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盲文改进策略初探
2015-02-28张晓梅李纯莲
● 孙 宇(盲) 张晓梅 徐 明 李纯莲
现行盲文是根据普通话的语音特点设计的,在50多年的应用中尚未进行过太大的改动。相对于国内外其他优秀的盲文系统,现行盲文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在对国内外盲文理论开展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针对现行盲文的应用情况开展了调查,就此提出了现行盲文的几点改进建议。
一、现行盲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现行盲文实行分词连写,且标调可有可无。分词连写,即汉语盲文句子以词语为单位进行划分,词语之间以空格隔开、分开书写,词语内部字之间连续书写;标调可有可无,即盲文字可以标调也可以不标调,主观随意性比较大。现行盲文的这两个特点,给人们在实际运用中带来了很多问题。
(一)分词连写导致一些不必要的语素区分
由于汉语的语素(大多数情况下主要表现为单个汉字)界限相对清楚,但词语和语素的界限有时比较模糊。比如,“白菜”是一个词,而“白花”就是一个词组,在现行盲文中,“白菜”不需要分开书写,“白花”却需要分开书写。此种现象在汉语分词中经常遇到,但词语和语素的关系普通人很少关注,只有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才会去仔细区分。实际上,在现行盲文中似乎没有必要做这样的区分,因为区分与否并不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反而给盲文的编辑排版和信息化处理增加了难度。
(二)分词本身具备很大的不确定性
由于汉语本身的特点,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对同一篇文章也会得到不同数目的分词。并且,现在汉字的数目基本上是相对固定的,也就是说新造汉字的可能性不大,然而新的词语却不断且大量地涌现,要分好词还必须去掌握大量的新词语。汉语分词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了现行盲文分词的辨识度,从而影响阅读效率。
(三)现行盲文标调可有可无,同样会给读者正确理解文章带来困惑
标调可有可无,就存在猜字猜词的问题,这不仅影响阅读的准确性,也影响阅读的速度,从而降低了盲文的阅读效率。在阅读古文的盲文出版物时,这种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古文绝大多数是以字作为基本单位的,再加上可有可无的标调,阅读理解的困难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尤其是针灸推拿专业的盲生,普遍反映阅读中医古文盲文版就像看“天书”一样。
二、对现行盲文规则的几点改动建议
在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一直实行的“点字”则是字字标调、不分词的,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鉴于此,我们尝试对现行盲文规则进行了几点改进并进行了个案研究。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我们暂且把改进了规则的现行盲文称为普通话点字。之所以这样做,考虑的原因有二:一是改进了规则的现行盲文仍然反映的是普通话的语言特点;其二,称为点字是为了与港台相关概念接轨,称为“盲文”似乎有盲人专用的文字之意,而实际上明眼人同样可以阅读,它也是汉语文字的一种形式。
(一)指导原则
我们认为,对现行盲文规则提出改进意见,应首先确定如下指导原则:从盲文阅读者的角度讲,应使他们几乎不需要重新记忆和学习改进后的规则,而且在摸读应用改进规则书写的盲文材料时可以很快适应;从盲文编辑出版者的角度讲,应使他们记忆的规则最少,而且便于计算机进行大批量的信息化处理,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盲文出版(尤其是盲文电子出版物)的效率。
(二)几点改进建议
1.字字标调且不分词
现行盲文规定标调可有可无,这里改为字字标调(他、她、它不变),因为字字标调可以提高盲文阅读的准确性。现行盲文实行分词连写,这里改为不分词,因为不分词符合汉语书写的传统习惯,也相对减少了盲文书写的纸张,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不分词的盲文(点字)在港台地区取得了成功,这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2.句号后空一方,引号内的句号后不空方
现行盲文实行分词连写,词语与词语之间用空方隔开,改为字字标调不分词后,空方数目会大量减少。为了缓解摸读时的触觉疲劳,普通话点字可在句号后空一方。因为在一篇文章中,作为标点符号的句号和逗号数量最多,而现行盲文的逗号后原本就空一方,故只对句号的处理做了改动。
现行盲文引号内的句号后是两个半方为空,相当于空一方,所以未作改动。
3.轻声字如果与后面的盲字相混淆,在后面的盲字前加点5 以示区别
现行盲文规定轻声字不标调,这在普通话点字中会发生较多的拼读错误。比如狮子舞、儿子爱上游戏等,这里的子和舞、子和爱就会发生拼读混乱。为此,可在舞和爱之前加点5 以示区别。因为这里的点5 在现行盲文中表示着重号,客观上起到了分隔符的作用。对于盲文阅读者来说,不记忆这条改动规则,即使误认为着重号,也不影响对盲文的理解。
4.盲字“的”强制用点145、26 来表示
在现行盲文出版物中,大量的盲字“的”使用点145 来简写,普通话点字强制用点145、26 来表示,是为了避免和后面的盲字发生拼读混乱(“的”是轻声字),而且要尽量照顾到现行盲文的规则和摸读习惯。
5.阿拉伯数字的前后用空方与盲字隔开
在现行盲文出版物中,数字和汉字之间有时用连字符有时不用,普通话点字简化了现行盲文的该类规则(数字前后一律用空方隔开),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区分汉语和数字,便于读者摸读。
三、实践验证
为了验证普通话点字方案,我们在长春大学视障大学生中进行了实践研究。根据前述五点规则,设计了现行盲文和普通话点字两个版本的盲文阅读材料,请10 名在校视障大学生摸读理解两种版本的阅读材料,之后对摸读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这10 名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测试和访谈,证明此方案具有可行性。
(一)阅读材料的设计
我们选取了阅读材料《山西面食》,按照上面的改动原则把它翻译成现行盲文和普通话点字两个版本进行个案研究。《山西面食》是国家汉办举行的汉语水平考试六级样题中的阅读材料之一,是一份中性的阅读材料,难度、字数适当,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对测试针灸推拿专业视障大学生的盲文阅读效果具有相对可靠的参考价值。
该阅读材料中,普通文字材料(包括标点符号)共有778 个字符,翻译成现行盲文版本的总方数为1654方,翻译成普通话点字版本的总方数为1806 方,普通话点字比现行盲文版本多出方数的百分比是9.19%。
(二)两种盲文方案的对照测试分析
我们将10 名学生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摸读现行盲文版的《山西面食》,另一组摸读普通话点字版的《山西面食》。为保证测试的准确性,采用测试和被试一对一的方法进行试验。测试者观察并记录被试者摸读的过程,确定被试者的理解程度。
结果是两组被试者全部理解《山西面食》的内容。现行盲文版的5 名学生首次平均摸读时间为4 分钟;普通话点字版的5 名学生首次平均摸读时间为6 分钟,第二次平均摸读时间为4 分钟30 秒。
测试后的访谈中,同学们谈了各自体会,普遍认为对于改动了规则的现行盲文马上就可以摸读,不需要特别地去记忆规则,并一致认为盲文阅读的准确性有所提高,而且随着摸读此类盲文材料数量的增加,不难推断其阅读速度同样可以达到现行盲文的效果。
本文为2014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提高汉语普通话盲文阅读效率的策略研究”(课题批号:14BYY044)和2014 年吉林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特殊教育专业盲文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号:SJYB14-06)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