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些正襟危坐 多点生动有趣——论电视新闻的趣味性

2015-02-26谭博治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9期
关键词:摊主电视新闻趣味性

摘 要:“趣味性”已经成为提升电视新闻价值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追求趣味性,是电视新闻的应有之义。具体实践当中,可以通过拓宽报道面、丰富报道形式,注重新闻细节等方式,来增强电视新闻的趣味性。

“我看到一个无趣的世界,但是有趣在混沌中存在。我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讲出来。”这是已故作家王小波留给这个世界的一段话。“趣味”,在王小波的精神世界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有趣,代表着一种价值、一种理想和一种主张,是对人类理想生存状态的反思和向往。每一个人类个体,都有对“趣味性”的天然追求。事实上,趣味性也是新闻的一个重要属性。电视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强调新闻“真实性”“用事实说话”,并不意味着新闻必须一本正经、不苟言笑,播报新闻时必须正襟危坐。作为电视新闻行业的从业者,想要能真正吸引观众,扩大传播效果,实现传播价值,创造出具有社会意义的好作品,必须注重对“趣味性”的追求。

在建国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新闻界对“趣味性”的关注一直不够。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闻机构管理和经营模式的转变,特别是随着本世纪初期,电视社会新闻栏目的兴起,“趣味性”再次回到了新闻行业从业者的视野当中,并逐渐成为提升电视新闻价值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1 追求趣味性,是电视新闻的应有之义

美国学者华连在其所著《现代新闻报道》中写道:“新闻就是能唤起读者、唤起人们的关心,进而教诲他们,鼓舞他们并使他们能够得到乐趣的一种对于人们活动的最适合的记录。” [1]我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的邵飘萍在其《新闻学总论》中则说:“新闻者,最近时间内所发生认识一切关系于社会人生的兴趣、实益之事物现象也。” [1]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新闻理论家,在定义“新闻”时,都用到了“乐趣”“兴趣”这样的词汇。由此可见,趣味性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之一。

“凡人都喜欢有趣。这是我一生不可动摇的信条,假如这世界上没有有趣的事,我情愿不活。 [2]”从受众的角度来看,“趣味”是引起人们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引起人们注意的源泉。人们注意的产生和保持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兴趣为条件的。如果新闻内容枯燥无味,很容易让受众产生审美疲劳。而新闻的内容越是新奇曲折,越是富有情趣,受众就越会感到有趣;越是奇特、反常、感伤的人生故事,越能引起新闻接受者的共鸣;新闻的表现形式越生动活泼,越具有吸引力。

尤其在当下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劳动和生活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为了对抗和消解这种精神上的苦闷忧郁,人们对“趣味性”的需求则越来越强烈。同时,各种电视新闻媒体之间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趣味性作为新闻价值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满足受众需求、提升媒体自身竞争力方面,显示出了强大的优势。而电视新闻的独特优势在于,其传播方式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形象,表现形式更为生动多样,这就使新闻的趣味性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彰显。因此,想要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提高电视的收视率,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就需要充分考虑新闻的趣味性,发挥电视新闻的优势,让追求新闻的趣味性成为电视新闻的应有之义。

2 拓宽报道面,让趣闻趣事成为电视新闻的重要内容

美国《太阳报》的编辑巴盖特曾经有一句精彩的概括:“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3]”这句话充分说明,往往是那些不同于日常平凡生活的奇事、异事、趣事、新鲜事,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力,吸引人的眼球。事实上,我们的新闻不应该限制于传统定义的那样,必须是“重大的”“严肃的”事件,才能够成为我们的新闻内容。一些看似琐碎的、微小的生活实践,如果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那也应该可以成为摄像机所拍摄的对象。而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我们完全可以从社会的各个角度、各个阶层出发,精心选取那些具有趣味性的素材,选取那些轻松的、富有人情味和故事性的事件,选取那些人间奇闻、世间轶事、奇异的自然现象,选取那些人间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儿女情长的事实加以报道,从而引起观众某种所希望的愉快、欢乐与满意等情感,让观众感觉到新鲜奇特,饶有趣味。

事实上,一些电视台的优秀社会新闻栏目,已经在追求趣味性,扩宽新闻报道面上,坚定地迈开了步伐,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以重庆电视台新闻频道《天天630》栏目为例,这一档立足本土的大时段社会新闻栏目,自开播至今,平均收视率保持在4.2%以上,收视份额20%以上,在重庆地区一直稳居前茅。而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就与其新闻报道范围的扩宽,注重趣味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以2015年4月28日播出的节目为例。在当天播出的节目当中,除了有《千厮门大桥即将通车》《大货车高速路自燃》这样的传统新闻,还有一些主打趣味题材的新闻,比如《挖鱼塘挖出黑木头疑似“乌木”》,究竟是怎样的木材,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再比如《情侣散步走堤坝 水位猛涨惊险万分》,讲述小情侣为了追求浪漫,竟然走到了江中心的堤坝上,结果这浪漫之旅还没有开始,就被突然上涨的江水给浇灭了,差点遭遇危险的事情。这样一些新闻报道,看似细微琐碎,却因为其中所蕴含的趣味性,而别具看点。

