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冷思考——以《非诚勿扰》为例

2015-02-26蒋英艳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9期
关键词:非诚勿扰婚恋观婚恋

摘 要:2010年以来,各地方卫视先后推出婚恋交友节目,我国电视荧屏再次掀起一股相亲热潮。而针对这股浪潮中出现的道德缺失,广电总局当头棒喝,及时遏制了不正之风。在经过查阅文献、访问专家和受众之后,笔者对当下婚恋节目现状以及原因进行了概述,并就婚恋交友节目的健康长远发展提出了个人的建议,积极探寻婚恋节目的未来发展之路。

1 婚恋交友节目特征分析

1.1 展现普通人的爱情

婚恋交友节目区别于其他娱乐性节目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将爱情和普通大众这个平民化视角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找到了普通人婚恋的切入点,也找到了节目的鲜明个性。同时,婚恋交友节目也不单单是爱情的陈述,节目当中的包容性正在不断地延伸,如《非诚勿扰》通过“爱之初体验”“爱之再判断”“爱之终决选”这样几个环节,会将嘉宾的家庭、理想、追求、生活态度等一一展现出来,增加了节目的厚重感和份量。而在荧幕之上公然牵手,受众的窥私欲又会得到恰当的满足,吸引力可见一斑。

1.2 节目形式的大胆创新

近年来,婚恋交友节目正朝着集谈话、娱乐、游戏于一体的全新娱乐节目目标发展。在节目当中,现场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非诚勿扰》中24个女嘉宾的表达没有主次之分,男女都能充分自主地表达自己对异性的爱慕或拒绝。节目为每个嘉宾都提供了充分的表达机会,阐述自己的婚恋观,虽然很多时候会受到大众的质疑,但毕竟是“我”的声音,而并非长期以来“我们”的声音。而嘉宾即兴的才艺展示更是大大增加了节目的人气。

1.3 节目功能的多样化

作为娱乐性节目的一种,婚恋交友节目的娱乐性固然不可或缺,也确是吸引受众的一个原因。而婚恋交友节目间接地担起婚恋中介的社会职能。同时,平民化的视角,强调以受众为中心,积极征询社会报名,更使节目的功能趋于多样化,对受众的吸引也远远超出单一的娱乐性。

2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热播的原因

2.1 “剩男”“剩女”族群的出现和壮大

社会转型期总会有或多或少的社会问题出现,而中国大量的“剩男”“剩女”便是这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逐渐开放,价值理念也呈现出多元化。一些处于适婚年龄的男女青年,或因为新思想的引导,或因为快节奏生活和市场经济带来的必然压力,没能及时找寻人生的另一伴;而一部分青年为了追求完美、安全感和事业也推迟了结婚的年龄。如此以来,中国的“剩男”“剩女”大军呈现出族群化的特点。2006年中国经济网第一次宣告“剩男”“剩女”时代的到来,当年8月出版的社科类图书《剩男剩女》创造了新的销售记录。而如今,面对年华和青春的消逝,“剩男”“剩女”们加入了蔚为壮观的相亲队伍,网络约会、大型相亲会、电视婚恋节目都应运而生,为“剩男”“剩女”们提供交友平台。正所谓有需求才有市场,“剩男”“剩女”族群的出现和壮大也正是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热播的原因之一。

2.2 社会对80后一代婚恋观的关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中国第一批独生子女的80后也逐渐成了社会的中流砥柱,承担起了社会和家庭所赋予的职责。而从变革中一路走来的80后的价值观、婚恋观也备受社会关注。《非诚勿扰》对80后婚恋观和价值观的展现是其热播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其得以成长壮大的沃土。

2.3 消费元素对电视节目的渗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电视的职能逐渐得到解放,电视元素与电视职能逐渐出现了多元化趋势。而随着90年代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对中国的冲击,大众传媒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消费社会的商品经营观念也逐渐渗透到媒体的传播模式中。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革新,21世纪全球进入了生产过剩的时代。不过,资本的本性便是扩张。糅合了消费观念的大众传媒在消费引导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传媒刻意规划的消费观念在不经意的传播中影响和引导了社会的消费。如今,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对其使用价值却漠不关心,符号价值已经成了大众夸饰和攀比性消费的新选择。在消费社会的大背景下,快乐、游戏成了电视节目的流行元素,娱乐经济开始盛行,收视率一夜间成了电视媒体生存的必备。随后,各类博彩类、谈话类、游戏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从中央台的《艺术人生》《星光大道》《开门大吉》等娱乐节目到地方台的《快乐大本营》《超级访问》《壹周立波秀》等,电视娱乐节目在我国的飞速发展可以用“冲击波”来形容。从演艺人员到普通百姓的故事,从虚拟的场景到真实的生活,从看别人的节目到自己参与节目,面对这些变化,《非诚勿扰》等具有真人秀节目性质的婚恋交友节目的出现便成了一种必然。

2.4 后现代文化对电视节目的冲击

“后现代主义”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风靡世界的一种新的文化思潮,它以强烈地抵抗现代主义的理性精神的姿态出现,并建立了一套与之相对立的价值体系,它回避绝对价值宏大叙述以及封闭的理论体系,强调分裂、破碎、异质,是一种开放式的相对主义和多元的价值体系。

