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2015-02-28肖喜丽

现代语文 2015年32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语文

◎肖喜丽



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肖喜丽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间的竞争已经上演为激烈的人才竞争,新时期领导人提出了“到2020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批判性思维是创新人才的首要思维范式”,语文作为“学科之母”,应肩负起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任。

一、批判性思维

我国的批判性思维研究是在国外的影响下兴起的,其英文“critical thinking”一词暗含发展“基于标准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之意。目前学界对于批判性思维的界定众说纷纭。综合已有基础,本文中“批判性思维”指作为思维主体的“人”自觉地对思维客体作出理智深刻的评判与思考,进而指导信念与行动的思维过程、品性与能力。

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普遍缺失

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展开相关研究以来,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逐渐得到重视,语文新课标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问题。然而,统观我国当前语文教学现状,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实践仍普遍缺失。

(一)知识本位,偏废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过程中,思维者是完整的主体,不因外界而迷失,而是积极自觉地对问题和刺激等思维客体做出理性的思考与独立的评判,进而指导自己的信念与行动,表现出强烈的思维主体性。现今语文教学中,知识本位的教学目标顽固不化,完成知识性教学任务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目标,学生机械地储纳知识。在课改倡导“发展思维能力”影响下涌现的众多“思维活动秀”,大多止步于对知识的认知、理解、记忆等肤浅的思维活动。在知识本位的主宰下,整个教学机制绝对统一化,学生思维同质化,语文学习异化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主体性的教化专制。

(二)接受本位,扼制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批判性思维主体绝不是消极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对思维客体的真实性、精确性、相关性、性质与价值等作出理性的评判,批判性地应对,展现思维批判性风采。现今的语文教学仍严格按教学预设展开,学生被动地听讲,被动地进行所谓的思考与发问、被动地接受未经批判性思维检验过的课程内容。如此,教学过程成了教案执行的严密流程,教师思想被冷酷操纵、学生个性被扼杀。这种接受本位的教学过程,严重阻碍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三)形式主义,忽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对思维客体的浅表质疑和反思,而是全方位深刻地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自我校准,进而做出明智的决策,表现出批判性思维高度的深刻性。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式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涌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利于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单一的僵局,然而这些所谓的教学新貌仅停留在表面的热闹,未脱接受本位、知识本位的母胎,有的则矫枉过正,大多为架空学生思维活动的形式主义变革。大量充斥于教学中的假对话正是这一问题的明证,它们形式上是对话,实为掩盖自我、偏离主题、教师独白式的虚假对话,如教师“问题圈套”下的对话,如侧重事实强调考察记忆的“满堂问”对话,如生生之间表面热闹实则对话权被少数强占非全员参与的零散对话,这些缺乏真正的碰撞、交锋与辩论的虚假对话,缺乏深刻的认知与反思,丝毫无益于批判性思维深刻性的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未得到充分应用,大多成了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辅助工具,未能充分用于引进媒介信息,进而组织丰富的批判性思维活动,致使学生批判性思维未得到应有的发展。

(四)教学评价单一化,缺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具备严谨的自我调节性特征:思维主体监控着批判性思维过程,并根据问题诊断,积极调节思维结构,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心理表征。目前,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关注,学生自评的教学评价方式得到了推崇。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评却流于形式,且教师的单向评价大多简短、浅显,未深入学生的具体思维过程有针对性地反馈,错失了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自我调节能力的良机。

三、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缺失的原因

(一)传统教学观念的禁锢

自新课改革以来,沉闷的语文教学有了一定的改观。然而,关于语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传统教学观念禁锢仍未完全解除。传统的教学观念依附于教育者的头脑中,致使其养成教学思维的定式,隐形地指挥着课程标准的制定、教材的编撰、课程教学的实施。

(二)教师自身批判性思维素养的缺乏

教师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的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在课堂上得以培育。试想一个没有批判性思维素养的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然而,作为教师成长摇篮的师范院校缺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师从业后,被繁杂的教务缠身更是无力或无心于批判性思维的自我培育与发展。