3 丰富报道形式,增加栏目看点和趣味性

电视新闻的趣味性不是仅仅取决于事件内容本身。事实上,电视新闻的报道形式,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是否具有“趣味性”。一些看似严肃的新闻,只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善于创新,利用一种新颖的报道形式进行报道,同样就会引起人们的兴趣。

还是以重庆电视台新闻频道《天天630》栏目为例。通常情况下,该栏目主持人都不是以正襟危坐的形象出现在屏幕上,而是以一种日常化口语化的叙述,实现了从报新闻向讲新闻的重大转变。在2015年4月28日所播出的这一档节目当中,对于《千厮门大桥即将通车》《小长假来临黑车渐多 交通执法抓现行》这类新闻,主持人采取的是传统形式的坐播;而对于《男子调包用假币 监控拍个正着》《挖鱼塘挖出黑木头疑似“乌木”》这类具有趣味性的新闻,主持人则采取了“站播”的方式,在前导语当中,首先通过一幅图像,展示“假币”“乌木”的画面,提前展示兴趣点,以吸引观众注意力。更值得称道的是,当天节目中,还有《女子驾车翻下100米山崖被困山腰 消防及时施救脱险》《情侣散步走堤坝 水位猛涨惊险万分》这样的新闻,播报的时候,采用的是在演播室内电脑特技虚拟现场的方式,让主持人的解说和虚拟场景之间实现互动,不仅让新闻事实展现得更加完整,更能带给观众一种“新奇”“有趣”的视觉体验,整个栏目的趣味性得到极大提高。

除了主持人通过多种播报形式,来增强趣味之外,一档新闻栏目还应该尽可能让每一篇新闻稿件都情趣盎然、耐人寻味,让每一条电视新闻引人入胜。要做到这一点,电视新闻记者、编辑常常可以发挥自身优势,运用音乐、色彩、字幕等非语言手段,来刺激受众的视听兴趣。比如在4月25日《天天630》播出的新闻《励志哥求学记》,使用了大量的音乐元素。新闻一开始,展现校园场景时,叠加的是轻快音乐。而后面谈到“励志哥”面对家庭困境可能辍学时,则配上了悲伤的音乐。“音乐更是一种以非语言传播感情的艺术形式,有时比言辞更容易触动人们的情怀,并得到人们全身心的回应。在新闻节目某一个片段增加一段音乐,以音乐为背景发挥新闻叙事的煽情效果,能够增加新闻的感染力。 [4]”在这里,音乐展现了超越语言的力量,大大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4 注重新闻细节,通过新闻故事化彰显趣味性

富有故事情节的新闻画面,同样能让一条普通的新闻增添不少趣味。故事化的新闻,更能够引起观众的关注与好奇心,从而让观众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对整个新闻过程,保持一种高度的关注。

突出新闻事件中的细节,则是新闻故事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细节出趣味,电视新闻中的细节,指的是拍摄现场中富含有新闻价值、人物情感和意义特征的,能够在传播过程中引起观众注意的视觉和听觉符号。普利策新闻奖得主之一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将“新闻故事化”定义为:“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手法,细致入微地展开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从而突出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电视新闻节目要增加趣味性,就可以通过细节来展示故事。《天天630》2013年5月播出的《大意丢失钱包 好心摊主归还》中,胡女士感谢拾金不昧的摊主:

“【正文】记者和胡女士一起,找到了这位拾金不昧的摊主。

【同期】记者:是谁帮你捡到的?胡女士:是她。摊主:哎呀,不兴这些,没事的,走哦。胡女士:谢谢你,该感谢你的。摊主:不,不要拍了,不要拍。”

画面和同期声,刻画出了摊主满是羞涩的表情,质朴的语言,体现了摊主的真诚和朴素,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闻本身也充满了真实感。而这一个个小细节,让整个新闻充满了故事性。观众看起来,自然也是饶有看点,兴趣盎然。

总之,以传播新闻为使命的电视栏目,如果不注重对“趣味性”的追求,总是板着面孔,正襟危坐,端起一副严肃的教育人的态度,就唤不起观众的热情,不会得到观众的认可。长期以往,这档栏目就会丧失存在的基础。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趣味性,是高尚的、健康的情趣,而不是那些类似于炒作明星糗事之类的低级趣味,更不是那些对于违反新闻真实性原则,而故意炮制轰动一时的假新闻。新闻的趣味性只能是源于实践,源于生活,源于事实。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凭空臆造,是与新闻趣味的本质背道而驰的。

猜你喜欢

摊主电视新闻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20元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
地摊情话