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法治校园建设

2015-02-27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宝民小学巨晓山

新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全校师生公平正义价值观

□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宝民小学 巨晓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法治校园建设

□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宝民小学 巨晓山

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校园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自由平等的氛围是建设法治校园的前提,公平正义的环境是建设法治校园的保障,法律制度的约束是建设法治校园的关键,文明和谐的校园是建设法治校园的最终目标四个方面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建设法治校园的引领作用,并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建设法治校园的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校园自由平等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并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对从小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明确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是直接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迫切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学校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在当前文化多元化、基础教育综合领域改革的背景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的创新研究,对于缓解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困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校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组成。包含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社会层面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三个层面。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而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努力营造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法治校园氛围。

笔者认为,法治校园中的“法”指的是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治”指的是管理和服务。因此,法治校园是指依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学校运行机制和法律法规,管理和服务学校的总体意识和校园格局。建设法治校园,将法治的精神、法律的思维模式贯彻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法律的思维模式来管理学校,使学校的各种管理达到法治精神所体现的公平与正义,不仅能够使全校师生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更能够促使我们用法律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让自己在合法的范围内维护自身权益并寻找最大限度的自由。

建设法治校园,是学校管理的必由之路,有利于切实维护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合法权益,有利于充分保障师生民主权利,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证。但据笔者所查,当前专门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法治校园建设,特别是小学法治校园建设的研究非常少,缺乏操作性和系统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将在分析法治校园内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建设法治校园的具体策略,不断完善建设法治校园的运行模式,有效渗透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学校法治建设提供借鉴。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建设法治校园的引领作用

1.自由平等的氛围是建设法治校园的前提。民主、自由、平等的氛围是建设法治校园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法治校园主体都能够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地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都能够在不侵害别人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的行为,都能够拥有自主而平等地追求自己设定目标的权利,做到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才能有效克服官僚制、集权制及其弊端,切实构建法治校园。

2.公平正义的环境是建设法治校园的保障。公平正义强调公道、不偏袒,是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正当的秩序合理待人处事的价值判断。在学校中,只有领导班子公平正义地制定政策、处理问题,才能获得广大教职工的支持和拥护。在班级里,只有教师公平正义地解决师生、生生矛盾,才能获得广大学生的尊重和信服。在同学间,只有共同建立起公平正义的价值关系,才能有效解决相互之间发生的问题。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校园公平正义的环境为建设法治校园提供了有力保障。

3.法律制度的约束是建设法治校园的关键。法律制度可以规范和约束个体的行为,明确个体的权利和义务;可以作为尺度和标杆对个体行为进行评价;可以对两者间的行为进行预测;同时,也具有强制和教育的功能。规范性、强制性、普遍认同的法律制度有效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建设法治校园,要将国家法律法规、教育主管部门教育规章与学校自身实际相结合,制定、修订和完善学校自身管理和监督制度,使学校行为有规可循、有章可依。这是学校对自身管理经验和各项工作要求与方法的总结、完善并上升为规律性、规范性的过程,是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设法治校园的关键所在。

4.文明和谐的校园是建设法治校园的最终目标。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素之一,又在和谐社会的形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民主法治、安定有序的社会,需要法治的运行机制和强制保障。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应地,文明和谐的校园也是建设法治校园的最终目标。在建设法治校园的过程中,通过规章制度的完善,明确每个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维护校园运行秩序;通过满足和维护教职员工、学生的需求,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通过创建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环境,丰富学校文化资源,提高学校品牌魅力,最终创建出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个人与集体,学生、教师与学校之间等关系民主融洽,各成员各司其职、各得其所的和谐校园。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建设法治校园的策略

1.建构现代法治学校制度。教育要靠制度来落实,监督要靠制度来保证,预防要靠制度来推进,惩治要靠制度来加强。在法律优先的前提下,以民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为原则,完善学校制度顶层设计,确保科学性、严密性、无漏洞、无偏差,为学校法治建设提供持久的推动力。亚里士多德曾指出法治的内涵包括:一是人们所遵守的法律应该是制定良好的法律;二是这一法律被人们所普遍认可、接受与遵循。

2.健全完善现代监督机制。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学校高效运行的基础,加强监督管理则是保证制度执行力,促进制度有效推行的重要手段。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变异,只有加强监督,让制度带上“高压电”,才能确保学校和师生的利益不受侵犯。在构建法治校园中,必然要以强化、完善监督体制为保障。上级监督人员对事件的探寻方式、认识层面和掌握程度略显表层。因此,监督部门可派出相应级别的人员参与到学校的议事决策、权利运行、人财物管理过程之中,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学校具体的工作情况。

3.深化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成员在教育教学和组织管理中,为追求相同目标而形成的共有信念、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会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全校师生产生巨大影响。为更好地建设法治校园,要深化法治校园文化建设,将法治观念、方法、模式渗透在学校的方方面面。具体来说,学校法治文化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大方面。首先,要构建法治的物质文化载体。通过在校园中和教室里张贴遵纪守法标语、法治宣传海报、法律法规知识和学生行为规范等内容,使全校师生的道德规范、思想导向、信念追求、行为取向自然而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其次,要加大法治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力度。通过开设相关法治课程,帮助师生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最后,要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使其不仅仅成为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更成为全校师生的共有价值观念。

4.营造现代法治校园氛围。氛围是围绕或归属于特定根源的有特色的高度个体化的气氛,良好的氛围能够产生巨大的心理效应,提高效率和凝聚力。在校园中,形成的不仅仅是守法光荣和守法有责的良好风尚及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氛围,能够使全校师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知法、懂法、守法,更能够帮助全校师生最大程度的拥有权利和自由。这种氛围是严谨的但又是民主的,是有序的但又是自由的。这种民主管理、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氛围渗透在校园生活的各个部分:全校师生都是学校的主人,参与到学校重大方针的制定和执行之中,与学校荣辱与共,共同进退;全校每个成员都是不可或缺的个体,在各守其位、各尽其责的基础上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信任,真诚相待,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顺应新课改要求和时代发展潮流,大力促进学校法治化、现代化、优质化、特色化发展。

[1]陈金钊,袁付平.简析法治的概念[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6):89~93.

[2]陈玉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视域中的依法治校[J].江苏高教,2009(6):44~46.

[3]喻中.实现公平正义的法律机制[J].新视野,2012(3):101~10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82.

猜你喜欢

全校师生公平正义价值观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勇敢
钟祥市莫愁小学:交通辅导员进校园
坚持公平正义 增强裁判效果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口语交际班(十七)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关爱弱势群体 维护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