷,对高校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产生了巨大冲击,必须进行持续的知识更新、技能训练、理念培育,才能实现提升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等文件均对教师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3.信息化技术发展催动教育信息化改革,教师发展面临新挑战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是时代赋予职业院校教师的新要求。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应用意识和主动应用习惯,才能实现自身职业专业化的全面发展。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水平提升,成为教师发展的重要内容。

随着信息化技术发展,世界范围内开始兴起MOOC、SPOC教学模式改革,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数据分析技术、学习量化评估技术等及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使得学生学习更加自由、主体作用更加突出。如何在信息化条件下,寻求更加科学、完善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二、实践内容

1.设立教师发展中心,系统研究与推进教师发展

独立设置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中心,深入研究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能力标准要求、校本培训重点与内容体系、“线上、线下,一体化”为核心的教师“混合式研修模式”,助力教师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能力提升,促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提供了组织保障。

2.引导教师在线学习MOOC课程

借助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组,积极引导教师通过网络等途径进行自我提升。通过推荐中国大学MOOC网、学堂在线、爱课程等网站,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使之获得MOOC学习体验;通过学习MOOC网上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课程,使教师掌握MOOC和翻转课堂理念及开发方法。通过MOOC学习本专业前沿知识及教育教学改革策略成为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常态。

3.创新教师混合式研修模式

目前,高职学院对教师培养主要有校本培训、外出培训两种途径。外部培训,受制于名额限制,很多教师囿于教学计划安排等,不能参加。基于此,开展校本培训,突出混合式研修便具有重要意义。

(1)以提升教师信息化课程开发与实施为重点开展面对面培训

适应信息化教学改革要求,在学院校本培训中将信息化教学改革作为突出的主题,面向专任教师、专业带头人等不同范围,培训形式从大班培训到小班化培训,乃至个性化指导,内容包含混合式教学理念、软件使用方法、教学平台操作、手写板使用技巧,以及思维导图软件应用等,涵盖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各环节。

(2)基于校内教学平台,构建教师在线培训课程

针对传统的教师面对面校本培训存在的弊端,将MOOC学习模式引入到教师培训工作,创新实施了在线培训模式,使教学平台不仅是教师施教工具,更是自身学习提升的载体。依托平台设计培训内容,开设《混合式教学教案设计策略》等专题培训在线课程,供教师随时进行学习,自己掌控进度,检查学习效果。同时将面对面培训的内容进行实录,制作成微视频,传到教学平台,供错过培训的教师学习或教师深度研究。

(3)创新教师“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混合式研修新模式

借鉴职业院校混合式教学人才培养的模式,将其引入教师培训与发展领域,通过创建在线培训课程模块,并引导教师在线进行视频学习、测试、讨论交流、作业提交等学习活动,进而组织进行以深度消化与应用为目标的面对面培训,实施翻转课堂、混合式研修等模式,提升了培训效率与效果,创新了职业院校教师混合式研修新模式。

4.开发科研管理系统与指导服务平台,助力教师科研能力提升

(1)开发科研管理系统与指导服务平台

学院基于正方科研管理系统,拓展开发了科研评审与指导服务平台,可高效地进行在线评价及对教师的科研进行在线指导。科研管理系统能够记录全校教师科研档案,以促进科研成果在不同专业领域的推广应用,惠及更多专业、更多教师,使科研成果效益最大化。

(2)开展相关在线培训项目,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学院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全文数据库检索技巧”等专题讲座并构建“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等在线课程,推荐教师学习“中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相关讲座或MOOC课程,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

5.构建教师在线视频档案与信息化交流平台,引导教师反思、交流

(1)建立教师成长在线视频档案,记录分析教师成长过程

借助现代职教课程平台,为每位教师建立了视频档案,由教师上传教学视频等能代表其职业发展水平的教学视频,作为其成长足迹,定期采集,及时跟踪分析,针对视频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足之处进行提升完善,所有教师均可通过平台观看其他教师视频档案,进行观摩学习,促进自身教学水平提高。

(2)建立信息化交流平台,为教师提供互动交流的场所

顺应信息技术应用潮流,建立了现代职教课程、科研等各类主题的校内QQ群、微信群、资源库栏目等,将资源上传网上,教师可随时下载学习或进行研讨交流。借鉴CMOOC理念,引导教师加入到全国同类院校相关专业或课程交流QQ群,促进教师与国内同行交流。

三、实践成效

1.创新了现代职教课程模式,转变了教师角色,混合式教学走面同类院校前列

学院借鉴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改革理念,构建了具有职业院校特征、以“线上、线下、职场化”为特征的现代职教课程模式:教师提前录制教学视频等课程资源上传到教学平台,学生课前登录教学平台观看视频,在线测试、讨论或作业,教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情况,设计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开展分组讨论、项目实战、任务学习、展示交流及作业等活动,教师主要负责解疑答惑、组织活动;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线上与线下各环节,“职场化”特色贯穿始终;即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业评价、教学评价等方面,体现行动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特征。目前学院已开发并实施混合式教学课程510门,信息技术成为助力教师发展、深度融合教学、变革教学模式、提升培养质量的重要载体和推手。

2.形成教师信息化素养培养的长效机制,教师职业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要高度关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等,将信息化素养纳入教师教学能力范畴,给予重点培训;可成立“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中心”,设立固定场所,搭建信息化实操环境,教师可自主学习、交流;通过教学平台组建相关课程,在办公系统开设“现代职教课程”栏目,将所培训资源上传至网上,教师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学习;

3.促进了教师应用大数据分析来研究高职生学习行为,助力了教师角色转变

利用教与学平台能够记录学生所有的在线活动情况,从而通过大数据分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等培训,引导教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高峰点分析方式来观测学生学习,通过持续分析学生在线人数、在线时长、在线学习活动形式与成效等关键元素及其走势,分析学生主动学习个体差异,组织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大数据分析为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到学习指导者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4.“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师混合式研修模式,提升了培训效率与效果

借鉴混合式教学理念的,通过借助MOOC平台在线课程或学院构建的在线课程模块,实施基于“线上学习”、“线下深度内化、研讨、应用、展示、交流”的教师混合式研修模式,提升了培训效率,增强了培训效果,得到了教师认同。混合式研修促进了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解与应用,助推了学院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深化与持续提升,混合式研修成为教师发展新常态。

四、总结与启示

依托信息技术支持,学院成功重构了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发展支撑体系,创新了职业院校“线上、线下,一体化”为核心的教师混合式研修模式,在职业院校教师发展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如下问题值得磁注。

1.教师信息化素养与水平差异,极大地影响信息技术服务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效

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专业学习、教学法研究、学习行为研究等方面的成效,取决于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认同态度、现状水平等,越是信息化素养高的,借助于信息化技术支持,相关培训效果与提升水平也越明显。

2.对于校本培训为核心的教师发展,既懂信息化又精通职教课改的校内专家欠缺

对于推进以信息化教学为核心的教师能力提升而言,一支既精通信息化又精通职教课程改革经验与策略的校内专家团队相对欠缺,需重点打造与培养。

3.在信息化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体系构建方面,需要系统设计

信息化服务于教师发展的范畴,应进行系统化设计,以使之能更好地在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发展、科研发展、生涯管理与发展、心理发展、教师德育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猜你喜欢

研修职业院校信息化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