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人名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015-02-28◎吴

现代语文 2015年32期
关键词:秦始皇笔者知识点

◎吴 娟



巧借人名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吴 娟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问,小到写一张请假条,大到书写研究报告,都要用到语文。但实际教学中,学生却常常觉得语文无用,以至于一度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样的谚语。语文的重要性、实用性无人认可。拿江苏语文来说,分值达160,但分数再高也改变不了语文被学生歧视的局面。

为了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多语文教师使尽了浑身解数,十八般武艺全部用上也收效甚微。总的来说,老师学识渊博、口若悬河的确让学生心生钦慕,对于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无裨益。但是,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处处皆语文其作用却微乎其微。

作者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痛心于语文不受重视良久,也积极寻找解决之道。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是有一些的,本文只就其中巧借人名提升学生学习语文兴趣阐述一下愚见。

一、巧借人名,多个知识点阐述

有时,单纯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觉得乏味无用,过于死板,笔者会在学生的名字上下功夫。

例如,讲解到成语的使用这个知识点时,笔者联想到班上一名女同学的名字叫“陈竹”。于是,笔者援引“胸有成竹”这个词语,提醒学生注意“成”的写法和解释,学生轻松的氛围中记住了成语的使用要注意其意境,不能死记硬背、胡乱臆测。

后来,讲解到“谐音修辞”这个知识点时,笔者再次以“陈竹”的名字举出“胸有成竹”这个词,幽默诙谐地说:“如果我非常喜欢‘陈竹’同学,就会说我‘胸有陈竹’”,学生轻松并牢固掌握了这个知识点。接下来,在诗歌讲解时,笔者枚举了“丝一思”、“莲一怜”,学生也举一反三地想到“胸有成竹”这个笑话。

就这样,“陈竹”同学被笔者拿来做了好几次例子,讲解了多个知识点,她本人感觉得到了老师的关注,学习语文兴趣日浓;同学们也在轻松的氛围中领略到语文的现实意义。

二、巧借人名,轻松自然导入新课

在教授新课时,很多语文老师都喜欢声情并茂地来一段导入词,笔者比较喜欢研究学生的名字,也偶有所得。

教授《秦始皇本记》,笔者班正好有个同学名叫“蒋逾朕”。上课时,笔者叫他说说自己名字的含义。他表达不出来,笔者立即灵活地为他打圆场:“朕累了,朕不想说。”学生都大笑,笔者看到学生注意到“朕”这个称呼,于是提问:“朕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叫的吗?”学生齐声回答:“这是皇帝的专称。”笔者又说:“那哪个皇帝最先把这个变成皇帝的专称?”学生齐答:“秦始皇。”于是,笔者又提问:“秦始皇之前,人们可以自称‘朕’吗?”有的学生回答“可以”,有的反驳说“不行”,笔者顺势导入:“那我们大家一起去《秦始皇事记》里寻找答案吧。”这个互动吸引了学生们的兴趣,学习效果相当好。

学生通过学习明白了“朕”在秦始皇之前可以用作个人的自称,特别高兴。笔者顺势也表扬了“蒋逾朕”同学:“逾朕就是‘超过我’的意思,可见蒋家长辈对你抱有殷切希望啊,同时说明蒋家是很有知识、很有水平的,才能给孩子起一个有韵味又深情的名字。你一定要不负重望啊!”学生都低头深思,大概也在思考父母给他们起名的良苦用心吧!

三、巧借人名,针对学生个性因势引导

某届笔者班有一位吴姓同学,个性十分腼腆,语文课堂上发言声音细小如微,双颊通红。注意到他这个情况后,某次课堂上点到他发言时,笔者这样表述:“吴是江南大姓,历来人多豪杰,下面请一口吞天下的吴志强同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这个同学满腹疑惑地站起来,似乎对于笔者的赞扬有点“受宠若惊”,但是,笔者用坚定的眼神鼓励他,他破例声音洪亮地回答了笔者的问题。

后来,笔者索性用“一口吞天下”的代号叫他,他也欣然接受。渐渐地,这个同学越来越自信,学习语文兴趣大幅提升,成绩起色不少。

还有一个学生,某次上课和另一个同学为了某个问题争论不休,笔者看他俩情绪激动一时争论不出结果,又考虑到可能影响到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于是笔者轻松劝解,说:“石磊啊,你们课下再辩论吧,一块石头就够了,你居然是四块石头,够倔够强啊!”石磊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另外一个同学也偃旗息鼓。如此一来,既化解了他们的矛盾,课堂也得以顺利延续。

四、巧借人名,开展一些课外拓展活动

在讲解到“韩愈,字退之”“老舍,原名舒庆春”等知识后,笔者提出古人对于自己的名字十分重视,要么相互关联,比如苏轼、苏辙;要么相反,如前文提到的韩愈字退之,古人经常运用拆字法给自己取字。于是,笔者提出人的名字反映一个人的水准,希望学生能给自己起个名字,学生十分欢欣活跃,纷纷为自己起名字。一时间,教室里一派活跃的气氛,也促进了文言文学习效果的提高。

另外,笔者让学生挖掘自己名字的含义,比如是否关联到某句古诗或某个意境。例如,班上有个女生叫“梅柳春”,班上学生说很符合“梅柳春犹浅,关山月自明”。还有个学生叫“陈思卿”,学生联想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立刻觉得这个名字也很优雅。

久而久之,很多学生都形成了一种习惯,观察同学的名字,思考其中的深意,学会准确描述其起名由来,每个人都对语文的实用性表示同意,提升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名字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仅依赖老师的个人智慧、综合素质,更在于语文教师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十分热爱和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体贴。

(吴娟 江苏省宜兴市徐舍中学 214200)

猜你喜欢

秦始皇笔者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老师,别走……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秦始皇忆师
三十六计之偷梁换柱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