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题的思考

2015-02-27金远亮

学语文 2015年2期
关键词:骤雨律诗炼字

□金远亮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题的思考

□金远亮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表情达意、塑造形象、反映思想都以语言作为媒介。炼字题是高考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

从词性上看,有炼动词的,如2014湖北卷《早发》中的“背”,2012湖北卷《送邹明府游灵武》的“藏”“透”,2011天津卷《骤雨》的“卷”“吼”;有炼形容词的,如2013湖南卷《钓船归》的“净”,2012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的“软”(形容词)“涌”(动词);有炼副词的,如2014四川卷《秋暮吟望》的“常”“偏”,2012四川卷《子规》的“空”;有鉴赏叠词和词语的,如2009广东卷《月》的“时时”“万里”“夜久”。

从数量上看,分值4分的大多考查两个词。本文侧重谈考查两个词的炼字题。

2011天津卷《骤雨》中“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是律诗的颔联,我们知道律诗中的各联内容相对独立,首、颈、颔、尾各联一般依次起着起承转合的作用。卷、吼是律诗颔联上下句同一位置上的两个字,均为动词。从颔联内容的独立性来看,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描绘同一形象的,“卷”从视觉角度写出骤雨来势之猛,“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2014四川卷《秋暮吟望》“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是律诗的颔联,上下句同一位置上的两个字,有相互补充、突出、强调的作用。落日本无心,新月亦无意,“常”“偏”这两个副词强调了景物改变了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了诗人的心绪与情感。

2012湖北卷《送邹明府游灵武》“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是律诗的颈联,两个字位置也是相同,词性均为动词。“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写人行之迹很快被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且颇有诗意,含有大雪飘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描写生动且含义丰富,包含了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令人想象。

2012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属于一句中的两个重要词。“软”字运用了通感手法,“涌”字运用了拟物手法,分别描写出各自对象的奇特之美。

2009广东卷《月》“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这也是颔联。“时时”运用叠词,写出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的情景;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律诗中颔联和颈联上下句构成形式与意义上的对举,起到对比、突出、强调的作用,读起来也音韵铿锵,琅琅上口。因此,分析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时,不仅要词不离句,还要词不离“联”。否则就可能忽视内容的关联性,以造成思路之不畅,丢掉了答题要点。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在《语文教育二十韵》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白居易品鉴刘禹锡《乌衣巷》时说:“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所以炼字题需要考生反复推敲。不仅要思作者之路遵路达真,入作者之境悟语得神,而且还要思答题之路,依文本语境。真正做到思有路胸有境。

(作者单位:安徽省南陵县博文中学)

[责编曲辰]

猜你喜欢

骤雨律诗炼字
惊蛰
律诗的开合结构
《骤雨初歇》系列之二
《骤雨初歇》
工而能变方有味——浅谈律诗的对仗
刚才那一阵骤雨
炼字·炼句·谋篇(外一则)——杜甫《望岳》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炼字”
整合语文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炼字”喜作文
律诗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