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性与理性在电影剧本创作中的思考

2015-02-26杨翥鹏,梁春竹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期
关键词:电影剧本感性理性

摘 要:在电影剧本创作中,只注重理性框架的支撑作用,会导致电影剧本是没有情感的空壳。只有框架结构清晰,感情丰富的剧本,再加上优秀导演、演员的默契配合,才有可能拍摄出令观众喜爱的影视作品。本文首先从感性与理性的定义出发,探究在电影剧本创作中怎样把握好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度,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希望对电影剧本创作有所裨益。

很多人都认为,影视剧本创作就是凭着感觉进行创作的,只要头脑中有好故事,就能写出好剧本,剧本等同于好故事。这种想法只停留在表象上,电影剧本与小说是不同的,电影画面是流动的,要求编剧用视觉性的思维开展创作。电影剧本的创作就犹如建造房屋,必须在剧作理论、章法等理性框架支撑的基础上,在运用想象、情感等感性因素去填充,才有可能拍出一部有内涵、有共鸣、有品质的电影作品。

1 感性与理性概述

1.1 感性

感性是指感觉、知觉等内心活动。电影剧本创作中“感性”强调创作者的个人创作情感、创作情绪、创作欲望,在创作思维中三者是相互连贯的,缺一不可。这三方面常被人们理解成“感觉”,虽然这样的理解并不准确,但道出了感性与感觉之间的关系,二者都属于感性思维。感性认识的范围包括个人记忆、思维、观念以及由此表现出的同情、邪恶、暴躁等情绪,这些情感都是与生俱来的。电影剧本创作过程中倾注心血创作的人物必定有自己个人情感的影子,不可避免的将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认知、对生活中人事物的看法通过自己的创作描绘出来。

1.2 理性

理性是指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思考而升华的一种抽象认知,就是能够看清事物本质,并有针对性的做出判断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后天对于事物本质、规律的一种认知,将感性情感中某些禀性加以隐藏,它是对记忆、思维、观念的进一步总结。理性认识是对感性的思考与反思。

2 感性与理性在电影剧本创作中的关系

电影的魅力在于通过电影画面、思维、声音引领着观众进入一个有趣未知的世界,观众从电影中看到的一切都是由编剧、导演以及电影制作人员决定的,其中最基本的决策人就是编剧。所以,电影编剧是幸福的,能把自己对于世界的思考、认知、想法通过镜头展现给所有观众,与观众进行深切的交流。电影剧本是电影能够立体呈现的前提与基础,也是电影作品的精神内涵,电影中展现的人文精神就是剧本创作的本质目的。电影剧本创作感性思维离开理性思维,忽视剧作理论与方法,极容易造成个人主义,导致剧本结构松散、杂乱无章、故事线索混乱,前后衔接出现问题。电影剧本创作中无论感情融入多么丰富,饱满都必须通过理性的梳理,达到从无序的“感性释放”走向有序。

2.1 感性离不开理性框架的支撑

电影艺术源于生活,在剧本创作中编剧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个人情感、艺术审美都融入人物角色之中,编剧常说“剧本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自己的孩子”,可见编剧在电影剧本创作中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编剧运用自己专业的文学技巧,将自己头脑中人物刻画的生动、逼真,富有生命力,这种创作是直接的、具体的、有感而发的。任何没有情感的作品都是不具有生命力的。由此可见,电影剧本创造过程中感性认识地位是何等重要。但是电影创作并不是个人意志的体现,编剧不能将电影作为自我观点展示的途径,这就需要编剧理性的分析与选择,将有益于电影角色的生活细节有选择性的进行记录。只有在人物充满生命力的前提下,运用创作结构、创作经验、创作规律、创作理论基础,将杂乱的故事情节、角色人物、故事场景等一系列有关于电影剧本创作的组成部分,进行整合分析,将有益于表现角色人物个性特点的部分挑选出来,加以丰富的描绘,才能更好的展现出电影作品的主旨内涵。倘若电影仅有情感的爆发,而没有叙事结构的支撑,一部电影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对于人物、故事、时间、背景等基本要素在电影开头倘若都没被叙述清楚,观众对这部电影一定失去继续观看的兴趣。一部能受到观众喜爱的影视作品,在剧本创作中必定是对于感性与理性情感认识比例有很好的掌控能力。好电影作品一定是叙事流畅,感情由浅及深,发人省醒。例如,电影《简·爱》就是规范化电影叙事形式的代表,在主体构成、情节设计、结构安排、人物性格等方面都进行了规范化、层次化的设计。

2.2 理性框架离不开感性情感的填充

电影剧本创作过程中理性框架也离不开感性认知,就好像一个人只有四肢躯干,但没有情感内涵,犹如行尸走肉一般。电影剧本创作中抛开情感、感觉、想象,拍摄出来的电影必然僵硬死板、不真实、缺少生活质感。电影不仅需要叙事,更重要的通过对情节、人物的描写,赋予作品生命力,使观众觉得电影中的人物有自己的影子或者角色就生活在自己身边,使观众与电影中的人物、场景产生一种共鸣。电影剧本创作来源于生活,电影中人物创作因为真实,所以可爱,切忌过分重视理性框架,忽视感性情感的融入。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影剧本创作中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没有哪一部作品能够脱离其单独存在的。对于一件事物感性认知是最基本的,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理解与消化才能形成理性认知,所以感性解决的是表象问题,理性解决的才是本质问题。电影剧本创作者在进行电影剧本创作时只有将感性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才能创作出有内涵、有观众缘、有市场、有口碑、有质量的优秀影视作品。

猜你喜欢

电影剧本感性理性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2018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征集启事发布
“张爱玲电影”
萨特的电影剧本创作与改编述评
有效积累学生“音乐感性经验”的探索与实践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理性的回归
把握教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函数单调性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理性看待GDP增速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