电视娱乐化的现实与后现代文化有着莫大的联系,电视婚恋交友节目是后现代语境下的产物,呈现出娱乐性、游戏性、复制性等特征。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已经很少有时间用于对电视文化的思考,通俗文化便趁机占据了电视文化的主体,电视媒体原有的高雅文化被不断拆解。一大批具有娱乐和游戏性的节目开始为大众提供快餐式的电视文化。如《非诚勿扰》中,男嘉宾采用闯关形式来争取自己的“男生权利”,而女嘉宾则以亮灯或灭灯来表达对男嘉宾的喜好、厌恶;而节目中每个男嘉宾的速配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如此快节奏的编排,完全是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节奏而推出的快餐文化。而《非诚勿扰》创下收视奇迹之后,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山东卫视《爱情来敲门》、安徽卫视《缘来是你》等一大批跟风者更是将后现代文化中的复制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3 《非诚勿扰》:阵痛后的重生

针对婚恋交友节目中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2010年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和《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随后,大多数婚恋类节目都进入了停播、整顿阶段,《非诚勿扰》虽然一直在播出,但却对节目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和规范。

调整后的《非诚勿扰》在收视率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经过几周的低迷,收视率已经稳定在了3.5%左右,收视前景大好。由此可见,触及社会神经的出位话题并非博得收视率的唯一途径。阵痛后的《非诚勿扰》更加注重婚恋节目旧有的服务功能,更加注重帮助和指导嘉宾走出感情的困惑,倡导大众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和价值观,彰显人间的真善美。作为一种舶来品,《非诚勿扰》必须面对中国现实,促进其尽快本土化,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不断提高节目的品味和文化内涵,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唯有如此,《非诚勿扰》以及由此而生的婚恋交友节目才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4 婚恋交友节目路在何方

尽管当下的婚恋交友节目弊病百出,但从相关部门的监管措施、中国社会的实际现状以及其居高不下的收视率不难看出,婚恋交友节目有着广阔的前景和灿烂的未来。

4.1 提高节目的文化品位和内涵

过度娱乐化的婚恋交友节目弥漫着一股假恶丑的戾气,嘉宾参与节目的目的不纯,遭到了大众的反感;而调整后的《非诚勿扰》处处彰显着电视应有的真善美。现在的《非诚勿扰》以其独特的人文关怀以及对人间真爱的呼喊深深打动着广大受众,吸引着人们对节目的关注,节目内涵和品味的提高,成了节目维持生命的根本。爱情寄托着人们最真挚的追求,以爱情为主题的婚恋节目应该坚守文化的品格,着力提升节目的品质和内涵,做到通俗却不庸俗,宣扬高尚情感,以真情感动受众,延长婚恋节目的生命周期。

4.2 在创新中实现婚恋节目的本土化

中国现存的娱乐节目基本都能在海外找到原型,而《非诚勿扰》热播后,国内媒体的跟风,更使得婚恋节目千人一面,造成了受众的审美疲劳。婚恋节目想要吸引更多的受众,必须进行创新,而创新的着力点却暗藏在本土化当中。由于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的差异,很多节目移植到国内后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面对这种现象,必须在保留节目理念的前提下创新节目模式,找到大众娱乐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巧妙地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实现节目的本土化,促进婚恋节目的长久发展。

4.3 打造婚恋交友强势品牌

众所周知,品牌的影响力就是市场效益的代名词。而生产产品容易,打造自己的品牌却非易事。电视的节目品牌从构造上来讲应该包括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三个方面。知名度是前提,美誉度则需要节目的品味和内涵做支撑,忠诚度则是衡量节目品牌和效益的最终指标。因此,简单依靠争议和骂声并不能长久地吸引受众。作为婚恋交友节目的代表,《非诚勿扰》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就要以爱为主题,在节目拥有知名度的前提下,重视节目的美誉度,打造忠实的受众群。同时,婚恋节目应发展属于自己的产业链,延伸节目的经营性活动,找到能体现和维系节目长久发展的实体产品作为经济基础,挖掘更大的发展空间。

婚恋交友节目在国内的重新崛起,有赖于社会转型期单身男女的大量出现以及人们婚恋观的多元化。然而,面对消费时代商业化的冲击,婚恋交友节目迷失了自身的发展方向,被经济利益和片面的收视率导向束缚了发展的宽度,文化内涵和节目品味不断庸俗化甚至是低俗化。广电总局关于整治婚恋交友类节目通知的出台,是此类节目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当下的婚恋交友节目通过对自身发展方向的调整,改走温情路线,注重服务功能,更符合中国观众的需求,也会拥有更加长久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非诚勿扰婚恋观婚恋
爱在“七夕”正当时——当代职场青年婚恋观察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及建议
——基于对新乡市大学生的调查
《非诚勿扰》创办人周莉被查
浅析我国相亲类节目现状
家庭关系网络对青年婚恋观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中国告诫日本“非诚勿扰”
婚恋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