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电影《罗生门》的人性晦暗

2015-02-28余红芳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庶民黑泽明罗生门

余红芳

(河海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浅论电影《罗生门》的人性晦暗

余红芳

(河海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罗生门》是日本大荣电影有限公司与美国雷华影片公司于1950年联合出品并获得多项大奖的悬疑影片。该影片讲述一起由武士被杀而引起的案件以及几位当事人对案情的不同描述,真相一层一层剥落,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晦暗一面以及导演对世间残留温情的希望。

《罗生门》;人性;温情

一、电影《罗生门》简介

《罗生门》是根据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筱竹丛中》改编而成,是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在1950年执导的一部电影,该影片于1951年荣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随后在得金狮奖的第二年,即1952年该影片又获得了第2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后入选日本名片200部。《罗生门》之所以可以频获大奖并且成为传世经典不是依靠多么高超的拍摄手法和星光璀璨的阵容。它的成功主要在于用一个简单的故事以及对这个故事的多种扑朔迷离、真假难辨的表述,向观众展现了人性的种种阴暗面,令人深省。后来,“罗生门”被世人看作一种电影风格,成为一个专名,它意旨某人某事复杂诡异,迷离扑朔,有多种歧义的可能性。更出乎黑泽明导演意料的是:该片不仅能经得起知识分子们的咀嚼,而且还能成为当今语言哲学家和道德学家的经典案例,供他们思考和分析。[1]

电影通过简单的故事阐明深层道理是使其一跃成为经典的原因。黑泽明以大雨来开始故事,加上黑白的画面,再配上惨厉的音乐,罗生门就这样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樵夫、庶民和和尚都在避雨时走进了罗生门,于是乎从樵夫的口中,一个迷离的故事就开始了:一名武士带着妻子经过树林时风吹开了妻子的面纱而使路边休息的大盗多襄丸起了色心。随后,强盗跟着这对夫妻引开了武士并将其绑了起来,接着他又回到少妇那里并告诉她,她的丈夫被蛇咬死了。随后,他把少妇带到她丈夫被绑的地方当着她丈夫的面对其施暴。最后的结果是丈夫死了,女人在一座尼姑庵里被发现,而强盗因为喝溪水中毒被绑到了纠察署里。于是,故事就以一名武士被杀而当事三人对案件的不同描述展开了。

从强盗开始,在他的诉说中我们得知他玷污了武士的妻子之后,女子看上了强盗希望他杀了她的丈夫,因此,强盗和武士决斗并且最后武士被强盗所杀。妇人的说法则是在被多襄丸糟蹋之后因为受不了丈夫的嫌弃而晕倒,所以并没有看到丈夫是否死在武士的刀下。最后是借巫女还魂的武士,他说被多襄丸糟蹋后,妻子希望多襄丸杀掉他,但是强盗再看了妻子这样的面目之后不仅没有杀他,反而想杀了妻子。这时女人逃了,多襄丸去追赶女人不得后给武士松绑之后便走了,丈夫最后则在这样的奇耻大辱中自尽了。故事说到这里,让人们感觉扑朔迷离,谁才是应该被相信的人?三个人的诉说都看似真诚,没有破绽。然而在庶民的追问下我们知道了樵夫看到了事件的整个过程。妇人在被多襄丸糟蹋后,她要求强盗跟丈夫决斗,她则跟赢的那人。但是,她的丈夫却不愿,随后,在女人的指责下他们开始决斗,在决斗中强盗不过如此,武士也平平。最后的结果是武士死在了强盗的刀下,而女人跑了。

在樵夫的叙述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多襄丸确实杀死了武士,但是他却以谎言来述说整个过程,从而塑造他作为强盗的武功高强以及他的男人魅力。妇人一是为了隐瞒自己在被强盗玷污过程中所产生的身体快感,二是不想卷入其中。已经死去的武士为了让其死后留名而编造谎言展现他的大度和刚正。

黑泽明以其高超的叙述手法一层一层拨开事实的真相,展示了人性的晦暗一面,以及导演对世间残留温情的希望。

二、《罗生门》中人性的晦暗面

破旧的大殿、滂沱的大雨,精彩的故事,丑恶的人性就这样一幕幕跃于银幕之上。影片犀利地揭露了人性的丑陋阴暗——剧中每个人物为了个人的利益、自己的私利,不惜编造谎言、捏造事实,无论道貌岸然的武士,还是强取豪夺的盗贼,还是家居贤良的主妇,一个个都极尽暴露了各自真实的面目。

多襄丸的丑陋面在于贪恋美色;妻子的丑陋在于背叛了丈夫、背离了妇道;武士的丑陋面在于贪生怕死和嫌弃妻子。1950年的片子,黑白、粗糙、淳朴,人性中赤裸裸的软弱和谎言,直入人心。

三个当事人虽然都以谎言对人,但是我们思考过后却明了。这不就是我们每个人的通病吗?我们在说谎的时候都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尽量美化自己,让自己置于人前的形象可以高尚。黑泽明在1950年便深刻地提出了人性的这个弱点,而对60年后的今天,仍有不可磨灭的教育意义。我们在随着电影开演之时就在寻找,寻找着一个真相,而真相揭开面纱之际,众人都唏嘘不已、恍然大悟。罗生门就像是一声惊雷,惊醒了人们的内心,振聋发聩,发人深思。

三、对残存温情的希望

和尚、庶民、樵夫三个人代表了人的三种简单的分类:善、恶、中间。和尚是善良之人,对于世风日下痛心疾首却无能为力;抢了婴孩衣服的庶民是始终都带着恶的;中间的那位樵夫摇摆不定,他苦恼也正是这个不知归向哪边的问题。他从死者身上取走了那把“值几文钱”的短刀,所以他不愿在公堂之上说出事实。可庶民揭穿时他也没有否认,由此可知他还是彷徨的。电影演到最后,黑泽明安排了弃婴的出场,樵夫抱起婴儿准备带回家养,他对和尚说:“我已经有6个孩子了,再添一个也不过一样的辛苦。”和尚感动地说:“多亏了你,我可以继续相信人了”则是包涵了“人之初、性本善”。黑泽明让樵夫和庶民看到了彼此的自私,但是审视到自己罪恶的樵夫,终于不负众望地决定收养婴儿,正说明了他的良知没有泯灭,而且在经历这些事情过后更加增强了他的善念。这也可以说是导演对世间残存的一点点温情所抱有的希望吧。正如影片中乌云过后的阳光,人性总是存在着光亮的,就像雨后的阳光让人温暖。

和尚在罗生门中望着樵夫远去时,他相信这个世界,整个人类的灵魂,还没有堕落,我们终究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相信彼此并报以真诚的微笑。《罗生门》通过循序渐进地推入,一层一层揭开人性的外衣,向人们展示了人性往往比事实本身更加可怕,同时也对人性充满了希望。这正是黑泽明的高明之处,也是电影成为经典的原因。

[1]何莉琼,王海东.言辞的立场:欲望还是正义?——《罗生门》撩开人性光亮的面纱[J].大众文艺(理论),2009(2).

J905

A

1674-8883(2015)24-0125-01

猜你喜欢

庶民黑泽明罗生门
让观众满意我的每一秒
霸权更迭、俄国革命与“庶民”意涵的变迁
——重返“五四”之一①
产妇自杀的“罗生门”
“庶民”做主引发的一场治理危机
三株 人事变动罗生门
罗生门下的人性丑恶——解析电影《罗生门》
黑泽明镜头下的多襄丸与菊千代
新旧の文化が交わり庶民の郷愁誘う景観
论西周时期的民间音乐教育
黑泽明的特殊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