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确立三种意识,提取教学价值
——苏教版语文《诺贝尔》一课教学例谈

2015-02-27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金家坝小学潘叶红

新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诺贝尔教者学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金家坝小学 潘叶红

确立三种意识,提取教学价值
——苏教版语文《诺贝尔》一课教学例谈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金家坝小学 潘叶红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佳作。身为教师,应成功地提取其教学价值予以教学。而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于确立三种意识——整体意识、文本意识、生本意识。

语文教学三种意识提取价值

“文章一旦进入语文教材,它们的价值就发生了增值和变化。它们保留了原本所有的传播信息的价值,同时又增加了一种新的价值,即‘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即我们所谓的‘教学价值’。”(李海林)教学价值,是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文本价值进行的选用与截取,常常表现为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段学年教学的计划来进行的选择。然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解读并提取的教学价值仍是不尽相同,有时甚至是相差甚远。那么,教者该如何提取合理合宜的教学价值?笔者觉得,关键在于确立三种意识。

一、确立整体意识,了解编者意图

每一个文本均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又都属于整个系统中的个体。不管是生字的编排,还是语言的积累,抑或阅读能力的培养,乃至表达方式的习得,都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为什么安排这样一个主题?为什么运用这样一个文本?都有编者的意图所在。作为教者,切不可独独地审视单篇课文,而视整个学科、学段、年级、单元不顾。如此,教者需要确立整体意识,既要读课标,又要研教材。

1.读课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实施语文课程的指导性纲领,课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无论是学习的兴趣、态度,还是掌握的知识、技能,或者是习得的方法、能力,在整个系统都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呈螺旋式上升的。同时,阅读中对于词句的理解,每个学段的目标是不同的,且是不断上升的。第一学段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而到了第三学段,则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同一篇教材,如果可以放在不同学段学习,那么设定的目标一定是不同的。所以,教者务必要整体阅读标准,了解不同学段的目标与内容,知道每个学段具体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等的不同要求。

2.读教材。读完了课标,还该读教材。教材更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其很强的系统性,课标上所有应达成的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都能在这个系统中找到相应的阐述。任何一篇文章,置于特定的学段、特定的单元,都有着它的作用与理由。教者只有通读教材,才能理解编者的用意,才能领会全册教材的训练体系,才能锁定每一个文本正确的教学目标。比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为“百折不挠”,不管是写人的《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还是说理文《滴水穿石的启示》,都紧紧围绕着主题安排。本单元的训练目标之一,就是“学习作者通过一件或者几件事情刻画人物的形象及叙议结合的方法,并进行类似的习作(包括读后感)”。那么三篇写人的文章,在教学时都要将叙事写人的方法渗透进阅读过程,引领学生在读中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这样有了对教材整体的阅读与把握,就等于先抓住了教材的根本。

二、确立文本意识,读懂作者心声

语文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语文学习必须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而能够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取文本的教学价值,在整体阅读课程标准,以单元、册、学段为视角整体阅读教材后,在抓准教学的根本后,便要沉下心来阅读文本个体,与作者对话,读懂作者的心声,读明白作者写什么、怎么写的,以便提取整体背景下单个文本的教学价值。

1.写什么。教者拿到一个文本,不管以前有没有读过,有没有教过,都应该细细地读上几遍,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这是一个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先整体阅读,弄清作者在写些什么,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想要传达给读者怎样的信息。语文课程最大的特点便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文本这样表达,一定有着相关的背景和因素。所以想要进一步读懂写什么,还有必要补充阅读,查一查作者的个人生平、历史背景等,做到“知人论世”,以便更准确地解读文本。最后还是要回归到整体,抓住某个点、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梳理全文,使之能串连起来,乃至教学时不觉得孤立、零碎。这样的阅读理解,不经历几个在文本中出入的回合,是不可能达成的。因此,教者切忌拿到文本,先查找资料,而不静下心去,沉入文本,会面作者,感受内心。

2.怎么写。郑桂华老师说:“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应该将语文学习之本——课文所隐含的语文核心价值凸现出来,重点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力,从关注文本内容转到重视文本形式上来,让学生达到理解文本内容与文本表达的统一。”知道了写什么外,更应该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文文字的课程,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是糅合在字词句段篇的训练中的。第一学段的“体会常用标点的语气,积累运用学到的词语”;第二学段的“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色是具有新鲜感的词句”;第三学段的“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等,无不关乎文本的表达。

三、确立生本意识,着眼学生发展

语文教学必须以生为本,提取适合学生的有效教学价值,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地自主地开展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1.学什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者了解了编者的意图,读懂了作者的心声,提取了文本合理的教学价值后,还必须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最后再确定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也即明确学生要去哪里。如三年级上册《军神》一文,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刻画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力,但刚上三年级的孩子学习,只要能够抓住关键字词,谈感受,说体会,明晰人物形象,受到情感熏陶,再带着这种情感体验回到语言文字之中,读好文即可。还如《诺贝尔》一课,安排于五年级上册,学生能在自主的学习中产生与众不同的阅读感受,并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听、说、读、悟、写等阅读能力已初步形成,但还需方法上的指导;分析、概括、表达能力还不强,需要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地提升。因此,“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就作为一个应该提取的教学价值。

2.怎么学。“阅读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审美乐趣。”明确了“去哪里”,还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法,让学生学得积极,学得投入,学得快乐。

猜你喜欢

诺贝尔教者学段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阿克苏诺贝尔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2019年诺贝尔颁奖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的基本策略
百年诺贝尔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