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特殊儿童直觉进行美术教育的尝试

2015-02-28张敏媛

现代特殊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物象直觉事物

● 张敏媛

培养儿童对美术的兴趣,逐步发展其对周围生活、大自然、艺术美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特殊儿童美术教育目标。因此,完善的美术教育过程能帮助特殊教育目的得以实现,促进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直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儿童依靠直觉能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表达本能的审美体验,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一、直觉在特殊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地位

斯宾诺莎把直觉看作理解事物本质的最可靠和最重要的认识能力,认为直觉既高于经验,也高于推理,人们可以凭借直觉直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把握真理。

(一)特殊儿童依靠直觉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

从发生的心理机制上看,直觉是外界进入人脑的客体信息与大脑中贮存的与之对应的相似的主体信息块“共鸣”的产物。在直觉中,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行程就已走向了结论,获得了对对象本质的认识。

儿童在绘画时不会事先想好画什么,而是拿起笔就画。可见,儿童的绘画是一种无意识的流露,是在直觉的导向下对所要描绘的物体的本能反应。他们经常按着轮廓形状,从一个局部就开始下笔,而不考虑这一笔下去后构图、大小是否合理,常常画到后来纸的空间就不够了。儿童观察物体时,最先关注的也不是物象的比例、空间、距离等因素,而是最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地方。

孩子画出的是他熟悉的事物,即使实物就放在面前,他们也常常视而不见,只画自己心里知道的形象。比如,他们画出的“爸爸”可能只是一团乱麻、几个圈。因此,在让儿童动手绘画之前,应启发和引导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物象的特征上,通过对物象的认识把儿童从概念化的表现中解放出来,进一步加强儿童依靠直觉把握物象特征的能力。

(二)特殊儿童依靠直觉表达本能的审美体验

特殊儿童对艺术对象也会有一种最初的情感反应。在进入特定的富有美感的情境后,由于感官接受鲜明的形象,右脑非语言思维积极活动往往会促使特殊儿童在瞬间产生一种很“自然的感觉”或者是直觉的反馈。

几个15 岁特殊儿童看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分别说了下面这些话:“啊!好多人躺在地上哦,我感觉这里在打仗。”“我感觉这个地方非常可怕。”“这幅画好乱哦。”“我感觉这些人很害怕的样子。”……他们充分利用感知、联系、想象等来帮助自己进行审美活动。表面上看,这是一种突然涌现出来的感受,但实际上透露了特殊儿童内心的特定的审美倾向。

(三)特殊儿童依靠直觉能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特殊儿童不存在固有经验的约束,也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的绘画会不时出现和主流认识相反的、直觉的、稚拙的、纯粹的真实。他们凭借着内心深处的原始情绪与直觉本能去观察、想象和创造。

在用色方面,特殊儿童往往有着独特的创造力。他们依据自己的喜好,用单纯艳丽、对比强烈的色彩去描绘物象,而不考虑物象的本色。在教特殊儿童绘画的时候,笔者常常告诉学生,你认为什么颜色合适就可以用什么颜色来表现。

二、依靠直觉进行美术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在特殊儿童还几乎不具备任何专业艺术知识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能够毫不犹豫地直接依照自己的兴趣进行创作。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帮助特殊儿童,使他们的创作更有意义,使他们通过美术创作进一步了解自己、了解周围的世界。

(一)教学原则

1.坚持儿童主体、教师主导

坚持儿童的主体地位,指在进行美术教育活动设计、指导时,要使内容与形式符合特殊儿童的发展水平和需要,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特点与需要的环境条件。

我们知道,儿童是按照生活中观察事物后留在心中的印象去画的,而特殊儿童对事物的印象深刻与否完全取决于兴趣,不会注意观察不感兴趣的事物,这些物象无法在他们头脑中形成稳定的表象。所以,教师应注意特殊儿童的兴趣指向,及时发现他们的兴趣点,从而找到更多切合特殊儿童实际的新课题。儿童有切身的体验,就能引发他们想画的欲望,这样画出来的就具体生动。

同时,教师要客观评价他们的作品,培养特殊儿童的兴趣和评价能力,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作品是被肯定和接受的,自己的劳动是有价值的。

2.启发式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提倡特殊儿童自己去观察、分析、表现生活,提倡尊重和爱护儿童的审美特点和自由表现。例如,在画“自画像”时,教师可以带着镜子,让特殊儿童通过照镜子发现“我的脸是圆形的,我的眼睛是双眼皮,我笑的时候有两个小酒窝”。特殊儿童头脑中有了感性认识,就会产生绘画的兴趣,也能画出自己独有的体验。

(二)教学方法

1.以视觉训练为中心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在美术教育中应用直觉思维首先要教儿童学会观察。这里说的观察不只是看,而是让儿童运用各种感官,看看、摸摸、听听、闻闻、摆弄摆弄。这要求教师有步骤、有目的地带领儿童去观察、比较、判断,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获得细致的认识,使孩子自己能够体验、感受到真实的事物,并最终能用自己的方式在画面上反映出来。比如画苹果的时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每个学生发一个苹果。因其天性,儿童拿到苹果后会和别人的进行比较。教师要引导他们观察苹果外形、颜色、细节(比如斑点),并通过品尝苹果的味道,使他们得到综合的感受。

其次,通过设置问题帮助学生认知对象。儿童观察事物的过程就是儿童认识事物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儿童观察事物时,可设置一些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对象,引发儿童的思考,从而在明确观察目的的情况下深化认识。

再次,将直觉感受和体验结合能使儿童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教师可以将特殊儿童美术教学与故事、音乐、舞蹈相结合,在教学中穿插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等活动,进行感官刺激,强化学生体验,提高其想象力和表现力。

2.尊重儿童的视觉表达,将其从复制和再现中解放出来

特殊儿童美术教育应从注重模仿能力训练向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转变,尊重儿童的视觉表达。

对于特殊儿童来说,世界的一切对于他们都是新鲜的。他们会用好奇的、探索的、反常规的甚至是破坏的眼光来看待这一切。绘画是孩子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虽然会有一些不可理喻和不合常理的地方,但这些都是可贵之处。

3.利用多种媒材方法,激发儿童创作兴趣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就必须强化直观教学。首先,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尝试不同媒材带来的契合度,但不能一味地以工具材料的新颖代替内容的意义。其次,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让影音、图片等媒材进入课堂,刺激学生视觉、听觉感官。第三,通过游戏活动,让儿童愉快、放松地感知艺术内容和艺术概念。

猜你喜欢

物象直觉事物
“好一个装不下”直觉引起的创新解法
拉马努金——天才的直觉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美好的事物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一个“数学直觉”结论的思考
奇妙事物用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