(三)应试教育下升学压力

迫于升学的压力,学校普遍追求升学率,教师评价走向机械化。有调查得出,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内容具体操作中,主要依据教师的工作量、考试成绩等显性工作,忽视了教师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思想引领、心理疏导等隐性工作;评价标准过度量化,把“考试成绩”当做“教育成绩”,学生的成绩成为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参照指数。如此情况下,教师教学陷入教案抄袭化、教学模式化的困境中,对教学内容未做批判性的分析,仅围绕考纲,领着学生为了分数而疲惫地奋斗着;同时,升学的压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功利化,无心关注与考试无关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整个语文教学被困在考试的牢笼里寸步难行。

(四)教学评价中,缺乏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核

目前,教学的评价仍以定量评价为主,考试内容重课本、以知识的记诵为主,忽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核,单元测试、期中期末测试皆为对中考与高考的模拟。在如此同质性的严密的考试系统中,语文课堂成了全力训练考试技能的场所,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被严重忽视。

四、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关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罗清旭曾提出三种可供选择的教学途径:“设置单独的批判性思维课程”、“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各类学科教育相结合”与“通过隐性课堂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他基于国情分析指出,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与学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最为理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需要配合其他语文教学任务,切实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中,实现批判性思维培养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

(一)前提保障

首先,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批判性思维素养,并积极地将批判性思维运用到教学及其日常生活中去;其次,优化教师评价机制,适量地简化对教学无意义的繁杂教务,给教师教学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以保证教师的个性解读,优化教学设计;再次,作为教学内容主要载体的教材,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心理需求,允许个性解读,真正地给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开放的空间;此外,教师应发挥民主的教学思想,积极创设思维型教学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与自由表现的空间。

(二)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实施环节

1.个性化解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要为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腾出宽裕的空间,让其先独立感悟、思考与审美,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在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完善知识与能力结构。此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盲从、不迷信,敢于对经典名篇中已有的定论提出质疑,从多元的角度独立地进行批判性的个性解读,夯实思维主体性。无疑,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前提是教师的个性化解读。只有教师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批判性的个性解读,而非照搬教参、网上课件等现成解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才成为可能。

2.开展对话教学。继个性化解读形成批判性思维成果后,通过开展对话教学,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将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自我、教师与教师自我的交流和碰触中得以不断发展与完善。由于传统思想文化和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易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思维惰性,形成盲目从众的思维定势,教师应适时利用学生的多元化解读,组织生生对话,通过学生间不同起点、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思考,拓宽学生批判性思维,丰富其思考问题的方式,不断提升思维批判性。其次,由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限制,单靠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开展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所取得的效果是很有效的,还需结合教师点拨与引导适时地展开师生对话,教师巧妙地将批判性思维技能与知识融入语文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理解、分析与评鉴,从深刻性的角度培养批判性思维。再次,学生与教师都应持续酝酿与自我的对话,即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持续关注自己的思维过程,及时调整学习状态,教师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以批判性思维审视教学过程,并据学情进行生成性教学。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精神。借鉴罗清旭对批判性思维的人格特征描述,笔者认为批判性精神即思维主体“对于批判性思维活动持有一种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善于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分析所遇到的思维、观点、方法等的合理性”,它是批判性思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必要先行条件。可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精神是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应有之义。批判性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在语文学习中进行,更应将其迁移至现实生活中。为此,语文教学应充分借助多媒体及网络等媒介,引进国际国内热点焦点评论、社会人物访谈、文化现象评说、演讲辩论赛等鲜活素材,搭建通向现实生活的桥梁,引导学生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丰富批判性思维精神,实现批判性思维的可持续发展。

身处“大数据”时代,我们时刻面临着知识大爆炸的考验,如缺乏批判性思维,必将被知识信息汪洋掀起的惊涛巨浪所吞噬。语文教学应该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积极迎接时代新挑战。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教育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力培养的研究》[项目编号:JXYSSS066]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赵晓芬.批判性思维:创新人才的首要思维范式[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3).

[2]罗清旭.批判性思维的结构、培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3)

[3]谷振诣、刘状虎著.批判性思维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罗清旭.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

[5]钟启泉.“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02,(1).

(肖喜丽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321000)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